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孩晚上盜汗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寶寶盜汗是指小孩睡熟後出汗, 醒生汗止。 盜汗分為兩種:一種是屬生理性的, 一種屬病理性的。

生理性盜汗是由於小兒新陳代謝旺盛, 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健全, 調節功能也欠完整, 所以當孩子睡熟後時有出汗現象, 但不伴有其他症狀;孩子的精神、飲食、面色、大小便都正常, 對此不必治療, 過段時間就會自愈。

病理性盜汗, 多見於結核病和佝僂病。 如果病兒在盜汗的同時還會伴有其他症狀, 如伴有低熱、咳嗽, 可能是患了肺結核;伴有睡覺不踏實、煩躁易怒、腹脹、出汗有酸味、尿味刺鼻等, 很有可能是佝僂病的早期。

Advertisiment

對此, 應及時找醫生診治。 寶寶除了穿衣或蓋被過多引起多汗外, 與飲食也有直接的關係。 有的寶寶幾乎天天都吃高熱量的魚蝦, 魚蝦鮮嫩, 比肉類也更有營養。 並對牙齒還沒完全長齊的寶寶來說, 魚蝦更容易咬爛。

但民間有句老話:“魚生火, 肉生痰, 青菜豆腐保平安。 ”魚蝦吃多了, 內熱重, 寶寶會特別容易出汗, 白天常常是一動就出汗, 晚上更是汗多濕了衣服或被子。 因內熱重, 寶寶容易上火, 一旦受涼感冒, 寶寶容易發高熱並常伴有扁桃體發炎, 鼻子也容易出血。 因此, 對盜汗患兒, 父母不但不能濫用補品, 相反地應調整飲食, 要控制寶寶的葷食、甜食, 要設法讓他多吃些蔬菜水果, 這對治療盜汗是有益處的。

父母不妨試試以下的方法:

Advertisiment

1.暫停吃魚蝦1~2周, 改吃豬肉、雞肉、鴨肉、牛肉, 並多吃青菜、白菜、包菜、芹菜、胡蘿蔔、土豆等, 看看寶寶是不是因為飲食的改變而使汗量明顯減少。 如果控制了魚蝦的攝入, 寶寶的汗就明顯減少, 那麼家長就要改變寶寶的飲食習慣, 以肉類、蔬菜為主, 魚蝦為輔, 魚蝦一周各吃一次就可以了, 冬季可以一周兩次。 在夏季, 愛出汗的寶寶要少吃魚蝦。 飲食改變後寶寶的內熱小了, 汗就自然減少, 其他相關的各種症狀也會慢慢緩解。

2.內熱大的寶寶, 家長可以每晚在臨睡前搓搓寶寶的腳心。 上下來回輕輕地搓, 兩隻小腳各50下, 這樣可以起到滋陰降火的作用。

秋季是驅蛔蟲最好時機蛔蟲是眾所周知的危害寶寶健康的“大敵”。

Advertisiment
它不僅掠奪寶寶的體內營養, 還會誘發貧血、營養不良等疾病, 導致孩子體格發育落後, 損害智力。 專家認為在一年四季裡, 秋天是驅除蛔蟲的最好季節。 雖然寶寶一年四季都有可能遭受蟲卵的感染, 但在夏季裡感染機會最多, 比如吮吸手指等行為都可能導致蟲卵進入體內, 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 變為成蟲定居小腸。 因此, 如果在秋天服用打蟲藥是將其“一網打淨”的最好時機, 年輕爸媽們迅速行動哦!

秋季穿衣有講究秋季孩子容易出汗, 要注意衣服隨氣溫適當增減。 衣服濕了要及時更換, 以免受涼感冒。 由於氣溫變化較大, 應給孩子多準備幾套衣服, 如長袖單衣、夾衣以及薄的毛線衣褲。 外衣可用棉布、絨布、燈心絨布做成的單衣或夾衣。

Advertisiment
外衣和毛線衣的領子不要太高, 以免摩擦到寶寶的下頜和頸部, 刺激皮膚發紅甚至糜爛。 內衣用棉布做成和尚式領或小翻領, 以便能翻到外衣外面。 寶寶宜穿開襠褲, 最好是背帶式, 以減少束胸的危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