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得了肝病容易好嗎?

小兒得了肝病容易好嗎?這個問題應當從小兒的肝臟解剖、生理生化等特點來闡明。 由於小兒肝臟動脈相對較成人粗大, 肝內肝細胞之間的血竇(含豐富血液的間隙)直徑也比成人寬, 所以小兒肝內含血量比成人豐富, 也符合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由於小兒心跳次數比成人快, 每分鐘通過肝臟的血流量相對較多, 因此在正常情況下, 小兒肝細胞的含量及營養物質供給肝細胞的生化代謝過程較成人為好, 故小兒肝臟受損害後也較成人容易修復。

但是, 在乳幼兒時期, 肝細胞製造合成人體代謝所必需的各種酶類不如成人,

Advertisiment
所以小兒肝功能的原來基礎比成人差。 在正常情況下, 小兒以加快心跳使血流量增快, 血竇增寬提高肝內血容量來彌補酶的合成不足。 隨著年齡的增長, 這種功能逐步完善, 但在病理狀態下, 由於這些酶類缺乏明顯, 不能以上述辦法彌補時, 可表現出由於這些酶的缺乏而造成的肝病來了。

肝細胞還有解毒功能, 藥物、細菌毒素、代謝產物均由肝細胞解毒代謝排出體外。 小兒這種功能遠不如成人, 當這些物質過多時, 可使肝細胞受累而腫脹並影響其功能, 嚴重時可發生肝細胞壞死, 表現黃疽、肝功異常等中毒性肝炎的症狀。 因此, 對小兒應用藥物及發生感染時要考慮保護肝臟的措施。

Advertisiment
肝細胞還能消除體內過剩的內分泌激素, 例如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雌性激素、醛固酮鹽激素、腦下垂體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等。 當肝細胞受損時, 這些功能就降低, 人體內就出現瀦留, 雌性激素瀦留在臨床上表現為肝掌(珠砂掌)、面部和上肢的皮膚出現蜘蛛痣、面頰部毛細血管擴張, 而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瀦留可表現為水腫等症狀。 小兒肝細胞對藥物、毒素等比成人敏感, 所以很容易出現這些症狀。 但小兒肝細胞再生能力比成人強, 一旦肝細胞再生恢復, 這些症狀也比成人容易消失, 故小兒出現這些症狀並不

像成人那樣說明肝臟病變的嚴重性。

小兒肝細胞由於前述血液動力學的特點, 肝細胞在豐富血液中含氧量又多,

Advertisiment
受損後較成人容易修復, 再生能力好。 由於含氧量豐富, 肝內結締組織發育增生也較成人差, 小兒較少發展成為預後不良的肝硬變。

乳幼兒時期從肝細胞分泌的膽汁中, 含牛磺膽酸量較甘膽酸量多, 這對抑制腸道的細菌是有利的, 但小兒分泌的膽汁總量比成人要少得多, 且稀薄又水分多, 故小兒消化脂肪能力要差, 肝臟受累時也容易表現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小兒肝細胞的糖轉化能力差, 當肝臟受累時, 過多的補充糖類, 尿中可出現尿糖, 反之, 肝細胞由於貯存糖原的能力也差, 當小兒饑餓時也容易發生低血糖症, 因此適當地補充糖類是必需的。 由於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蛋白質補充是重要的, 但蛋白質的合成、分解等功能都是在肝細胞內完成的,

Advertisiment
當肝臟受損時, 肝細胞合成的白蛋白、纖維蛋白原、凝血因數等均減少, 因而常常表現為低蛋白血症所致水腫及出血症狀。

患慢性肝病時, 由於長期蛋白合成不足, 影響小兒生長發育, 可出現肝性侏儒症。 小兒的免疫功能不完善, 抗病能力也比成人差, 一旦肝臟受病毒或細菌毒素等侵犯, 臨床症狀發展兇猛, 或遷延不愈, 這種免疫功能一般要到五周歲時才接近成人。 從前面各種小兒肝臟特點來看, 有比成人有利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 治療護理小兒肝病時應利用有利一面, 克服不利的一面。 一般來說, 小兒的肝病相對比成人較容易恢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