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將子女養育成大人物的幾種智慧

該處罰時一定要處罰

有一次, 孩子們很晚還沒有回家。 一般情況下, 他們到了晚上十點半就會回來的。 但因為是跟教會的孩子們一起出去的, 我們沒有很擔心, 但是到了凌晨一點半仍然沒有回來, 我們就越來越坐不住了。

父母們互相打電話、詢問, 正在急得一團糟的時候, 孩子們回來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兒?為什么沒有打個電話?”

看到孩子們安然無恙, 我既高興又生氣, 所以追問他們。 孩子們回答說, 海邊上沒有公用電話, 沒辦法打。

“為什么不事先得到父母的同意再去海邊玩?”

孩子們不吱聲了。 我給了他們處罰:一個月內除了去學校外不得外出,

Advertisiment
當然也將理由仔細地講給他們聽, 以免讓孩子心中不服氣。

我認為, 處罰也是表達愛的方法, 需要處罰孩子的時候就一定要處罰, 但要注意講明理由。

所以, 我逐一向孩子說明, 因為他們沒有按時回來所導致的后果:全家人都非常擔心, 等到了很晚, 而且我們還給周邊的鄰居打電話, 讓很多人也跟著不安。 我把這些分析給他們聽, 讓他們理解自己的錯誤, 并去反省。

由于孩子們本來就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我這么一講, 他們更加承認, 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處罰。 而類似這樣先斬后奏的事情, 以后再也沒發生過。

當孩子無法理解自己的錯誤時, 少去講抽象的原則, 直接把他們的行為可能導致的事故和后果舉例說明,

Advertisiment
效果會比較好。

另外, 處罰之前, 最好讓孩子想想父母為什么要處罰他。 父母并不是為了為難孩子, 或者是因為討厭孩子而處罰他們, 而是為了能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錯誤、再也不要犯同樣的錯誤而處罰他們。 讓他們正確地了解受罰的理由, 處罰的目的才算達到了。

一味地說是因為你不聽話才打你, 只會增加孩子的反感。 挨打的孩子也不會有時間去想父母為什么打自己了。 不能讓孩子明白理由, 處罰就只會是讓他傷心的事情。

在儒家教育中父母會首先將做錯的理由講給孩子們聽, 然后決定打幾下, 打的時候也是先告知后才拿起鞭子的。 但是現在有些父母拿起鞭子的時候,

Advertisiment
不管原則, 按照自己的心情來決定處罰時間和強度。 而這樣的話, 孩子在受處罰的時候說是反省自己的錯誤, 還不如說是為了迎合父母、看父母的眼色呢。

處罰的時候, 核心并不是要不要打、要打幾下等問題, 核心在于要怎樣讓孩子明白錯誤和處罰的理由。 再次強調, 處罰不是以給孩子們痛苦為目的的, 而是為了讓孩子們正確地理解狀況, 以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再次給他們機會, 這才是目的。

如果說教育的目的是努力把孩子撫養成正直的人, 那么教育的第一步就是相信孩子, 尊重孩子的人格。 如果父母都不首先相信和尊重自己的孩子, 試問世上又有誰會欣然地尊重他們呢?父母一定要懂得所有關系都是相互的。

Advertisiment
父母認可孩子, 孩子也會承認父母。 這樣一來, 孩子會有自豪感, 容易建立起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 也更容易成長為優秀的人。

星期六早上的家庭會議

就跟夫妻關系一樣, 一個家庭也不是隨意就能運轉得好的, 也是需要精心經營的。

我們一家八口人, 算是個大家庭了。 你若問我經營這么一個大家庭有什么經驗, 我首先想到的便是我們家的集體活動。

在孩子們上小學的時候, 我們就養成了集體活動的習慣。 一般的安排是周五的晚上一起看電視, 或者周六一起去圖書館。 周末, 我們全家人會在書房里一起學習和討論, 我還會抽出時間來給孩子們理理發, 跟他們聊聊天。 這種習慣一直延續了下來。 就算是可以自己一個人完成的事情,

Advertisiment
我們也會特地制定時間表來一起完成。 我們夫婦認為, 全家人共同活動的經驗非常重要, 它就像一條連接家人的紐帶, 讓其中的每個人都能得到啟發和成長。

