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寶寶跟大孩子玩好不好

剛剛滿周歲的貝貝很愛跟其他孩子打堆, 媽媽也經常特意安排他和小朋友們呆在一起。 媽媽發現, 當寶寶與同他年齡差不多的孩子玩時, 一切太平無事;但當他與比他稍大些的2-3周歲的大孩子們在一塊時, 麻煩就來了。 他真的很喜歡觀看大孩子們如何遊戲, 遺憾的是, 他的身體經常受到他們的攻擊(如:他有時會被大孩子們擠壓和惡意“擁抱”, 手中的玩具會被他們搶走), 甚至被他們稱做“笨蛋”。 那麼, 嬰幼兒喜歡跟大孩子玩究竟好不好?作為爸爸媽媽, 是應該避免還是鼓勵自己的孩子與大孩子們相處呢?

Advertisiment

小孩子眼裡的大孩子

大多數幼兒對那些比自己年長一些的大孩子的活動總是心馳神往。 一般在1周歲之後, 他們便能夠或多或少地看懂大孩子們在玩些什麼了。 他們還往往把大孩子們視為“心中偶像”, 大孩子們的力量、智慧、作派和能說會道常常會讓他們驚羨不已, 並力圖仿而效之。 此外, 如果孩子是獨生子女, 便更可能渴望受到比自己更為“強大”的孩子的保護, 以增加安全感或減少寂寞感。 由此要是大孩子們歡迎他們加入自己的“隊伍”, 或僅僅只是“容許”他們跟自己在一起, 這些小不點們便會受寵若驚地跟大孩子們泡在一起, 有時受點排擠、遭點欺負也在所不惜。 實際上, 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十分正常的依附心理。

Advertisiment

益害分析

年齡稍小的嬰幼兒通過與年齡稍大些的大孩子的接觸和交流, 可以學到不少東西。 他們身體的靈敏度和協調性明顯加強了, 語言和社交水準提高了, 並從勝過自己一截的大孩子身上獲取了智慧以及寬容、讓步等技巧。 調查顯示, 與那些只願和同齡孩子玩的孩子相比, 喜歡跟大孩子玩的孩子其智力和身體發育得較快, 也能更為融洽地與他人相處。

不過在遊戲過程中他們有時並不總是受到大孩子們的歡迎。 作為“候補”的遊戲成員, 由於腿腳尚沒有大孩子般堅強有力, 動作尚沒有大孩子靈活, 他們常常會被橫衝直撞的大孩子絆倒在地。 此外由於腦袋也遠不如大孩子靈光, 他們在激烈的遊戲中往往也只能甘拜下風,

Advertisiment
或充當象徵性的“陪客”之類的角色。

媽媽應該作的判斷

如果寶寶在和大孩子們一起遊戲時只是“望洋興嘆”還無傷大雅, 但如果他不時遭到來自大孩子的過分輕視, 把他們當作“玩具”一般任意擺佈, 或粗暴地被剝奪參加遊戲的資格, 或被侮辱性地稱作“死豬”、“笨蛋”, 就可能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他們的自尊心無疑會受到損害, 這對他們的未來的正常健康的心理發育自然是不利的。

父母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因為身體弱小而遭到大孩子的排擠、欺負甚至歧視, 就有必要阻止自己的孩子參與這樣的遊戲, 即便他們僅僅只是一半參與一半旁觀。 原因很簡單:這樣的遊戲對他們來說並無任何實際意義,

Advertisiment
從中也學不到任何正面的東西。

父母在自己的嬰幼兒身體或情感上受到傷害之前就須早早予以關注並適時地予以干預了。 其實, 要求年齡稍小的嬰幼兒在遭到大孩子的“擁抱”(其實完全是“攻擊行為”而非“溫情好意”)時儘量“忍耐”是根本沒有道理的。 同樣, 要求他們順從地忍受自尊心被剝奪也是荒謬的。

教會寶寶說:“不”

要讓自己的幼兒

在跟大孩子一起時免受欺負, 教會他們說“不”也十分重要。 剛開始時, 孩子可能由於年齡太小而必須由父母充當“代言人”。 但待其稍大些時, 就可以明白無誤地告訴孩子:當自己的身體或情感遭到大孩子的侵害時, 便理應退出遊戲, 或主動尋求大人(包括大孩子的父母)的幫助。

Advertisiment
(文/唐若水)

《年輕媽媽之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