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疾病>正文

小兒股骨頭壞死的致病原因與治療

什么是兒童股骨頭壞死?

兒童股骨頭壞死, 又稱股骨頭缺血壞死、股骨頭無菌壞死、股骨頭骨骺軟骨炎、扁平髖、Legg-Calve- Perthes病, 簡稱Perthes病, 屬于一種自愈性疾病, 病程較慢, 與成人股骨頭壞死不同的一種疾病。 不同地區發病率不同, 發病率約為1‰-3‰, 多見于3-12歲兒童, 以5-9歲發病率最高, 男女之比為4∶1, 大多數為單側, 亦可為雙側, 好發于男孩, 臨床上發現肥胖者較多。 本病的真正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可能與感染因素、先天性因素、遺傳因素、內分泌因素等有關.

兒童股骨頭壞死的致病因素

本病的確切原因尚不十分明確, 根據研究表明,

Advertisiment
4~8的兒童股骨頭骨骺血運較差, 因而推知本病可能是因為外傷、醫源性、髖關節疾病及先天性髖部發育不良等因素導致股骨頭骨骺缺血引起的。

1、外傷性

兒童股骨頭骨骺缺血性壞死的具體病因雖然還不十分清楚, 但基本上可以肯定和髖部外傷有關。

輕微或反復的外傷雖然沒有引起骨折, 但可使骨骺或周圍軟組織的血管損傷, 使股骨頭骨骺局部發生供血不足而缺血, 發生骨骺的缺血性壞死。

國外關于本病的研究, 發現愛活動的男孩比愛靜的女孩發病率高4~5倍, 也判定本病與外傷有關, 因為男孩活動時受外傷的機會要比女孩大得多。

2、醫源性

(1)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后引起骨壞死的報導, 文獻上很多見。 當脫位后進行髖關節整復時,

Advertisiment
下肢處于極度外展、外旋位, 極易拉傷供應骨骺血液的血管, 造成股骨頭骨骺血運障礙而發生本病。

(2)在婦女生產時, 由于生產困難或難產, 醫生借助手或其他器械幫助生產時, 也可以造成髖關節的拉傷或扭傷, 致使破壞局部的血管, 影響骨骺的血液供應, 誘發股骨頭骨骺壞死的發生。

3、髖關節疾病

有一些髖關節疾病, 如一過性滑膜炎、化膿性急慢性關節炎等, 可以使血管通透性增強, 使髖關節內壓力升高, 阻礙股骨頭的血液供應, 從而導致股骨頭骨骺發生缺血性改變, 發生本病。

另外, 小兒抵抗力差, 當發生關節結核時, 滑膜充血增厚, 肉芽組織形成, 形成的膿液穿入關節腔。 同時關節邊緣局灶性的骨質破壞,

Advertisiment
關節間隙變窄或消失。 在關節內壓力增高的同時, 股骨頭所承受的壓力也增大, 從而發生本病。 關節內的急慢性☆禁☆感染也可能發生同樣的致病機理。

4、先天性髖部發育不良

兒童常見的先天性髖部關節脫位、先天性外展性髖攣縮及股骨頭近端發育不良, 都可能影響股骨頭骨骺的發育, 使之股骨頭骨骺壞死率升高。 髖關節發育不良、關節內壓力升高或供血障礙, 導致骨骺軟骨軟化, 局部組織充血水腫, 從而引起骨骺壞死。

小兒股骨頭壞死的癥狀:

兒童股骨頭壞死發生后, 大部分兒童髖關節并無疼痛癥狀, 少數兒童髖關節有疼痛癥狀。 當發現孩子跛行時, 那時已經是兒童股骨頭壞死中晚期了。 在股骨頭壞死治療過程中,

Advertisiment
勢必要限制兒童的走路及跑跳運動, 從而使兒童的全身代謝緩慢, 影響患兒全身骨骼生長發育。

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也是股骨頭壞死患兒有可能面臨的棘手問題。 當兒童股骨頭壞死發生后, 患肢血液循環減少, 患肢各種組織營養不良, 骨組織缺乏營養無法正常發育, 股骨干直徑比健康的一側細, 股骨干比健康的一側短。

小兒股骨頭壞死臨床主要表現:為髖關節疼痛及跛行, 常有外傷史, 疼痛多為輕痛或鈍痛, 常位于腹股溝、大腿內側, 并放射到膝部。 小兒股骨頭壞死病常發于四至八歲之間的男孩子。 癥狀之出現為漸進性, 病童有疼痛、跛行現象, 沒有全身癥狀, 患側髖部活動受制。 照骨盤X光時, 即可見到股骨頭變形、崩壞、移位現象,

Advertisiment
而髖臼本身在初期還是好好的。

兒童股骨頭壞死的治療

早發現, 早治療, 療效好。 應根據不同的病理分期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常用的治療方法有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 非手術療法有牽引、外展支具, 髖人字石膏固定、免負重支具等方法, 早期一定不要負重。 手術療法有鉆孔減壓術、帶蒂肌肉移植術、骨內血管束移植術、髖周攣縮肌肉松解術, 股骨截骨術, 骨盆截骨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