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驚厥

病因1.按年齡階段分(1)新生兒期 產傷、窒息、顱內出血、敗血症、腦膜炎、破傷風和膽紅素腦病多見。 有時也應考慮到腦發育缺陷、代謝異常、巨細胞包涵體病及弓形體病等。 (2)嬰幼兒期 高熱、驚厥、中毒性腦病、顱內感染、手足搐搦症、嬰兒痙攣症多見。 有時也應注意到腦發育缺陷、腦損傷後遺症、藥物中毒、低血糖症等。 (3)年長兒 中毒性腦病、顱內感染、癲癇、中毒多見。 有時須注意顱內占位性病變和高血壓腦病等。 (4)引起驚厥的幾種常見疾病 高熱驚厥, 顱內感染, 中毒性腦病, 嬰兒痙攣症, 低血糖症, 低鎂血症, 中毒, 低鈣血症等。
Advertisiment

2.按病變累及的部位分小兒驚厥的病因從按感染的有無的角度來分, 可分為感染性(熱性驚厥)及非感染性(無熱驚厥)。 按病變累及的部位分為顱內與顱外兩類。 (1)感染性驚厥(熱性驚厥) ①顱內疾病病毒感染 如病毒性腦炎、乙型腦炎。 細菌感染如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 腦膿腫、靜脈竇血栓形成。 黴菌感染如新型隱球菌腦膜炎等。 寄生蟲感染如腦囊蟲病、腦型瘧疾、腦型血吸蟲病等。 ②顱外疾病 高熱驚厥、中毒性腦病(重症肺炎、中毒性痢疾、敗血症等為原發病)、破傷風等。 (2)非感染性驚厥(無熱驚厥) ①顱內疾病 顱腦損傷如產傷、新生兒窒息、顱內出血等。 腦發育異常如先天性腦積水、腦血管畸形、頭大(小)畸形、腦性癱瘓及神經皮膚綜合征。
Advertisiment
顱內占位性疾病如腦腫瘤、腦囊腫。 癲癇綜合征如大發作、嬰兒痙攣症。 腦退行性病變如脫髓鞘性腦病、腦黃斑變性。 ②顱外疾病 代謝性疾病如低血鈣、低血糖、低血鎂, 低血鈉、高血鈉、維生素B1或B6缺乏症等。 遺傳代謝性病如糖原累積病、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肝豆狀核變性等。 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腦病、尿毒癥、心律紊亂、嚴重貧血、食物或藥物及農藥中毒等。 臨床表現1.驚厥發作前少數可有先兆:極度煩躁或不時“驚跳”, 精神緊張;神情驚恐, 四肢肌張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暫停或不規律;體溫驟升, 面色劇變;瞳孔大小不等;邊緣不齊。 典型表現為突然起病、意識喪失、頭向後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視、口吐白沫、牙關緊閉、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陣攣或強直性抽搐,
Advertisiment
嚴重者可出現頸項強直、角弓反張, 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 持續時間數秒至數分或更長。 繼而轉入嗜睡或昏迷狀態。 在發作時或發作後不久檢查, 可見瞳孔散大、對光反應遲鈍, 病理反射陽性等體征, 發作停止後不久意識恢復。 低鈣血症抽搐時, 患兒可意識清楚。 若意識尚未恢復前再次抽搐或抽搐反復發作呈持續狀態者, 提示病情嚴重, 可因腦水腫、呼吸衰竭而死亡。 如抽搐部位局限且恒定, 常有定位意義。 新生兒驚厥常表現為無定型多變的各種各、樣的異常動作, 如呼吸暫停、不規則, 兩眼凝視、陣發性蒼白或發紺。 嬰幼兒驚厥有時僅表現口角、眼角抽動, 一側肢體抽動或雙側肢體交替抽動。
Advertisiment
新生兒驚厥表現為全身性抽動者不多, 常表現為呼吸節律不整或暫停, 陣發性青紫或蒼白, 兩眼凝視, 眼球震顫, 眨眼動作或吸吮、咀嚼動作等。 2.驚厥持續狀態指驚厥持續30分鐘以上, 或兩次發作間歇期意識不能完全恢復者。 為驚厥的危重型。 由於驚厥時間過長可引起高熱、缺氧性腦損害、腦水腫甚至腦疝。 3.高熱驚厥常見於6個月至4歲小兒, 驚厥多在發熱早期發生, 持續時間短暫, 在一次發熱疾病中很少連續發作多次, 常在發熱12小時內發生, 發作後意識恢復快, 無神經系統陽性體征, 熱退一周後腦電圖恢復正常, 屬單純性高熱驚厥, 預後良好。 複雜性高熱驚厥發病年齡不定, 常在6個月以前或6歲以後發生,
Advertisiment
