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付寶寶流口水有妙招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

寶寶流口水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孩子較小時流口水是正常現象, 因為他們的咀嚼能力和面部肌肉收縮能力都比較弱,

Advertisiment
以致嘴巴總是合不上, 才會出現流口水的情況。

新生兒的口水僅能足夠濕潤口腔黏膜, 寶寶3個月時, 口水的分泌量才會明顯增加。

寶寶4~5個月大時, 開始添加輔食。 飲食中逐漸加入了含澱粉等的食物, 唾液腺受到這些食物的刺激後, 唾液分泌明顯增加。 再加上寶寶的口腔小而淺, 吞咽反射功能還不健全, 不會用吞咽動作采調節口水, 所以只要口水多了, 就會漫過“大堤”, 流出口外。

6~7個月的寶寶, 開始長第一顆牙齒。 乳牙萌出時, 小牙頂出牙齦向外長, 會引起牙齦組織輕度腫脹不適, 從而刺激了牙齦上的神經, 導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 此時, 看到半歲多小寶寶流口水, 往往提示寶寶要長牙了, 年輕媽媽應該高興才是呀。

Advertisiment

另外, 不少寶寶喜歡將指頭、橡皮乳☆禁☆頭等放入嘴裡吮吸, 這樣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 使口水增多。

由於每個寶寶的成長發育情況不同, 發育較快的孩子一歲半時就會停止流口水, 大部分孩子在兩歲之前, 也會因為肌肉運動功能的成熟, 能逐漸有效地控制吞咽動作停止流口水。

寶寶流口水利弊談

利處

1 當寶寶的牙齒要突破牙肉組織時, 難免會造成組織的腫脹而有疼感, 多一些唾液可以起潤滑作用, 減少牙齒周圍容易發炎的狀況。

2 口水可保持口腔潮濕。

3 口水可刺激寶寶的味蕾, 也會促進吞咽動作的形成。

4 可促進嘴唇和舌頭的運動, 有助於說話。

5 可保持口腔和牙齒的清潔。 還有抗菌作用, 口水可在牙齒上形成一層無細胞成分的薄膜,

Advertisiment
有助於防範蛀牙的發生。

弊處

1 影響外觀、清潔麻煩。

2 由於唾液偏酸性, 且裡面含有一些消化酶和其他物質, 在口腔內因有粘膜的保護, 所以不致侵犯到深層。 但當口水外流到皮膚時, 則易腐蝕皮膚最外的角質層, 導致皮膚發炎, 引發濕疹等小兒皮膚病。

3 如果到了兩歲以後還是如此, 則不但影響外觀, 還有可能影響到他們的說話和社交能力。

專家提醒:

如果寶寶口水流得特別嚴重, 就要去醫院檢查, 看寶寶口腔內有無異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如果孩子長大了還流口水, 則有可能是神經或內分泌方面發育不好, 或口腔內有炎症以及消化不良等, 必須進行診治。

如果寶寶的嘴唇、口角或嘴巴周圍出現水泡,

Advertisiment
表示寶寶的口腔內可能有潰瘍, 有可能患了口腔炎。

如果寶寶的出現頜面部外傷、口腔粘膜受損、破潰、發炎或爛牙等病變, 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 也會流口水。 有的還帶有黃色或淡紅色粘液, 有臭味, 這時應到口腔科診治。

愛心提示:

1 對經常流口水的寶寶, 應當隨時為他們擦去嘴邊的口水, 擦時不可用力, 輕輕將口水拭幹即可, 以免損傷局部皮膚。 常用溫水洗淨口水流到處, 然後塗上油脂, 以保護下巴和頸部的皮膚。

2 圍嘴是寶寶的一種特別服飾, 更是媽媽的育兒好助手, 它不僅可以保護外衣不被弄髒, 還是一種裝飾品, 潔白的圍嘴還可幫助孩子從小養成愛整潔、講衛生的好習慣。 此外, 圍嘴應經常保持整潔和乾燥,

Advertisiment
這樣寶寶才會感到舒服, 樂於使用。

3 寶寶的上衣、枕頭、被褥常常被口水污染, 要勤洗勤曬, 以免滋生細菌。

4 在增加輔食(4~6個月時)開始吃米粉時, 家長有意識地加強其吸、吮、吞、咽的能力;待孩子長牙後, 就要儘量少給他吃半流食, 或煮得特別爛的食物, 而要選擇稍硬的東西(如雞蛋餅等), 來提高他的咀嚼能力。

5 兩歲以後, 家長也可以採取用吸管吸水喝, 或吹氣球的方式, 來訓練孩子的口腔肌肉收縮能力。 吹氣球時, 家長可教他先合攏嘴巴, 再慢慢嘟起腮, 嘴處留出一個小孔吹氣;當這個動作熟練後, 再讓他學會深吸氣, 並對準氣球孔吹。 這種反復的吸氣和吹氣, 需要腮部不停地外鼓和收縮, 進而促使口腔肌肉得到鍛煉。 當然,同樣道理,吹笛子、吹泡泡等,也能有助於鍛煉孩子的口腔肌肉,解決口水問題。

當然,同樣道理,吹笛子、吹泡泡等,也能有助於鍛煉孩子的口腔肌肉,解決口水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