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帶寶寶感知生活中的驚喜

不滿一歲的孩子會很喜歡這本書, 他們喜歡人臉;兩歲左右的孩子會很喜吹這本書, 他們關注人的表情;三歲多的孩子也很喜歡這本書, 他們驚歎於圖形和線條的千變萬化和嬰兒一起看圖畫書是快樂的, 和孩子一起看書吧!

為0~3歲寶寶推薦的是日本大師級圖畫書作家林明子和柳原良平的嬰兒認知類圖畫書作品。 這兩位作家的風格截然不同, 林明子以女性特有的細緻觀察與細膩情感, 洞察小寶寶的嬰兒世界。 她的作品最獨特之處是:完全依從幼兒看世界時的視線高度以及從幼小心靈的情緒感受,

Advertisiment
來描繪生活還境中的細節和情趣。 柳原良平擅長用各種不同質感的色紙來“剪”、“貼”, 再加上細部“線條”的描繪, 創作出風格獨特的畫面效果, 在他的筆下物品都有眼睛, 萬事萬物都被賦予了生命, 給寶寶帶來親近感與認同感。

《臉, 臉各種各樣的臉》

作者:柳原良平 文/圖

出版社:少年兒童出版社

嬰兒從2~3個月大就開始喜歡看人臉圖案, 到了9個月大, 嬰兒的社會交往和社會情緒也幵始發展。 閱讀本書, 能夠給嬰兒帶來閱讀的樂趣, 同時也有利於幫助嬰兒識別各種臉部的情緒變化, 促進其社會交往技能的發展。 這本書是日本長銷20多年的嬰兒圖畫書。

重點介紹:

這是一本很簡單的書。 由於臉的輪廓, 眼睛、鼻子和嘴巴的線條和位罝的改變,

Advertisiment
表情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快樂的臉, 悲傷的臉, 笑了的臉, 哭了的臉, 生氣的臉, 睡著的臉, 威風的臉, 苦惱的臉這樣簡單的設計, 對孩子來說卻是意味深長。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 嬰兒出生後一個月之內眼睛是看不見任何東西的。

但是研究顯示, 嬰兒在出生後10分鐘之內就能夠識別人的臉。 心理學家範茨的實驗發現, 2~6個月的嬰兒在人臉圖形, 同心圓, 報紙、白紙, 紅紙和黃紙中間, 注視人臉圖形的時間最長。 這是因為孩子本能地會對他的照顧者一人類, 產生天生的信任感, 進而對人臉最具好感。

孩子最早的圖畫書, 未必需要很曲折的情節。 一頁一個場景, 恰好符合他的認知水準, 適合他隨手翮閱。 和孩子一起看《臉,

Advertisiment
臉, 各種各樣的臉》時, 成人無須一字一句嚴格按照書上的文字, 也不必依照順序一幅幅急著向後翻。 可以隨著嬰兒的視線, 一起看他感興趣的地方。

《月亮, 晚上好》

作者:林明子文/圖

出版社:少年兒童出版社

在這本書裡, 作者用雲朵遮蔽月亮, 繼而月亮又重現的場景和寶寶玩起了躲貓貓的遊戲, 更可貴的是, 作者用月亮的表情變化和屋簷上的貓的反應來迎合寶寶在這一過程中的情緒體驗, 更加吸弓寶寶的投入。 閱讀本書, 能促進寶寶理解物體恒常性的道理, 同時促進其情緒的發展。

重點介紹:

《月亮, 晚上好》這本書中的月亮有沒有有讓你想起《天線寶寶》裡的太陽寶寶?

同樣是可愛的, 能和孩子心心相通的嬰孩的臉。 很多孩子一看見占滿整個畫面的月亮的臉時,

Advertisiment
就會眼睛發光, 面露微笑。 而當烏雲靠近擋住月亮的臉時, 他們的表情又會變得擔憂, 焦慮不安。 在這裡, 孩子們已經把自己的命運完全和月亮融合在一體了。 直到烏雲散開, 再次露出月亮的臉, 他們才會轉憂為軎, 深深地歎一口氣, 顯出滿足的表情。

《月亮, 晚上好》的靈感就來自畫家林明子和侄女在一起的經歷, 那是一個明月初升的夜晚, 作者抱著小侄女外出去散步, 看見月亮剛剛爬上屋頂。 往前邁一步, 月亮就不見了?往後退一步, 月亮又出來了, 就這樣, 配合著月亮的一隱一現, 說了 “你好”, 又說“再見”, 反反復複玩得很盡興。 畫家是善於在生話中發現美, 發現趣味的。 軎歡孩子的人總是潯以深入孩子的世界,

Advertisiment
體味和他們同樣的趣味。

林明子說:“如果能夠捕捉到人們不經意間的神情並把它描繪下來的話, 就能煉就高於照片和實物的逼真的描繪技巧。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