這個經驗也被我用在了工作上。 我在耶魯大學教書的時候, 會要求兩三名學生共同完成論文。 有些獨立性和競爭意識比較強的學生一開始覺得很不習慣, 他們認為沒必要幾個人一起做。 并且有的學生還問我, 一起做總會有人做的多, 有人做的少, 怎么能給同樣的分數呢?我回答說, 團隊合作很重要, 互相習慣、建立平等互助的關系也是作業的一部分。

這樣做的結果是, 之前有過摩擦和爭吵的學生在論文結束的時候竟然都熟稔起來, 還逐漸發現了對方身上的亮點;之前不用心學習的人, 也對學習有了興趣。這樣一來,強調個人主義的美國學生通過我的課,都體驗到了東方的集體意識。

這一點很重要,特別很是對小孩子來說。在集體活動的過程中,通過交流、碰撞,他們能了解到合作、配合的意義,這比任何教育都要讓孩子受益。

說說我們的家庭會議吧。我們的家庭會議時間訂在每周六吃完早飯之后。其實,開會并不是特意為了教育孩子,只是因為家人比較多,家庭會議自然提供了一個可以進行意見交流和訓練領導能力的機會。

在家庭會議中,主持者不是家長,而是由孩子們輪流擔任,與他在家庭中的位置沒有任何關系。主持者要準備會議主題,并組織討論。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在學校已經做了班長或學生會長的,主持起來就相對輕松自如些;而其余的孩子也能借機學習,為將來在學校里擔當組織者做好準備。

除了主持者以外,每次會議還要有一個助理,負責協助主持、控制時間、會議記錄等工作,助理也是每周輪番擔當。有了主持和助理,就能保證會議有條不紊地開展,其他人要做的就是參與討論。會議一旦開起來,每個人都會很積極地參與,因為討論的主題都是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大家都會感興趣的話題。

通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們明白了交流的重要性,也知道通過討論得到的結論往往更符合大家的利益。這會影響到孩子們的思維方式,讓他們從小學會通過會議討論下決策的方法。

家庭會議的主題從非常重要的到一般的都有,真是多種多樣。雖然有時候爭論得非常激烈,但是最終都能按照民主程序解決。雖然開會是我和先生的主意,但我們反而并不太適應這種完全的民主,開會時最不民主的就是我們。特別是我先生,他在父權制社會中長大,常常會不自覺地拿出父親的權威,擺出家長的架子。但他的做法,在家庭會議上會受到孩子們的指責。

作為父母,我們平時看到的問題肯定是最多的,所以每次開會時意見最多,說話時也最大聲,很容易激動。這時候孩子們反而一個個都非常沉著冷靜,他們嚴肅鄭重地對我們說:

“Dad, mum,you are out of order. (老爸,老媽,現在沒輪到您,請您得到發言權后再發表意見。)”

我們也會立馬注意到自己的舉止,聽從孩子的批評,把“父母特權”這個不安分的東西按捺下去,悄悄安靜下來。

你看,家庭會議首先給我們做家長的上了一課,我們夫婦學會了將每一個孩子都看做是獨立的人格個體,撇去家庭位置,完全尊重他們。這樣一來,孩子們會喜歡和推崇這種方式,家庭會議才能好好地舉行下去。如果家庭會議成了父母說教訓話的時候,孩子們肯定會覺得索然無味,甚至會出現反感情緒。

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們熟悉了民主會議的主持方式,我們夫婦也等于是受到了民主的訓練。我們更加意識到,父母和孩子是互為老師的,需要互相學習和協商,方能讓一個家庭更加健康和美滿。

家庭會議加深了我們對很多問題的認識。當然,這么說大家可能會誤會,以為我們的會議多么嚴肅認真。實際上,會議的主題中,“誰負責把垃圾放到門外”、“誰負責晚上關門”等瑣碎的事情占據了多數。

這些主題雖然瑣碎,卻很重要,而且在當時看來確實是我們家庭中必須解決的問題。青春期的孩子食欲旺盛,天天水果、零食的,吃得多了,制造的垃圾也多,垃圾問題非常嚴重,有的時候一周就會有五六個大型垃圾袋。垃圾清掃車一周只來一次,所以,將那么多的垃圾袋搬運到門口,也屬于非常大的事情。加上垃圾車每周末的傍晚才來,時間非常固定,只有在這之前半個小時才能把垃圾放出去,這樣的限制更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關門也屬于非常大的事情。孩子們在學校各自都有活動,擔當大大小小的職務,朋友非常多,放學時間也不一。特別是擔任報紙主編的孩子,很多時候為了排稿子,在學校忙到很晚才回家,有時候還會帶朋友過來,進進出出的人很多,誰最后出去也無法得知。有時候人出去后,就忘記了鎖門,為家里的安全帶來了隱患。關門問題也亟待解決。

