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要給孩子看得見的愛

當家裡不止有一個孩子時, 為了贏得父母更多的愛, 孩子們往往會有“爭寵”行徑, 或是打架、或是爭吵……如今, 不少家長發現, 雖不是多子女家庭, 集父母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獨生孩子竟然仍有“爭寵”表現, 甚至認為爸媽偏心, 認為他們不夠愛自己。 前幾天, 一個“女兒竟然和表妹爭寵, 說我們不愛她”的帖子, 引發了網友的熱議:現在的孩子到底給多少愛才滿足呢?專家表示, 關鍵要給孩子看得見的愛。

最近, 比女兒小佩小七八歲的表妹芳芳來到我們家後, 女兒很不高興, 表現出從未有過的反感情緒。 她甚至老說我們偏心、不疼她了,

Advertisiment
還為此找藉口打小表妹芳芳。

其實, 女兒是我們唯一的孩子, 我們當然很疼她。 她平時也很懂事, 成績也一直很優秀。 自從5歲的芳芳來我們家寄住以後, 女兒卻變得“不懂事”起來。 只要老公逗芳芳玩或讓小佩讓著妹妹, 她就吃醋地說, “爸爸不愛她了”。 好幾次, 女兒都趁芳芳弄壞東西、不聽話時故意打她, 還理直氣壯地說:“你怎麼這麼不乖!”

前幾天, 我實在忍不住訓斥了她一頓。 誰知女兒竟然哭了, “以前我出去玩, 你總叫我回家寫作業, 還常打我。 爸爸也是, 從沒見他這麼疼過我。 你們怎麼這麼偏心?”一時間, 我無言以對。 孩子說我們一直對她很嚴厲, 可為什麼她就想不起我們對她的好呢?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明白我們的愛? ――― 周女士(初二學生家長)

Advertisiment

孩子為什麼會覺得父母偏心?心理專家表示, 作為父母, 首先要反思一下。 自己對孩子愛的表達方式是否妥當, 能否讓他感受到呢?

心理專家表示,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做出“爭寵”的行為, 真正的目的, 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愛。 和親戚的孩子相比, 父母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往往更嚴厲, 這在孩子看來就是一種偏心。 不管是不是獨生子女, 孩子都喜歡被寵愛, 渴望一種看得見的關愛。

心理專家建議, 家長首先要明確告訴孩子你們的愛。 例如說出你愛他、親他的臉、牽他的手、擁他入懷。

其次, 應該多和孩子聊天、玩耍。 可以多聊聊孩子班級、學校的新鮮事和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多陪孩子去書店、公園、遊樂園,

Advertisiment
也可以一起打掃房間、一起煮飯, 以此增進彼此的感情和瞭解。

再次, 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 樂於分享。 獨生子女往往以自我為中心, 不會與人分享。 父母應當引導孩子懂得和他人分享, 讓他們知道分享不意味著失去。

當孩子能夠清楚地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又有著正確的判斷標準, 還樂於和別人分享時, 他們就不會再抱怨家長偏心了。  文/小魚“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 卻恨不得父母的愛都給自己, 不懂分享。 ”孩子上初一的紀女士說, 她曾跟孩子商量再生一個弟弟或妹妹, 但女兒很生氣, 生怕怕爸爸媽媽因此不愛自己了。

網友小米說, 他覺得父母在小孩面前應該做到公平。 “周女士應該跟孩子多溝通,

Advertisiment
告訴她, 關心小表妹, 不是偏心, 而是小表妹的父母不在身邊。 同時, 也要讓孩子多關愛妹妹, 看到她有關心愛護妹妹的舉動就要及時表揚。 這樣, 慢慢地, 孩子的敵對情緒應該會緩解。 ”“我們家有兩個孩子, 女兒是姐姐, 她懂得疼弟弟, 不過也會發生吵架之事。 ”網友葉女士說, 她覺得這些都是孩子之間的事, 有這些經歷未必就是壞事。 遇到矛盾, 她一般都是兩個孩子一起教訓, 然後再各自給他們說清事情, 告訴他們姐弟之間不能這樣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