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癲癇怎麼辦?小兒癲癇可以治癒嗎?

癲癇俗稱“羊兒風”, 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病因複雜的、反復發作的神經系統綜合征。 是由陣發性、暫時性腦功能紊亂所致的驚厥發作。

Advertisiment
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肌肉抽搐、意識、感覺及情感等方面短暫異常。 主要因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鍵全, 大腦皮層受到刺激產生過度異常放電所致。 驚厥時絕大多數小兒不省人事、兩眼緊閉或半睜, 眼球上翻、牙關緊閉、口角抽動、頭向後仰, 四肢反復屈伸, 口唇青紫, 身體強直, 持續十幾秒鐘到數分鐘。 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 小兒癲癇病因多樣, 臨床表現各異, 首先要查明病因確定診斷。 選擇恰當的適宜的治療, 患兒遵照醫生囑咐按時、按量服藥, 絕大多數患兒病情得到控制或治癒。

症狀分類

良性兒童癲癇

良性兒童癲癇, 男性多於女性, 同時與年齡有明顯的相關性, 多在2~14歲期間發作,

Advertisiment
9歲左右為高峰, 16 歲前緩解或消失, 預後較好。 此症狀群表現為短暫、單純的部分面部偏側運動發作, 如單側面肌、口咽肌、口唇的短暫強直或陣攣性抽動。 常伴有軀體感覺症狀, 有些可能發展為強直或陣攣發作。 這種發作多數與睡眠有關, 其中半數以上只在睡眠中發作, 白天則多在瞌睡或靜止狀態下發作。 發作時腦電圖有中央顳區高波幅棘波、棘慢波, 這些波可被睡眠誘發, 易於擴散。

嬰兒良性肌陣攣癲癇

本病發病年齡多在1~2歲, 常有驚厥或癲癇家族史, 臨床特點為短暫全身肌陣攣發作, 不伴其他類型發作。 發作時腦電圖顯示有廣泛棘慢波, 多為雙側同步。 發作間歇期正常。 以應及早治療。

兒童失神性癲癇

這是一種典型的失神性癲癇,

Advertisiment
起病年齡在3~9歲, 高峰在6~7歲, 有明顯的遺傳傾向, 女孩較男孩多見, 其特徵為頻繁失神, 每日數次至上百次, 每次失神發作短暫, 但意識喪失的程度較重, 發作期間的腦電圖為在正常背景活動上呈現雙側同步對稱棘慢綜合波, 常為3C/S, 多數患兒可隨年齡增長而逐漸緩解或稀發, 約有1/3病兒至青春期發生強直-陣攣發作, 或只留有失神發作。

失神性癲癇

本型發作與兒童失神性癲癇相同, 但發病年齡在青春期前後, 無明顯性別差異。 其特點是發作頻率低, 零星散發, 平均每天少於1次, 多數在覺醒時出現, 意識改變較輕, 所以, 常能對發作情況有部分感知, 發作時常同時有全身強直?陣攣發作, 少數有肌陣攣發作, 其腦電圖表現與兒童失神性癲癇相同。

Advertisiment
預後較兒童失神性癲癇差, 但對治療反應尚可。

肌陣攣癲癇

又稱衝動性小發作, 發生在青春期, 與遺傳有關, 無性別差異。 發作主要為累及雙肩背伸肌而出現的單一或反復的、無規律的、不規則的肌陣攣抽動, 少數也可累及下肢。 輕者常不為旁人發現, 重者可突然跌倒, 甚或出現全身強直-陣攣發作或持續狀態。 本型常是在覺醒後不久發作, 一般無明顯意識障礙。 發作間期和發作期腦電圖均有快速、普遍的不規則的棘慢波和多棘慢波。 剝奪睡眠或光刺激常可誘發, 對適當的藥物治療反應較好。

