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腹瀉病因多,對症下藥才能病除

腹瀉是小兒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 特別是嬰幼兒最易發, 甚至有許多小兒會出現反復腹瀉或者遷延不愈, 嚴重者會影響生長發育, 很多家長三日兩頭跑醫院, 或者到多家醫院就診, 效果卻不一定明顯, 所以家長們常常對此非常著急, 也非常困惑, 為什麼一個小小的腹瀉會如此難治。 對此, 專家說, 實際上小兒腹瀉的病因有很多, 只有查明病因, 對症下藥, 才能藥到病除。

小兒腹瀉有兩大因素引起

小兒腹瀉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 由於嬰幼兒時期, 胃酸及消化酶分泌不足, 消化酶的活性較低, 神經系統對胃腸道調節功能較差,

Advertisiment
不易適應食物的質和量, 且生長發育快, 營養物質需要相對較多, 胃腸道負擔較大, 消化功能經常處於緊張狀態, 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 同時嬰幼兒時期免疫功能相對不夠成熟, 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腸道SIgA均較低, 胃腸屏障功能較弱, 胃酸分泌量少, 胃腸排空較快, 對感染因素防禦功能差。 人工餵養者食物中缺乏母乳含有的大量免疫物質, 且食物和食具污染機會較多, 腸道感染的發生率明顯高於母乳餵養兒。 嬰兒腹瀉根據病因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

一、感染因素:

小兒感染性腹瀉主要是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腸道後引起。 細菌包括痢疾桿菌、大腸埃希氏桿菌等。 病毒有輪狀病毒、諾沃克病毒等。

Advertisiment
真菌感染主要為白色念珠菌, 原蟲的感染如藍氏賈第鞭毛蟲、阿米巴原蟲等。

二、非感染因素:

1、食餌性腹瀉:主要是由於餵養不當, 飲食失調所致。 如母乳不足或人工餵養兒, 過早過多地以粥類與粉糊餵養小兒, 脂肪類食物, 突然改變食物品種和斷奶等均可導致腹瀉。 碳水化合物過多能引起發酵產生消化紊亂。 未按時添加輔助食品於斷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變食物成分, 因不能適應而產生消化紊亂發生腹瀉。 也有由於不定時餵養, 或由於食量過多、過少、過熱、過涼影響胃腸道消化功能, 均可以引起腹瀉。

2、糖源性腹瀉:少數是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多數是由於急性腸炎時較大面積的損傷了小腸微絨毛,

Advertisiment
造成雙糖酶, 尤其是乳糖酶缺乏, 致使吃進去的乳糖不能被消化, 在腸內形成高滲物質, 引起滲透性腹瀉, 使腹瀉遷延。

3、過敏性腹瀉:例如對牛奶或豆類蛋白過敏引起的腹瀉, 牛奶蛋白過敏者, 吃牛乳後48小時發生水樣瀉。

4、症狀性腹瀉:小兒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腎盂腎炎、中耳炎、皮膚感染及其他急性☆禁☆感染性疾病時可伴有腹瀉, 這是由於發熱及病原體毒素的影響, 使消化功能紊亂, 酶分泌減少, 腸蠕動增加所致。

小兒腹瀉需積極預防

專家介紹, 針對上述各種原因, 我們可以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1、提倡母乳餵養, 尤其是6個月以下嬰兒。 母乳不僅含有適合嬰兒的豐富營養, 且含有多種抗感染物質, 故母乳餵養是預防嬰兒腹瀉的重要措施。

Advertisiment

2、人工餵養兒要注意選擇適合嬰兒的代乳品, 合理調配, 注意飲食及食具衛生。

3、合理添加輔食, 6個月嬰兒應開始添加輔食, 應由少到多, 由稀到稠, 由細到粗, 由一種到多種。 (應在嬰兒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添加。 )

4、培養小兒衛生習慣, 飯前便後洗手, 做好食品、食具、玩具等日常性消毒工作。

5、感染性腹瀉患者應給予消毒隔離。

6、注意氣候變化時的護理, 避免過熱和受涼, 應多喂水, 避免食用富有脂肪的食物。

7、避免濫用抗菌素, 以免腸道菌群失調。 如發現嬰兒腹瀉, 應及時就診治療。

最後, 專家提醒各位家長, 腹瀉發生原因很多, 因此孩子發生腹瀉時千萬別大意, 也不能隨便給孩子吃藥, 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查明病情對症治療。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