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扁桃體疾病的防治

扁桃體疾病的防治

1、扁桃體疾病的預防

無論是扁桃體炎還是扁桃體肥大, 只要採取一些措施, 是可以避免或減少發生的。

⑴堅持母乳餵養。 母乳中的免疫因數, 對提高寶寶的免疫能力有重要作用。

⑵合理添加輔食。 在寶寶4~6個月左右, 可以逐漸給寶寶添加米糊、蛋黃、稀粥等。

⑶衣著適應氣溫變化。 寶寶怕熱, 衣著不能過多, 不僅季節交換時要及時增減, 早中晚、室內室外、活動前後, 都要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作調整。

⑷積極鍛煉。 1歲以內的小寶寶, 可以由爸媽帶著進行必要的被動鍛煉, 如手臂操、翻身與爬行鍛煉等。

Advertisiment

2、扁桃體疾病的治療

扁桃體炎急性期, 必須堅持抗感染治療為主, 支持治療為輔的治療原則。

⑴藥物治療:抗感染治療主要針對病原菌選擇有效的抗菌素。 青黴素對較常見的鏈球菌感染有效, 可作為首選藥物。 然而, 近年來許多細菌已發生了變異, 產生耐藥菌, 普通的青黴素可能無效, 此時必須採用更強效的抗菌素才能控制炎症。 非常嚴重的感染有時需要住院治療。 抗菌素療程一般需用7天左右。

⑵支持治療:鼓勵寶寶少量多次喝水, 飲食宜清淡並富含維生素, 多吃西瓜、鴨梨等時令水果。 對胃口差、進食少又高燒不退的寶寶, 應防止脫水, 可酌情輸液, 補充維生素C。 體溫超過39℃時, 應給寶寶服用適量的退熱藥。

⑶手術治療:

適應證: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考慮扁桃體摘除手術:a.當扁桃體極度肥大,

Advertisiment
影響了鼻子通氣、發音、呼吸和吞咽時;b.慢性扁桃炎反復急性發作, 每年發作6~7次, 明顯影響寶寶身體發育或日常生活;c.已有腎炎、風濕病、關節炎等併發症, 即使發作次數不多, 為了清除病灶, 也有必要手術;d. 扁桃體角化症或扁桃體上生有腫瘤、結石、息肉樣增生、囊腫和其他的良性腫物時;e.扁桃體周圍膿腫, 即使只發生過一次, 也應手術摘除。

禁忌症

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應考慮扁桃體摘除手術:a.急性扁桃體炎發作時, 一般不施行手術, 需炎症消退後3~4周方可手術。 因為此時寶寶發燒, 扁桃體充血, 手術後傷口容易出血或出現繼發感染。 b.患有造血和凝血系統的疾病,

Advertisiment
如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紫癜等, 都不宜手術。 因為扁桃體手術後, 機體需要靠扁桃體窩內的血管自行收縮, 血液凝固止血。 c. 在腎炎、肝炎、風濕病、結核等疾病的活動期時不宜手術。 此時手術會加重病情甚至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Tips 扁桃體切除術

普通的扁桃體切除術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的。 扁桃體周圍有一層包膜, 醫生用特殊的器械將扁桃體與其周圍的包膜分離, 手術後7 ~10天即可以痊癒。 4歲以上的寶寶手術效果更好。

3、急性扁桃體炎的家庭護理

⑴發病時應臥床休息, 多飲水, 排除細菌感染後在體內產生的毒素。

⑵淡鹽水含漱每日多次, 保持口腔清潔無異味。

⑶在應用抗生素治療時, 應嚴密觀察病兒體溫、脈搏變化,

Advertisiment
如仍持續高熱, 可增大劑量, 或在醫生指導下更換藥物。

⑷寶寶體溫過高時, 應物理降溫, 用冰袋敷頭頸部, 也可用酒或低濃度酒精擦拭頭頸、腋下、四肢、幫助散熱、防止病兒發生驚厥。

⑸急性扁桃體炎不是一種單純的局部疾病, 當細菌或病毒毒素進入血液迴圈後, 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如風濕熱、心肌炎、腎炎、關節炎等。 臨近器官也可併發頸淋巴炎、中耳炎等, 因此對此病必須重視, 嚴密觀察病兒病態發展, 給予及時處理, 勿使併發症發生。

⑹為預防疾病的反復發作, 應注意鍛煉身體, 增強體質, 增強抗病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