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護理>正文

小兒耳屎不要隨便挖

外耳道內的皮脂腺分泌物干結后成為耳屎。

耳屎醫學上稱為耵, 又稱耳垢。 耵中脂肪含量較多, 水分蒸發后積聚起來為一層層薄薄的耳屎;有時油脂不一定干結而呈半固體狀態, 可自外耳道流出, 誤認為膿液, 當作化膿性中耳炎治療。 其實, 膿液有臭味, 而油狀耳垢無氣味。 不論是干結的耵還是半固體狀態的耵, 量多后可以阻塞外耳道使聽力減退, 或者在耳道內發出"悉索悉索"的響聲。

有的家長喜歡用發夾或者火柴梗去摳挖耵。 雖然在眼睛的直視下進行操作, 但畢竟沒有像耳鼻咽喉科醫生頭上帶了額鏡,
Advertisiment
耳上套了耳鏡, 且不熟悉耳朵的解剖結構, 看不清耳內組織或用力不當, 很容易將耳道深處的鼓膜刺破, 使外耳道皮膚破損, 繼發細菌感染, 如外耳道癤腫或者外耳道炎。

為此, 建議年輕的家長, 如果認為有耵, 可配3%的碳酸氫鈉藥水, 一日2-3次, 滴入外耳道內, 連續3-4天, 待耵軟化后再由五官科醫生在額鏡、耳鏡配合下直視取出, 這樣比較安全、有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