就關門問題,還有垃圾問題,先生和孩子們展開了爭論。先生的意見是,年齡最大的孩子要負責垃圾和關門的問題;但是孩子們則認為先生純粹是韓國式的思考方式,他們提出反論,要民主,要輪流負責。

“由固定的人來負責更保險些,試想,如果輪流負責,變動太快,若中間有一名忘了將垃圾拿到外面,尤其是在天熱的時候,怎么辦?而年齡大的孩子責任心強,做事的經驗也豐富,這樣不是更好嗎?”

“不公平,因為年齡最大,晚上就沒辦法好好睡覺,再晚也得起來關門嗎?”

雙方的爭論很激烈,沒有一絲一毫的讓步。最后我出面說,我們先按照父親的意見來執行好嗎?然后,我說了下面的理由:

“你們的父親認為守護全家人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無論有什么事情,晚上都要關好門,也要按時扔垃圾,因此才要讓最大的孩子來負責。父親認為站在為全家人著想的立場上處理事情遠比為一個人考慮更有意義。而我覺得你們似乎對個人的便利更注重一些,也就是說,你們是主張‘個人’,而父親則主張‘共同’。你們看到的是現在的情況,但是父親更多地看到了以后。你們想想,再過幾年,老大會考上大學,離開家,責任就落到了老二身上。因此,雖然眼前看起來有些不公平,但是,從長久來看,這個責任會平均到每個人身上。這跟你們所主張的輪番制實際上是一樣的,只不過這樣的輪番周期長了些,因此,也會更加穩定。不要只看到眼前,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時間是可以循環的,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做法是公平的。”

我知道自己說得有點難懂,但還是把意見擺了出來。孩子們當時并不太理解,不是很滿意,有點疑慮,但是最后還是決定先接受父親這種“東方式”的解決方式。

事實果然按照我和先生的設想進行。孩子輪流負責,老大考入大學住宿舍后,責任落到了老二身上,然后是老三、老四。幾年后,最小的兒子定柱考入了寄宿中學,比預想的要更早離家了。我現在也不能忘記定柱留給他父親的離別紙條,那是孩子對堅持“東方式”的父親可愛的“反擊”。

父母親:

你們還記得幾年前父親讓年齡最大的孩子去收拾垃圾和關門的事情嗎?現在我不在家了,就得由父親來做這些事了,因為父親比母親大。父親,現在該輪到您了,我相信您一定會遵守我們家庭會議的決定的。

愛您的兒子 定柱

備注:母親,您的話是正確的。“東方式”從長遠的角度看是非常公平的。哈哈!

定柱在自己的落款前面加了個大大的笑臉。

家庭會議與其說是教育孩子的契機,不如說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契機。這給了我們全家人非常珍貴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學會了通過接受對方的立場來商量和協調。不只是在家里,在社會上也應該這么做。

通過家庭會議進行教育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它的好處在于,不提倡強制,提倡協商,不為孩子做規定,而是讓孩子自己規定;與家長的強制結論相比,他們會更信服自己通過討論得到的結論,也更容易去遵守和執行。

我親眼看到,我們的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下,變得越來越自信、自如、有主見、有責任心,而我們全家也越來越融洽和幸福。

打開孩子心靈的交流方法

我們家每天早上一定要一起吃早餐,這為我們的交流提供了好時機。無論有什么樣的狀況,無論有多忙,在家里的家人都要一起吃早餐,這是我的先生定下的原則。不單單是因為吃早飯對人體的重要性,還因為能夠讓自己從每天早上開始認知“家庭中的我”。在新婚的時候,我非常厭煩這樣的原則,但是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卻發現這是非常好的習慣。

早上看到孩子們的表情和氛圍就能大概猜出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了,并且能夠輕易地提出問題。看到比較憂郁的孩子,母親就能表示關心了。但是表示關心并不等于直接向他們提出問題。

“孩子,你怎么了?最近有什么問題嗎?”

這樣問的話,不但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是想跟他交流,反而讓他覺得被你發現了什么事情。并且如果孩子不回答,父母就會非常急躁,這也會給孩子增加煩惱,反而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這時候,我會問跟這個孩子使用同一個房間的其他兄弟姐妹。

“他有什么苦惱嗎?”

