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怎麼緩解

養生之道網導讀:

小兒腹瀉怎麼緩解?當小兒發生腹瀉時如果不及時緩解症狀, 不僅寶寶很容易出現脫水現象, 還會導致大量營養成分的缺失造成營養不良。 那麼小兒腹瀉怎麼緩解呢?

Advertisiment

寶寶拉肚子媽媽總會擔心不已, 其實小兒腹瀉的原因有很多, 媽媽們想要更好的照顧寶寶, 首先要明白寶寶腹瀉的原因!寶寶腹瀉吃什麼食物可以治療呢, 很多的媽咪不知道該怎麼照顧拉肚子的寶寶, 下面給您詳細的介紹寶寶腹瀉怎麼辦?

小兒腹瀉的症狀

1、輕型腹瀉

主要是胃腸道症狀, 小兒每日大便次數多在10次以下, 少數病例可達十幾次, 每次大便量不多, 稀薄或帶水, 呈黃色, 有酸味, 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和泡沫, 可混有少量粘液。 一般無發熱或發熱不高, 伴食欲不振, 偶有溢乳或嘔吐, 無明顯的全身症狀, 精神尚好, 無脫水症狀, 多在數日內痊癒。

2、重型腹瀉

Advertisiment

(1)胃腸道症狀腹瀉頻繁, 10-30次/日以上, 水份多而糞質少, 或混有粘液的稀水便多, 同時可伴有腹脹和嘔吐。

(2)脫水:一般分為三度:

輕度脫水:失水量約為體重的5%(50ml/kg)。 精神稍差, 皮膚乾燥、彈性稍低、眼窩、前囟稍凹陷, 哭時有淚, 口腔粘膜稍乾燥, 尿量稍減少。

中度脫水:失水量約占體重的5%-10%以上(50-100ml/kg)。 精神萎靡, 皮膚乾燥、彈性差, 捏起皮膚皺褶展開緩慢, 眼窩和前囟明顯凹陷, 哭時少淚, 口腔粘膜乾燥, 四肢稍涼, 尿量減少。

重度脫水:失水量約為體重的10%以上(100-120ml/kg)。 精神極度萎靡, 表情淡漠, 昏睡或昏迷。 皮膚明顯乾燥、彈性極差, 捏起皮膚皺褶不易展平, 眼窩和前囟深陷, 眼瞼不能閉合, 哭時無淚, 口腔粘膜極乾燥。

(3)代謝性酸中毒:病兒呼吸深快, 有蘋果酸味, 口唇櫻桃紅色或口周發紺,

Advertisiment
煩躁不安或精神萎靡、昏睡。 血漿碳酸氫根離子降低, PH

(4)低血鈣症:易出現在腹瀉較久或有活動性佝僂病患兒, 尤其易發生在輸液和酸中毒糾正後, 可發生喉痙攣、手足搐搦、驚厥, 一般血清鈣低於2mmol/l。

(5)低鎂血症:當低血鈣症狀用鈣劑治療無效時, 應考慮此症的可能, 血鎂常低於0.6mmol/l。

(6)低血鉀症:患兒精神萎靡, 哭聲小, 肌無力, 腹脹、腸麻痹、尿瀦留、心率減慢、心音低鈍、心律失常, 嚴重者可因心臟停搏, 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血清鉀低於3.5mmol/l, 心電圖可有不同程度的改變。

(7)低磷血症:重者血磷可低於0.5mmol/l, 患兒可嗜睡、昏迷、軟弱乏力、心肌收縮無力、呼吸變淺、溶血、糖尿等。

小兒腹瀉常見的八種類別及治療方法

小兒腹瀉是寶寶常見的一種疾病,

Advertisiment
那麼小兒腹瀉常見的情況有多少種呢?又該怎樣用藥呢?又有哪些食療方幫助治療呢?

