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按摩整體取穴 重在督俞

按摩治療應循經取穴, 在相應俞穴上運用推摩按揉等手法。 傳統的按摩方法, 對小寶寶按摩取穴, 一般重視在小寶寶手部取穴。 小寶寶機體稚幼, 形氣未充, 而且治療時多有哭鬧扭動不配合, 按現代生物全息理論分析, 手是人整體的一部分, 是能夠反應周身氣血盛衰的狀況, 而且手臂易於裸☆禁☆露取穴, 以手為中心的取穴方法簡便, 有利於對小寶寶的治療施用。 但手遠離軀幹、臟腑, 其治療資訊肯定是比較弱的, 在此部按摩, 很難保證確切的療效。 所以, 中醫學科專家在實踐中總結出“整體取穴、重在督俞”的實施原則。

Advertisiment

整體觀念是中醫認識人體、診察病症的重要原則。 在按摩治療中, 不局限於某一局部而著眼於整體, 這是符合中醫的理論原則的。 督脈為人體“諸陽之會”, 是人體氣血彙聚的必經之地, 陰陽升降的必由之路。 故在此經上取穴治療, 可以更確切的起到疏通氣血、調和陰陽的作用。

督脈兩側是臟腑精氣運行的諸俞穴。 俞穴與督脈絡脈相通, 故刺激督脈可直接影響諸俞穴精氣的盛衰, 而調整相應臟腑的氣血。 臨床治療時, 可以在刺激督脈的同時, 亦重視對諸俞穴的直接刺激, 這樣不僅可以使治療作用直接抵達病變臟腑, 還可對脾俞、腎俞進行刺激, 調補先天與後天之本, 起到強壯機體、扶正祛邪的作用。

在一般內科病症的治療中,

Advertisiment
可以多採用以背部的督、俞諸穴為主, 以腹部、四肢諸穴為輔。 但四肢、顏面、頸肩等常常是病痛表現的重要部位, 所以, 對局部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需的。 如果小寶寶患腦性癱瘓, 患兒主要病變是運動功能障礙, 以肢體癱軟、僵直、顫動或協調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 對於患有此類病狀的小寶寶, 不是重視推患肢, 而是以對背部督、俞之穴相對狀況諸運動區(相應病變部位的表皮投影區)的刺激為主, 輔以患肢局部的對症手法整複。 應用這種取穴原則, 中醫專家從1961年起對近500例腦性癱瘓的小寶寶進行了治療, 都取得較好的療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