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提醒:催產須謹慎

按傳統來講, 如果孕媽咪到了預產期還沒有產前徵兆, 就要準備催產了, 而現在又的媽咪則是期望找自己喜歡的一個日子通過催產生下寶寶。 催產可是要經過醫生嚴格檢查, 才能決定, 催產素的使用要非常謹慎, 稍不注意就可能適得其反, 媽媽們, 請慎重考慮哦!

飛雪的小豬:我39周了, 去產檢, 胎盤2級, 羊水4.8, 雙頂徑9.2, 臍帶繞經一周。 醫生建議我順產, 說等到預產期過了5-7天如果還沒發作, 就要給我催產。 想問一下有催產經驗的姐妹, 催產會不會很痛苦啊, 比自然分娩是不是難受一些, 對大人小孩有沒危險啊!

Advertisiment

網友:懷孕足周了, 但仍然沒有任何要生的跡象, 醫生說如果再拖下去, 恐怕胎盤老化。 讓我每天去醫院吸氧, 我想剖宮產吧, 家人又不同意, 聽說有催產針、催產藥什麼的, 我是否應該問問醫生, 我應該催產嗎?催產會不會影響胎寶貝健康?

有的媽咪到了預產期, 但是還沒有任何生產的跡象, 如宮縮、陣痛, 而有的媽咪則是希望能選個自己喜歡的日子生產, 因此她們想選擇催產。 像她們這樣的情況可以催產嗎?催產時又應該注意什麼事項呢?最重要是催產會不會影響寶寶?幸孕草和您一一瞭解這些問題。

什麼時候應該催產?

一般說來, 妊娠期超過42周就屬於過期妊娠, 對孕媽咪和胎寶貝的健康都不利, 增加難產和胎兒宮內缺氧的風險。
Advertisiment
因此, 到預產期還沒生, 仍應該定期產前檢查, 醫生會根據胎動、胎心監護、B超羊水量決定引產時機, 原則上儘量不超過42周。 你在39周時即可以自己運用運動或飲食或刺激乳☆禁☆頭等方法預防延期。 但是應該注意, 只要不生, 自己一定要監測好胎動, 40周後3-7天複查一次胎心監測, 甚至B超瞭解羊水量, 究竟何時應該採取藥物催產的方法, 醫生將結合胎寶貝在宮內的狀況而定。 原則上, 41周即可開始進行住院催產了。 監測中, 一旦羊水少了(羊水深度

使用催產素催產嗎?

在大家的印象中, 醫生一般採用催產素來催產, 但是它必需經產科醫生進行細緻地評估, 並對產婦和胎兒進行一系列的檢查和檢測才可以決定。 如B超測定胎盤的成熟度、胎兒的大小、羊水的狀況等的檢查,

Advertisiment
對產婦宮頸條件的檢查, 以及胎兒的入盆情況的檢查等等。

孕媽咪們可能都很好奇, 醫生是如何利用催產素催產的呢?就是直接打一針嗎?並非如此, 打催產素要非常謹慎小心, 若使用不得當, 對孕婦和胎兒都不利, 情況嚴重時還會危及生命。

使用催產素催產的過程:

在催產之前, 醫生會仔細評估你的宮縮形式、宮頸擴張程度, 以及寶寶下降的位置。 醫生還會密切關注寶寶的心率對宮縮的反應, 以便確保他能夠經受更強烈的宮縮。

接著, 如果確定可以促進你的產程, 醫生會給你使用縮宮素(這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縮宮素), 從靜脈滴注, 這條靜脈連接在一個泵上, 以便讓醫生能控制藥量。

Advertisiment

醫生會從小劑量的縮宮素開始, 然後逐漸加量直到你的子宮出現適當的反應。 你究竟需要多少縮宮素取決於宮縮的進展情況、子宮對藥物的敏感程度、宮頸的擴張程度, 以及你懷孕的時間等。 通常, 醫生會爭取讓你每10分鐘出現3~5次宮縮。

