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支氣管炎的誘因 全面護理知識,愛美媽媽網分享小兒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是氣管和支氣管黏膜發生的炎症。 根據病程的長短分為急性支氣管炎和慢性支氣管炎, 寶寶得的一般多為急性支氣管炎。 寶寶得了急性支氣管炎, 除了及時有效的醫療, 家長掌握一些護理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

寶寶的急性支氣管炎是怎麼引起的?

病原是病毒、肺炎支原體或細菌, 或為其合併感染。 病毒感染中, 以流感、腺病毒、3型副流感及呼吸道融合胞病毒等占多數, 肺炎支原體亦不少見。 凡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都可成為支氣管炎的病原體, 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 致病性細菌可引起繼發感染。

Advertisiment
較常見的細菌是肺炎球菌、β溶血性鏈球菌A組、葡萄球菌及流感桿菌, 有時為百日咳桿菌、沙門氏菌屬或白喉桿菌。 營養不良、佝僂病、變態反應以及慢性鼻炎、咽炎等皆可為本病的誘因。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症狀

支氣管炎在小兒時期很常見, 大都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之後。 在發病開始時, 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如鼻塞、流涕, 以後逐漸出現斷續的乾咳。 病初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咳嗽有痰, 初為粘痰, 很快變成膿痰, 經過5—10天后, 痰液變稀, 咳嗽逐漸消失。 發病時可無熱或發熱38。 5℃左右, 熱度經2—4天退去。

西醫治療

·急性支氣管炎如為細菌感染, 一般選用抗菌藥物控制感染。

·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一般選用必嗽平、小兒強力痰靈或咳必清糖水、複方甘草合劑等止咳化痰。

Advertisiment

·頻繁乾咳時可服少量鎮咳藥物, 有時也可使用氨茶鹼或舒喘靈解痙止咳, 但應注意避免用藥過量及時間過長, 影響纖毛的生理性活力, 使分泌物不易排出。

中醫治療

中醫辨證施治中醫稱本病為外感咳嗽, 臨床分為風寒咳嗽、風熱咳嗽和實熱喘

(1)風寒型:咳嗽、喉癢、痰稀色白、鼻塞、涕清、身疼、脈浮緊、苔薄白, 方用杏蘇散加味:蘇葉3克, 陳皮3克, 半夏4.5克, 獲苓9克, 甘草3克, 枳殼4.5克, 薄荷3克, 肺風草9克, 白芷3克, 前胡4.5克, 水煎服, 每日2次。

(2)風熱型:咳嗽不爽, 痰以黃粘稠為主, 咽紅口幹, 鼻塞流黃涕, 或伴發熱有汗, 舌苔身微黃白, 脈浮數。 治以辛涼解表, 宣肺止咳。 常用桑菊飲加減。

(3)實熱喘:除上述症狀外,

Advertisiment
患兒發熱較高, 同時伴有順喘憋。 治以宣肺化痰, 降逆平喘。 常用麻杏石甘東加減。

還可以用外貼藥:很多寶寶患病後, 長期服藥可引發某些藥物的毒副作用, 外貼中藥的安全、方便便受到了很多家長的青睞。 目前使用比較多的有百草瓊漿益氣貼和三九貼等。

慢性支氣管炎與支氣管炎的區別

病史:急性支氣管炎一般在發病前無支氣管炎的病史, 即無慢性咳嗽、咳痰及喘息等病史。 而慢性支氣管炎既往均有上述呼吸道病史。

病程及症狀:急性支氣管炎起病較快, 開始為乾咳, 以後咳粘痰或膿性痰。 常伴胸骨後悶脹或疼痛.發熱等全身症狀多在3~5天內好轉, 但咳嗽、咳痰症狀常持續 2~3周才恢復。 而漫性支氣管炎則以長期、反復而逐漸加重的咳嗽為突出症狀,

Advertisiment
伴有咳痰。 咳痰症狀與感染與否有關, 時輕時重。 還可伴有喘息, 病程遷延。

併發症:急性支氣管炎多不伴有阻塞性肺氣腫及肺心病, 而慢性支氣管炎發展到一定階段都伴有上述疾病。

退熱: 小兒患支氣管炎時多為中低熱。 如果體溫在38.5攝氏度以下, 一般無需給予退熱藥, 主要針對病因治療,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如果體溫高, 較大兒童可予物理降溫, 即用冷毛巾頭部濕敷或用溫水擦澡。 但幼兒不宜採用此方法, 必要時應用藥物降溫。

保持家庭良好環境: 患兒所處居室要溫暖, 通風和採光良好, 並且空氣中要有一定濕度, 防止過分乾燥。 家中的吸煙者最好戒煙或去室外吸煙, 防止煙害對患兒的不利影響。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