細菌感染性腹瀉

引起腹瀉最主要的病原菌為大腸桿菌。 患兒主要表現為發熱、腹瀉, 大便檢驗有白細胞, 主要發生在夏季。 主要使用對腸道感染有效的抗菌藥物、微生態製劑、腸黏膜保護藥。 一般治療1周, 大便檢查正常可以停藥。 輔助治療為退熱及液體療法。

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一種腸道傳染病, 大便通常帶有黏液, 伴有發熱、腹痛及裡急後重。 嚴重的中毒型痢疾可以出現高熱、驚厥、神志障礙, 尤其小嬰兒, 反而沒有或輕度腹痛、腹瀉。 痢疾患兒大便檢驗包可表現以白細胞為主, 也會有紅細胞, 與大腸桿菌腸炎只有通過大便培養可以鑒別。

Advertisiment
治療上基本相同。 腸道感染多採用口服抗菌藥, 如阿莫西林、頭孢克洛等。

病毒性腹瀉

通常在秋季發作, 由病毒引起, 常見於6個月-2歲的嬰幼兒。 臨床試驗證明西咪替丁聯合雙嘧達莫治療小兒秋季腹瀉, 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 有效緩解症狀, 縮短治療時間, 並且安全性較好。

抗生素相關性腸炎

是由於某些疾病需要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 而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導致的腹瀉。 應考慮條件致病菌, 如難辨梭狀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等所致的腸炎。 難辨梭狀芽孢桿菌腸炎大便為水樣, 可伴有發熱、腹痛等, 嚴重者大便排出膜狀物, 稱為假膜性腸炎。 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大便為水樣, 呈暗綠色似海水,有腥臭味,常伴專感染中毒症狀。真菌性腸炎大便為水樣,泡沫多,有時為豆腐渣樣。一般停用抗菌藥物可以緩解。為了預防和治療這種菌群失調,可以早期使用微生態製劑。

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

嬰幼兒期由於添加輔食過快過多,也容易引起食物消化不良的腹瀉。這種腹瀉大便次數不會太多,也不容易引起脫水,只需適當調節飲食即可,不必使用止瀉藥物。較大的幾童自製力較差,不能控制飲食,常因飲食不當,暴飲暴食,過量的食物在腸道存積,吸收大量腸液,可導致腹瀉。這種腹瀉常伴有嘔吐,多數是將這些食物嘔吐或排泄出就可以緩解,不需要特殊藥物治療。如果不能進食,伴有脫水可以補液治療,也可以用微生態製劑,有助於腸道功能恢復。

腸道外疾病引起的腹瀉

對於兒童來講,即使是腸道外疾病,如肺炎、腦膜炎等也可以出現腹瀉;還有些全身感染,如敗血症,也會併發腸道感染,大便也可以出現紅細胞和白細胞,全身抗感染治療的同時,可以應用腸黏膜保護藥和微生態製劑。

慢性腹瀉

長期慢性腹瀉病因較多,有腸道感染控制不好或反復感染,還有消化酶類缺乏,腸道菌群不健全等,治療首先要瞭解腹瀉病因,進行病因治療,可以給予微生態製劑恢復胃腸功能,必要時可選用收斂藥、吸著藥。長期腹瀉導致營養物質丟失,引起營養不良,應及時補充維生素等。

過敏性腹瀉

過敏性腹瀉多與食物過敏有關,也常伴有其他部位的過敏表現,如食用某種食物或藥物就會出現腹瀉,同時伴有過敏性皮疹,就應該考慮過敏性腹瀉,治療主要是停用過敏的食物或藥物,可用抗過敏藥物治療。

小兒腹瀉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症狀,所以怎麼治療小兒腹瀉也是大家都想知道的,專家指出食療方法是治療小兒腹瀉不錯的方法:

黃瓜5條洗淨去瓤,切成條,加少許水煮沸去掉多餘的水,趁熱加入蜂蜜100克,調勻至沸即成。日服2~3次,適量服。治療小兒夏季發熱泄瀉症。

在高梁吐穗時,剪取其剛生長出來的嫩烏黴(未黑的),2~5個,用水洗淨吃。治小兒腹瀉

將白果仁曬乾(銀杏),研末,將雞蛋從上端用小釘紮一個小孔,再將白果粉末裝入雞蛋內。再將雞蛋置放燒架上微火烘燒至熟,去皮食用。治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症。