只給你注入適量縮宮素的目的是及時引發有效擴張宮頸的宮縮, 幫助你的寶寶下降, 而不會多到使宮縮變得太過頻繁, 或讓宮縮的長度和強度出現異常。 如果10分鐘內宮縮超過5次, 或者每次宮縮的時間超過2分鐘, 醫生就會認為你的子宮被過度刺激了, 這會給你的寶寶造成壓力。 在推進產程的同時, 醫生還會一直使用電子胎心監護儀來監控你的宮縮頻率和寶寶的情況。

Advertisiment

催產對寶貝會有哪些影響?

胎寶貝在宮內最多只能待到超過預產期半個月, 一旦超過這個期限, 胎盤和臍帶就有可能會老化“罷工”的危險, 胎寶貝再不萌出的話, 就會有生命危險。 有時候, 孕媽咪身體素質不太好的話, 難產也會連累孕媽咪的健康, 甚至也會讓孕媽咪有生命危險。 所以, 催產首先要及時。 其次, 使用藥物催產法的話一定要在用量和控制過程中做到方法正確。 否則, 催產素會使子宮收縮過強或不協調, 使胎寶貝在子宮內缺氧窒息。 由於宮縮不協調, 不但不能使分娩加快, 反而使分娩停頓。 用催生針之前, 醫生都要為你檢查清楚骨盆大小、胎位情況。 因為當胎位不正或孕媽咪骨盆狹窄時, 用了催產素後, 即使子宮收縮很強,但由於骨盆小,胎位不正,胎寶貝還是無法通過產道,而最後導致子宮破裂。

如果催產素使用不當,副作用很大,主要表現有:

催產針的副作用

1、催產素可使子宮收縮過強或不協調,使胎兒在子宮內缺氧室息。由於宮縮不協調,不但不能使分娩加快,反而使分娩停頓。

2、催產素可引起子宮破裂,當胎位不正或骨盆狹窄時,用了催產素後,即使子宮收縮很強,但由於骨盆小,胎位不正,胎兒還是無法通過產道,而最後導致子宮破裂。

因此,用催生針之前,一定要檢查清楚骨盆大小、胎位情況。如均屬正常,只是單純子宮收縮無力而決定用催生針時,用很少一點加於葡萄糖內稀釋(一般為2.5單位十葡萄糖500毫升),從靜脈緩慢滴注,在滴注過程中,醫務人員一定要守護病人,注意子宮收縮、胎心及用藥後分娩進展的情況。

另外,即便使用了催產素,也並不意味著宮縮及分娩就會立即開始,往往使用了催產素數小時後,臨產才開始,而有的時候催產素根本沒有起作用也是可能的。如果沒有其他危險狀況,使用了催產素仍不能自然分娩的,就只能通過剖宮產來解決了。

打催產素的注意事項:

在催產素滴注過程中,一定要讓醫務人員守護在你的身邊,注意子宮收縮、胎心及用藥後分娩進展的情況。醫護人員觀察時,若宮縮太弱太稀,可滴快一點兒;太密太強,可滴慢一點兒。如果在點滴中你出現心慌憋氣或其他不舒適時,應及時報告醫護人員;醫生會根據引產宮縮以及進展和胎寶貝的情況,決定是否應該改行剖宮產。

需要注意的還有,要在正規醫院進行催產,非正規醫院醫務人員催產素應用監護不規範,一旦發生危險,搶救措施不及時或不恰當也會導致胎寶貝和孕媽咪的生命危險。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催產素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催產素一般都可以促使孕媽咪乳腺泡周圍的平滑肌細胞收縮,有利於乳汁排出,這樣說來,寶貝就可以很順利地吃到媽咪的乳汁了。

提醒:如果不是妊娠過期,還是順其自然生寶寶比較好,“瓜熟蒂落”也符合生態規律嘛!

