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孩為何會“焦慮”? 弱化孩子焦慮3步走

讓我們首先從一個簡單的情況開始:為什麼孩子會感覺焦慮呢?僅僅因為他們傳遞了母親的焦慮嗎?首先讓我們看看, 什麼是焦慮?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覺得焦慮?接下來, 既然很多人都焦慮, 那焦慮是不是人類普遍的自然現象呢? 

小孩為何會“焦慮”?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 首先要區分一下“焦慮”和“恐懼”。 恐懼是一種“類似焦慮”的情感, 和焦慮的不同之處就在於, 恐懼是對外在真實危險的反應, 會隨著危險的臨近而加強, 隨著危險的消失而遠離;相反, 焦慮卻沒有明確的外部成因。 所以, 可以簡單地把焦慮看作一種“不明原因且不太強烈的”恐懼。

Advertisiment
而且, “焦慮”要經過一個緩慢的過程才能形成, 因此也無法簡單而快速地消失, 焦慮產生時並沒有需要“立即逃離”的危險。 當然了, 如果是一種人為的、過度誇大的危險, 由此產生的恐懼並不具有現實意味。 除此之外, 對危險適度的恐懼, 是一種合理、現實和正常的反應。 與此不同的是, 焦慮卻不是一種反應, 而是一種自發的心理狀態, 常常無法控制。  

19世紀, 一位偉大的丹麥哲學家, 克爾凱郭爾, 曾經定義過焦慮, 他的定義沒有著重于焦慮的起源和臨床表現, 而是直指焦慮的核心。 他說, 焦慮是“有限的人類”掙扎於“無限”和“虛無”之間的一種心理狀態。 人類自身的有限性使人類無法獲得“無限”,

Advertisiment
但是, 人類卻對“無限性”充滿嚮往和渴望。 人類不僅無法逃脫自己的“有限性”, 還被一種最嚴重的“有限性”深深制約——那就是死亡。 簡單來說, 焦慮其實是對死亡的恐懼。 如果人們遠離真實的危險, 這種對死亡的恐懼會柔和些, 但是, 如果人們渴望永久地逃離它, 它反而會越來越強烈。  

如果是這樣, 大家立即就會想到, 小孩子可能處於一種持續的焦慮中, 為什麼呢?因為嬰兒曾經生活在天堂般的子宮中。 子宮中的胎兒處於完全無意識的狀態, 過著平靜、安全、豐裕的生活, 但是接下來, 他們就被丟進一個自己完全無法應付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 他們清晰地意識到, 自己連最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更不必說去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和避免痛苦。

Advertisiment
離開子宮後, 每個嬰兒都會逐漸具有自我意識, 一切對其來說都會逐漸清晰, 所以, 小嬰兒哪怕感受到最小的痛苦, 都會不由自主地受到驚嚇。  

“接納”與“焦慮” 

此時, 只有母親能幫助這個無助的小生命。 但是此時, 孩子的“要求和恐懼”常常讓母親們陷入焦慮。 這個時候, 母親需要愛, 需要全然地接受孩子傳遞出的焦慮。  

不幸的是這樣的母親很少見, 上一篇文章中我已經指出了原因。 我希望我的文章不會讓那些對號入座的讀者們感到內疚。 現在讓我們看看, 一個完全缺乏母愛的嬰兒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會從最嚴重的心理問題講起。 在最嚴重的情況下, 母親的心理狀態需要醫生來干預才能緩解。 然後, 我會涉及一些問題較輕的情況。

Advertisiment
如果問題不太嚴重, 孩子僅僅需要母親給予多一些的理解, 同時, 母親也需要多一點點心理的成長。  

母親對孩子“真正的拒絕”將造成最嚴重的心理問題(一般這種情況出現在非常年輕的母親身上, 這樣的母親還沒有準備好承擔母親的角色)。 我說的這種拒絕出現得非常早, 也許從懷孕期間就開始了。 拒絕孩子的母親常常希望自己能夠墮胎, 由此看來, 這種“完全拒絕”很少見。 如果母親非常拒絕孩子, 出生後的孩子常常有生命危險, 或者會經歷巨大的創傷。 但是, 還有一種情況下也會出現拒絕, 不幸的是, 這種情況卻很常見, 那就是母親並不拒絕“母親的身份”, 所以她也能接納孩子, 但是, 她卻無法識別出孩子的“獨特性”。

Advertisiment
此類母親會將自己的孩子當作“物體”而不是“一個人”來對待。  

專家提示 

在這種情況下, 說嬰兒體驗到的僅僅是“能感受到焦慮”不免有些輕描淡寫:如果拒絕出現在童年早期, 也就是剛出生的時候, 嬰兒會頻繁出現吐奶現象。 如果嬰兒出生前後遭遇過母親的錯誤對待, 很顯然, 嬰兒會出現軀體的反應。 最常見的反應(真的非常常見)就是疝氣。 疝氣, 是一種典型的“過度照顧”的母親才會引發的軀體反應。 “過度照顧”的母親餵奶過於頻繁, 對孩子的控制也較多。 母親出現這樣的行為, 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來自她自己的焦慮, 這種焦慮成功地掩蓋了母親無意識中的不安。

