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護理>正文

常見病護理

新生兒出生不久即可見到臍部有小圓形腫塊突出, 小的像櫻桃, 大的像核桃。 當孩子安靜躺臥時小腫塊會消失, 當咳嗽、哭鬧時小腫塊又會鼓起。 如果用手輕輕按壓, 就能壓下去并可聽到“咕嘟”聲響, 能感到一股氣擠回到腹內。 醫學上稱之為“臍疝”。 發生臍疝的原因是新生兒期的腹部肌肉相對沒有腸道肌肉發育得好, 臍孔兩邊的腹直肌還沒能合攏, 臍孔由一層薄薄的瘢疤性皮膚復蓋, 收縮不好。 當新生兒啼哭時, 腹壓增高, 腹腔內的腸子就向臍環鼓出到皮下, 而形成臍疝。
臍疝是新生兒期的常見病
Advertisiment
早產兒發生較多, 一般不會帶給孩子疼痛和痛苦。 絕大嗍牮藁級恍樅魏沃瘟疲孀旁鋁湓齟蟆⑻淇藜跎佟⒏辜≡鑾亢推昊肥招。 ?歲左右自愈。 只有個別臍環不大而疝出, 腸子進入疝囊內回納不進腹腔, 出現腸梗阻的嘔吐、便秘、劇哭等患兒, 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 有些母親用錢幣包布壓在臍疝上, 有些母親用膠布粘貼牽拉, 都是不可取的辦法, 反而會損害臍部皮膚, 引起破損或水泡。
臍炎:
新生兒的臍部易潮濕, 是細菌繁殖的部位。 當尿布不及時更換, 尿液浸潤了臍部, 或是臍部被摩擦而破損, 或是臍部不保持清潔等。 由于護理不當而造成臍部紅腫, 局部有滲血, 有膿性分泌物, 或局部聞到氣味, 出現硬結者, 使臍部因受感染而發炎,
Advertisiment
即為臍炎。
新生兒的抵抗力差, 一旦細菌入侵臍部, 就可沿著臍帶殘端的血管進入血流, 若不及時處理, 則會發為腹壁蜂窩組織炎, 甚至造成全身感染, 擴散成敗血癥。 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因此不可忽視, 要立即送醫院治療。
新生兒出生后的臍部護理極為重要, 必須經常保持臍部的清潔干燥, 每天用消毒棉簽蘸75%酒精揩臍部和脫落后的臍輪部, 就不會發生臍炎了。
紅臀:
凡用尿布的新生兒都有發生尿布皮炎的可能。 主要是由于潮濕的尿布經常與皮膚摩擦所致。 輕者皮膚發紅, 重者有丘疹、疤疹, 繼發感染或潰瘍。 這是因為尿或糞的排泄物中的尿素經細菌分解成堿性的氨刺激皮膚所致。 不正常的糞便產生脂肪酸, 也會刺激皮膚而引起發炎,
Advertisiment
醫學上稱為“紅臀”, 通俗稱“紅屁股”。
防治“紅臀”的方法主要是勤換勤洗尿布, 保持臀部皮膚的清潔與干燥, 每次撒尿或大便后要用溫水洗臀部, 并用干軟紗布擦干水份, 然后涂上蒸熟的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等均可)或凡士林。 其作用是使油脂將尿液與皮膚隔開, 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
發現“紅臀”要及時治療, 如皮膚已經潰破, 可在局部涂上金霉素或抗生素油膏消炎。 天暖季節可以將新生兒臀部暴露在直射的日光下曬10~15分鐘, 使局部皮膚干燥。 經過10天左右的暴露療法, 會逐漸痊愈。 遇天冷季節可以在40w光或60w光的電燈光下照射臀部, 每次10~15分鐘。 但臀部不宜離燈太近, 以免燙傷。
鵝口瘡:
新生兒口腔粘膜很薄嫩,
Advertisiment
