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貝,媽媽教你認識“錢”

丫丫今年已經三歲多了, 最近尤其愛逛超市, 每天纏著媽媽問:“媽媽, 今天去不去買東西?”到了超市, 她的興奮勁就別提了, 只要是看到她眼裡的東西:都要往購物車裡放, 媽媽不得不拉下臉來一次次責令她把東西放回去。 看到丫丫委屈的表情, 媽媽心裡直犯嘀咕:“難道家裡有個小購物狂?”
丫丫媽回家後, 立即把心中的疑問反映給了丫丫爸, 經過丫爸的分析、判斷, 他們認為, 雖說丫丫還小, 但這種苗頭發展下去可不好, 於是決定對丫丫開始進行“金錢”教育。 “這可是關係到丫丫‘錢途’的大事, 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早。

Advertisiment
”丫爸嚴肅地說。
專家提示:
當寶寶說:“媽媽, 我要買”的時候, 就可以對他進行適當的金錢觀教育了。
對三、四的寶寶來說, “錢”還是玩具的一種, 一張花花綠綠的紙, 但他們已經朦朦朧朧地知道, 這張紙可以在商店裡換回喜歡的玩具、糖果。
這正是寶寶認識“金錢”的開始。
錢幣是什麼
於是, 丫爸找來了許多硬幣:一角的、五角的、一元的……像教丫丫識字一樣耐心地教她:這是一角錢, 小小圓圓的;這是五角錢, 黃顏色的;這是一元錢, 拿在手裡又大又重。 接著, 丫爸又拿出幾張紙幣:丫丫, 這可不是你畫畫的紙哦, 它們也叫做“錢”, “錢”可以在商場裡買到想要的東西。
經過丫爸丫媽的耐心教育, 丫丫終於可以認清楚圓圓的硬幣和花花的紙幣了。
Advertisiment

為了驗證第一期教育成果, 丫爸特意找來許多混淆物:扣子啦, 塑膠片啦、色紙啦, 把它們同錢幣放在一起, 讓丫丫把其中的“錢”挑出來。 沒想到丫丫還真不賴, 一個不差!丫爸得意地說:“看來咱家有個理財小天才呢!”
專家提示:
認識錢幣是培養孩子金錢意識的第一步, 要讓孩子認識到錢與其他東西是不同的, 它可以用來買其他東西。
買東西遊戲
認識了錢幣之後, 丫爸和丫媽就在家裡開起了“超市”, 什麼書啊, 玩具啊, 甚至爸爸的眼鏡都成了“商品”, 媽媽、爸爸和丫丫輪流扮演“售貨員”和“顧客”。 只見丫丫提個小籃, 模仿媽媽的樣子對“售貨員”說:“我要買一雙襪子多少錢?”“一元錢。 ”“給你錢。 ”“襪子拿好。 ”……一次小小的“交易”就這樣結束了。
Advertisiment
丫丫對這個遊戲樂此不疲, 每次把自己的錢花完之後, 就要求當售貨員。 因為她漸漸明白, 買東西要把錢花出去, 而售貨員卻可以再把錢收進來。
專家提示:
買和賣的遊戲對孩子們來說其樂無窮, 除了可以體會到交換的樂趣之外, 還能感受到交換帶來的“成就感”。 生活中, 父母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拿錢買東西, 把它當作生活經歷的一部分。
存錢罐裡的秘密
丫丫認識了“錢”, 又會用“錢”買東西後, 丫爸就不失時機地送給她一個圓腦袋, 胖肚子的小貓存錢罐, 丫丫指著小貓後背上的開孔說:“這是什麼?”“這是存錢罐, 以後爸爸媽媽給你的錢, 可以把他們存進小豬的肚子裡, 存多了用來買你喜歡的東西。 ”爸爸笑眯眯地說。
“不知不覺存了好多錢”
這一招還真管用,
Advertisiment
之後, 丫丫把爸爸媽媽給的錢都如數“喂”進小貓的肚子裡, 有時候還會對媽媽說:“小貓餓了, 給他吃點錢吧。 ”不久之後, 丫丫的小貓就變得沉甸甸了, 丫丫一邊拍著小貓的腦袋, 一邊煞有介事地說:“不知不覺存了好多錢。 ”這時候, 弄得丫爸丫媽都忍俊不禁。
節約意識自覺建立
再去超市, 每當丫丫要瘋狂購物時, 媽媽就會提醒他:“你存的錢夠不夠買這個的?”丫丫只得忍耐地罷手。 有一次, 丫丫對一隻絨毛小鴨子愛不釋手, 一定要買, 媽媽對她說:“我們把存錢罐裡的錢取出來, 看夠不夠買小鴨子, 好不好?”回到家後, 丫丫就迫不及待地讓媽媽打開存錢罐, 數數裡面的錢。


存錢罐打開了, “嘩啦”硬幣散落了一地,

Advertisiment
丫丫吃驚地看著這些硬幣, 似乎不相信會有這麼多。 媽媽數出買絨毛小鴨需要的錢, 推到丫丫面前:“這些夠買你的小鴨子了, 剩下的錢媽媽再幫你放進去好不好?”看到陡然變少的硬幣, 丫丫撇撇嘴小聲說:“我不買小鴨子了……”這的確令媽媽也感到意外。
專家提示:
存錢的意義在於“積少成多”, 跟孩子說“媽媽賺錢多辛苦”他不會明白, 但在存錢的實際行動中, 孩子會發現由少變多是多麼不容易。 與其被動地讓他學會“節約”, 不如在行動中逐漸形成節約的好習慣。
給父母的三條好建議
“如何培養寶寶的金錢觀”對大多數的父母來說的確是知易行難, 但從丫爸丫媽的實踐中不難看出, “錢”對寶寶不僅是遊戲還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何幫寶寶完成從遊戲到生活的過渡, 養成正確金錢觀,說到底是在培養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在這裡,要提醒各位父母:
第一,切不可充當甩手掌櫃。
認為孩子太小,不需要對錢有認識,長大後,自然有機會諳熟和精通這門“真經”。要知道,培養孩子對金錢的健康態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日積月累,需要一種觀念在腦子裡的長期沉澱和儲備。
第二,父母要作好表率。
如果你教育孩子不要亂花錢,可自己在消費上卻常常無所節制。孩子可能會如法炮製。因此,要時刻警惕自己的言行,孩子也許正目不轉睛地看著你呢!
第三,不可濫用獎勵制度。
勞動可以換來報酬沒錯,但一定要注意不要給孩子一種錯覺──只要我付出了,就必須得到回報。實際上,有些事情是孩子應盡的義務,而不應以報酬和獎勵來權衡,父母們要嚴格掌握獎懲的分寸。

養成正確金錢觀,說到底是在培養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在這裡,要提醒各位父母:
第一,切不可充當甩手掌櫃。
認為孩子太小,不需要對錢有認識,長大後,自然有機會諳熟和精通這門“真經”。要知道,培養孩子對金錢的健康態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日積月累,需要一種觀念在腦子裡的長期沉澱和儲備。
第二,父母要作好表率。
如果你教育孩子不要亂花錢,可自己在消費上卻常常無所節制。孩子可能會如法炮製。因此,要時刻警惕自己的言行,孩子也許正目不轉睛地看著你呢!
第三,不可濫用獎勵制度。
勞動可以換來報酬沒錯,但一定要注意不要給孩子一種錯覺──只要我付出了,就必須得到回報。實際上,有些事情是孩子應盡的義務,而不應以報酬和獎勵來權衡,父母們要嚴格掌握獎懲的分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