住在一起的孩子肯定比我更了解情況,跟這個孩子談談,就能了解得差不多了,然后再對癥下藥,效果往往很好。這是我總結出的小竅門。

尤其是對于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情緒波動很厲害,叛逆、煩惱、憂郁……負面情緒一大堆。如果父母不知道問題所在就直接去問,會使孩子反感,追問太多,則只會讓孩子陷入更加混亂的狀態當中。這時候最好的支援軍就是他的兄弟姐妹。當然,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這時候,孩子的好朋友可以擔當同樣的角色。

在跟孩子交流之前,多問問周圍的人,做好準備,這樣一來,也就不用聽孩子們抱怨“媽媽你什么都不懂,還……”的話了。

在與孩子的交流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理解交流的性質。有的話在全家人都在的時候說比較好,而有的話只有兩個人的時候才能講。如果不能區別這一點,會讓本來就敏感的孩子感到更加傷心,矛盾也就越來越大了。

另外,要注意引入交流的時機,最好不要直接跟孩子說“我們來談談吧”。這種單刀直入的形式,會讓開始交流之前的氛圍變得尷尬又生硬,孩子也很難一下子對你敞開心扉。與孩子一起做他所喜歡的事情,購物啊、看電影啊、看電視啊等,自然地營造一個兩人時間,氛圍變得輕松自然了,聊天就可以開始了。

此外,與孩子們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我就經常利用給孩子們理發的時間,通過給孩子們理發、撫摸他們、給他們擦粉等自然的碰觸,我們的親密感更加強烈。那時自然地問他們我好奇的事情,孩子們便不會排斥。

有一次,從周圍的孩子那里聽說有個孩子因為異性朋友問題而苦惱,我就假裝不經意地跟孩子提起他關心的話題:

“新學期有沒有轉學來的同學啊?我小時候有一次班里轉來了一個同學,太帥了,我的心一整個學期都‘咚咚’地跳個不停呢。”

這樣一來,孩子也能夠自然地提出他自己的問題了。

創造一個在什么地方都能打開書本的環境

要想將學習習慣化,就要先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剛結婚的時候,在我們租住的公寓里只有一張書桌。我和先生都是喜歡學習的人,對我們來說,一張書桌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說我可以先在茶幾上學習。但先生馬上反對,說那樣的小茶幾怎么能用來學習呢。

然而,我們當時的經濟情況并不允許我們購買更多的書桌。那是1952年,哈佛大學法學院的獎學金只有1000美元,除去600美元的學費和保險費及其他瑣碎的費用,我們手里剩下的錢還不足400美元。但是月租金就要80美元,所以購買書籍和日用品時都顯得捉襟見肘。更何況韓國當時還處在戰爭時期,家里匯給我們的錢,能不能收到都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我先生只要有時間就去二手市場,希望能給我找到一個合適的二手書桌。終于有一天,他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回來了一張看起來不大卻很別致的高檔書桌。

在我們家,書桌并不僅僅是單純的裝飾家具,而是用于學習的特別家具。先生費心為我準備書桌,是因為他不但將我看做他的妻子,更將我視為一名學者,所以這張書桌才顯得更加珍貴。每天晚上刷完碗之后,我就坐在書桌前學習;哄著孩子們睡覺之后,我也會坐在書桌前繼續學習。看到母親努力學習的樣子,孩子們自然而然將學習當做是生活的一部分。

父母只要讓孩子們懂得學習并不是什么特別的事情,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等于是為孩子做了一切有關學習的事情了。如果父母能夠自然地坐在書桌前,孩子也會跟書桌親近起來的。比起說“你學習吧”,更有用的是說“我們學習吧”。

正因為有這樣的認識,我先生無論到誰家里,都會先觀察那家的書桌。如果人家沒有一張像樣的書桌,他總是會無法容忍地說上幾句。

因為有這樣的先生,我們家里到處都是書桌。到我們家里做客的人都會問:“你們家里的書桌為什么這么多?”六個兄弟姐妹加上我們夫妻,每人有一個書桌,這樣就是八個了。但是我先生并沒有滿足于此,他在房東設計好的地下游樂室里擺上了一圈書桌,把房間布置成了一個圖書館。這下,我們家里的每個人都有兩個書桌了。為了讓孩子們的朋友來我家時也能夠學習,就又多準備了兩張。在不太大的家里,光書桌就有19個,再加上餐桌和茶幾有時也充當了書桌的作用,算起來就更多了。

