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對於怯生的寶寶家長如何教育

認生(怯生)是指兒童對不熟悉的人表現出一種害怕的反應。 嬰兒認生果真是不可避免的普通現象嗎?家長如何對待怯生的寶寶 認生(怯生)是指兒童對不熟悉的人表現出一種害怕的反應。 例如有的嬰兒見到陌生人會表現出嚴肅, 緊張的神態, 或試圖回避、躲藏;有的嬰兒甚至表現出嚴重的恐懼, 尖聲哭叫, 掙扎著要離開現場等。

這些都是嬰兒認生的表現。 許多母親和傳統的觀念認為, 嬰兒認生是天生的, 自然的, 不可避免的現象, 因而聽之任之, 或故意讓孩子避開陌生人;有的父母則為此著急, 認為一回生,

Advertisiment
兩回熟, 強制嬰兒接觸陌生人。

嬰兒認生果真是不可避免的普通現象嗎?

小於4個月:這麼大的嬰兒不會認生。 他們對一切新奇的事物, 包括對陌生人, 都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對任何人的引逗, 都會報以喜悅與微笑。

4~5個月:他們對陌生人會出現“警惕地注意”現象。 他們會來回地注視、比較陌生人與熟人(主要是母親)的面孔, 對陌生人的臉注視的時間會更長些。

5~7個月:在陌生人面前嬰兒會出現較明顯的嚴肅、緊張的神態。

7~9個月:有些嬰兒面對陌生人會有苦惱、哭叫、回避等較強烈的情緒反應。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 並不是所有的嬰兒都有認生表現, 而且嬰兒的認生有一個逐漸顯現的過程。 上述情況說明, 嬰兒起初並不認生,

Advertisiment
嬰兒的認生更多的是在後天環境的影響下逐漸發展起來的。

什麼樣的孩子更容易認生呢?
 相對而言, 性格內向的孩子, 比外向的孩子更容易認生:體弱多病, 接觸人少的孩子, 比體格健壯, 家中人口多的孩子容易認生;環境刺激貧乏較之環境刺激豐富的孩子容易認生;過分依戀母親較之母子依戀正常及依戀程度較低的孩子更容易認生。
此外, 有的嬰兒則只對具有某種特徵的人, 如戴眼鏡或戴帽子的人, 表現出害怕的反應。 這可能是因為孩子受過具有這種特徵的人的強制或恐嚇的緣故。
認生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不利的影響嗎?家長如何對待怯生的寶寶 認生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其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兒童的智力發展及交往能力的發展方面,

Advertisiment
因為人們為了避免孩子對陌生人的恐懼, 往往只是遠遠地與孩子打個招呼, 即匆匆離去, 而不會堅持引逗孩子。
孩子的哭叫, 也會降低人們與孩子交往的興致。 這對孩子來說, 自然就失去了一些與人打交道的機會, 減少了一些有意刺激, 孩子的生活圈子也就狹小起來。
研究和事實都證明, 在先天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生活在豐富多彩環境中的孩子會比生活在單調乏味的環境中的孩子聰明些。 俗話說“見識廣”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認生也使嬰兒失去一些鍛煉人際交往能力的機會。 如果在以後成長的過程中這種交往能力得不到補償, 長大後就會變得較弱, 膽怯, 不善於與人主動交往或難於與人相處。
Advertisiment

結果會經常體驗到孤獨、無能、缺少自主和自信, 從而會影響到兒童個性的健康發展。 怎樣做, 才能使孩子不認生或減少認生呢?

根據以上所談的情況, 出生後3~4個月以前的嬰兒不會認生父母要抓住這一時間段, 多帶嬰兒到更廣闊的生活天地活動, 接受豐富多彩的刺激, 特別要讓孩子接觸各式各樣的人群, 熟悉男女老少, 成人, 兒童的各種面孔, 儘量多地接受他們的引逗與交往, 包括各種不同的假面玩具等。

對安靜內向的嬰兒更要有意創造與人接觸的各種條件與環境, 這一段時間的訓練, 也是以後是否會認生的關鍵。 對3~4個月已經有了認生反應的嬰兒, 既不要避免讓他們與陌生人接觸, 也不要強制或逼迫他們與陌生人交往,

Advertisiment
這都會適得其反。 而是要使他們有一個慢慢適應陌生環境及陌生人的過程。

例如, 經常帶孩子到親朋好友家串門, 或邀請他們來自己家作客。 此時, 父母可設計這樣的場景:孩子喜愛的玩具, 糖果之類物品與陌生人同時出現, 這樣孩子多次體驗到良好的刺激, 總是伴隨著陌生人, 慢慢地對陌生人的恐懼感就會逐漸消失了。

再如, 父母帶孩子到集體活動的場合前, 要針對可能出現的局面, 提前採取應對措施。 比如事先帶他到熟悉環境。 集體活動中要避免眾多陌生的面孔同時出現, 或眾多的陌生人七嘴八舌地一起與他打招呼或爭搶著抱他, 逗他。 這些會使他缺少安全感, 增加害怕或認生的程度。

到了2~3歲仍然認生和孤獨的孩子,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經常明確地提出他認生的缺點,以避免強化他的這一缺點而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可以先讓他們與陌生的孩子交往,例如,常帶孩子到兒童遊樂場與眾多陌生的孩子一起排隊滑滑梯、蕩秋千、攀登障礙物、做遊戲等。
還可以主動為孩子尋找不認生的孩子做夥伴,夥伴的榜樣作用往往超過成人的指導,當孩子能夠自然地回答陌生人問話或有禮貌地呼叫陌生人時,千萬別忘記及時給予獎勵或稱讚。

到了2~3歲仍然認生和孤獨的孩子,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經常明確地提出他認生的缺點,以避免強化他的這一缺點而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可以先讓他們與陌生的孩子交往,例如,常帶孩子到兒童遊樂場與眾多陌生的孩子一起排隊滑滑梯、蕩秋千、攀登障礙物、做遊戲等。
還可以主動為孩子尋找不認生的孩子做夥伴,夥伴的榜樣作用往往超過成人的指導,當孩子能夠自然地回答陌生人問話或有禮貌地呼叫陌生人時,千萬別忘記及時給予獎勵或稱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