肌陣攣-失張力性癲癇

本型發病年齡在7個月到6歲之間, 多數在2~5歲, 常有遺傳傾向, 男孩較女孩多2倍,

Advertisiment
發育大多正常, 病前一切正常。 其發作為肌陣攣, 失張力性, 失神伴陣攣和強直成分, 強直-陣攣發作。 癲癇持續狀態經常發生, 預後差的晚期病人可出現強直發作。 其腦電圖在早期除出現4~7次/秒節律外多正常, 也可出現廣泛短程不規則的棘慢波和棘波。 持續狀態時, 可見不規則的2~3次/秒的棘慢波。 本病的預後好壞不一, 有的完全恢復, 有的變為失神發作, 有的則進一步發展, 最後出現精神運動遲滯性或永久性行為障礙。

肌陣攣失神癲癇

本病發病年齡為2~12歲, 7歲左右為高峰期, 男性占多數。 臨床特點為失神伴全身節律性陣攣性抽動, 以肩背及下肢突出, 也可同時出現強直性收縮, 每天可發作數次。 發作間期及發作期腦電圖均伴有雙側同步對稱3次/秒棘慢波。 本型藥物治療效果差,多數都延續至成年,往往出現精神遲滯,有的還可發展成為其他類型的癲癇。預後較差。

嬰兒嚴重肌陣攣癲癇

本病多在1歲內發病,病前發育正常,約半數有癲癇或熱性驚厥的陽性家族史,起病時表現為全身性或一側性發熱陣攣發作,繼之出現肌陣攣抽動和部分發作。常反復發作,輕者可無意識障礙,一般多在2個月後變為發熱發作。2歲以後精神和運動發育遲滯,語言障礙,並出現共濟失調、錐體束征和發作間期肌陣攣等。腦電圖在早期可正常,以後可出現全身性棘慢波和多棘波。對光刺激敏感,本型發作對任何治療均無效果,預後不好。

小兒良性癲癇

小兒良性癲癇,是指發生在某一特定年齡階段,臨床表現及腦電圖都具有一定特徵性,能自行緩解或抗癲癇藥治療效果較好,預後良好的一類癲癇綜合征。

小兒良性癲癇具有以下特點:

⑴多發生在2~14歲之間,以6~10歲為多,3歲前及12歲後少見,一般在15歲前停止;

⑵70%發生於睡眠中,以全身強直-陣攣發作或面部抽動、流涎、痰鳴及部分發作為多見,少數在覺醒狀態下發作;

⑶發作特點為一側面肌強直或陣攣、流涎,少數為軀幹感覺症狀,如一側的面頰、齒齦、舌或唇等感覺異常,偶爾可擴展到面部、上肢,意識存在,語言暫停,發作持續時間短,發作頻率不一,神經系統檢查無異常,智力正常;

⑷典型的腦電圖表現為中顳區及中央區有雙相振幅較高的棘波或尖波,之後為慢波,再後為慢波單發或成簇出現,背景正常,可為一側,也可為雙側,也可由一側轉向另一側,兩側棘波不同步,棘波的形態和頻度與臨床發作情況不平行。因棘波的波幅常與年齡及覺睡狀態有關,而且又以睡眠時為多,所以在臨床上懷疑本病時,應做睡眠誘發試驗。

臨床上常見的小兒良性癲癇有:

⑴伴枕區棘慢波的小兒良性部分性癲癇;

⑵不典型的小兒良性部分性癲癇;

⑶伴兩側3次/秒棘慢波的兒童良性轉側發作性癲癇;

⑷小兒良性☆禁☆感情性癲癇;

⑸新生兒的良性驚厥等。

林-戈綜合征

也叫小運動發作或變型小發作。多發生於1~8歲兒童,發作形式不一,常見的有軸性強直發作、失神發作、失張力發作等。但也常伴發其他類型的發作,如:肌陣攣、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部分發作。其中以強直發作為基本發作類型,在病程中也可從一種發作類型轉變成另外一種發作類型,其發作頻率高,每日可發數次至數十次,且經常出現癲癇持續狀態,腦電圖通常為異常背景活動。發作間期表現為暴發性雙側的3次/秒的慢棘?慢波,且經常有很多灶性異常,睡眠時出現快節律暴發。因長期反復發作,加上本病藥物治療效果不好,通常有智能下降,預後不良。國內有人認為,本病60%發生前曾患過腦病,其餘病例則為原發性。