因此,無論在家里的哪個角落,都有學習的氛圍。這一切都是我先生所營造出來的。書桌多了,孩子們就自然地想到去學習。實際上,也確實起到了那樣的效果。不用強求他們去學,孩子們的眼里只能看到書桌和正在學習的家人,他們就會覺得學習是我們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們放學回來,首先會馬上完成當天的作業,然后去地下圖書室,做其他自己喜歡的功課,最后才出去玩。家里書桌比較多,因此在孩子們學習的時候,如果有朋友來玩,就會坐在一旁的書桌上跟著一起寫作業或者讀書。附近鄰居都說,到了我們家,孩子們就會開始學習,甚至有些父母會在每天下午的時候把不愿意學習的孩子們送到我們家里來呢。我們家里的地下圖書館,既是我們家孩子的圖書館,也成了附近孩子們下課后的圖書館。

記得在地下室準備書桌后,剛開始還鬧過讓我們哭笑不得的誤會。

“高博士他們將孩子們軟禁在地下室,強制性地讓他們學習。”

這是那些嫉妒我們家孩子的人編出來的。但是,我的每一個孩子個性都很開朗,朋友也很多,所以這樣的誤會很快就消除了。

最近,我還發現有些父母為了孩子,將房間裝飾得很漂亮,但是房間里卻看不到父母希望孩子們學習的心意。而在我們家,一個房間首先要布置的就是書桌,這樣放置其他家具的空間相對縮小了,看上去總會顯得很擁擠。此外,先生怕書桌的邊角過于銳利會碰傷孩子們,所以全部削下來了。又不是專業的木匠,他的手藝不可能做得好看。如果不知情的人看到,還以為好好的家具被弄壞了呢。

老實說,我也不太喜歡房間這樣的模樣,我也想像其他的主婦一樣,將家里裝飾得很漂亮。但是,我們家里的每一個角落,都呈現出先生對孩子們的心意。現在回想起來,房間里充滿家庭親情的氛圍,可能就是最好的裝飾吧。

我并不是說讓所有的父母都將書桌搬進房間。我只是想告訴大家,如果想要讓孩子們學習,要做出怎樣的實踐,以及這樣的實踐需要什么樣的精神。家里的裝飾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父母要更加賢明、更加熱情。

也對學習有了興趣。這樣一來,強調個人主義的美國學生通過我的課,都體驗到了東方的集體意識。

這一點很重要,特別很是對小孩子來說。在集體活動的過程中,通過交流、碰撞,他們能了解到合作、配合的意義,這比任何教育都要讓孩子受益。

說說我們的家庭會議吧。我們的家庭會議時間訂在每周六吃完早飯之后。其實,開會并不是特意為了教育孩子,只是因為家人比較多,家庭會議自然提供了一個可以進行意見交流和訓練領導能力的機會。

在家庭會議中,主持者不是家長,而是由孩子們輪流擔任,與他在家庭中的位置沒有任何關系。主持者要準備會議主題,并組織討論。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在學校已經做了班長或學生會長的,主持起來就相對輕松自如些;而其余的孩子也能借機學習,為將來在學校里擔當組織者做好準備。

除了主持者以外,每次會議還要有一個助理,負責協助主持、控制時間、會議記錄等工作,助理也是每周輪番擔當。有了主持和助理,就能保證會議有條不紊地開展,其他人要做的就是參與討論。會議一旦開起來,每個人都會很積極地參與,因為討論的主題都是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大家都會感興趣的話題。

通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們明白了交流的重要性,也知道通過討論得到的結論往往更符合大家的利益。這會影響到孩子們的思維方式,讓他們從小學會通過會議討論下決策的方法。

家庭會議的主題從非常重要的到一般的都有,真是多種多樣。雖然有時候爭論得非常激烈,但是最終都能按照民主程序解決。雖然開會是我和先生的主意,但我們反而并不太適應這種完全的民主,開會時最不民主的就是我們。特別是我先生,他在父權制社會中長大,常常會不自覺地拿出父親的權威,擺出家長的架子。但他的做法,在家庭會議上會受到孩子們的指責。

作為父母,我們平時看到的問題肯定是最多的,所以每次開會時意見最多,說話時也最大聲,很容易激動。這時候孩子們反而一個個都非常沉著冷靜,他們嚴肅鄭重地對我們說:

