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於患病嬰兒父母如何正確用藥

醫生和父母都有貴任幫助孩子們躲避“藥源性疾病”。 人們更多追求的是藥物的短期療效, 新奇特貴, 藥量越用越大, 藥價越用越高, 藥質越用越高, 新藥出來就用,廣告藥更是走俏。 家長沒有更多地想到藥物的副作用,吏不會考慮到可能已經埋下了“藥源性疾病”的隱患。 尤其是兒童和孕婦更應該重視這個問題。

貴藥?新藥?好藥?

藥越貴越好, 新藥一定是最好的藥, 這是大多數人的心理。

好藥?

好藥是什麼標準?我認為, 能夠最有效地控制疾病的發展, 副作用最小, 不導致藥源性疾病, 價格適中的藥應該算是好藥。

Advertisiment
就拿小兒退熱藥來說, 對於嬰幼兒, 小兒魯米那是最理想的退熱藥, 它降溫過程平緩;小兒出汗相對少, 水分和電解質丟失少;能有效控制小兒熱驚;副作用少, 小兒略有睡眠增多, 但這正是小兒需要, 患病後休息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也避免哭鬧驚厥;價格便宜。

貴藥?

有的貴藥一方面是藥的品質好, 還有另一方面可能是廣告費用和推銷費用太多。 再者, 能治療您本身疾病的藥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藥。 不能離開治病談藥品的價格, 以藥品價格論“英雄“是非常片面的。

新藥?

新藥是經過研究, 動物實驗, 臨床試驗開發出來的, 療效上優於傳統藥物, 也克服了許多副作用。 但新藥也有不好的地方, 那就是臨床試驗時間往往短暫,

Advertisiment
沒有經過長期的臨床驗證, 與傳統的藥物比較有更大的冒險性。

父母要正確對待藥物

藥物不是時裝, 不能求貴求新, 應該選用經過較長一段時間臨床應用, 證明是安全有效的, 不會造成藥源性疾病的藥物。

用藥前, 除了針對疾病適應症外, 不可忽視的是藥物的副作用。 有很多人注重藥物的療效, 而忽視藥物的副作用。

在說明書上寫著詳細副作用的不敢用, 沒有表明副作用或籠統含糊的卻敢用, 這是不正常的只注重藥物療效的宣傳, 而忽略副作用, 這是用藥大忌。

治病與致病有時只是一張紙, 捅破了, 可能會由治病而導致另一疾病的發生。 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 在自療盛行的時候更應引起人們的警惕, 防患於未然。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