治療

小兒癲癇已經確診要及早治療,根據發作類型選藥,單藥治療,劑量個體化,簡化服藥次數。

1.藥物治療

(1)苯巴比妥對各年齡段出現的強直-陣攣發作、肌陣攣以及全身強直發作均有效,對簡單部分發作及精神運動性發作效果良好。全日量分1~2次口服,需12~15天藥在體內達到穩定狀態。定期查血藥濃度。不良反應常產生困倦、頭昏並易激動。服藥1~2周內能適應。

(2)苯妥英鈉主治:單純部分性發作和全身強直一陣攣發作;對複雜部分性發作、強直性發作亦有效。口服,靜脈注射可治療癲癇持續狀態

不良反應:本藥在有效劑量範圍內,很少發生毒副反應,但長期服用則可導致胃腸道不適、肝功異常、粒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認知功能和記憶力下降;也可能出現低血鈣及骨軟化;不育症或陽痿、多毛症;皮膚和淋巴腺增生;更多見的是齒齦增生,但停藥後可逐漸消失。

(3)卡馬西平主治:部分性發作及強直-陣攣發作,對簡單部分發作尤其複雜部分性發作效果最好,作為首選藥。口服,3~4天達穩定狀態。

不良反應:常見的為頭暈、困倦、視力模糊及複視。也可能出現平衡障礙、眩暈、眼震、共濟失調及感覺過敏;出現皮疹多見,但不影響認知功能。

(4)丙戊酸鈉對各型癲癇發作均有效,尤其失神發作為首選藥物;另對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也有很好的效果。也可用於單純部分性發作、複雜部分性發作、肌陣攣性發作、失張力發作及嬰兒痙攣症的治療。全天劑量分2~3次口服。

不良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功能障礙,包括食欲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等;特別注意肝損害,故服用中一定要定期檢查肝功能。

(5)撲癇酮主治:強直-陣攣性發作、複雜部分性發作、局限性發作,特別對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鈉治療無效者可改用此藥。

不良反應:會出現嗜睡、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等症狀;長期服用能導致巨細胞貧血、白細胞數減少、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要定期檢查血象。

(6)乙琥胺主治:失神小發作效果好;對肌陣攣發作和失張力發作亦有一定的效果。口服,每日兩次,先從小劑量開始,4~7日增加劑量,直至控制發作。但不能超過最大劑量。

不良反應:常見食欲減退、噁心、嘔吐、呃逆、噁心;也可見嗜睡、頭暈、易激動、共濟失調等神經系統症狀;少見粒細胞、血小板減少和皮疹;罕見系統性紅斑狼瘡。

(7)氯硝西泮主治:肌陣攣發作及失神發作效果好,對複雜部分發作也有效。口服兩周達穩定狀態,靜脈注射可治療癲癇持續狀態。

不良反應:常見的為困倦、嗜睡、頭昏,肌張力減低和肌無力,注意力分散。兒童可有唾液分泌和支氣管分泌增加。

(8)托吡酯為廣譜抗癲癇新藥,對各類癲癇發作均有效,其中原發性、繼發性全身強直一陣攣發作及單純或複雜部分發作效果尤其明顯。對肌陣攣、嬰兒痙攣也有效。

不良反應:常見有頭暈、疲乏,複視,眼球震顫,嗜睡,重者思維異常,精神錯亂共濟失調。也可見厭食及體重下降。

2.病因治療

繼發於腦腫瘤、腦炎、腦血管病和部分代謝性疾病等,治療癲癇同時也要去除病因。

3.免疫治療

部分患兒免疫力低可給免疫增強劑。

4.對症治療

癲癇發作合併精神障礙者可用氟派定醇或泰必利。

5.手術治療

(1)外科治療的適應證癲癇發作無法控制;有定位明確的可切除單側局部病灶或皮質異常區。

(2)常用手術方法①腦皮質病灶切除術;②前顳葉切除術;③大腦半球皮質切除術;④癲癇的立體定位手術治療。

家庭護理

1.治療期間癲癇病的護理

(1)家長要督促檢查癲癇患兒按時、按量、準確無誤治療,防止少服、漏服和多服。

(2)家長不可隨便更換和劑量,無論是增加還是減少以及更換的品種,均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3)應堅持較長時間的治療。癲癇病完全控制後,才可考慮逐漸停止治療,減少劑量過程也需1年以上,切忌短期或突然停止治療。

