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少了情感教育就會人格不健全

孩子最不需要的100個誤導之“缺乏情感”

當前的家庭教育中, 不少做父母的, 為孩子付出了許多, 可在一些重要問題上卻有所忽略。 我們的教育往往只注意發展孩子的讀、寫、算能力, 而丟掉了另一半教育, 即人的情感教育。 這種以犧牲人的生命情感為代價的偏向教育, 越來越影響著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培養和塑造。

當一個嬰兒張開手、望著大人笑的時候, 這是他們正在表達一種尋求快樂的期待。 倘若家長在此時此刻對嬰兒的笑沒有任何反應, 或者反應出相反情緒, 這很可能會貽誤孩子在這一敏感期內對於“快樂情緒”的開發。

Advertisiment

情感是人與人之間最親近的體驗, 它必然貫穿在全部的教育活動過程中。 而現實的教育狀況卻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我家那寶貝兒子心思不在學習上;我們的孩子經常躲著大人抽煙、喝酒, 今天的學生不知他們想幹什麼;現在的孩子對理想及人生價值不感興趣;對長輩們不禮貌, 與他人交往不講責任感, 自私自利等等。 出現這一系列觀念、情感的對立現象, 如果從家庭和學校教育本身的內在原因看, 毛病就出在我們往往以成人世界的眼光來要求孩子, 父母自以為給了孩子許多愛, 卻沒有得到回報, 他們與孩子並沒有建立真正的愛的聯繫。 總而言之, 在孩子不斷成長的過程中, 當他們需要愉快、自☆禁☆慰、自足、憧憬、希冀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我們沒有相應的情感應答方式;而在他們產生厭惡、痛苦、懼怕、傷感的時候, 又沒能及時給予疏通和引導, 以至於錯過了讓他們形成美好健康、豐富統一、曠達幸福的內在情感機制的某些機會, 這不能不說是家庭教育的一種缺陷。

有篇流傳很廣的《大學生家書惜墨如金》文章, 寫的是兩名學生考上外地高校後給家鄉父母寫信, 其中一名學生在信紙上寫了“一切平安”四個字, 另一名學生的父母接到兒子的來信, 拆開一看竟沒有一個字, 只見信紙上畫了幾個大問號。 面對這些問號母親思索片刻, 苦笑著對老伴說:“兒子是嫌錢寄晚了!”這兩名大學生的家書反映出他們對含辛茹苦的父母非常無情。

Advertisiment

為什麼他們會對父母如此無情呢?大概是與幼年時期缺乏情感教育有關。 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輸, 而是靠心靈的感受。 過去大多數家庭孩子多, 生活條件差, 在那種環境中孩子往往從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艱辛和深沉的愛, 也就自然接受著情感教育。 一位“老三屆”講他對母親的深情時, 說:“小時候, 家裡很窮, 家門口有個賣餛飩的攤子, 每天經過那裡都能聞到撲鼻的香味。 我特別想吃一碗餛飩, 媽媽也知道我這個小小的心願, 但是沒錢, 無法滿足我。 有一天媽媽帶我去吃餛飩了, 餛飩的味道真是鮮美極了!但當我抬起頭時, 發現媽媽並沒有吃, 卻在深情而滿足地望著我, 她的目光永遠留在我的心底。 ”於是,

Advertisiment
孩子愛母的情感油然而生。

現在的家庭中孩子少, 物質生活條件好, 獨生子女成為全家關注的重心, 再加上對孩子的溺愛, 很容易形成孩子在情感上只知獲取, 不知給予, 心中無他人, 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的缺點。 如果孩子從小對人、對事淡漠無情, 長大後就不可能與他人很好地共事, 也不可能對家庭、事業、國家有責任感。 良好的情感是良好性格的基礎,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 善良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 如果童年蹉跎, 失去的將永遠無法彌補。 ”因此, 父母親必須重視從小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