即使子宮收縮很強,但由於骨盆小,胎位不正,胎寶貝還是無法通過產道,而最後導致子宮破裂。

如果催產素使用不當,副作用很大,主要表現有:

催產針的副作用

1、催產素可使子宮收縮過強或不協調,使胎兒在子宮內缺氧室息。由於宮縮不協調,不但不能使分娩加快,反而使分娩停頓。

2、催產素可引起子宮破裂,當胎位不正或骨盆狹窄時,用了催產素後,即使子宮收縮很強,但由於骨盆小,胎位不正,胎兒還是無法通過產道,而最後導致子宮破裂。

因此,用催生針之前,一定要檢查清楚骨盆大小、胎位情況。如均屬正常,只是單純子宮收縮無力而決定用催生針時,用很少一點加於葡萄糖內稀釋(一般為2.5單位十葡萄糖500毫升),從靜脈緩慢滴注,在滴注過程中,醫務人員一定要守護病人,注意子宮收縮、胎心及用藥後分娩進展的情況。

另外,即便使用了催產素,也並不意味著宮縮及分娩就會立即開始,往往使用了催產素數小時後,臨產才開始,而有的時候催產素根本沒有起作用也是可能的。如果沒有其他危險狀況,使用了催產素仍不能自然分娩的,就只能通過剖宮產來解決了。

打催產素的注意事項:

在催產素滴注過程中,一定要讓醫務人員守護在你的身邊,注意子宮收縮、胎心及用藥後分娩進展的情況。醫護人員觀察時,若宮縮太弱太稀,可滴快一點兒;太密太強,可滴慢一點兒。如果在點滴中你出現心慌憋氣或其他不舒適時,應及時報告醫護人員;醫生會根據引產宮縮以及進展和胎寶貝的情況,決定是否應該改行剖宮產。

需要注意的還有,要在正規醫院進行催產,非正規醫院醫務人員催產素應用監護不規範,一旦發生危險,搶救措施不及時或不恰當也會導致胎寶貝和孕媽咪的生命危險。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催產素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催產素一般都可以促使孕媽咪乳腺泡周圍的平滑肌細胞收縮,有利於乳汁排出,這樣說來,寶貝就可以很順利地吃到媽咪的乳汁了。

提醒:如果不是妊娠過期,還是順其自然生寶寶比較好,“瓜熟蒂落”也符合生態規律嘛!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專家提醒 懷孕第37周注意事項

    在這一周,孕媽媽要堅持去醫院產檢,讓醫生檢查胎兒是否入盤,胎兒是否正常等。同時,要開始收拾好自己的待產包,看看是否東西齊全,特別是准生證等住院證件。 [詳細答案]

  • 1回答

    專家提醒 懷孕第40周注意事項

    在這一周,寶寶將要降生了。孕媽還是要堅持到醫院做最後一次檢查,看看胎兒在子宮內的情況。另外,孕媽要注意保持鎮靜放鬆的心態,不要過於恐懼擔憂。還要注意這一階段一定要避免夫妻生活,以免對子宮造成壓力。 [詳細答案]

  • 1回答

    專家提醒 懷孕第19周注意事項

    在這一周,胎兒發育畸形的可能性減少,不過孕媽還是要注意檢查每天有規律地數胎動,這可以增進母子間的感情交流。另外,孕媽一定要遠離吸煙環境,以免影響胎兒的發育。 [詳細答案]

  • 1回答

    專家提醒 懷孕第2周注意事項

    孕媽懷孕第2周,需要注意很多事情。孕媽才剛懷孕的時候注意禁止修牙、補牙、拔牙的,所以孕媽要保持自己的口腔保健。同時,服藥前要諮詢醫生,以免對胎兒有影響。 [詳細答案]

  • 1回答

    專家提醒 懷孕第12周注意事項

    孕媽在懷孕第12周就要注意開始安排第一次產檢了,而選擇哪家醫院產檢也要考慮好,因為整個懷孕期間,孕媽可能要去醫院至少10次以上,並且有可能在該醫院進行分娩。同時要注意飲食均衡,以免缺鈣。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