2.癲癇病的心理護理

癲癇病是一種慢性疾病,軀體的痛苦、家庭的歧視、社會的偏見,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癲癇病人常感到緊張、焦慮、恐懼、情緒不穩等,時刻擔心再次發病,家庭成員應經常給予關心、幫助、愛護,針對思想顧慮及時給予疏導,使其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愉快的心情、良好的情緒。

3.日常生活中癲癇病的護理

(1)癲癇患兒應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生活應有規律,可適當從事一些輕體力勞動,但避免過度勞累、緊張等。

(2)癲癇患兒飲食應給予富於營養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清淡、含維生素高的蔬菜和水果,勿暴飲暴食。

(3)癲癇患兒儘量避開危險場所及危險品,不宜從事高空娛樂活動及精力高度緊張的工作,如登山、游泳、騎自行車,小孩不宜獨自在河邊、爐旁,夜間不宜單人外出。

4.定期複查

患兒用藥期間,需定期到醫院複查,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定期檢查藥物血濃度、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

5.合理安排生活

合理安排患兒的生活、學習,保證充分的休息,飲食不過量,飲水勿過多,避免睡眠不足及情緒波動。

6.發作急救措施

(1)首先家長或監護人不要驚慌、沉著處理

(2)不必用外力強行制止患兒的發作或按壓患兒的四肢。

(3)患兒發作的時候,要有專人守護,應立即用一雙筷子纏上布塞入上下牙之間,以防止咬舌致傷;解開上衣,將頭部轉向一側,以防止嘔吐物或分泌物吸入氣管引起窒息,必要時要及時將分泌物吸出。對於戴眼鏡的患兒,要立即將眼鏡摘下。按壓人中穴及合穀穴。

(4)驚厥後要努力使患兒放鬆、鎮靜。

(5)大多數患兒可在短時間內完全清醒,如抽搐不斷,或15分鐘後仍未清醒,呼吸困難或身體受傷,則要撥打999急救電話尋求醫生的説明。

本型藥物治療效果差,多數都延續至成年,往往出現精神遲滯,有的還可發展成為其他類型的癲癇。預後較差。

嬰兒嚴重肌陣攣癲癇

本病多在1歲內發病,病前發育正常,約半數有癲癇或熱性驚厥的陽性家族史,起病時表現為全身性或一側性發熱陣攣發作,繼之出現肌陣攣抽動和部分發作。常反復發作,輕者可無意識障礙,一般多在2個月後變為發熱發作。2歲以後精神和運動發育遲滯,語言障礙,並出現共濟失調、錐體束征和發作間期肌陣攣等。腦電圖在早期可正常,以後可出現全身性棘慢波和多棘波。對光刺激敏感,本型發作對任何治療均無效果,預後不好。

小兒良性癲癇

小兒良性癲癇,是指發生在某一特定年齡階段,臨床表現及腦電圖都具有一定特徵性,能自行緩解或抗癲癇藥治療效果較好,預後良好的一類癲癇綜合征。

小兒良性癲癇具有以下特點:

⑴多發生在2~14歲之間,以6~10歲為多,3歲前及12歲後少見,一般在15歲前停止;

⑵70%發生於睡眠中,以全身強直-陣攣發作或面部抽動、流涎、痰鳴及部分發作為多見,少數在覺醒狀態下發作;

⑶發作特點為一側面肌強直或陣攣、流涎,少數為軀幹感覺症狀,如一側的面頰、齒齦、舌或唇等感覺異常,偶爾可擴展到面部、上肢,意識存在,語言暫停,發作持續時間短,發作頻率不一,神經系統檢查無異常,智力正常;