將蘋果去皮切片,放碗內加蓋,蒸熟搗爛如泥,每日2~3次餵食。可常吃。治小兒消化不良腹瀉,口渴,不思飲食等症。

導致寶寶腹瀉的原因有哪些

胃腸炎

胃腸炎(也稱為腸胃感冒)是胃和腸道的一種炎症,可以引起嬰兒、兒童和成人的腹瀉。胃腸炎很常見,可以由很多不同的病毒引起。最常見的病原是輪狀病毒,由於腹瀉住院的小朋友中有一半是感染了這種病毒,好發於秋末冬初。如果你的寶寶拉肚子,並伴有胃痙攣、嘔吐、低燒,那很可能是胃腸炎。請注意,如果寶寶吃的或喝的不多,可能會失去很多水分。

細菌感染

嚴重腹瀉(有時伴有嘔吐),同時有腹痛、血便、發燒,往往是病毒或細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的。這種感染有些是可以自愈的,但有些也可能非常嚴重(比如由半生不熟的肉類裡含有的大腸桿菌引發的感染)。因此,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症狀,就應該帶他去看醫生。醫生會給他做檢查,還可能會做大便培養來看看是否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寄生蟲

寄生蟲感染也可能引起腹瀉。比如賈第蟲病(也叫梨形鞭毛蟲病)就是由一種寄生在腸道內的、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寄生蟲引起。集體生活時寄生蟲很容易傳播,而且需要特殊藥物治療。所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更換尿布後勤洗手,是終止寄生蟲感染傳播的最好方法。

由於1~2歲的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所以,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然而,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較少。因此,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腹瀉。

春季多發病毒性腹瀉

從近期接診的患兒看,多數寶寶首發症狀表現為嘔吐,之後不久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大便多為黃色或黃綠色蛋花樣便,無黏液或膿血,無腥臭味。腹瀉重者可出現脫水症狀,如口渴明顯、尿量減少、煩躁不安等。

專家介紹,在春季發生的腹瀉多半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最常見的病毒就是輪狀病毒。其他原因,年齡大點的小朋友有的是吃得太多太雜,再加上天氣忽冷忽熱,影響胃腸消化功能導致腹瀉。年齡小的嬰兒主要是衛生問題,比如奶瓶消毒管理不夠、手的衛生等引起的腹瀉。

專家表示,孩子若反反復複拉稀,只要控制好不要脫水,避免電解質紊亂,一般問題不大,但超過1周還沒有恢復就要引起重視。“拉肚子本身不致命,但拉肚子引起的脫水、電解質紊亂卻會致命。如果寶寶拉肚子,家長一定要注意給孩子補水,不要等到孩子說口幹才喝水。”

那寶寶應該怎麼調理呢

1、不宜吃得過飽

嬰幼兒暴飲暴食,不僅使胃的消化能力難以承受,造成消化不良,有時還可導致急性胃擴張、胃穿孔等嚴重疾患。

2、吃飯定時

早餐不吃,無意間的饑一頓、飽一頓,會慢慢侵蝕胃的健康。胃是一個嚴格遵守“時間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於及時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沒有食物中和,就會消化胃黏膜本身,對胃黏膜造成損害。

3、不能吃得過快

嬰幼兒吃飯的速度一定要慢。如果剛從室外回來,不要馬上吃飯,可以先喝點溫水,過10-15分鐘後再進餐。每頓飯的進食時間至少在25分鐘以上,一定要放慢速度,增加咀嚼時間。冬天吃飯,最好先吃點主食,再吃菜肉、喝湯,這樣有利於刺激唾液分泌澱粉酶,增強胃的消化能力,還能保護腸胃。

4、注意飲食衛生

嬰幼兒胃腸敏感,如果吃了不清潔或不新鮮的食物,很容易引起急性胃炎,出現胃痛、胃脹和嘔吐等症狀。

以上就是關於該如何調節寶寶腸胃的相關介紹。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紹之後,已經知道該如何幫助寶寶調節腸胃了。其實,上面介紹的這些調節寶寶腸胃的方法都是很簡單的,家長們只要長期讓寶寶堅持這些方法,就可以幫助寶寶調節好腸胃了。