“Dad, mum,you are out of order. (老爸,老媽,現在沒輪到您,請您得到發言權后再發表意見。)”

我們也會立馬注意到自己的舉止,聽從孩子的批評,把“父母特權”這個不安分的東西按捺下去,悄悄安靜下來。

你看,家庭會議首先給我們做家長的上了一課,我們夫婦學會了將每一個孩子都看做是獨立的人格個體,撇去家庭位置,完全尊重他們。這樣一來,孩子們會喜歡和推崇這種方式,家庭會議才能好好地舉行下去。如果家庭會議成了父母說教訓話的時候,孩子們肯定會覺得索然無味,甚至會出現反感情緒。

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們熟悉了民主會議的主持方式,我們夫婦也等于是受到了民主的訓練。我們更加意識到,父母和孩子是互為老師的,需要互相學習和協商,方能讓一個家庭更加健康和美滿。

家庭會議加深了我們對很多問題的認識。當然,這么說大家可能會誤會,以為我們的會議多么嚴肅認真。實際上,會議的主題中,“誰負責把垃圾放到門外”、“誰負責晚上關門”等瑣碎的事情占據了多數。

這些主題雖然瑣碎,卻很重要,而且在當時看來確實是我們家庭中必須解決的問題。青春期的孩子食欲旺盛,天天水果、零食的,吃得多了,制造的垃圾也多,垃圾問題非常嚴重,有的時候一周就會有五六個大型垃圾袋。垃圾清掃車一周只來一次,所以,將那么多的垃圾袋搬運到門口,也屬于非常大的事情。加上垃圾車每周末的傍晚才來,時間非常固定,只有在這之前半個小時才能把垃圾放出去,這樣的限制更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關門也屬于非常大的事情。孩子們在學校各自都有活動,擔當大大小小的職務,朋友非常多,放學時間也不一。特別是擔任報紙主編的孩子,很多時候為了排稿子,在學校忙到很晚才回家,有時候還會帶朋友過來,進進出出的人很多,誰最后出去也無法得知。有時候人出去后,就忘記了鎖門,為家里的安全帶來了隱患。關門問題也亟待解決。

就關門問題,還有垃圾問題,先生和孩子們展開了爭論。先生的意見是,年齡最大的孩子要負責垃圾和關門的問題;但是孩子們則認為先生純粹是韓國式的思考方式,他們提出反論,要民主,要輪流負責。

“由固定的人來負責更保險些,試想,如果輪流負責,變動太快,若中間有一名忘了將垃圾拿到外面,尤其是在天熱的時候,怎么辦?而年齡大的孩子責任心強,做事的經驗也豐富,這樣不是更好嗎?”

“不公平,因為年齡最大,晚上就沒辦法好好睡覺,再晚也得起來關門嗎?”

雙方的爭論很激烈,沒有一絲一毫的讓步。最后我出面說,我們先按照父親的意見來執行好嗎?然后,我說了下面的理由:

“你們的父親認為守護全家人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無論有什么事情,晚上都要關好門,也要按時扔垃圾,因此才要讓最大的孩子來負責。父親認為站在為全家人著想的立場上處理事情遠比為一個人考慮更有意義。而我覺得你們似乎對個人的便利更注重一些,也就是說,你們是主張‘個人’,而父親則主張‘共同’。你們看到的是現在的情況,但是父親更多地看到了以后。你們想想,再過幾年,老大會考上大學,離開家,責任就落到了老二身上。因此,雖然眼前看起來有些不公平,但是,從長久來看,這個責任會平均到每個人身上。這跟你們所主張的輪番制實際上是一樣的,只不過這樣的輪番周期長了些,因此,也會更加穩定。不要只看到眼前,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時間是可以循環的,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做法是公平的。”

我知道自己說得有點難懂,但還是把意見擺了出來。孩子們當時并不太理解,不是很滿意,有點疑慮,但是最后還是決定先接受父親這種“東方式”的解決方式。

事實果然按照我和先生的設想進行。孩子輪流負責,老大考入大學住宿舍后,責任落到了老二身上,然后是老三、老四。幾年后,最小的兒子定柱考入了寄宿中學,比預想的要更早離家了。我現在也不能忘記定柱留給他父親的離別紙條,那是孩子對堅持“東方式”的父親可愛的“反擊”。

父母親:

你們還記得幾年前父親讓年齡最大的孩子去收拾垃圾和關門的事情嗎?現在我不在家了,就得由父親來做這些事了,因為父親比母親大。父親,現在該輪到您了,我相信您一定會遵守我們家庭會議的決定的。

愛您的兒子 定柱

備注:母親,您的話是正確的。“東方式”從長遠的角度看是非常公平的。哈哈!

