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消化不良的治療及預防

消化不良是指有持續存在或反復發作的上腹痛腹脹、早飽、噯氣、厭食、燒心、反酸、噁心嘔吐等消化功能障礙症狀, 是小兒消化內科最常見的臨床綜合征。

消化不良的症狀

1.腹瀉。 大便一天5~10次, 糞便中含少量水分及奶塊, 有酸臭味。

2.小兒食量減少, 腹脹, 腸鳴音亢進, 偶然有嘔吐, 但精神尚好。

3.有時會有腹痛, 好哭鬧。

小兒消化不良家庭怎樣處理

因飲食不當造成消化不良的治療主要是調整飲食。 有飲食習慣不良者應改正, 較重者可先禁食8小時, 然後給予稀釋牛奶, 3日後恢復到正常飲食。

注意配給合理營養,

Advertisiment
切忌暴飲暴食。 如果有胃腸道以外的感染, 應及時治療。 對於體質性腹瀉, 如佝僂病、濕疹及營養不良, 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對患兒, 應在大便後用溫水沖洗臀部, 外塗經煮沸後的食油, 預防紅臀。

寶寶消化不良怎麼辦

(一)寶寶消化不良糾正三原則

1.糾正飲食行為是根本。

吃飯是一種飲食行為, 家長需要在孩子飲食的過程中進行正確的示範和引導, 讓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和行為。

2.定時定量, 少吃零食。

養成孩子定時定量吃東西的習慣十分重要。 如果給孩子太多的零食, 一會吃糖, 一會吃餅乾, 胃裡不空, 到正常吃飯的時間, 孩子就會沒有饑餓的感覺。 家長可以通過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特定餐具和話語來讓孩子意識到要吃飯了。

Advertisiment
這是通過條件反射的方式來給孩子有吃飯的意識, 當熱氣騰騰的飯菜放在桌上時, 他就會意識到“吃飯的時間到了”。 其次, 不要讓孩子養成吃零食的壞習慣。

3.專心吃飯, 培養孩子對吃飯的興趣。

吃飯需要專心, 父母必須讓孩子養成專心吃飯的習慣。 如果孩子不喜歡吃飯, 父母就要培養孩子對於吃飯的興趣。 在吃飯時可讓幼兒自己參與, 捧飯碗、拿小勺, 挑選自己愛吃的食物, 這樣孩子既學會了吃飯, 又培養了對吃飯的興趣。 營造吃飯的愉快氛圍。 有的孩子吃不下飯或不想吃飯, 父母就會大打出手, 甚至辱駡批評孩子, 造成孩子每次吃飯都淚水漣漣。 這樣孩子就會在潛意識裡討厭吃飯, 害怕吃飯。 吃飯就成了一件不開心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專家建議:父母一方面要營造愉快的吃飯氛圍, 讓孩子開開心心地吃飯, 儘量不要在飯桌上斥責孩子, 影響孩子就餐的情緒;另一方面, 如果孩子不願意吃或不想吃, 不要勉強他, 就讓他餓一餓, 這並不是什麼壞事。

(二)看小兒便便, 對症治療消化不良

1.大便量多、泡沫多、糞質粗糙、含食物殘渣或未消化的食物現象, 大多是由於進食多或食物中含糖量過高所致。 對這種幼兒, 要控制飲食量或降低食物中含糖量, 給幼兒喂些米湯、藕粉糊等易消化的食物就可以恢復正常。

2.餵奶的寶寶發現大便泡沫多, 呈蛋花樣, 酸性氣味重, 多因餵奶量多, 奶中含糖量偏高所致。 這種情況不必停奶, 可縮短餵奶時間或延長餵奶時間的間隔,

Advertisiment
並在間隔時間內喂適量的茶葉水或溫開水。 奶中要少放糖, 逐漸恢復正常。

3.大便呈黃褐稀水樣或夾雜有未消化的奶瓣, 且伴有刺鼻的臭雞蛋氣味, 表示對蛋白類食物消化吸收有障礙, 對這樣的嬰幼兒應減少輔食中蛋白類食量。 母乳餵養的寶寶可在餵奶前多喝些水, 以降低奶中蛋白濃度。 採用牛奶喂時可在奶中加適量的水和米湯, 濃度按月齡調配。