容易擦傷和感染, 若受到霉菌的感染, 就會在口腔內出現白色小點, 逐漸地融合成大片白膜似的奶塊, 這種口腔疾病稱為“鵝口瘡”。
為了預防新生兒患鵝口瘡, 不要用布擦洗孩子的口腔, 奶具要保持清潔。 母乳喂養前, 母親要先洗手, 擦凈乳☆禁☆頭后再喂奶。 如果家庭成員患有皮膚癬病者, 要防止霉菌傳給孩子。 特別是患鵝掌瘋的人, 不要直接接觸新生兒, 以防感染。
新生兒患了鵝口瘡, 會感到不舒服, 以至影響吃奶, 有時還會煩躁不安、精神不好, 甚至發燒, 必須及時治療。 治療時可每天用1%的紫藥水(龍膽紫)涂患處2~3次, 此法療效好, 幾天后會自愈。 也可以采用制霉菌素甘油涂患處, 也有療效。 千萬不要用一般的抗菌素, 因為這種霉菌就是引起皮膚癬病的“白色捻珠菌”,
Advertisiment
若用了, 不但不會減輕癥狀, 反而會加重霉菌感染。 此外, 還可以給孩子服用一些復合維生素b及維生素c, 并多喝開水, 以增加粘膜的抵抗力。
新生兒敗血癥
新生兒敗血癥是由病菌侵入血液循環中, 大量繁殖的一種嚴重疾病。 感染的途徑可以在子宮感染、分娩時感染和出生后感染。
子宮內感染是由于母體患有感染性疾病, 病菌通過血液循環經胎盤進入胎兒血液中。 也可經過被病菌污染的羊水使胎兒感染, 引起敗血癥。
分娩時感染是由于分娩過程出現羊膜早破, 病菌經過破裂口侵入胎膜腔感染胎兒。 個別的因老法接生、分娩時消毒不嚴而感染。
出生后感染是通過臍帶、皮膚或口腔粘膜等途徑的病菌進入新生兒體內而引起感染。
子宮內及分娩時感染的敗血癥,大多在出生3天內發病,以大腸桿菌和鏈球菌感染為主。出生后感染的敗血癥發病較晚,大多在出生5天左右發病,主要由葡萄球菌感染發病。
新生兒的免疫機能尚未成熟,白細胞與病菌作斗爭的能力差,一旦感染后,病菌會很快地通過皮膚及粘膜豐富的毛細血管網擴散到全身而形成敗血癥。使新生兒病勢出現快,面色蒼白發青,不吃、不哭、精神萎蘼,出現黃疸并逐日加重。體溫不恒定,多數體溫不升,也有超高熱達成40~42℃現象。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煩躁不安,皮膚有出血點。如能早期診斷,正確治療,敗血癥能治好。
最重要的是及早預防。注意不要用布擦口腔粘膜,不用針去挑“板牙” 而損傷口腔粘膜,不使臍帶受污染。平日要細心觀察孩子的皮膚、消化道、呼吸道有無感染。遇感染時要及時治療,這樣就能減少發生敗血癥的機會。
頭顱血腫與產瘤:
胎兒娩出時,顱頂與母親骨盆相擦,骨膜下面血管受挫傷而引起出血,血流積聚于顱骨和骨膜之間即成頭顱血腫。血腫部位在頂骨或枕骨骨膜下,不超越骨縫界限。約在4~10周內血腫逐漸被吸收,變小,并由邊緣向中心變硬,然后變平到消失。
胎兒出生經過產道時,頭部受壓引起頭顱變形和軟組織內血液循環受阻,血液內的水份首先被擠到血管外面造成頭皮軟組織水腫,稱之為“產瘤”。產瘤在出生后就很大,摸上去軟綿綿的,手指按壓會有凹陷性壓痕。水腫在2~3天就迅速吸收,個別的要6~7天才消退,可不用治療。
產瘤的水腫部位可隨側睡的方向而改變,而頭顱血腫因為骨膜和每塊顱骨的邊緣相連甚緊,故骨膜下血腫不會隨側睡、不同體位而改變。吸收時間也較產瘤緩慢,個別的要長達3個月以上。頭顱血腫也不需特殊處理,能逐漸自愈,除非有其他貧血等情況才需治療。
病理性黃疸:
正常的新生兒血液里含有一定量的色素物質,叫做“膽紅素”。如因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里的膽紅素增高,皮膚、眼白等處就會發黃。