⑷典型的腦電圖表現為中顳區及中央區有雙相振幅較高的棘波或尖波,之後為慢波,再後為慢波單發或成簇出現,背景正常,可為一側,也可為雙側,也可由一側轉向另一側,兩側棘波不同步,棘波的形態和頻度與臨床發作情況不平行。因棘波的波幅常與年齡及覺睡狀態有關,而且又以睡眠時為多,所以在臨床上懷疑本病時,應做睡眠誘發試驗。

臨床上常見的小兒良性癲癇有:

⑴伴枕區棘慢波的小兒良性部分性癲癇;

⑵不典型的小兒良性部分性癲癇;

⑶伴兩側3次/秒棘慢波的兒童良性轉側發作性癲癇;

⑷小兒良性☆禁☆感情性癲癇;

⑸新生兒的良性驚厥等。

林-戈綜合征

也叫小運動發作或變型小發作。多發生於1~8歲兒童,發作形式不一,常見的有軸性強直發作、失神發作、失張力發作等。但也常伴發其他類型的發作,如:肌陣攣、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部分發作。其中以強直發作為基本發作類型,在病程中也可從一種發作類型轉變成另外一種發作類型,其發作頻率高,每日可發數次至數十次,且經常出現癲癇持續狀態,腦電圖通常為異常背景活動。發作間期表現為暴發性雙側的3次/秒的慢棘?慢波,且經常有很多灶性異常,睡眠時出現快節律暴發。因長期反復發作,加上本病藥物治療效果不好,通常有智能下降,預後不良。國內有人認為,本病60%發生前曾患過腦病,其餘病例則為原發性。

治療

小兒癲癇已經確診要及早治療,根據發作類型選藥,單藥治療,劑量個體化,簡化服藥次數。

1.藥物治療

(1)苯巴比妥對各年齡段出現的強直-陣攣發作、肌陣攣以及全身強直發作均有效,對簡單部分發作及精神運動性發作效果良好。全日量分1~2次口服,需12~15天藥在體內達到穩定狀態。定期查血藥濃度。不良反應常產生困倦、頭昏並易激動。服藥1~2周內能適應。

(2)苯妥英鈉主治:單純部分性發作和全身強直一陣攣發作;對複雜部分性發作、強直性發作亦有效。口服,靜脈注射可治療癲癇持續狀態

不良反應:本藥在有效劑量範圍內,很少發生毒副反應,但長期服用則可導致胃腸道不適、肝功異常、粒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認知功能和記憶力下降;也可能出現低血鈣及骨軟化;不育症或陽痿、多毛症;皮膚和淋巴腺增生;更多見的是齒齦增生,但停藥後可逐漸消失。

(3)卡馬西平主治:部分性發作及強直-陣攣發作,對簡單部分發作尤其複雜部分性發作效果最好,作為首選藥。口服,3~4天達穩定狀態。

不良反應:常見的為頭暈、困倦、視力模糊及複視。也可能出現平衡障礙、眩暈、眼震、共濟失調及感覺過敏;出現皮疹多見,但不影響認知功能。

(4)丙戊酸鈉對各型癲癇發作均有效,尤其失神發作為首選藥物;另對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也有很好的效果。也可用於單純部分性發作、複雜部分性發作、肌陣攣性發作、失張力發作及嬰兒痙攣症的治療。全天劑量分2~3次口服。

不良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功能障礙,包括食欲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等;特別注意肝損害,故服用中一定要定期檢查肝功能。

(5)撲癇酮主治:強直-陣攣性發作、複雜部分性發作、局限性發作,特別對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鈉治療無效者可改用此藥。

不良反應:會出現嗜睡、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等症狀;長期服用能導致巨細胞貧血、白細胞數減少、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要定期檢查血象。