4.大便量多, 呈糊狀, 外觀油潤, 內含較多奶瓣和脂滴, 臭氣大, 說明脂肪消化不良。 母乳餵養的, 母親要少吃脂肪高的食物。 人工餵養的可用水和米湯稀釋牛奶或採用低脂奶。

幼兒消化不良的原因

一、給的食物不太易消化(消化食品)

由於嬰幼兒的消化能力差,

Advertisiment
父母要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 給孩子吃能消化吸收、願意接受的食品。 一方面, 父母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特點, 飲食逐漸由流質向半流質(如米湯、糊狀食品、稀飯)以及固體食物(如軟飯、麵包等)轉變。 3個月內的嬰幼兒, 其消化液與成人不同, 對澱粉的消化比較差, 需要特別注意。 而對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 所添加的副食品, 一定要爛、細、軟, 比如, 可將青菜切碎, 弄爛, 做成菜泥。 而對於2-3歲的嬰幼兒(嬰幼兒食品), 因為已經有16-20顆乳牙, 食品可以稍微粗一點。 同時, 像整顆的瓜子、豆子、花生米、果凍這些食品對於嬰幼兒(幼兒食品)都十分危險, 可能會被吞到器官裡, 所以必須小心, 要磨成粉, 弄碎了才能吃。

二、給太多新的食物

比如:有的孩子第一次吃蝦, 覺得味道很好,就一下子吃許多,結果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父母在讓嬰幼兒嘗試吃一種新的食物時,要讓他慢慢適應。一次量不能給太多,要逐漸地增加,讓孩子有個適應的過程。

三、食品搭配不合理

嬰兒4個月過後,父母就需要給孩子增加奶類以外的輔助食品,要注意給予孩子營養平衡的飲食。平衡的飲食就是指嬰幼兒吃進去的食物能滿足他這個年齡和身體發展的需要。孩子的生長需要各種各樣不同的營養,其中包括蛋白質(蛋白質食品)、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維生素食品)、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食品)、纖維素(纖維素食品)等營養素。糧食是最基礎的食品,而肉、魚、奶、蛋、蔬菜(蔬菜食品)、水果(水果食品)等等都是身體所必需的。

因此,父母需要細心搭配孩子的飲食做到多品種,多樣化,避免偏食、挑食、食物過於單調。

嬰兒消化不良飲食原則

1、6月到1歲嬰兒階段,消化器官尚未發育完善,消化適應能力較差,由於飲食餵養不當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定時餵奶造成餵養量過多,飲食成分搭配不合理牛奶濃度太大或者突然改變飲食品種,對過多地添加輔食不適應,以及斷奶期食物營養量過高等都會使嬰幼兒消化器官不能適應,從而造成消化不良,出現大便異常。表現是量多,泡沫多、粥樣、蛋花樣、稀水樣並伴有特殊的酸臭氣味等,對於這些消化不良的症狀只要調節好奶量、種類、輔助食品等即可。

2、1歲以上幼兒,如果出現大便量多、泡沫多、糞質粗糙、含食物殘渣或未消化的食物現象,大多是由於進食多或食物中含糖量過高所致。對這種幼兒要控制飲食量或降低食物中含糖量,給幼兒喂些米湯,藕粉糊等易消化的食物就可以恢復正常。

3、1歲以上幼兒,如果出現大便呈黃褐稀水樣或夾雜有未消化的奶瓣,且伴有刺鼻的臭雞蛋氣味,表示對蛋白類食物消化吸收有障礙,對這樣的嬰幼兒應減少輔食中蛋白類食量母乳餵養的幼兒可在餵奶前多喝些水,以降低奶中蛋白濃度。