小兒腹瀉吃什麼

蛋黃膳:將雞蛋煮熟後去殼和蛋白,用蛋黃放在鍋內小火熬煉取油,1歲內嬰兒每天一個蛋黃油,分2-3次服,3天為一個療程,治療腹瀉,並有補脾益胃止瀉作用;雞蛋黃加少許麵粉和薑絲所蒸出的雞蛋餅也有同等功效。

蘋果膳:蘋果含鞣酸,有止瀉作用。蘋果一隻洗淨,蒸熟,食果肉或去皮搗成果泥食用,每次30~60克,每天3次。蘋果湯也是治療腹瀉的輔助飲料。將蘋果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也可再加5%糖,煎湯代茶飲,適用於1歲內的嬰兒。

栗糊膳:用3~5個栗子,去殼搗爛,加水煮成糊狀,加糖調味後食用,每天2~3次,有溫中止瀉作用。

另外還有桔棗茶、胡蘿蔔湯等均有健脾止瀉作用。康復期可用的膳食有白米粥、面片、藕粉、雞蛋、清蒸魚、鹹味雞蛋羹等。

焦米湯: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顏色發黃,再加適量的水和糖,然後燒成糊狀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後再加熱,就成了糊精。糊精容易消化,它的炭化結構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

胡蘿蔔湯:胡蘿蔔是鹼性食物,所含的果膠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腸粘膜上的細菌和毒素,是一種良好的止瀉食物。製作方法是,將胡蘿蔔洗乾淨,對切開,去掉莖,然後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把渣過濾掉,最後加水(按500克胡蘿蔔加1000克水的比例)加糖燒開就可以了。

小兒腹瀉多因感受外邪,內傷飲食。脾胃虛弱引起。主要病變在脾胃。丁桂兒臍貼由丁香、肉桂、蓽茇組成,丁香溫中降逆,溫腎助陽、暖胃止瀉。肉桂溫洛通脈、散寒止痛。蓽茇溫中散寒、止腹痛。三藥合用,具有縮短腹瀉天數、減少腹瀉次數、緩解腹痛症狀、緩解嘔吐症狀、改善消化功能、改善精神狀態的功效。

小兒腹瀉的預防

1、提倡母乳餵養:由於母乳中含有一種稱為分泌性IgA(SigA)的免疫性物質,對保持和增強消化道局部的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使消化道具備強有力的抵禦病原微生物侵入的能力,保證孩子消化道的機能健全,不易發生腹瀉病及消化功能紊亂。因此,可以說,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健康食品。母乳餵養對生後4-6個月的小兒及孩子的第一個夏天尤其重要,並應注意避免在夏天給孩子斷奶。

2、為防止孩子發生腹瀉,食品及食具的衛生相當重要。特別是人工餵養的孩子, 應注意飲食衛生及水源衛生。保證食品製作過程的清潔衛生;所用的食具必須每天煮沸消毒一次,每次餵食前還應用開水燙洗。清除了食具上附著的病原微生物,孩子就會少得腹瀉病了。

3、在小兒的腹瀉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餵養不當所引起的。小兒的胃腸道比柔弱,其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因此,母乳餵養或人工餵養的孩子在添加輔食時都應持慎重態度。注意一要按時添加;二要作到添加一種食品時遵守“從少到多”的原則;還要避免同時添加幾種食品。這樣就可有效防止因餵養不當造成的腹瀉。

4、小兒消化道原本嬌嫩,患病(如發熱、呼吸道感染、食欲不振等)時消化功能明顯減低,在餵食過程中,應減少奶或食物的量,稍大的孩子則應給予容易消化又營養豐富的食物,切忌生冷油膩之品。病情需要時還可用口服補液鹽配製成飲料,隨時口服,以避免患其他疾病時因餵養失誤,發生腹瀉,反使孩子病情加重。