定柱在自己的落款前面加了個大大的笑臉。

家庭會議與其說是教育孩子的契機,不如說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契機。這給了我們全家人非常珍貴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學會了通過接受對方的立場來商量和協調。不只是在家里,在社會上也應該這么做。

通過家庭會議進行教育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它的好處在于,不提倡強制,提倡協商,不為孩子做規定,而是讓孩子自己規定;與家長的強制結論相比,他們會更信服自己通過討論得到的結論,也更容易去遵守和執行。

我親眼看到,我們的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下,變得越來越自信、自如、有主見、有責任心,而我們全家也越來越融洽和幸福。

打開孩子心靈的交流方法

我們家每天早上一定要一起吃早餐,這為我們的交流提供了好時機。無論有什么樣的狀況,無論有多忙,在家里的家人都要一起吃早餐,這是我的先生定下的原則。不單單是因為吃早飯對人體的重要性,還因為能夠讓自己從每天早上開始認知“家庭中的我”。在新婚的時候,我非常厭煩這樣的原則,但是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卻發現這是非常好的習慣。

早上看到孩子們的表情和氛圍就能大概猜出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了,并且能夠輕易地提出問題。看到比較憂郁的孩子,母親就能表示關心了。但是表示關心并不等于直接向他們提出問題。

“孩子,你怎么了?最近有什么問題嗎?”

這樣問的話,不但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是想跟他交流,反而讓他覺得被你發現了什么事情。并且如果孩子不回答,父母就會非常急躁,這也會給孩子增加煩惱,反而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這時候,我會問跟這個孩子使用同一個房間的其他兄弟姐妹。

“他有什么苦惱嗎?”

住在一起的孩子肯定比我更了解情況,跟這個孩子談談,就能了解得差不多了,然后再對癥下藥,效果往往很好。這是我總結出的小竅門。

尤其是對于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情緒波動很厲害,叛逆、煩惱、憂郁……負面情緒一大堆。如果父母不知道問題所在就直接去問,會使孩子反感,追問太多,則只會讓孩子陷入更加混亂的狀態當中。這時候最好的支援軍就是他的兄弟姐妹。當然,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這時候,孩子的好朋友可以擔當同樣的角色。

在跟孩子交流之前,多問問周圍的人,做好準備,這樣一來,也就不用聽孩子們抱怨“媽媽你什么都不懂,還……”的話了。

在與孩子的交流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理解交流的性質。有的話在全家人都在的時候說比較好,而有的話只有兩個人的時候才能講。如果不能區別這一點,會讓本來就敏感的孩子感到更加傷心,矛盾也就越來越大了。

另外,要注意引入交流的時機,最好不要直接跟孩子說“我們來談談吧”。這種單刀直入的形式,會讓開始交流之前的氛圍變得尷尬又生硬,孩子也很難一下子對你敞開心扉。與孩子一起做他所喜歡的事情,購物啊、看電影啊、看電視啊等,自然地營造一個兩人時間,氛圍變得輕松自然了,聊天就可以開始了。

此外,與孩子們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我就經常利用給孩子們理發的時間,通過給孩子們理發、撫摸他們、給他們擦粉等自然的碰觸,我們的親密感更加強烈。那時自然地問他們我好奇的事情,孩子們便不會排斥。

有一次,從周圍的孩子那里聽說有個孩子因為異性朋友問題而苦惱,我就假裝不經意地跟孩子提起他關心的話題:

“新學期有沒有轉學來的同學啊?我小時候有一次班里轉來了一個同學,太帥了,我的心一整個學期都‘咚咚’地跳個不停呢。”

這樣一來,孩子也能夠自然地提出他自己的問題了。

創造一個在什么地方都能打開書本的環境

要想將學習習慣化,就要先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剛結婚的時候,在我們租住的公寓里只有一張書桌。我和先生都是喜歡學習的人,對我們來說,一張書桌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說我可以先在茶幾上學習。但先生馬上反對,說那樣的小茶幾怎么能用來學習呢。