4、1歲以上幼兒,如果出現大便量多呈糊狀,外觀油潤內含較多奶瓣和脂滴,臭氣大,說明脂肪消化不良。應該及時降低含脂肪較多的食物成分即可。(含脂肪豐富的食品:動物油脂、肥肉、蛋黃、乳及乳脂、植物油、大豆、花生、芝麻、葵瓜子等。)

小兒消化不良食譜精選推薦

1.陳皮粥

營養分析:陳皮可健脾理氣消食,用於飲食不化、食後腹脹等。

製作方法:粳米50g煮粥,將熟時放陳皮末10g煮沸即可。

2.砂仁鯽魚湯

營養分析:砂仁主要醒脾燥濕,對消化道有調節作用。蔥可溫中而調脾胃虛寒。鯽魚則健脾利濕。生薑暖胃,諸味合用,對小兒夏季胃口差,消化不良有良效。

製作方法:先將鯽魚洗淨,去內臟及鱗,將砂仁放入魚腹中。將裝有砂仁的魚放入砂鍋中,加適量的水,武火煮沸,加入蔥、薑、鹽。

3.乳酪香腸焗薯茸

食譜原料:土豆1個、香腸若干、乳酪10g、黃油8g、鹽適量、黑糊椒粉少許。

製作方法:1、將土豆切片,蓋上保鮮膜放入微波爐高火微波5-6分鐘取出,用小勺碾成泥。2、黃油用微波爐加熱2分鐘融化,拌入土豆泥中,再加入黑胡椒粉及鹽,充分攪拌均勻後放到披薩盤中抹平。3、香腸切成小丁鋪在土豆泥上,乳酪切絲鋪在香腸上。烤箱預熱200℃,中層上下火烤15分鐘即可。

適用人群:1-3歲寶寶。

孩子消化不良吃什麼藥

日常生活中當孩子出現消化不良症狀時,家長總喜歡讓孩子吃酵母片來幫助消化,其實這種做法並不適宜。

酵母片含維生素B1和B2、煙酸及一些氨基酸,其作用基本上與複合維生素B相似,主要用於補充維生素B族缺乏症,對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等作用極其微弱。人們之所以認為它能幫助消化,大概是來自“酵母發麵”一說,其實發麵用的是活酵母菌,而酵母片中的酵母菌都是死的,無發酵作用。即使有微弱的發酵作用,也只能使人胃中的澱粉產生氣體和酸類,引起噯氣,吃多了反而會引起腹瀉。

臨床上,飲食不當或生病都容易引起兒童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腸胃疾病,治療上應區別情況對症用藥:如因胃腸功能或器質性疾病引起,應請醫生進行綜合性治療;如因攝入蛋白質過多引起消化不良,應服用胃蛋白酶合劑、多酶片、胰酶片等,以幫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如因過多食用澱粉類食物引起消化不良,應服用澱粉酶等促使澱粉儘快分解;如因小兒貧血或腸內菌群失調引起腸脹氣、腹瀉等,可選服恢復腸道菌群的藥物如媽咪愛、回春生、金雙歧、乳酶生等。此外,中藥的小兒腸胃康、焦三仙(神曲、麥芽、山楂)以及雞內金等,對治療兒童消化不良均有良好效果。

寶寶消化不良腹瀉怎麼辦

1、首先寶寶腹瀉,不要隨便給孩子用止瀉藥與消炎藥這些抗生素,要儘量減輕脾胃負擔,使脾胃恢復的正常功能。很多時候我都會給孩子貼幾貼丁桂兒臍貼,它是由天然植物丁香、肉桂、蓽茇這三味具有“藥食同源”的中藥,提取有效成分精緻而成。純中藥成分,使用安全,對寶寶的脾胃傷害小。而且丁桂兒臍貼是直接外貼於臍部的,能快速解除孩子腹痛、大便稀等症狀,達到健脾溫中、散寒止瀉的目的,有效治療孩子腹瀉和消化不良,恢復孩子健康好腸胃。

