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小兒凍瘡

什麼是小兒凍瘡


凍瘡是小孩冬季或早春季節最容易發生的一種病。 由於寒冷刺激體表血管, 使其收縮, 局部血液迴圈不良, 發生淤血, 組織缺氧, 造成局部組織損傷, 即為凍瘡。


如何防止凍瘡的發生?


平時要經常進行耐寒鍛煉, 堅持戶外活動, 可常常搓手、搓腳、搓臉, 改善凍瘡好發部位的血液迴圈, 增加肌體的耐寒力, 以抵禦外寒。 當天氣太冷時, 戶外的活動時間要短。 變換季節時, 應注意保暖。 平時也可進行局部冷溫水浴, 即將雙手或雙腳在10℃的冷水和38℃的溫水中交替浸泡。

經常換洗鞋襪, 以保持乾燥、清潔。

Advertisiment
鞋襪、手套的大小要合適, 不能過緊, 使血液迴圈暢通。 手腳的暴露部位可抹些哈蜊油或防凍油, 防止皮膚皸裂。 對於每年好發的頑固性凍瘡, 除參考上述方法外, 在入秋後還可及早採取針灸療法, 如在凍瘡疤痕周圍選擇3、4個點, 每日交替針1、2個點, 中等量刺激, 留針15分鐘, 針3~5天;又如, 手部凍瘡, 可配合針合穀穴;足部凍瘡, 配合針足三裡。 這些方法可以調整和改善局部血液迴圈, 起到預防凍瘡的作用。


凍瘡發生後如何護理?


如果凍瘡已發生, 應及時處理。 早期凍瘡可用熱水複溫法, 即將患處浸入38~42℃的熱水中, 每日3次, 每次半小時, 使受凍部位溫度儘快恢復到正常皮膚的溫度, 以皮膚出現紅色為宜, 不便浸泡的部位可局部熱敷。 還可用1%、2%碘酒、松節油及凍瘡膏等外塗。

Advertisiment

如果凍瘡已破潰, 用雙氧水洗淨後, 處敷抗菌素軟膏, 如四環素、新黴素、魚石脂軟膏等, 均可起到治療凍瘡的作用。


哪些原因易發生凍瘡?


凍瘡多發生在遠離心臟的末端部位, 如手、足、耳輪等處。 這些部位皮下脂肪較少, 血管微細血流量也少, 再加上初冬或早春時人們往往忽視棉鞋、手套的穿戴, 所以多發生凍瘡。 凍瘡發生除了寒冷因素外, 鞋襪潮濕、鞋過小過緊、營養不良、過度勞累、局部活動少也是誘發原因。 凍瘡的發生還與營養不良、缺乏運動、天氣變化、環境等因素有關。
凍瘡對寶寶的身體有哪些危害?


凍瘡在初起時往往不被察覺, 待手腳感到刺癢、灼痛時, 輕微凍瘡即已形成了。 這時如能及時採取措施,

Advertisiment
加強局部保暖, 還能使凍瘡逐漸好轉, 如果防凍保暖不及時, 凍瘡還會加重。 緊接著, 局部皮膚變成紫紅色, 紅腫而且有硬結。 當感覺刺癢、灼痛、脹痛時, 就不易治療了。 繼續下去便會形成水皰或潰爛, 表面有滲出液, 並往往伴有感染發炎。 在寒冷潮濕的情況下, 人體局部組織的溫度在 0~10℃時, 就能發生凍瘡, 輕微凍傷病理改變主要在表皮或真皮, 嚴重凍瘡還可傷及肌肉或骨骼, 甚至導致局部組織壞死。


治療凍瘡有哪些方法?


得了凍瘡不要用熱水燙, 也不要用火烤。 沒破潰的凍瘡白天可用凍瘡膏或喜遼妥軟膏外塗, 每日l~2次;晚間使用中藥(桂枝、紅花、附子、荊芥、紫蘇葉、乾薑各20克加水3000毫升, 煮沸後放至溫熱時)藥液浸洗和藥渣揉搓凍傷部位15分鐘,

Advertisiment
每晚一次, 連續使用2周為一個療程, 對反復復發的凍瘡有良效, 本法可以在初冬凍瘡首次復發時開始使用, 配合日常生活的保暖、飲食、運動、藥物(如煙酸)調理, 多數輕度的凍瘡可以在1~2年內徹底治癒而不再復發。

凍瘡己破潰的應去醫院求治, 對於反復不愈的凍瘡同時伴有關節疼痛等症狀時提示可能有其他疾病如冷球蛋白血症、雷諾氏病等的可能, 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