專家解析

不太嚴重的情況(雖然這種情況其實更加複雜)來自母親衝突的行為模式。 衝突的行為往往對應著母親自己對立的情緒感受:溫暖、冰冷還是充滿怒氣?母親的行為會隨著親子間不同的節奏交替出現。接下來,嬰兒要麼出現軀體反應,要麼直接用行為應對。 

此時孩子的一切反應,都已經具有了心理學的意義,於是,孩子開始具有輕微的皮膚問題和多動的行為表現,又或者,會開始表現出一些攻擊性。如果嬰兒具有攻擊性,顯然,他很焦慮。但前一種情況下,嬰兒也會呈現出巨大的痛苦。通常情況下,母親遇到的問題越早期,孩子的痛苦越嚴重。 

普通人遇到的最常見的情況是什麼呢?一般,母親們能接納自己的孩子並提供孩子生命早期發展所需的營養,但與此同時,孩子正在成長為具有獨特個性的人,而成長帶來的變化卻讓母親們難以接受。應對這樣的變化,母親需要運用細緻委婉、靈活多變的方法,同時也需要對孩子產生更深的理解。有時候,當自己的“小寵物”遠離自己,不再柔弱乖巧時,母親們常常無法輕易接受。孩子的這種反應一般出現在2~4歲。他們跟隨自己的模式,“心理-行為”相互強化,也為後來出現的心理問題製造了溫床(此時如果出現過於嚴重的心理問題,也會單純地體現在軀體上)。為什麼呢?因為人格中蘊含的攻擊性、內疚感和哀傷已經通過母子互動,形成了孩子真正的人格。 

另一方面,孩子的人生並不完全取決於母親。是的,母親的人格會對孩子有所影響,但是除此之外,孩子還繼承了全人類的精神遺產,與此同時,也由此衍生出了自己的部分人格。所以,所有的孩子都有類似的恐懼:對黑暗,陌生人,某種動物,怪物,鬼魂,打雷,深水,夢裡掉落,被丟失或遭遇綁架,父母的死亡等等。 

上述這些恐懼都應該一個個地分析,現代研究成果已經證明,這些恐懼來自孩子深邃複雜的成長歷程,也來自孩子探索世界時的經歷。同樣,當孩子在情感世界中不再單純地依賴母親,而是將父親作為一個有意義的存在時,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也有了質的變化。一段時間以後,孩子更喜歡父母中的哪一個的問題就出現了,這會造成孩子對自己不喜歡的一方的內疚感,同時,孩子還在無意識中擔心著他/她的報復。而且,孩子也開始無意識地害怕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對自己的攻擊性。現在,大家瞭解了吧,這些怪物和鬼魂來自哪裡,它們是孩子內心世界的呈現…… 

弱化焦慮3步走 

好,現在看看,該如何幫幫孩子們呢?怎麼做才能弱化焦慮和恐懼的感覺呢?對於焦慮的情緒,母親可以承擔主要的任務。那麼,母親們該怎麼做呢?她們需要真正地接納自己的孩子,用一種簡單而柔和的方式對待他們。 

照顧孩子的工作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也不需要那麼大的壓力(當然,我說的不是最嚴重的那種拒絕。嚴重拒絕孩子的母親必須通過心理治療才能獲得額外的支持)。而對於恐懼呢? 

首要的條件是提供給孩子一個平靜而安詳的環境:父母和其他親屬需要完全避免爭吵和戰爭。與此同時,父母們也需要自己處理一下自己的焦慮和恐懼,盡最大的努力走出自己的問題(這對父母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在孩子面前,隱藏是沒有用的,因為孩子們是如此瞭解父母,可以說,他們對自己的父母瞭若指掌。 

接下來,父母可以聽孩子說說他的恐懼,安慰他並告訴他:爸爸和媽媽會永遠陪在他的身邊,保護他,幫助他,這一點非常重要,希望家長們能夠牢記這一點。請記住,不要輕視或小看恐懼。 

孩子們需要變得強大,需要幫助自己增加能力從而獲得更多的自信。如果他怕水,好的,就讓我們開始學習游泳吧!不要強迫孩子,要用溫柔的方式,支援他、説明他、陪伴他一步步地逐漸成長起來。 

衝突的行為往往對應著母親自己對立的情緒感受:溫暖、冰冷還是充滿怒氣?母親的行為會隨著親子間不同的節奏交替出現。接下來,嬰兒要麼出現軀體反應,要麼直接用行為應對。 

此時孩子的一切反應,都已經具有了心理學的意義,於是,孩子開始具有輕微的皮膚問題和多動的行為表現,又或者,會開始表現出一些攻擊性。如果嬰兒具有攻擊性,顯然,他很焦慮。但前一種情況下,嬰兒也會呈現出巨大的痛苦。通常情況下,母親遇到的問題越早期,孩子的痛苦越嚴重。 