2、第二種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摩法,嬰幼兒腹瀉的病情相對單純,所以平時可以給寶寶逆時針揉揉肚臍和腹部,這樣對寶寶的腹瀉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但是媽媽們在家裡給孩子進行腹部按摩時,一定要注意手法和力度,按摩力度一定要適中。最好在醫生那學會之後回家再給寶寶按摩。

3、同時還可以給寶寶喝點胡蘿蔔湯,胡蘿蔔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有促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細菌及毒素的作用。總之,護理腹瀉寶寶期間只要進食遵循少吃多餐、由少到多、由稀到濃的原則。

4、最後媽媽們要注意的是應根據病兒的病情調整餵養的方法,不論原來用什麼方法餵養,腹瀉後飲食均應適當減少。母乳餵養的每次哺乳的時間應縮短;混合餵養可停喂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單喂母奶;人工餵養的寶寶,牛奶量應減少,再加水或米湯沖稀些,也可單喂米湯,因米湯較牛奶容易消化吸收;已加喂的輔食寶寶,也應減量或暫時不喂。

注意事項:對於腹瀉寶寶來說,合理用藥和飲食調節都很重要,所以新媽媽們在寶寶腹瀉時不要擔心,也要寶寶稚嫩的胃腸再受到侵害。

小兒消化不良的預防

1、餵養要定時、定量。讓孩子從小養成飲食的好習慣,使其內臟更好適應。對較大的幼兒應鼓勵其養成自動取食習慣。

2、克服偏食,注意營養全面性。葷素配合要適當,克服以零食為主的壞習慣。避免濃茶、咖啡、酒類及香料、辣椒、芥末等強烈刺激性食物。

3、注意保持好小兒的食欲。因為只有在有食欲的情況下,進食才最為有益。要保持小兒好的食欲,必須注意進食環境不能過於嘈雜,更不能邊看電視邊進食;注意不要強迫進食或對小兒飲食限制過嚴;不要飯前吃糖果;避免進食時小兒過於疲憊或精神緊張;食物的色、香、味要有一定吸引力。

4、注意腹部保暖,不要使胃腸道受寒冷刺激,同時儘量減少呼吸道感染。

5、密切注意保持消化道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6、注意衛生,養成寶寶飯前洗手習慣,注意食物清潔新鮮。多進食易消化食物,避免煎炸等難消化食物,不宜邊看書邊進食。

消化不良吃什麼水果

胃部不適者宜在飯後吃1個蘋果。幼兒患單純性消化不良,用1個蘋果洗淨去皮後切成薄片,放入碗中加蓋,隔水蒸熟後,搗成泥狀給幼兒喂服,具有和脾生津、澀腸止瀉的功效。

覺得味道很好,就一下子吃許多,結果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父母在讓嬰幼兒嘗試吃一種新的食物時,要讓他慢慢適應。一次量不能給太多,要逐漸地增加,讓孩子有個適應的過程。

三、食品搭配不合理

嬰兒4個月過後,父母就需要給孩子增加奶類以外的輔助食品,要注意給予孩子營養平衡的飲食。平衡的飲食就是指嬰幼兒吃進去的食物能滿足他這個年齡和身體發展的需要。孩子的生長需要各種各樣不同的營養,其中包括蛋白質(蛋白質食品)、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維生素食品)、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食品)、纖維素(纖維素食品)等營養素。糧食是最基礎的食品,而肉、魚、奶、蛋、蔬菜(蔬菜食品)、水果(水果食品)等等都是身體所必需的。

