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帶寶寶乘車的幾大須知(圖)

為了方便帶桐寶外出, 桐媽痛定思痛, 決定學車。 雖移庫、倒車、坡起等一系列高難度的技術均已純熟, 但桐媽還是不敢上路。 終於那一天, 在眾人不斷地鼓勵、利誘以及威逼下, 桐媽哆哆嗦嗦地上路了——

“老公, 你說我在車後窗上貼上新手上路’的字條, 好嗎?”桐媽還是覺得心裡沒底。

“太普通。 ”桐爸不以為然。

“那就貼時下最流行的‘女魔頭’好了?”

(名詞解釋:所謂“女魔頭”即女司機+磨合+頭回上路)

“力度不夠!”桐爸一臉壞笑, “我想還是貼‘女殺手’更合適些。 ”

(名詞解釋:所謂“女殺手”即女司機+刹車不靈+手生)

寶貝乘車須知

駕駛技術過關了,

Advertisiment
交通規則背熟了, 安全意識記牢了, 汽車保養做好了……一切就緒, 帶著寶貝兜風去!稍等, 真的一切就緒了嗎?你是否還漏掉了一些寶寶乘車的安全細節——

須知一:不要讓寶寶單獨呆在車裡

這可能是很多家長會犯的錯誤, “我只離開一會兒, 不會有大礙!”可就在這一會兒裡, 危險可能就發生了。 每個寶寶都是天生的探險家, 他們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何況是神奇的方向盤呢?桐媽的朋友就曾有過這樣的危險經歷:她下車去買水, 讓寶寶單獨呆在車裡, 還沒走出幾步就聽到“咣”的一聲, 車子已結結實實地撞在商場的外牆上, 原來是不甘寂寞的寶寶模仿媽媽開車的結果。 教訓啊, 各位媽媽千萬牢記:下車時, 不要將車鑰匙留在點火器上,

Advertisiment
手刹要拉緊, 再有就是帶上寶寶, 哪怕只是離開幾秒鐘。

須知二:為寶寶開關車門

桐媽一直堅持讓桐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包括自己開關車門, 可有一次桐寶在上車關門時, 沒有把腳收好, 以至於腳被重重地夾了一下, 雖無大礙, 但桐媽還是要提醒各位媽媽:寶寶上下車時, 一定要為他們開關車門, 以免發生危險, 尤其是在路邊停車時, 更需注意不要讓疾馳而來的車輛撞到寶寶。

須知三:不要讓寶寶把頭或手伸出車外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安全常識, 一定要讓寶寶記牢。 車輛行駛時, 寶寶把頭或手伸出車外很可能被迎面飛馳或後面行駛的車子碰傷。

須知四:開車時, 鎖好車門及窗戶

寶寶們精力旺盛,

Advertisiment
即使在車上也不要指望他們會安靜地坐好, 開開門動動窗, 這些不起眼的小動作卻隱藏著極大的危險, 誤開車門很可能會使寶寶被甩出車外, 電動車窗也有可能會夾傷寶寶, 所以桐媽的做法是上車後馬上鎖定車門及車窗。

須知五:注意車後窗的物品擺放

可能很多媽媽都忽略了車後窗擺放物品的安全性, 一些堅硬、危險的擺放物很可能成為“定時炸彈”, 在緊急刹車時掉下來傷到我們的寶寶。

須知六:不要讓寶寶在行駛過程中用杯子喝水

在車輛行駛過程中不要讓寶寶使用杯子喝水, 桐寶就曾有被嗆到的經歷, 桐媽建議可以為寶寶準備一個帶吸管的杯子在車上使用, 當然, 也可以等車遇紅燈時再給寶寶“加油”。

Advertisiment

專家支招

在選購寶寶汽車安全座椅時, 桐媽曾詳細地諮詢了專業人士, 這裡把一些心得與各位分享——

心得一:為什麼要使用寶寶汽車安全座椅

汽車安全帶和安全氣囊是為身高1.5米以上的成人設計的, 無法保護嬰幼兒的安全。 還有些媽媽認為抱著寶寶乘車最安全, 可經測試, 時速40公里的急刹車會使5.5公斤的寶寶變成110公斤, 當碰撞、急刹發生時, 媽媽的雙臂又怎麼保護寶寶安全呢?而安全座椅經過一系列高強度測試證明:能在突發情況下, 有效保護寶寶安全。

心得二: 如何選擇寶寶汽車安全座椅

0~4歲的寶寶頭部的重量占身體重量的很大比例, 而且頸部柔軟, 所以建議選用後向式安全座椅;寶寶4歲以後, 頸部逐漸強壯, 乘車時使用增高坐墊配以安全帶即可。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