然而,我們當時的經濟情況并不允許我們購買更多的書桌。那是1952年,哈佛大學法學院的獎學金只有1000美元,除去600美元的學費和保險費及其他瑣碎的費用,我們手里剩下的錢還不足400美元。但是月租金就要80美元,所以購買書籍和日用品時都顯得捉襟見肘。更何況韓國當時還處在戰爭時期,家里匯給我們的錢,能不能收到都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我先生只要有時間就去二手市場,希望能給我找到一個合適的二手書桌。終于有一天,他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回來了一張看起來不大卻很別致的高檔書桌。

在我們家,書桌并不僅僅是單純的裝飾家具,而是用于學習的特別家具。先生費心為我準備書桌,是因為他不但將我看做他的妻子,更將我視為一名學者,所以這張書桌才顯得更加珍貴。每天晚上刷完碗之后,我就坐在書桌前學習;哄著孩子們睡覺之后,我也會坐在書桌前繼續學習。看到母親努力學習的樣子,孩子們自然而然將學習當做是生活的一部分。

父母只要讓孩子們懂得學習并不是什么特別的事情,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等于是為孩子做了一切有關學習的事情了。如果父母能夠自然地坐在書桌前,孩子也會跟書桌親近起來的。比起說“你學習吧”,更有用的是說“我們學習吧”。

正因為有這樣的認識,我先生無論到誰家里,都會先觀察那家的書桌。如果人家沒有一張像樣的書桌,他總是會無法容忍地說上幾句。

因為有這樣的先生,我們家里到處都是書桌。到我們家里做客的人都會問:“你們家里的書桌為什么這么多?”六個兄弟姐妹加上我們夫妻,每人有一個書桌,這樣就是八個了。但是我先生并沒有滿足于此,他在房東設計好的地下游樂室里擺上了一圈書桌,把房間布置成了一個圖書館。這下,我們家里的每個人都有兩個書桌了。為了讓孩子們的朋友來我家時也能夠學習,就又多準備了兩張。在不太大的家里,光書桌就有19個,再加上餐桌和茶幾有時也充當了書桌的作用,算起來就更多了。

因此,無論在家里的哪個角落,都有學習的氛圍。這一切都是我先生所營造出來的。書桌多了,孩子們就自然地想到去學習。實際上,也確實起到了那樣的效果。不用強求他們去學,孩子們的眼里只能看到書桌和正在學習的家人,他們就會覺得學習是我們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們放學回來,首先會馬上完成當天的作業,然后去地下圖書室,做其他自己喜歡的功課,最后才出去玩。家里書桌比較多,因此在孩子們學習的時候,如果有朋友來玩,就會坐在一旁的書桌上跟著一起寫作業或者讀書。附近鄰居都說,到了我們家,孩子們就會開始學習,甚至有些父母會在每天下午的時候把不愿意學習的孩子們送到我們家里來呢。我們家里的地下圖書館,既是我們家孩子的圖書館,也成了附近孩子們下課后的圖書館。

記得在地下室準備書桌后,剛開始還鬧過讓我們哭笑不得的誤會。

“高博士他們將孩子們軟禁在地下室,強制性地讓他們學習。”

這是那些嫉妒我們家孩子的人編出來的。但是,我的每一個孩子個性都很開朗,朋友也很多,所以這樣的誤會很快就消除了。

最近,我還發現有些父母為了孩子,將房間裝飾得很漂亮,但是房間里卻看不到父母希望孩子們學習的心意。而在我們家,一個房間首先要布置的就是書桌,這樣放置其他家具的空間相對縮小了,看上去總會顯得很擁擠。此外,先生怕書桌的邊角過于銳利會碰傷孩子們,所以全部削下來了。又不是專業的木匠,他的手藝不可能做得好看。如果不知情的人看到,還以為好好的家具被弄壞了呢。

老實說,我也不太喜歡房間這樣的模樣,我也想像其他的主婦一樣,將家里裝飾得很漂亮。但是,我們家里的每一個角落,都呈現出先生對孩子們的心意。現在回想起來,房間里充滿家庭親情的氛圍,可能就是最好的裝飾吧。

我并不是說讓所有的父母都將書桌搬進房間。我只是想告訴大家,如果想要讓孩子們學習,要做出怎樣的實踐,以及這樣的實踐需要什么樣的精神。家里的裝飾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父母要更加賢明、更加熱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