因此,父母需要細心搭配孩子的飲食做到多品種,多樣化,避免偏食、挑食、食物過於單調。

嬰兒消化不良飲食原則

1、6月到1歲嬰兒階段,消化器官尚未發育完善,消化適應能力較差,由於飲食餵養不當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定時餵奶造成餵養量過多,飲食成分搭配不合理牛奶濃度太大或者突然改變飲食品種,對過多地添加輔食不適應,以及斷奶期食物營養量過高等都會使嬰幼兒消化器官不能適應,從而造成消化不良,出現大便異常。表現是量多,泡沫多、粥樣、蛋花樣、稀水樣並伴有特殊的酸臭氣味等,對於這些消化不良的症狀只要調節好奶量、種類、輔助食品等即可。

2、1歲以上幼兒,如果出現大便量多、泡沫多、糞質粗糙、含食物殘渣或未消化的食物現象,大多是由於進食多或食物中含糖量過高所致。對這種幼兒要控制飲食量或降低食物中含糖量,給幼兒喂些米湯,藕粉糊等易消化的食物就可以恢復正常。

3、1歲以上幼兒,如果出現大便呈黃褐稀水樣或夾雜有未消化的奶瓣,且伴有刺鼻的臭雞蛋氣味,表示對蛋白類食物消化吸收有障礙,對這樣的嬰幼兒應減少輔食中蛋白類食量母乳餵養的幼兒可在餵奶前多喝些水,以降低奶中蛋白濃度。

4、1歲以上幼兒,如果出現大便量多呈糊狀,外觀油潤內含較多奶瓣和脂滴,臭氣大,說明脂肪消化不良。應該及時降低含脂肪較多的食物成分即可。(含脂肪豐富的食品:動物油脂、肥肉、蛋黃、乳及乳脂、植物油、大豆、花生、芝麻、葵瓜子等。)

小兒消化不良食譜精選推薦

1.陳皮粥

營養分析:陳皮可健脾理氣消食,用於飲食不化、食後腹脹等。

製作方法:粳米50g煮粥,將熟時放陳皮末10g煮沸即可。

2.砂仁鯽魚湯

營養分析:砂仁主要醒脾燥濕,對消化道有調節作用。蔥可溫中而調脾胃虛寒。鯽魚則健脾利濕。生薑暖胃,諸味合用,對小兒夏季胃口差,消化不良有良效。

製作方法:先將鯽魚洗淨,去內臟及鱗,將砂仁放入魚腹中。將裝有砂仁的魚放入砂鍋中,加適量的水,武火煮沸,加入蔥、薑、鹽。

3.乳酪香腸焗薯茸

食譜原料:土豆1個、香腸若干、乳酪10g、黃油8g、鹽適量、黑糊椒粉少許。

製作方法:1、將土豆切片,蓋上保鮮膜放入微波爐高火微波5-6分鐘取出,用小勺碾成泥。2、黃油用微波爐加熱2分鐘融化,拌入土豆泥中,再加入黑胡椒粉及鹽,充分攪拌均勻後放到披薩盤中抹平。3、香腸切成小丁鋪在土豆泥上,乳酪切絲鋪在香腸上。烤箱預熱200℃,中層上下火烤15分鐘即可。

適用人群:1-3歲寶寶。

孩子消化不良吃什麼藥

日常生活中當孩子出現消化不良症狀時,家長總喜歡讓孩子吃酵母片來幫助消化,其實這種做法並不適宜。

酵母片含維生素B1和B2、煙酸及一些氨基酸,其作用基本上與複合維生素B相似,主要用於補充維生素B族缺乏症,對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等作用極其微弱。人們之所以認為它能幫助消化,大概是來自“酵母發麵”一說,其實發麵用的是活酵母菌,而酵母片中的酵母菌都是死的,無發酵作用。即使有微弱的發酵作用,也只能使人胃中的澱粉產生氣體和酸類,引起噯氣,吃多了反而會引起腹瀉。

