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智力理論的無知,會將一個孩子從天才逼成“庸人”

我很喜歡一位漫畫家, 他叫朱德庸。 可能很多人可能都看過他的漫畫。 這麼著名的漫畫家, 卻有一個很不快樂的童年。

朱德庸患有亞斯伯格症, 是一種"沒有智慧障礙的自閉症", 但小時候他和家人都不知道。 患有亞斯伯格症的人, 有社交困難、溝通困難以及固執狹窄的興趣, 還常常無法理解規則。

朱德庸從就被認為是個愚蠢的孩子, 一直遭受著外界的歧視。 他的學習成績很差, 高中第一學期就被留校察看。 那時他只會喝酒, 跳舞, 追女生。 他也沒考上大學, 念了一個三專。 結婚以後, 他才知道自己還有識字障礙,

Advertisiment
所以很多東西學不會。

因為這個病, 他感受到了來自世界的惡意。 如果不是最終在漫畫領域成功, 他一生可能只會在歧視和屈辱中度過。

亞斯伯格症並不是智力障礙, 但朱德庸卻一直被人認為愚蠢。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很多人對"智力"的認識可能太狹隘。

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 傳統的智力測驗和學校的教學往往只注重語言和邏輯數理方面的智力, 但實際上智力的範疇並不應該如此局限。

孩子會通過各種方式向外界學習, 他們學習方式不同, 各自的天賦也不同。

加德納教授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 該理論認為, 智力應該是多元的, 在語言和邏輯數學方面的智力只是智力的一部分,

Advertisiment
還有另外六種智力--音樂智力、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內省智力、人際關係智力和自然智力。

有些孩子可能在語言和邏輯數學方面得分高, 而另一些則可能在其他領域得分較高。 但我們的教育都是按照語言和邏輯數學智力來設計的, 那些在這兩方面得分不高的孩子就不僅沒有優勢, 還可能被貼上"學習障礙"的標籤。

因為識字障礙, 朱德庸在語言智力、數理邏輯智力方面一定比較欠缺, 通過閱讀書籍的方式學習根本不適合他。 亞斯伯格症又使得他人際關係智力欠缺, 所以周圍的人可能覺得他很蠢。 但他其他方面的智力可能很好, 比如空間智力, 這種智力得分高的人對線條、形狀、結構、色彩和空間關係的敏感, 這種智力在畫家、雕刻家、建築師等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Advertisiment

由於沒有找到自己天賦所在的領域, 也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有些孩子在學習生涯中就會遭到極不公平的對待, 在一次次的挫折中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 很多孩子會認為"智商"是無法改變的, 自己可能註定就是個"笨蛋"。 這會導致一個更壞的結果——孩子對學習充滿焦慮, 最終自暴自棄。

斯坦福大學的Dweck教授一直在研究智力與動機, 她發現每個人對智力的看法本身就會影響這個人的智商。

如果一個孩子認為人的智商是"恒定不變"的話, 他們就會特別介意自己是不是個聰明的人。 他們喜歡做那些自己能夠做好的事情, 回避那些可能會出錯的事情。 與之相反,

Advertisiment
如果一個孩子認為智商是有延展性的, 可以提高、可以改善的話, 他們更可能會接受挑戰, 不怕受挫。

Dweck教授的一項對紐約初中學生的研究發現, 那些認為智商恒定不變的學生, 學業成績會有下降的趨勢。

心理學家們設計了一個為期8周的專案, 在專案中教給一組學生學習方法, 同時告訴這些學生:大腦和肌肉類似, 只要越用就會越聰明, 智商會因為訓練得到提高。 對另一組學生, 他們也教授同樣的學習方法, 但是沒有告訴學生大腦會越用越聰明, 智商會因為訓練得到提高。 8周項目結束後, 第一組的學生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學習習慣也有很大改善。

知道自己能夠改善自己智商, 會讓學生充滿能量。

Dweck教授記得項目中有一個在班上總是調皮搗蛋、學習很差的男孩,

Advertisiment
當他知道"智商"是可以改變的時候, 竟然雙眼含淚的對Dweck說:"你們的意思是, 我可以不是個笨蛋?"那時Dweck就知道, 他心中的希望之火已經被點燃。 這個男孩之後的改變也很驚人。 進入到這個項目以後, 他每次總是很早就將作業交給老師, 這樣他就能早點得到回饋。 一段時間之後, 他考試的分數真的提高了很多。

Dweck的研究吸引了很多教育工作者和教練的注意力, 因為只需要讓孩子改變對智力的看法就能讓他們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效果提高這麼多, 這種辦法太適合用在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身上——那些學習不好的孩子, 有多少是因為對自己沒信心, 認為自己沒法改變才自暴自棄的?

其實朱德庸先生還算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一個愛他而且理解他的父親。父親從沒逼迫他學習人際間的規則,也從沒對他說過"你這個笨豬",反而任由他在自己的世界中自由自在的畫畫。所以他的生命最終能在這個對智力認識不足的世界中開出鮮花,也多虧了父親。

你願意和孩子一起探索,他們在“多元智力”中哪一個維度更有潛力嗎?

其實朱德庸先生還算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一個愛他而且理解他的父親。父親從沒逼迫他學習人際間的規則,也從沒對他說過"你這個笨豬",反而任由他在自己的世界中自由自在的畫畫。所以他的生命最終能在這個對智力認識不足的世界中開出鮮花,也多虧了父親。

你願意和孩子一起探索,他們在“多元智力”中哪一個維度更有潛力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