起初為高熱驚厥, 發作數次後低熱甚至無熱時也發生驚厥, 有時反復發作多次, 一次驚厥時間較長, 超過15分鐘, 腦電圖檢查在驚厥發作2周後仍為異常, 預後較差。 轉變為癲癇的可能性為15%~30%。 檢查1.血、尿、糞常規檢查。 2.血、尿特殊檢查 疑苯丙酮尿症時, 可做尿三氯化鐵試驗, 或測定血苯丙氨酸含量。 3.血液生化檢查 血糖、血鈣、血鎂、血鈉、尿素氮及肌酐等測定。 4.腦脊液檢查。 5.心電圖與腦電圖檢查。 6.其他檢查。 鑒別診斷決定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是否驚厥有時很難。 任何奇異的一慣性現象或細微的抽動反復性、週期性出現, 尤其伴有眼球上翻或活動異常又有驚厥的原因時, 應考慮是驚厥發作。 驚厥應與下列現象鑒別。 1.新生兒驚跳為幅度較大、頻率較高、有節奏的肢體抖動或陣攣樣動作, 將肢體被動屈曲或變換體位可以消除,不伴眼球運動或口頰運動。常見於正常新生兒由睡眠轉為清醒時。受到外界刺激時或饑餓時。而驚厥為無節奏抽動,幅度大小不一,不受刺激或屈曲肢體影響,按壓抽動的肢體試圖制止發作仍感到肌肉收縮,常伴有異常眼、口頰運動。2.非驚厥性呼吸暫停此發作于足月兒為10~15秒/次,早產兒為l0~20秒/次,伴心率減慢40%以上。而驚厥性呼吸暫停發作,足月兒15秒/次,早產兒20秒/次,不伴心率改變,但伴有其他部位抽搐及腦電圖改變。3.快速眼運動睡眠相有眼部顫動、短暫呼吸暫停、有節奏咀動、面部怪相、微笑、身體扭動等。但清醒後即消失。併發症新生兒驚厥存活者出現後遺症的占14%~61%(平均20%)。主要表現為腦性癱瘓、智力障礙、癲癇,其他還有共濟失調、多動、視聽障礙、語言障礙、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等。1.腦性癱瘓腦性癱瘓是多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中樞神經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征。與腦性癱瘓發生有關的因素:①生後5分鐘Apagaf評分越低者腦性癱瘓的發生率越高,在生後5分鐘以後仍需復蘇的新生兒驚厥的患兒中,僅這一項便能預示可能發生中度或重度的腦性癱瘓。②新生兒驚厥發作的持續時間越長,後來發生腦性癱瘓的可能性越大。發作1天者其發生率為7%,3天以上者有46%發生腦性癱瘓。③新生兒驚厥發作的類型,強直型發作與後遺腦性癱瘓的關係更密切。④中度或嚴重異常的腦電圖者發生腦性癱瘓的危險性大。2.智力障礙新生兒驚厥後遺留智力障礙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出生5分鐘Apgar評分0~3分者,45%有智力障礙;4~6分者,33%有智力障礙;7~10分者,只有11%有智力障礙。②出生5分鐘以後仍需要復蘇的患兒發生智力障礙的危險性較大。③驚厥發作時間超過30分鐘、新生兒期肌強直和肌陣攣發作及驚厥發作的持續時間與智力障礙關係均很密切。3.癲癇驚厥發作持續1天者後遺癲癇的發生率為11%,驚厥發作持續2天者為22%,3天者為25%,3天以上者為40%。強直型驚厥發作與後遺癲癇有密切關係。治療1.急救措施(1)一般處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必要時做氣管切開。②防止意外損傷。③防止缺氧性腦損傷。(2)控制驚厥 ①針刺法 針人中、合谷、十宣、內關、湧泉等穴。2~3分鐘不能止驚者可用下列藥物。②止驚藥物 安定常為首選藥物。但應注意本藥對呼吸、心跳有抑制作用。水合氯醛 配成10%溶液,保留灌腸。苯巴比妥鈉肌內注射。氯丙嗪 肌內注射。異戊巴比妥鈉(阿米妥鈉)用10%葡萄糖稀釋成1%溶液靜注,驚止即停注。2.一般處理使患兒側臥,解開衣領,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嘔吐物,以防吸入窒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在上、下磨牙間安放牙墊,防止舌咬傷。嚴重者給氧,高熱者物理降溫或給解熱藥物。3.控制感染感染性驚厥應選用抗生素。4.病因治療針對不同病因,採取相應治療措施。驚厥持續狀態的處理:(1)立即止驚 同一般驚厥處理。(2)控制高熱 可用物理降溫(頭部冰帽或冷敷)和藥物降溫或人工冬眠配合降溫。(3)加強護理 密切觀察患兒體溫、呼吸、心率、血壓、膚色、瞳孔大小和尿量。(4)降低顱內壓 抽搐持續2個小時以上,易有腦水腫,應採用脫水療法以降低顱內壓。(5)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無嚴重體液喪失者按基礎代謝補充液體,保持輕度脫水和低鈉狀態,以利控制腦水腫。(6)神經營養劑與抗氧化劑治療 應用維生素A、E、C與甘露醇等抗氧化劑可防治驚厥性腦損傷。同時可並用維生素B1、B6、B12、腦複康等神經營養藥物。