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秋季腹瀉怎麼回事 明白病因早預防

小兒秋季腹瀉的原因

1、輪狀病毒感染

主要由於輪狀病毒感染所引起, 多發生于人工餵養兒, 餵養時所用器皿或食物如不經過消毒或消毒不佳, 即有感染的可能。 病毒也可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8~12月, 以10~11月份為最高峰。

2、溫差大

秋季氣溫變化大, 忽冷忽熱。 氣候變化引起感冒、腹部受涼以及各種感染也可導致腹瀉。

3、消化系統不成熟

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 酶的活性較差, 但營養需要相對又高, 腸道負擔重。 如果餵養不當, 如過多地加喂澱粉類、脂肪類食物, 導致成分改變, 或者一次進食過多等,

Advertisiment
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亂, 導致腹瀉。

4、免疫功能不成熟

嬰幼兒時期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以及肝、腎功能均未成熟, 調節機能較差, 免疫功能也不夠成熟, 當有病原菌隨受污染的食物進入體內後, 易造成腹瀉。

小兒秋季腹瀉如何避免:

1、減少帶寶寶去人多的公共場所, 避免接觸到病源被感染。

2、監督寶寶多洗手, 尤其是飯前便後。 並且要勤于清潔室內衛生, 例如寶寶的床與玩具等。 同時家長也應該做好個人衛生清潔。

3、預防感冒。 如果寶寶感冒就會抵抗力降低, 給輪狀病毒以可乘之機。

4、不吃生冷食物。 寶寶吃的食物一定要是熟食, 生冷食物要避免。 並且要注意寶寶食物的生產日期。

5、接種疫苗。 目前可以通過接種疫苗做到對輪狀病毒的抵禦,

Advertisiment
以及增加寶寶的抵抗力。

不過疫苗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有效果, 並且疫苗也並非適用于所有孩子, 例如嚴重先天性疾病、有過敏史的或者正處於發熱狀態下的孩子就不適合接種疫苗。

患上“秋季腹瀉”應如何應對

秋季腹瀉是由於感染了輪狀病毒導致的病症。 寶寶在病症初期表現為感冒時伴隨拉肚子, 大便類似于水或者蛋花湯一樣, 沒有腥臭味, 每日可達十幾次之多。 秋季腹瀉是一種自限性疾病, 針對此病沒有特效藥。 患兒會在一周左右停止腹瀉, 可不用藥物治療而靠補液自愈。 如果嚴重嘔吐腹瀉, 要補充鹽液, 避免脫水。

在患病期間, 家長要注意寶寶的飲食。 應按照從稀到濃、少食多餐的順序進行。

Advertisiment
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增加餵奶次數;人工餵養的寶寶可以稀釋牛奶2—3天, 或者將奶煮沸祛除奶皮, 成為脫脂奶, 之後再逐漸轉為全奶。 如果吃配方奶粉腹瀉的寶寶, 可以為其購買在腹瀉期間專用奶粉。 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可選擇米湯、稀飯、麵條、菜汁、雞蛋湯等流食, 易於消化吸收。 等寶寶病情好轉後恢復進食, 要遵循流質到半流質, 再過渡到軟飯。

秋季腹瀉如何鑒別

秋季腹瀉常見於6個月至2歲的寶寶, 病情發生急, 一般會伴有發熱及上呼吸道感染, 大便次數增多, 為黃水樣或者蛋花湯樣, 並帶有黏液, 無腥臭味, 大便檢測為有少量白細胞、大便細菌培養陰性、輪狀病毒檢測為陽性, 有些寶寶會伴有嘔吐現象。

Advertisiment

在寶寶腹瀉時, 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狀態, 精神是否恍惚、面容、四肢的溫度是否有異常、脈搏是否有變化等, 並且要注意給寶寶補液的攝入, 避免造成脫水現象。 要觀察和記錄寶寶的大便狀況與次數, 如果認為有必要則要拿去醫院做化驗, 確定是否為秋季腹瀉。 在秋季家長要注意寶寶以及家人的衛生清潔, 不讓輪狀病毒有可乘之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