普通人遇到的最常見的情況是什麼呢?一般,母親們能接納自己的孩子並提供孩子生命早期發展所需的營養,但與此同時,孩子正在成長為具有獨特個性的人,而成長帶來的變化卻讓母親們難以接受。應對這樣的變化,母親需要運用細緻委婉、靈活多變的方法,同時也需要對孩子產生更深的理解。有時候,當自己的“小寵物”遠離自己,不再柔弱乖巧時,母親們常常無法輕易接受。孩子的這種反應一般出現在2~4歲。他們跟隨自己的模式,“心理-行為”相互強化,也為後來出現的心理問題製造了溫床(此時如果出現過於嚴重的心理問題,也會單純地體現在軀體上)。為什麼呢?因為人格中蘊含的攻擊性、內疚感和哀傷已經通過母子互動,形成了孩子真正的人格。 

另一方面,孩子的人生並不完全取決於母親。是的,母親的人格會對孩子有所影響,但是除此之外,孩子還繼承了全人類的精神遺產,與此同時,也由此衍生出了自己的部分人格。所以,所有的孩子都有類似的恐懼:對黑暗,陌生人,某種動物,怪物,鬼魂,打雷,深水,夢裡掉落,被丟失或遭遇綁架,父母的死亡等等。 

上述這些恐懼都應該一個個地分析,現代研究成果已經證明,這些恐懼來自孩子深邃複雜的成長歷程,也來自孩子探索世界時的經歷。同樣,當孩子在情感世界中不再單純地依賴母親,而是將父親作為一個有意義的存在時,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也有了質的變化。一段時間以後,孩子更喜歡父母中的哪一個的問題就出現了,這會造成孩子對自己不喜歡的一方的內疚感,同時,孩子還在無意識中擔心著他/她的報復。而且,孩子也開始無意識地害怕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對自己的攻擊性。現在,大家瞭解了吧,這些怪物和鬼魂來自哪裡,它們是孩子內心世界的呈現…… 

弱化焦慮3步走 

好,現在看看,該如何幫幫孩子們呢?怎麼做才能弱化焦慮和恐懼的感覺呢?對於焦慮的情緒,母親可以承擔主要的任務。那麼,母親們該怎麼做呢?她們需要真正地接納自己的孩子,用一種簡單而柔和的方式對待他們。 

照顧孩子的工作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也不需要那麼大的壓力(當然,我說的不是最嚴重的那種拒絕。嚴重拒絕孩子的母親必須通過心理治療才能獲得額外的支持)。而對於恐懼呢? 

首要的條件是提供給孩子一個平靜而安詳的環境:父母和其他親屬需要完全避免爭吵和戰爭。與此同時,父母們也需要自己處理一下自己的焦慮和恐懼,盡最大的努力走出自己的問題(這對父母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在孩子面前,隱藏是沒有用的,因為孩子們是如此瞭解父母,可以說,他們對自己的父母瞭若指掌。 

接下來,父母可以聽孩子說說他的恐懼,安慰他並告訴他:爸爸和媽媽會永遠陪在他的身邊,保護他,幫助他,這一點非常重要,希望家長們能夠牢記這一點。請記住,不要輕視或小看恐懼。 

孩子們需要變得強大,需要幫助自己增加能力從而獲得更多的自信。如果他怕水,好的,就讓我們開始學習游泳吧!不要強迫孩子,要用溫柔的方式,支援他、説明他、陪伴他一步步地逐漸成長起來。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小孩為何會出現肋骨外翻?

    肋骨外翻是由於胸腹腔分界的膈肌附著於倒數第二肋緣內側,加上嬰幼兒膈肌較僵硬造成的,與缺鈣或佝僂病無關。此外,需要再強調一下,佝僂病的全稱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不是缺鈣性佝僂病,母乳、配方奶粉、嬰兒... [詳細答案]

  • 1回答

    6歲小孩為何平白平故的嘔吐

    你好!這個可能跟孩子吃的食物有關,或者是孩子受涼引起的反胃嘔吐。建議給孩子吃一些調理腸胃的藥品,同時要注意添衣加暖,防止感冒,祝你孩子健康! [詳細答案]

  • 1回答

    小孩為何老說肚子痛,還拉尿痛

    您好,小兒腹痛,引起病症原因多樣,類型各異,像是蛔蟲病、腸套疊、急性闌尾炎、嵌頓疝、過敏性紫癜、腸痙攣等。需明確診斷後治療。可用推拿等方式緩解病症。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相關科目接受詳細檢查,確診病因... [詳細答案]

  • 1回答

    十歲的小孩為何有關節伸不值現象

    您好,以您的描述難以回答您原因,建議您儘快帶孩子到醫院拍個X光片,檢查清楚,檢查後對症下藥。 [詳細答案]

  • 1回答

    小孩為何 夜晚總是流鼻血 怎麼辦

    你好,根據你描述的情況,引起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的,如受涼、上火、濕熱、或是鼻炎、粘膜損傷等。建議先帶小孩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確診病因,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症治療了。治療期間飲食要清淡健康,多喝水,注意休...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