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稱四大因素讓孩子長高

首都兒童研究所的矮小門診每半天就有16-20個孩子來看病。 該院生長發育研究室副主任醫師孫淑英告訴記者, 等真正的暑期來臨, 每半天的門診量要達到40個人。

“三同”比較 定矮小

帶著孩子來看病的家長中, 也有一些是過於心急的, 他們總是希望孩子長得再高些, 在他們心中, 個子高一些能找個好工作。 孫醫生說, 其實家長不必過於心急, 可以先觀察孩子, 只要孩子在同一個地區, 和同性別的同齡孩子比較, 不矮於一個均值就不必擔心他是個“矮個子”。

青春期 應猛長個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有兩個時期是生長高峰期。

Advertisiment
家長應該在這兩個時期特別留意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 0-3歲是第一個生長高峰期, 此時判斷孩子的身高發育都與營養有關。 而另外一個時期則是孩子的青春期。 男孩子應該每年長高10-12釐米, 女孩子則是7-9釐米, 這樣的迅猛長個應該持續兩年。 如果這兩年, 孩子的身高低於這個參考值, 家長應考慮帶孩子就醫檢查。

看骨齡預知身高

“我們家孩子都9歲了, 但是個子像6歲的。 ”提到孩子的身高就會提到孩子的年齡, 孫醫生指出, 看孩子是否還有生長潛力可以通過照X光片, 拍攝孩子不同部位後, 由醫生判定孩子的骨齡。 而骨齡標誌著人生理發育的水準。

有的孩子發育早, 青春期提前, 可能個子就會矮, 還有的孩子,

Advertisiment
發育晚, 就有可能長高。 孫醫生指出, 一般來說, 骨齡和年齡的發育水準基本是平衡的。

身高70%來自遺傳

現在很多父母由於自己的身高矮, 就很想知道孩子以後的身高, 生怕像自己。 孫醫生說, 遺傳因素其實占了70%。

如果父母身高都比較矮的話這個孩子矮的幾率是比較大的, 因為父母身高是影響孩子身高的第一因素。 但是也有個例, 父母都比較矮, 孩子卻比較高。 也有父親比較高, 母親矮, 但是孩子的身高高、矮的情況都有發生。 這些都要看哪一方面的基因更強一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