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患猩紅熱的相關防治措施

猩紅熱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 多見於3~7歲兒童。 主要通過飛沫傳播, 少數可以通過接觸傳播。 主要表現為發熱, 發熱多為38~39℃, 重症達40℃, 發熱24小時內出現皮疹, 最初見於頸部、腋下及腹股溝, 24小時遍及全身, 皮疹呈彌漫性紅色似寒冷時引起的雞皮疙瘩, 皮疹約在1週末消退, 可見大片脫皮, 重症可引起膿毒敗血症導致休克死亡。

治療:青黴素為首選藥物, 如青黴素過敏, 可換用紅黴素, 用藥時間7~10天, 對重症病例用量宜大, 採用靜脈給藥。 迅速消滅細菌, 控制疾病發展, 同時對症退熱。

預防:目前無對猩紅熱的免疫疫苗,

Advertisiment
被動免疫製劑也無意義。 預防應重在控制疾病的傳播, 對猩紅熱患兒應隔離至病情控制, 皮疹消退, 鼻咽部細菌培養陰性。 與猩紅熱患兒有密切接觸者應觀察, 一旦發生有感染徵象, 立即肌肉注射青黴素3~4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