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夜間出汗多推拿按摩手法是什麼

1 小兒夜間出汗多推拿按摩手法一 推拿手法

推六腑 200次

位置:六腑位於前臂尺側緣, 肘腕之間的一條直線。

手法:用一隻手握住孩子的手腕, 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或食、中指二指螺紋面從孩子的肘部下推至腕部。

作用:清熱、涼血、解毒, 對孩子感冒引起的風熱、支氣管哮喘有調理作用。 對於調理孩子體內熱盛引起的嘔吐很有效。

揉腎紋 2分鐘

位置:位於小指第二指節關節橫紋處。

手法:用右手拇指指腹著力按揉該穴。

揉腎頂 300次

位置:位於小指頂端, 靠近指甲處。

手法:用右手拇指指腹著力按揉該穴。

作用:收斂元氣、固表止汗,

Advertisiment
主治自汗、盜汗囟門不合等。

按揉神門

位置:手掌緣靠近小指側, 腕橫紋上的凹陷就是神門穴。

手法:用右手拇指指腹著力按揉該穴。

作用:寧心安神。

捏脊 3-5遍

位置:後背正中, 整個脊柱, 從大椎至長強成一條直線。

手法:由下往上提捏孩子脊旁1.5寸處3-5遍, 每捏3次向上提一次。

作用:捏脊可以促進孩子脾胃消化, 避免腸胃積食。

123 2 小兒夜間出汗多推拿按摩手法二 加按穴位

可加按穴位:

補肺經100-500次, 清心經200次, 補腎經200次, 補脾經100-300次, 揉湧泉30次, 清天河水100-500次, 清肝經100-500次, 按揉百會10次。

清肝經

位置:肝經位於食指末節螺紋面。

手法: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為清。

清大腸

位置:位於食指橈側面, 食指間至虎口成一條直線。

手法:用一隻手托住孩子的手掌,

Advertisiment
暴露橈側緣, 然後用另一隻手的拇指螺紋面從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作用:清利腸腑、除濕熱、導積滯, 多用於治療便秘、食積等症。

補脾經

位置:脾經位於拇指外側緣或拇指螺旋面。

手法:順著拇指外側從拇指指尖推至指根。

作用:健脾胃、補氣血, 多用於防止疳積、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

清心經

位置:位於寶寶中指掌面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線。

手法:用右拇指從中指末節推向指尖。

補肺經

位置:肺經位於無名指螺旋面。

手法:從無名指指尖推至指根。

作用:健脾胃、補氣血, 多用於防止疳積、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

補腎經

位置:腎經位於小指末節螺紋面。

手法:由指根向指尖方向推為補腎經。

作用:補腎益腦、溫養下元(溫馨提示:腎經宜補不宜清)。

Advertisiment

清天河水

位置: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曲澤)成一直線。

手法:用一隻手握住孩子的手腕, 使其掌心向上, 然後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橫紋直推向肘橫紋, 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腕到肘, 不可反向操作!

作用:清熱解表、宣肺除煩。

揉百會

位置:位於頭頂正中, 兩耳尖連線的中點。

手法:用右手拇指指腹輕揉該穴。

作用:安神鎮驚, 主治孩子頭痛、脫肛、驚風、久瀉、遺尿等。

溫馨提示:該穴2-3歲才能完全長好, 因此建議3歲以下的孩子不可動該穴位。

揉湧泉

位置:湧泉穴位於足底, 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約足底第2、3蹠趾縫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手法:用右手拇指指腹著力按揉該穴, 兩邊都要按。

作用:有滋陰退熱、降逆止嘔、理腸止瀉的作用。

Advertisiment

123 3 小兒夜間出汗多推拿按摩手法 注意事項

1、推拿治療本病的同時, 還要查明病因、進行對症治療。

2、增強小兒體質, 注意飲食營養, 多進高蛋白和蔬菜類食物。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在推拿過程中, 還可配合滋陰清熱止汗的中藥, 以加強療效。

4、保持寶寶的皮膚乾爽狀態, 注意要給寶寶經常更滑衣服和被子, 隨時要用軟布擦身, 並且保持寶寶皮膚的乾燥。 如果寶寶的汗水比較多, 就要及時的更換, 不要一直捂在寶寶的身上, 並且避免直接吹風, 以免寶寶出現感冒的情況。

5、多喝水。 因為排汗較多會導致寶寶口舌乾燥的情況, 寶寶的健康受到威脅, 因此要給寶寶多喝水, 並且要餵食比較要營養的食物,

Advertisiment
保證代謝之需, 飲食要以清淡為主。

6、飲食豐富。 對於盜汗的寶寶, 不要盲目的食用補品, 可以通過豐富飲食的營養來緩解寶寶盜汗的症狀, 建議多吃綠色的蔬菜和新鮮的水果。

相關文章

小兒腹痛推拿手法圖解

小兒疳積推拿手法是什麼

小兒呼吸道感染推拿按摩手法是什麼

123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