預防預防復發就是要在易發年齡(6歲以前)完全避免再次發作,防止驚厥持續狀態,減少癲癇的發生,避免智力發育障礙。目前常用間歇服藥法,即初次發作以後,當發熱時立即用藥。有人試用安定栓劑,有一定效果。 將肢體被動屈曲或變換體位可以消除,不伴眼球運動或口頰運動。常見於正常新生兒由睡眠轉為清醒時。受到外界刺激時或饑餓時。而驚厥為無節奏抽動,幅度大小不一,不受刺激或屈曲肢體影響,按壓抽動的肢體試圖制止發作仍感到肌肉收縮,常伴有異常眼、口頰運動。2.非驚厥性呼吸暫停此發作于足月兒為10~15秒/次,早產兒為l0~20秒/次,伴心率減慢40%以上。而驚厥性呼吸暫停發作,足月兒15秒/次,早產兒20秒/次,不伴心率改變,但伴有其他部位抽搐及腦電圖改變。3.快速眼運動睡眠相有眼部顫動、短暫呼吸暫停、有節奏咀動、面部怪相、微笑、身體扭動等。但清醒後即消失。併發症新生兒驚厥存活者出現後遺症的占14%~61%(平均20%)。主要表現為腦性癱瘓、智力障礙、癲癇,其他還有共濟失調、多動、視聽障礙、語言障礙、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等。1.腦性癱瘓腦性癱瘓是多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中樞神經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征。與腦性癱瘓發生有關的因素:①生後5分鐘Apagaf評分越低者腦性癱瘓的發生率越高,在生後5分鐘以後仍需復蘇的新生兒驚厥的患兒中,僅這一項便能預示可能發生中度或重度的腦性癱瘓。②新生兒驚厥發作的持續時間越長,後來發生腦性癱瘓的可能性越大。發作1天者其發生率為7%,3天以上者有46%發生腦性癱瘓。③新生兒驚厥發作的類型,強直型發作與後遺腦性癱瘓的關係更密切。④中度或嚴重異常的腦電圖者發生腦性癱瘓的危險性大。2.智力障礙新生兒驚厥後遺留智力障礙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出生5分鐘Apgar評分0~3分者,45%有智力障礙;4~6分者,33%有智力障礙;7~10分者,只有11%有智力障礙。②出生5分鐘以後仍需要復蘇的患兒發生智力障礙的危險性較大。③驚厥發作時間超過30分鐘、新生兒期肌強直和肌陣攣發作及驚厥發作的持續時間與智力障礙關係均很密切。3.癲癇驚厥發作持續1天者後遺癲癇的發生率為11%,驚厥發作持續2天者為22%,3天者為25%,3天以上者為40%。強直型驚厥發作與後遺癲癇有密切關係。治療1.急救措施(1)一般處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必要時做氣管切開。②防止意外損傷。③防止缺氧性腦損傷。(2)控制驚厥 ①針刺法 針人中、合谷、十宣、內關、湧泉等穴。2~3分鐘不能止驚者可用下列藥物。②止驚藥物 安定常為首選藥物。但應注意本藥對呼吸、心跳有抑制作用。水合氯醛 配成10%溶液,保留灌腸。苯巴比妥鈉肌內注射。氯丙嗪 肌內注射。異戊巴比妥鈉(阿米妥鈉)用10%葡萄糖稀釋成1%溶液靜注,驚止即停注。2.一般處理使患兒側臥,解開衣領,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嘔吐物,以防吸入窒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在上、下磨牙間安放牙墊,防止舌咬傷。嚴重者給氧,高熱者物理降溫或給解熱藥物。3.控制感染感染性驚厥應選用抗生素。4.病因治療針對不同病因,採取相應治療措施。驚厥持續狀態的處理:(1)立即止驚 同一般驚厥處理。(2)控制高熱 可用物理降溫(頭部冰帽或冷敷)和藥物降溫或人工冬眠配合降溫。(3)加強護理 密切觀察患兒體溫、呼吸、心率、血壓、膚色、瞳孔大小和尿量。(4)降低顱內壓 抽搐持續2個小時以上,易有腦水腫,應採用脫水療法以降低顱內壓。(5)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無嚴重體液喪失者按基礎代謝補充液體,保持輕度脫水和低鈉狀態,以利控制腦水腫。(6)神經營養劑與抗氧化劑治療 應用維生素A、E、C與甘露醇等抗氧化劑可防治驚厥性腦損傷。同時可並用維生素B1、B6、B12、腦複康等神經營養藥物。預防預防復發就是要在易發年齡(6歲以前)完全避免再次發作,防止驚厥持續狀態,減少癲癇的發生,避免智力發育障礙。目前常用間歇服藥法,即初次發作以後,當發熱時立即用藥。有人試用安定栓劑,有一定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