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護理>正文

小兒腸炎的病因

嬰兒的腸管很敏感, 抵抗力弱, 尤其在1~2歲, 最容易發生腸炎(下痢)。 下痢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在小兒科病中, 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炎及下痢。 過去每年在我國平均每10萬人口有20~30個患腸炎死亡, 且大部分為1~2歲之小兒。 近些年, 因公共衛生之進步, 醫藥之發達, 死亡率已減低。 作父母的, 對小兒的下痢處理不當, 掉以輕心, 遲延治療時間, 都會引起嚴重的后果。

病因

一、傳染性下痢:吃了不清潔的東酉, 以細菌性下痢為最多, 如赤痢菌、病原性大腸菌、革蘭氏陰性細菌、葡萄狀球菌。 沙門氏菌等, 此病多發生在每年5~6月間。

Advertisiment
濾過性病毒也是小兒腸炎之主因, 如小兒麻痹

病毒。 流行性肝炎病毒以及其他原因不明之病毒, 都可引起流行性下痢。 每年9~10月間流行之下痢, 多為濾過性病毒引起的。 原蟲以及阿米巴山可引起下痢, 在鄰國菲律賓就發現新生兒的阿米巴病例, 在我國因環境衛生進步, 此種病例較少。

二、全身性☆禁☆感染:小兒因抵抗力弱在發生中耳炎、肺炎或腎盂炎時亦可罹患下痢。

三、飲食:消化不良、過食或者飲食濃度太濃的奶、脂肪或淀粉過高, 亦可引起消化不良, 發生下痢。

四、口服抗生素:有些抗生素會刺激腸管發生下痢, 有些抗生素抑制正常腸管苗簇之發育性而使病原性細菌過度滋長而發生下痢。

五、胃腸過敏癥:有些小兒對牛乳有過敏性而發生下痢。

Advertisiment

六、酵素缺乏:原發性或由于下痢續發性皆可引起酵素缺乏。

七、內分泌不正常。

八、食物中毒等:除發生下痢外尚有歷害嘔吐現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