新生兒出生后2~3天,皮膚一般會由粉紅色逐漸轉為黃色。7~10天黃疸退盡。這是黃疸出現早,屬正常現象,前面已經提過。假使黃疸出現早,進展快,黃得明顯,甚至呈金黃色,或是10天后還未明顯消退,20天后還有所加深,那么絕大多數就是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產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溶血性黃疸:母、子血型不合引起溶血性黃疸。由于母體內存在著與其胎兒不配合的血型抗體,此種血型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使其紅細胞破壞溶血。引起新生兒溶血病的血型抗體以abo或rh血型系統為多見。為了彌補溶血,加快造血,新生兒出生后就可能肝脾腫大,黃疸出現早、進展快,病情嚴重者要及早處理,不能過夜。有貧血、水腫者更要盡快診治。
2、核黃疸:當新生兒血中的膽紅素超過20毫克時,膽紅素就可能進入腦細胞,干擾腦細胞的正常活動和功能,發生核黃疸。嚴重的會產生后遺癥,在以后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表現出智力落后、牙琺瑯質發育不全、聽覺和眼球運動障礙、抬頭無力等。此病只要家長注意觀察,及時發現早期病狀,積極治療,就能取得較好療效。
3、肝炎綜合征: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弓形蟲或各種細菌所致。主要表現為黃疸,出現在新生兒早期。新生兒肝脾腫大,尿色深,大便黃,亦可能發白。黃疸持續不退要引起重視。
此外新生兒感染(包括敗血癥)不但可引起中毒性肝炎,還可有溶血現象。感染控制后,黃疸可消退。
有的新生兒吃了母乳也會引起這種類型黃疸,因母體內所含的具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質,嬰兒哺乳后,這種脂肪成分被脂肪酶分解,釋放出游離脂肪酸,它可以增加小腸對膽紅素的吸收而導致黃疸。由于血清膽紅素的含量不太高,不致損害神經。新生兒是健康的,可不必停止人乳喂養。人乳黃疸持續不退,或減退后又加重,不妨改換人工喂養3~6天后血清膽紅素即可恢復正常。
以上情況概括了肝細胞性黃疸。
4、先天性膽管閉鎖:由于膽管阻塞,膽紅素不能排泄到小腸,使膽汁淤積在肝細胞或膽道內而引起黃疸,稱為阻塞性黃疸。新生兒出生后1~2周出現黃疸尚輕,以后逐漸加深、肝臟增大、尿色黃、糞轉灰白色。應求醫診治,若需手術,時間最好在3個月內。
新生兒硬腫癥:
新生兒皮下脂肪內所含的未飽和脂肪酸少,飽和脂肪酸較多,熔點高,容易發生凝固形成硬腫癥,常見于早產兒及低體重兒。多見于冬季寒冷時。主要表現吸吮困難、不吃、不哭、全身發涼、體溫不升、活動減少、反應差。硬腫部位發展順序是先從下肢小腿、大腿開始,向上延伸到臀部、軀干、繼而延至面頰和上肢。皮膚發硬,不易被捏起,手指壓后有凹陷,膚色呈暗黃色,重者為青紫色。一般發病于新生兒出生一周內,輕度的硬腫癥經及時治療后會痊愈。如不及時治療,嚴重者常可并發肺炎、敗血癥、肺出血而死亡。因此要注意早期預防。