5、感染性腹瀉如大腸桿菌、傷寒、副傷寒或輪狀病毒腹瀉的患兒、除醫生給予必的藥物治療外,作為家長要特別注意家庭中的消毒、隔離,以免傳給他人。消毒時可採用消毒劑-新消淨擦拭桌面、地面或洗滌患兒接觸的用具、玩具等。

6、積極進行衛生宣傳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生吃瓜要洗燙,堵住“病從口入”這一致病環節。

其實寶寶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細心的照顧,不僅要關心寶寶的日常生活,飲食方面更不能忽視!小兒腹瀉會對腸胃功能造成很大的傷害,嚴重影響寶寶的發育!相信上述介紹的這些治療寶寶腹瀉的方法,能夠幫助廣大的媽媽們更好的照顧患病寶寶哦!

呈暗綠色似海水,有腥臭味,常伴專感染中毒症狀。真菌性腸炎大便為水樣,泡沫多,有時為豆腐渣樣。一般停用抗菌藥物可以緩解。為了預防和治療這種菌群失調,可以早期使用微生態製劑。

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

嬰幼兒期由於添加輔食過快過多,也容易引起食物消化不良的腹瀉。這種腹瀉大便次數不會太多,也不容易引起脫水,只需適當調節飲食即可,不必使用止瀉藥物。較大的幾童自製力較差,不能控制飲食,常因飲食不當,暴飲暴食,過量的食物在腸道存積,吸收大量腸液,可導致腹瀉。這種腹瀉常伴有嘔吐,多數是將這些食物嘔吐或排泄出就可以緩解,不需要特殊藥物治療。如果不能進食,伴有脫水可以補液治療,也可以用微生態製劑,有助於腸道功能恢復。

腸道外疾病引起的腹瀉

對於兒童來講,即使是腸道外疾病,如肺炎、腦膜炎等也可以出現腹瀉;還有些全身感染,如敗血症,也會併發腸道感染,大便也可以出現紅細胞和白細胞,全身抗感染治療的同時,可以應用腸黏膜保護藥和微生態製劑。

慢性腹瀉

長期慢性腹瀉病因較多,有腸道感染控制不好或反復感染,還有消化酶類缺乏,腸道菌群不健全等,治療首先要瞭解腹瀉病因,進行病因治療,可以給予微生態製劑恢復胃腸功能,必要時可選用收斂藥、吸著藥。長期腹瀉導致營養物質丟失,引起營養不良,應及時補充維生素等。

過敏性腹瀉

過敏性腹瀉多與食物過敏有關,也常伴有其他部位的過敏表現,如食用某種食物或藥物就會出現腹瀉,同時伴有過敏性皮疹,就應該考慮過敏性腹瀉,治療主要是停用過敏的食物或藥物,可用抗過敏藥物治療。

小兒腹瀉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症狀,所以怎麼治療小兒腹瀉也是大家都想知道的,專家指出食療方法是治療小兒腹瀉不錯的方法:

黃瓜5條洗淨去瓤,切成條,加少許水煮沸去掉多餘的水,趁熱加入蜂蜜100克,調勻至沸即成。日服2~3次,適量服。治療小兒夏季發熱泄瀉症。

在高梁吐穗時,剪取其剛生長出來的嫩烏黴(未黑的),2~5個,用水洗淨吃。治小兒腹瀉。

將白果仁曬乾(銀杏),研末,將雞蛋從上端用小釘紮一個小孔,再將白果粉末裝入雞蛋內。再將雞蛋置放燒架上微火烘燒至熟,去皮食用。治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症。

將蘋果去皮切片,放碗內加蓋,蒸熟搗爛如泥,每日2~3次餵食。可常吃。治小兒消化不良腹瀉,口渴,不思飲食等症。

導致寶寶腹瀉的原因有哪些

胃腸炎

胃腸炎(也稱為腸胃感冒)是胃和腸道的一種炎症,可以引起嬰兒、兒童和成人的腹瀉。胃腸炎很常見,可以由很多不同的病毒引起。最常見的病原是輪狀病毒,由於腹瀉住院的小朋友中有一半是感染了這種病毒,好發於秋末冬初。如果你的寶寶拉肚子,並伴有胃痙攣、嘔吐、低燒,那很可能是胃腸炎。請注意,如果寶寶吃的或喝的不多,可能會失去很多水分。

