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小兒遺尿治療方法

本病是指3歲以上小孩在睡眠中小便, 醒後方覺的一種病證。 又稱尿床, 遺溺。 如果因白天遊戲過度, 精神疲勞, 睡前多飲或因智力發育尚未健全, 對排尿自控能力及表達能力尚未建立, 或因不良習慣則不屬病態。 如3歲以上, 特別5歲以上的小孩, 不能自控排尿, 熟睡時常遺尿則應視為病態。
臨床表現為3 歲以上小兒睡眠中小便經常自遺, 醒後方覺。 但必須排除尿路感染、脊髓損傷、炎症、脊髓裂、癲癰、大腦發育不全、蟯蟲等病所致的遺尿。 亦應與尿失禁, 神經性尿頻鑒別。
中醫認為遺尿多因虛寒所致, 特別是肺脾腎虛,
Advertisiment
故常用溫補治之。 也有少數肝熱擾動膀眈, 或心腎不交所致。
西醫認為小兒遺尿多為功能性, 由於大腦皮層及皮層下中樞神經功能失調所致。 特別是精神因素最多, 部分有家族史。 少數遺尿為器質性病變引起。
(一)中醫辯證治療
1.腎氣不足。 主證:每於睡中遺尿, 醒後方知, 尿量多而清, 天冷次數增多, 面色蒼白, 腰痠膝軟, 舌質淡、苔薄, 脈沉遲無力。
治療:溫腎固澀。
方藥:繭絲子散合縮泉丸。
菟絲子8 克, 肉蓯蓉10 克, 熟附子5 克, 五味子5 克, 牡蠣20 克, 益智仁6 克, 烏藥6 克, 山藥15 克。 方解:菟絲子、肉蓯蓉、附子溫補腎陽;五味子、牡蠣益腎固澀, 以縮小便;益智仁溫補脾腎;烏藥溫化膀胱;山藥健脾。
2.脾肺氣虛。 主證:多發於病後, 睡中遺尿, 尿頻量少, 面蒼白、神疲乏力,
Advertisiment
納呆, 大便溏爛, 自汗出, 舌淡苔薄, 脈緩沉細。
治法:培元益氣, 佐以固澀。
方藥:補中益氣合縮泉丸加減。
黨參10 克, 北芪15 克, 白術8 克, 當歸5 克, 山藥10 克, 升麻5 克, 金櫻子8 克, 益智仁5 克, 五味子5 克, 芡實12 克, 陳皮3 克。
方解:黨參、北芪、白術、山藥、升麻升陽益氣;當歸合諸藥以調補氣血;金櫻子、益智仁、芡實、五味子培元補腎、固澀小便;陳皮調利氣機。
2.肝心鬱熱。 主證:睡中遺尿, 尿臊色黃, 寐不安寧, 煩躁易醒, 性情急躁, 手足心熱, 唇紅, 夜睡汗出, 脈弦滑。
治法:瀉肝清熱, 導赤清心。
方藥:龍膽瀉肝湯合導赤散。
茅根13 克, 龍膽草5 克, 生地10 克, 枝子6 克, 柴胡6 克, 木通8 克, 黃柏6 克, 鉤藤6 克, 淡竹葉10 克, 甘草5 克。
方解:龍膽草、枝子、柴胡、黃柏、鉤藤以瀉肝清熱;生地、淡竹葉、木通、茅根以導赤清心。
Advertisiment

(二)西醫治療
糾正不良習慣, 改變睡眠姿勢, 採用側臥, 夜間少飲湯水。 如因尿道炎、膀胱炎、蟯蟲等可對症治療。
(三)針灸
三陰☆禁☆交、關元、足三裡, 每日1 次, 14 日為一療程, 休息幾天後可重複另一療程, 療效良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