預防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強保暖:尤其對寒冷季節出生的新生兒及早產兒更應悉心護理,生后及時置于暖被中,洗身、換衣及換尿布時,勿使裸☆禁☆體暴露過久。冬季防寒應有保暖設備或用熱水袋暖被。
2、及時喂奶:保證攝入奶量,以免因吃奶少而體內熱量不足,遇寒冷而身體熱量消耗加多,這種情況容易發病。
3、避免感染:新生兒在分娩時受產傷、窒息、缺氧以及生后受到感染,都可使體溫下降,誘發硬腫癥,因此要避免發病,已發病者宜早治療為妥。
脂溢性皮炎:
新生兒頭皮上布滿厚薄不等的灰黃色油膩痂皮,有癢感,繼發感染會出現膿皰。此病患者以肥胖兒居多。應避免用肥皂擦洗,痂皮上可擦2%的水楊酸花生油,每日數次,2~3天后痂皮即可去除。然后擦地塞米松油膏。


子宮內及分娩時感染的敗血癥,大多在出生3天內發病,以大腸桿菌和鏈球菌感染為主。出生后感染的敗血癥發病較晚,大多在出生5天左右發病,主要由葡萄球菌感染發病。
新生兒的免疫機能尚未成熟,白細胞與病菌作斗爭的能力差,一旦感染后,病菌會很快地通過皮膚及粘膜豐富的毛細血管網擴散到全身而形成敗血癥。使新生兒病勢出現快,面色蒼白發青,不吃、不哭、精神萎蘼,出現黃疸并逐日加重。體溫不恒定,多數體溫不升,也有超高熱達成40~42℃現象。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煩躁不安,皮膚有出血點。如能早期診斷,正確治療,敗血癥能治好。
最重要的是及早預防。注意不要用布擦口腔粘膜,不用針去挑“板牙” 而損傷口腔粘膜,不使臍帶受污染。平日要細心觀察孩子的皮膚、消化道、呼吸道有無感染。遇感染時要及時治療,這樣就能減少發生敗血癥的機會。
頭顱血腫與產瘤:
胎兒娩出時,顱頂與母親骨盆相擦,骨膜下面血管受挫傷而引起出血,血流積聚于顱骨和骨膜之間即成頭顱血腫。血腫部位在頂骨或枕骨骨膜下,不超越骨縫界限。約在4~10周內血腫逐漸被吸收,變小,并由邊緣向中心變硬,然后變平到消失。
胎兒出生經過產道時,頭部受壓引起頭顱變形和軟組織內血液循環受阻,血液內的水份首先被擠到血管外面造成頭皮軟組織水腫,稱之為“產瘤”。產瘤在出生后就很大,摸上去軟綿綿的,手指按壓會有凹陷性壓痕。水腫在2~3天就迅速吸收,個別的要6~7天才消退,可不用治療。
產瘤的水腫部位可隨側睡的方向而改變,而頭顱血腫因為骨膜和每塊顱骨的邊緣相連甚緊,故骨膜下血腫不會隨側睡、不同體位而改變。吸收時間也較產瘤緩慢,個別的要長達3個月以上。頭顱血腫也不需特殊處理,能逐漸自愈,除非有其他貧血等情況才需治療。
病理性黃疸:
正常的新生兒血液里含有一定量的色素物質,叫做“膽紅素”。如因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里的膽紅素增高,皮膚、眼白等處就會發黃。
新生兒出生后2~3天,皮膚一般會由粉紅色逐漸轉為黃色。7~10天黃疸退盡。這是黃疸出現早,屬正常現象,前面已經提過。假使黃疸出現早,進展快,黃得明顯,甚至呈金黃色,或是10天后還未明顯消退,20天后還有所加深,那么絕大多數就是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產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溶血性黃疸:母、子血型不合引起溶血性黃疸。由于母體內存在著與其胎兒不配合的血型抗體,此種血型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使其紅細胞破壞溶血。引起新生兒溶血病的血型抗體以abo或rh血型系統為多見。為了彌補溶血,加快造血,新生兒出生后就可能肝脾腫大,黃疸出現早、進展快,病情嚴重者要及早處理,不能過夜。有貧血、水腫者更要盡快診治。