細菌感染

嚴重腹瀉(有時伴有嘔吐),同時有腹痛、血便、發燒,往往是病毒或細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的。這種感染有些是可以自愈的,但有些也可能非常嚴重(比如由半生不熟的肉類裡含有的大腸桿菌引發的感染)。因此,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症狀,就應該帶他去看醫生。醫生會給他做檢查,還可能會做大便培養來看看是否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寄生蟲

寄生蟲感染也可能引起腹瀉。比如賈第蟲病(也叫梨形鞭毛蟲病)就是由一種寄生在腸道內的、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寄生蟲引起。集體生活時寄生蟲很容易傳播,而且需要特殊藥物治療。所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更換尿布後勤洗手,是終止寄生蟲感染傳播的最好方法。

由於1~2歲的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所以,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然而,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較少。因此,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腹瀉。

春季多發病毒性腹瀉

從近期接診的患兒看,多數寶寶首發症狀表現為嘔吐,之後不久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大便多為黃色或黃綠色蛋花樣便,無黏液或膿血,無腥臭味。腹瀉重者可出現脫水症狀,如口渴明顯、尿量減少、煩躁不安等。

專家介紹,在春季發生的腹瀉多半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最常見的病毒就是輪狀病毒。其他原因,年齡大點的小朋友有的是吃得太多太雜,再加上天氣忽冷忽熱,影響胃腸消化功能導致腹瀉。年齡小的嬰兒主要是衛生問題,比如奶瓶消毒管理不夠、手的衛生等引起的腹瀉。

專家表示,孩子若反反復複拉稀,只要控制好不要脫水,避免電解質紊亂,一般問題不大,但超過1周還沒有恢復就要引起重視。“拉肚子本身不致命,但拉肚子引起的脫水、電解質紊亂卻會致命。如果寶寶拉肚子,家長一定要注意給孩子補水,不要等到孩子說口幹才喝水。”

那寶寶應該怎麼調理呢

1、不宜吃得過飽

嬰幼兒暴飲暴食,不僅使胃的消化能力難以承受,造成消化不良,有時還可導致急性胃擴張、胃穿孔等嚴重疾患。

2、吃飯定時

早餐不吃,無意間的饑一頓、飽一頓,會慢慢侵蝕胃的健康。胃是一個嚴格遵守“時間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於及時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沒有食物中和,就會消化胃黏膜本身,對胃黏膜造成損害。

3、不能吃得過快

嬰幼兒吃飯的速度一定要慢。如果剛從室外回來,不要馬上吃飯,可以先喝點溫水,過10-15分鐘後再進餐。每頓飯的進食時間至少在25分鐘以上,一定要放慢速度,增加咀嚼時間。冬天吃飯,最好先吃點主食,再吃菜肉、喝湯,這樣有利於刺激唾液分泌澱粉酶,增強胃的消化能力,還能保護腸胃。

4、注意飲食衛生

嬰幼兒胃腸敏感,如果吃了不清潔或不新鮮的食物,很容易引起急性胃炎,出現胃痛、胃脹和嘔吐等症狀。

以上就是關於該如何調節寶寶腸胃的相關介紹。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紹之後,已經知道該如何幫助寶寶調節腸胃了。其實,上面介紹的這些調節寶寶腸胃的方法都是很簡單的,家長們只要長期讓寶寶堅持這些方法,就可以幫助寶寶調節好腸胃了。

小兒腹瀉吃什麼

蛋黃膳:將雞蛋煮熟後去殼和蛋白,用蛋黃放在鍋內小火熬煉取油,1歲內嬰兒每天一個蛋黃油,分2-3次服,3天為一個療程,治療腹瀉,並有補脾益胃止瀉作用;雞蛋黃加少許麵粉和薑絲所蒸出的雞蛋餅也有同等功效。

