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幫助孩子克服膽怯

現在, 有些獨生子女的膽子特別小, 令家長十分著急、擔心, 怕孩子得不到很好的發展。

孩子膽小的表現很多, 比如:不敢在生人面前講話, 家裡來了客人躲在角落裡一言不發, 大氣不出, 被家長叫出來也躲躲閃閃;不敢在班上回答問題, 更不敢向老師提出問題, 甚至老師點名叫回答問題, 也難於開口, 或者聲音細小, 匆匆結束;不敢一個人待在家裡, 總說害怕, 怕什麼也說不清楚;不敢一個人上街辦點兒事情, 像買張晚報、取瓶牛奶、發封信件這些事情也依賴大人, 自己不敢單獨去做;不敢在晚上出屋門,

Advertisiment
即使很短的時間、很短的路, 也很害怕;不敢在受小朋友欺負的時候大聲講理, 更不敢反抗, 一味忍受, 回家哭泣……

高先生的小孫子出生在美國, 從小一點兒也不怕狗。 後來他會走路了, 有一回在小公園裡遠遠見一條狗, 他這裡一招呼, 那邊狗就沖著他跑過來。 高大的狼犬輕輕撞了小孫子一下, 把小孫子撞了個仰天跟頭, 立即哇哇大哭起來。 從此以後, 他見了狗就嚇得只往大人背後躲。

還有一次是萬聖節, 是北美民間的“鬼節”。 美國人, 特別是孩子, 非常鍾情這一節日。 大約兩周以前, 家家戶戶門前都擺起南瓜刻出的各種“鬼臉”, 房廊樹枝間吊滿千奇百怪的“鬼娃娃”。 這天夜晚, 裝扮成各種魔鬼的孩子們有權力去敲平日從不來往的街坊鄰居的門。

Advertisiment
被敲的主人得抓一把把糖打發這些“鬼”們。 如果主人不履行這項“義務”, “鬼”們有權採取種種平時絕不可行的惡作劇, 也不算為過。 所以萬聖節的夜晚, 家家都準備有充分的糖果, 家家的門都會被敲開若干次。

當高先生家的門被敲開時, 小孫子也擠過去看, 這一看, 嚇得他厲聲尖叫起來――因為他從來沒見過如此猙獰可怕的形象。 孩子受了驚嚇, 睡夢中會驚醒哭喊。 從此以後只要一提到“鬼”, 他就嚇得顏面失色。

高先生的小孫子由於受到兩次驚嚇, 所以變得非常膽小。 這時, 家長要對孩子的膽小問題有清楚的認識, 包括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 膽小的主要表現。 當然, 膽小是可以轉變的, 家長要樹立轉變孩子膽小的信心,

Advertisiment
認真設計具體措施, 讓孩子從膽小慢慢變得膽大。 如果只是簡單的說教, 可能對孩子不會有太明顯的效果。 特別是家長要認識到自己的責任, 最好從轉變自己的教育行為開始。

末末生來膽小, 天稍一黑, 他便不敢獨自外出, 去哪兒都要媽媽陪著, 特別是上衛生間。 隨著時間的流逝, 轉眼到了六歲多, 末末要上學了。 媽媽想, 不能讓孩子做黑暗的俘虜, 也不能老陪他上廁所, 於是她開始考慮要鍛煉兒子的膽量。

有一天晚上, 末末跟媽媽在看電視, 看了一會兒, 就要媽媽陪他上衛生間。 媽媽把衛生間的燈打開後對末末說:“自己去吧!”末末以為媽媽在說著玩, 就不肯去, 非纏著媽媽帶他去。 媽媽假裝沒聽見。 末末便生氣了, 來拽媽媽。

Advertisiment
媽媽不理他, 他仍然在那兒等著。 媽媽堅決地對他說:“從今天起, 我不會陪你上廁所了。 ”末末哭了起來, 媽媽硬著心腸不睬他。 後來末末終於忍不住了, 沖進了衛生間。

回到客廳後, 媽媽立即表揚末末:“真勇敢!能一個人上衛生間了。 ”

過了一陣, 末末的氣消了, 又過來靠在媽媽身邊, 媽媽再一次肯定他的表現:“上衛生間一點兒都不怕的, 是不是?媽媽沒說錯吧?”末末點點頭, 害羞地笑了。 為了鞏固成果, 媽媽接著激他:“敢不敢天天一個人上衛生間?”末末一時豪氣頓起:“敢!”

第二天上衛生間時末末仍有一點兒怕, 卻又不好意思說出來。 媽媽裝著不知道, 鼓勵末末:“昨天都敢一個人去, 今天就更不怕了, 對不對?”“對!”末末拍了拍胸脯, 似乎膽子真的大起來了,

Advertisiment
“咚咚咚”地跑進了衛生間。

從那以後, 末末不再那樣怕黑了。 上學後, 有天晚上, 末末忘了老師佈置的作業, 竟一個人走過一小段沒有燈光的路去問老師。

沒多久, 樓梯口就傳來了末末興奮的聲音:“媽媽, 我回來了!”媽媽張開雙臂迎接末末的同時, 鼓勵他真勇敢。 末末笑了, 儼然一副小男子漢的架勢, 誰還敢說他膽小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