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疝氣艾灸哪裡

1 大敦穴懸灸

穴位:位於人體足大趾末節外側, 距趾甲角0.1寸處, 是肝經的首穴。

作用:治療肝臟慢性病必不可少的保健要穴, 疏肝理氣的作用最強。

手法:點燃小艾柱, 對著大敦穴懸灸, 以皮膚泛紅為度, 一般每次灸2~3壯即可。 每天灸1次。

2 配穴-----阿是穴選擇隔薑灸

穴位:以痛為腧, 即人們常說的“有痛便是穴”。 疝氣的痛點是身體敏感脆弱的部位, 因此可以選擇隔薑灸

操作:選用一塊老姜, 切成薄片, 敷在患病那側的腹股溝內上方, 即腹股溝管的腹環處。 再取蠶豆大的小艾柱放在薑片上, 點燃而灸, 讓熱氣通過薑片慢慢滲入肌膚,

Advertisiment
驅寒散氣、溫經通絡。

注意:要注意孩子的體位, 防止亂動而使薑片移動或者艾柱脫落, 因此穩定寶寶的情緒非常重要。 當艾柱燃盡後, 即可停止。 灸後皮膚會出現潮紅或水疤, 一般不用處理, 不久會自愈。

3 每天捏脊也有一定的好處

天給寶寶掐脊, 也是提高孩子整體的免疫功能的一種有效方法。

給小兒推脊可以升陽, 提高免疫力。 手法應以輕快柔和為主。

捏脊法: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 食指半屈, 拇指伸直對準食指前半段, 然後頂住患兒皮膚, 拇、食指前移, 提拿皮肉。 自尾椎兩旁雙手交替向前, 推動至大椎兩旁, 算作捏脊一遍。 每天3-5遍。

相關文章推薦>>>>>>>>>>>小兒捏脊正確手法圖

4 民間偏方——敷臍療法

如果寶寶非常幼小,

Advertisiment
不能很好配合艾灸法, 也可以借鑒一些民間偏方。

敷臍療法就非常好。 具體這樣來做:

取公丁香20克, 研成細末作為藥。 敷之前, 取出5克, 填在肚臍上, 用膠布固定, 每兩天換藥一次。 通常, 敷3~5次, 可見其效。

5 平日多給孩子吃補氣的食物

平時的飲食中, 也要有所注意, 多吃一些溫補散寒的食物對疝氣患兒有益, 因為小兒疝氣是由於氣血不暢造成的, 疝氣患兒容易腹脹便秘和消化不良, 疝氣患兒還可以多吃補氣的東西, 比如大蒜、香蔥、茴香、茄子、刀豆、牛羊肉、荔枝等等, 另外有營養的東西也要多吃, 這些食物能幫助腹壁快點長好

在這裡, 推薦茴香粥——

原料:小茴香15克, 粳米100克。

做法:將粳米洗淨, 浸泡, 待用;小茴香入鍋煎煮,

Advertisiment
去渣取汁;然後將小茴香的藥汁和粳米一起入鍋, 熬成稀粥即可。

每天服用2次3~5天為1個療程。

相關文章推薦>>>>>>>>>>>>>>小兒疝氣吃什麼好

6 小貼士

小兒疝氣作為一種常見病, 除了對孩子的活動有點影響外, 孩子基本沒有什麼其他痛苦, 也不影響孩子的發育, 因此家長不用過分緊張。 但是, 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如果發現孩子患有疝氣, 三歲以內要, 積極治療, 密切觀察, 一般都會痊癒。 如果三歲之後疝塊逐漸增大, 則應該選擇手術治療, 以免病情加重出現腸梗阻等現象。

相關文章

小兒疝氣必須手術嗎

小兒疝氣的治療方法

小兒疝氣手術後的護理

小兒疝氣按摩手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