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齲齒分哪幾種類型?

1 小兒齲齒分為哪幾種:按齲齒的破壞程度分

按照齲齒的破壞程度, 小兒齲齒可以分為淺齲、中齲、深齲、根齲、猛性齲

1、淺齲

病變只在釉質內, 牙齒的顏色本來應該是同個顏色, 當表面開始有黑點或是脫鈣的白點出現, 或是某處老是塞住食物, 表示此處牙齒的琺瑯質已遭到破壞, 患兒無不適感。

2、中齲

病變已達牙本質, 形成淺層齲洞, 此時小兒對冷、酸、熱的刺激感覺明顯, 容易感到酸痛;或是食物一卡進牙縫, 就覺得不舒服, 但清掉後, 不舒服就解除了。

3、深齲

病變已達牙髓腔, 疼痛持續一段時間才會消失,

Advertisiment
如不進行治療, 細菌沿著牙根達到牙尖, 會引起根尖眼炎, 造成慢性病灶, 引起牙槽骨、下頜骨炎質、骨髓炎及全身疾病。

4、根齲

當牙齦退縮, 根面暴露, 牙根表面發生的齲齒稱為根齲, 也稱根面齲。

5、猛性齲

短期內(6-12個月)全口牙齒或多個牙齒、多個牙面同時患齲;病變呈現急性齲的特徵;多數發生在有特殊的致病因素或全身背景的易感人群。 鑒於此類病變過程異常迅猛, 臨床上稱為猛性齲或猖獗齲。

注意:

患齲齒後應及時帶小孩到醫院看口腔醫生, 及時治療, 防止齲洞變深變大。 不要等換恒牙, 因為小兒齲齒容易併發嚴重疾病, 並可能因患齲齒而影響孩子進餐, 由於營養問題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

2 小兒齲齒分為哪幾種:按照齲齒的進展速度分

1、急性齲齒

Advertisiment

急性齲齒又稱濕性齲, 多見於獐或青年人。 齲損呈淺棕色, 質地濕軟。 病變進展較快。 猛性齲又稱放射性齲, 常見於頜面及頸部接受放射治治療的患者, 多數牙在短期內同時患齲, 病程發展很快。 Sjogren綜合征患者及有嚴重全身性疾病的患者, 由於唾液分泌量減少或未注意口腔衛生, 亦可能發生猛性齲。

2、慢性齲齒

慢性齲齒又稱幹性齲, 臨床多見齲損呈黑褐色, 質地較幹硬, 病變進展較慢。 靜止齲是一種特殊的慢性齲表現, 在齲病發展過程中, 由於病變環境的改變, 牙體隱蔽部位外露或開放, 原有致病條件發生了變化, 齲損進程自行停止。 又如牙合面齲, 由於咀嚼作用, 可能將齲損部分磨平, 菌斑不易堆積而病變停止,

Advertisiment
成為靜止齲。

3、繼發齲

齲齒病治療後由於充填物邊緣或窩洞周圍牙體組織破裂, 形成菌斑滯留區;或修復材料與牙體組織不密合, 形成微滲漏, 都可能產生齲病, 稱繼發齲。 繼發齲也可因治療時未除淨病變組織發展而成。

3 小兒齲齒的預防

儘管兒童口腔健康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由於很多家長對兒童口腔健康的關注度並不高, 在護理方面的方法也不是很得當, 目前兒童口腔健康狀況仍不容樂觀。 兒童口腔保健應儘早開始, 分階段進行, 方可防患於未然, 杜絕齲齒。

1、0~6個月:

溫熱紗布洗口腔口腔保健不僅僅針對牙齒, 應在嬰兒出生後不久就開始。

專家建議:

孩子在長牙以前, 父母應在餵奶後或睡覺之前用溫熱水浸濕的紗布輕擦小兒口腔各部分黏膜和牙床,

Advertisiment
以去掉殘留在口腔內的乳凝塊。

此外, 專家強調, 在此期間寶寶睡著時最好能停止喂哺, 切勿讓他含著奶嘴睡覺。

2、6~12個月:

淡鹽水輕擦乳牙6個月左右, 寶寶的乳齒開始長出來了。 這個時候, 父母就要幫助寶寶"刷牙"了。

方法:

父母可用手指纏上消毒紗布, 用淡鹽水輕擦牙齒的各面。 寶寶牙齒的清潔大可不必按照早晚兩次來進行, 最好一日數次, 每天寶寶早上起床及晚上吃完最後一餐後都要替他抹口腔, 同時還要抹他剛長出的牙齒, 此時也可以開始用較柔軟的嬰兒牙刷, 讓寶寶適應用牙刷刷牙的感覺。

3、1~2歲:

白開水刷大牙寶寶1歲左右, 大牙長出。

專家建議:

這時完全可以用兒童牙刷給寶寶刷牙了,

Advertisiment
不過為了寶寶的口腔健康, 最好選擇白開水。

此外, 寶寶大牙長出後, 就要開始注重口腔檢查了。 寶寶第一隻牙齒長出後6個月內應去醫院作一次口腔檢查。

4、2~6歲:

開始用牙膏刷牙2歲以後, 寶寶的上下牙全部萌出後。

專家建議:

此時寶寶可用小型軟質牙刷沿牙齒的縫隙上下刷。 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 用兒童牙膏刷牙。 為了避免寶寶自己刷牙刷得不乾淨, 家長最好每晚替孩子補刷牙齒一次。

想寶寶口腔健康, 定期的口腔檢查也十分重要, 最好能每半年至一年帶孩子作定期的口腔檢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