2、核黃疸:當新生兒血中的膽紅素超過20毫克時,膽紅素就可能進入腦細胞,干擾腦細胞的正常活動和功能,發生核黃疸。嚴重的會產生后遺癥,在以后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表現出智力落后、牙琺瑯質發育不全、聽覺和眼球運動障礙、抬頭無力等。此病只要家長注意觀察,及時發現早期病狀,積極治療,就能取得較好療效。
3、肝炎綜合征: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弓形蟲或各種細菌所致。主要表現為黃疸,出現在新生兒早期。新生兒肝脾腫大,尿色深,大便黃,亦可能發白。黃疸持續不退要引起重視。
此外新生兒感染(包括敗血癥)不但可引起中毒性肝炎,還可有溶血現象。感染控制后,黃疸可消退。
有的新生兒吃了母乳也會引起這種類型黃疸,因母體內所含的具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質,嬰兒哺乳后,這種脂肪成分被脂肪酶分解,釋放出游離脂肪酸,它可以增加小腸對膽紅素的吸收而導致黃疸。由于血清膽紅素的含量不太高,不致損害神經。新生兒是健康的,可不必停止人乳喂養。人乳黃疸持續不退,或減退后又加重,不妨改換人工喂養3~6天后血清膽紅素即可恢復正常。
以上情況概括了肝細胞性黃疸。
4、先天性膽管閉鎖:由于膽管阻塞,膽紅素不能排泄到小腸,使膽汁淤積在肝細胞或膽道內而引起黃疸,稱為阻塞性黃疸。新生兒出生后1~2周出現黃疸尚輕,以后逐漸加深、肝臟增大、尿色黃、糞轉灰白色。應求醫診治,若需手術,時間最好在3個月內。
新生兒硬腫癥:
新生兒皮下脂肪內所含的未飽和脂肪酸少,飽和脂肪酸較多,熔點高,容易發生凝固形成硬腫癥,常見于早產兒及低體重兒。多見于冬季寒冷時。主要表現吸吮困難、不吃、不哭、全身發涼、體溫不升、活動減少、反應差。硬腫部位發展順序是先從下肢小腿、大腿開始,向上延伸到臀部、軀干、繼而延至面頰和上肢。皮膚發硬,不易被捏起,手指壓后有凹陷,膚色呈暗黃色,重者為青紫色。一般發病于新生兒出生一周內,輕度的硬腫癥經及時治療后會痊愈。如不及時治療,嚴重者常可并發肺炎、敗血癥、肺出血而死亡。因此要注意早期預防。
預防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強保暖:尤其對寒冷季節出生的新生兒及早產兒更應悉心護理,生后及時置于暖被中,洗身、換衣及換尿布時,勿使裸☆禁☆體暴露過久。冬季防寒應有保暖設備或用熱水袋暖被。
2、及時喂奶:保證攝入奶量,以免因吃奶少而體內熱量不足,遇寒冷而身體熱量消耗加多,這種情況容易發病。
3、避免感染:新生兒在分娩時受產傷、窒息、缺氧以及生后受到感染,都可使體溫下降,誘發硬腫癥,因此要避免發病,已發病者宜早治療為妥。
脂溢性皮炎:
新生兒頭皮上布滿厚薄不等的灰黃色油膩痂皮,有癢感,繼發感染會出現膿皰。此病患者以肥胖兒居多。應避免用肥皂擦洗,痂皮上可擦2%的水楊酸花生油,每日數次,2~3天后痂皮即可去除。然后擦地塞米松油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