蘋果膳:蘋果含鞣酸,有止瀉作用。蘋果一隻洗淨,蒸熟,食果肉或去皮搗成果泥食用,每次30~60克,每天3次。蘋果湯也是治療腹瀉的輔助飲料。將蘋果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也可再加5%糖,煎湯代茶飲,適用於1歲內的嬰兒。

栗糊膳:用3~5個栗子,去殼搗爛,加水煮成糊狀,加糖調味後食用,每天2~3次,有溫中止瀉作用。

另外還有桔棗茶、胡蘿蔔湯等均有健脾止瀉作用。康復期可用的膳食有白米粥、面片、藕粉、雞蛋、清蒸魚、鹹味雞蛋羹等。

焦米湯: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顏色發黃,再加適量的水和糖,然後燒成糊狀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後再加熱,就成了糊精。糊精容易消化,它的炭化結構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

胡蘿蔔湯:胡蘿蔔是鹼性食物,所含的果膠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腸粘膜上的細菌和毒素,是一種良好的止瀉食物。製作方法是,將胡蘿蔔洗乾淨,對切開,去掉莖,然後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把渣過濾掉,最後加水(按500克胡蘿蔔加1000克水的比例)加糖燒開就可以了。

小兒腹瀉多因感受外邪,內傷飲食。脾胃虛弱引起。主要病變在脾胃。丁桂兒臍貼由丁香、肉桂、蓽茇組成,丁香溫中降逆,溫腎助陽、暖胃止瀉。肉桂溫洛通脈、散寒止痛。蓽茇溫中散寒、止腹痛。三藥合用,具有縮短腹瀉天數、減少腹瀉次數、緩解腹痛症狀、緩解嘔吐症狀、改善消化功能、改善精神狀態的功效。

小兒腹瀉的預防

1、提倡母乳餵養:由於母乳中含有一種稱為分泌性IgA(SigA)的免疫性物質,對保持和增強消化道局部的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使消化道具備強有力的抵禦病原微生物侵入的能力,保證孩子消化道的機能健全,不易發生腹瀉病及消化功能紊亂。因此,可以說,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健康食品。母乳餵養對生後4-6個月的小兒及孩子的第一個夏天尤其重要,並應注意避免在夏天給孩子斷奶。

2、為防止孩子發生腹瀉,食品及食具的衛生相當重要。特別是人工餵養的孩子, 應注意飲食衛生及水源衛生。保證食品製作過程的清潔衛生;所用的食具必須每天煮沸消毒一次,每次餵食前還應用開水燙洗。清除了食具上附著的病原微生物,孩子就會少得腹瀉病了。

3、在小兒的腹瀉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餵養不當所引起的。小兒的胃腸道比柔弱,其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因此,母乳餵養或人工餵養的孩子在添加輔食時都應持慎重態度。注意一要按時添加;二要作到添加一種食品時遵守“從少到多”的原則;還要避免同時添加幾種食品。這樣就可有效防止因餵養不當造成的腹瀉。

4、小兒消化道原本嬌嫩,患病(如發熱、呼吸道感染、食欲不振等)時消化功能明顯減低,在餵食過程中,應減少奶或食物的量,稍大的孩子則應給予容易消化又營養豐富的食物,切忌生冷油膩之品。病情需要時還可用口服補液鹽配製成飲料,隨時口服,以避免患其他疾病時因餵養失誤,發生腹瀉,反使孩子病情加重。

5、感染性腹瀉如大腸桿菌、傷寒、副傷寒或輪狀病毒腹瀉的患兒、除醫生給予必的藥物治療外,作為家長要特別注意家庭中的消毒、隔離,以免傳給他人。消毒時可採用消毒劑-新消淨擦拭桌面、地面或洗滌患兒接觸的用具、玩具等。

6、積極進行衛生宣傳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生吃瓜要洗燙,堵住“病從口入”這一致病環節。

其實寶寶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細心的照顧,不僅要關心寶寶的日常生活,飲食方面更不能忽視!小兒腹瀉會對腸胃功能造成很大的傷害,嚴重影響寶寶的發育!相信上述介紹的這些治療寶寶腹瀉的方法,能夠幫助廣大的媽媽們更好的照顧患病寶寶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