(6)乙琥胺主治:失神小發作效果好;對肌陣攣發作和失張力發作亦有一定的效果。口服,每日兩次,先從小劑量開始,4~7日增加劑量,直至控制發作。但不能超過最大劑量。

不良反應:常見食欲減退、噁心、嘔吐、呃逆、噁心;也可見嗜睡、頭暈、易激動、共濟失調等神經系統症狀;少見粒細胞、血小板減少和皮疹;罕見系統性紅斑狼瘡。

(7)氯硝西泮主治:肌陣攣發作及失神發作效果好,對複雜部分發作也有效。口服兩周達穩定狀態,靜脈注射可治療癲癇持續狀態。

不良反應:常見的為困倦、嗜睡、頭昏,肌張力減低和肌無力,注意力分散。兒童可有唾液分泌和支氣管分泌增加。

(8)托吡酯為廣譜抗癲癇新藥,對各類癲癇發作均有效,其中原發性、繼發性全身強直一陣攣發作及單純或複雜部分發作效果尤其明顯。對肌陣攣、嬰兒痙攣也有效。

不良反應:常見有頭暈、疲乏,複視,眼球震顫,嗜睡,重者思維異常,精神錯亂共濟失調。也可見厭食及體重下降。

2.病因治療

繼發於腦腫瘤、腦炎、腦血管病和部分代謝性疾病等,治療癲癇同時也要去除病因。

3.免疫治療

部分患兒免疫力低可給免疫增強劑。

4.對症治療

癲癇發作合併精神障礙者可用氟派定醇或泰必利。

5.手術治療

(1)外科治療的適應證癲癇發作無法控制;有定位明確的可切除單側局部病灶或皮質異常區。

(2)常用手術方法①腦皮質病灶切除術;②前顳葉切除術;③大腦半球皮質切除術;④癲癇的立體定位手術治療。

家庭護理

1.治療期間癲癇病的護理

(1)家長要督促檢查癲癇患兒按時、按量、準確無誤治療,防止少服、漏服和多服。

(2)家長不可隨便更換和劑量,無論是增加還是減少以及更換的品種,均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3)應堅持較長時間的治療。癲癇病完全控制後,才可考慮逐漸停止治療,減少劑量過程也需1年以上,切忌短期或突然停止治療。

2.癲癇病的心理護理

癲癇病是一種慢性疾病,軀體的痛苦、家庭的歧視、社會的偏見,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癲癇病人常感到緊張、焦慮、恐懼、情緒不穩等,時刻擔心再次發病,家庭成員應經常給予關心、幫助、愛護,針對思想顧慮及時給予疏導,使其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愉快的心情、良好的情緒。

3.日常生活中癲癇病的護理

(1)癲癇患兒應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生活應有規律,可適當從事一些輕體力勞動,但避免過度勞累、緊張等。

(2)癲癇患兒飲食應給予富於營養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清淡、含維生素高的蔬菜和水果,勿暴飲暴食。

(3)癲癇患兒儘量避開危險場所及危險品,不宜從事高空娛樂活動及精力高度緊張的工作,如登山、游泳、騎自行車,小孩不宜獨自在河邊、爐旁,夜間不宜單人外出。

4.定期複查

患兒用藥期間,需定期到醫院複查,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定期檢查藥物血濃度、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

5.合理安排生活

合理安排患兒的生活、學習,保證充分的休息,飲食不過量,飲水勿過多,避免睡眠不足及情緒波動。

6.發作急救措施

(1)首先家長或監護人不要驚慌、沉著處理

(2)不必用外力強行制止患兒的發作或按壓患兒的四肢。

(3)患兒發作的時候,要有專人守護,應立即用一雙筷子纏上布塞入上下牙之間,以防止咬舌致傷;解開上衣,將頭部轉向一側,以防止嘔吐物或分泌物吸入氣管引起窒息,必要時要及時將分泌物吸出。對於戴眼鏡的患兒,要立即將眼鏡摘下。按壓人中穴及合穀穴。

(4)驚厥後要努力使患兒放鬆、鎮靜。

(5)大多數患兒可在短時間內完全清醒,如抽搐不斷,或15分鐘後仍未清醒,呼吸困難或身體受傷,則要撥打999急救電話尋求醫生的説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