臨床上,飲食不當或生病都容易引起兒童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腸胃疾病,治療上應區別情況對症用藥:如因胃腸功能或器質性疾病引起,應請醫生進行綜合性治療;如因攝入蛋白質過多引起消化不良,應服用胃蛋白酶合劑、多酶片、胰酶片等,以幫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如因過多食用澱粉類食物引起消化不良,應服用澱粉酶等促使澱粉儘快分解;如因小兒貧血或腸內菌群失調引起腸脹氣、腹瀉等,可選服恢復腸道菌群的藥物如媽咪愛、回春生、金雙歧、乳酶生等。此外,中藥的小兒腸胃康、焦三仙(神曲、麥芽、山楂)以及雞內金等,對治療兒童消化不良均有良好效果。

寶寶消化不良腹瀉怎麼辦

1、首先寶寶腹瀉,不要隨便給孩子用止瀉藥與消炎藥這些抗生素,要儘量減輕脾胃負擔,使脾胃恢復的正常功能。很多時候我都會給孩子貼幾貼丁桂兒臍貼,它是由天然植物丁香、肉桂、蓽茇這三味具有“藥食同源”的中藥,提取有效成分精緻而成。純中藥成分,使用安全,對寶寶的脾胃傷害小。而且丁桂兒臍貼是直接外貼於臍部的,能快速解除孩子腹痛、大便稀等症狀,達到健脾溫中、散寒止瀉的目的,有效治療孩子腹瀉和消化不良,恢復孩子健康好腸胃。

2、第二種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摩法,嬰幼兒腹瀉的病情相對單純,所以平時可以給寶寶逆時針揉揉肚臍和腹部,這樣對寶寶的腹瀉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但是媽媽們在家裡給孩子進行腹部按摩時,一定要注意手法和力度,按摩力度一定要適中。最好在醫生那學會之後回家再給寶寶按摩。

3、同時還可以給寶寶喝點胡蘿蔔湯,胡蘿蔔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有促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細菌及毒素的作用。總之,護理腹瀉寶寶期間只要進食遵循少吃多餐、由少到多、由稀到濃的原則。

4、最後媽媽們要注意的是應根據病兒的病情調整餵養的方法,不論原來用什麼方法餵養,腹瀉後飲食均應適當減少。母乳餵養的每次哺乳的時間應縮短;混合餵養可停喂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單喂母奶;人工餵養的寶寶,牛奶量應減少,再加水或米湯沖稀些,也可單喂米湯,因米湯較牛奶容易消化吸收;已加喂的輔食寶寶,也應減量或暫時不喂。

注意事項:對於腹瀉寶寶來說,合理用藥和飲食調節都很重要,所以新媽媽們在寶寶腹瀉時不要擔心,也要寶寶稚嫩的胃腸再受到侵害。

小兒消化不良的預防

1、餵養要定時、定量。讓孩子從小養成飲食的好習慣,使其內臟更好適應。對較大的幼兒應鼓勵其養成自動取食習慣。

2、克服偏食,注意營養全面性。葷素配合要適當,克服以零食為主的壞習慣。避免濃茶、咖啡、酒類及香料、辣椒、芥末等強烈刺激性食物。

3、注意保持好小兒的食欲。因為只有在有食欲的情況下,進食才最為有益。要保持小兒好的食欲,必須注意進食環境不能過於嘈雜,更不能邊看電視邊進食;注意不要強迫進食或對小兒飲食限制過嚴;不要飯前吃糖果;避免進食時小兒過於疲憊或精神緊張;食物的色、香、味要有一定吸引力。

4、注意腹部保暖,不要使胃腸道受寒冷刺激,同時儘量減少呼吸道感染。

5、密切注意保持消化道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6、注意衛生,養成寶寶飯前洗手習慣,注意食物清潔新鮮。多進食易消化食物,避免煎炸等難消化食物,不宜邊看書邊進食。

消化不良吃什麼水果

胃部不適者宜在飯後吃1個蘋果。幼兒患單純性消化不良,用1個蘋果洗淨去皮後切成薄片,放入碗中加蓋,隔水蒸熟後,搗成泥狀給幼兒喂服,具有和脾生津、澀腸止瀉的功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