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寶貝低齡入園8大熱點問題


  寶貝還不到3歲, 該不該去幼兒園?

寶貝太小, 怎樣選擇幼兒園?

寶貝入園后總生病, 怎么辦?

寶貝越小入園, 越容易發生分離焦慮嗎?

寶貝太小入園, 會不會留下心理陰影?

低齡入園, 會造成親子共處時間太少的缺憾嗎?

  現今, 越來越多的父母把3歲以下的寶貝送到了幼兒園。 要知道, 如何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特別是那些3歲以下的低齡寶貝, 他們的父母將會面臨更多的煩惱與困惑。 媽咪們最關注的問題在調查中一一呈現出來, 其中有6個問題最最困擾媽咪, 也是她們最迫切想得到幫助和解決的問題。

Advertisiment
國內知名早教專家晏紅女士為媽咪們答疑解惑, 希望能夠幫助你和你的寶貝輕松順利度過這一難關。

問題1:寶貝還不到3歲, 該不該去幼兒園?

生活實例:

文文和嘉嘉是同年同月但是不同日生的小伙伴, 兩個寶貝的媽咪也在同一個單位。 文文平時由奶奶看著, 嘉嘉則與保姆在一起。 嘉嘉2歲時, 媽咪就把寶貝送到了幼兒園。 文文的奶奶不同意, 說孩子那么小到幼兒園又哭又鬧的, 簡直是遭罪。 文文的媽咪翻翻書, 看見有專家建議孩子3歲以后去幼兒園適應得更快一些, 于是就同意了奶奶的意見。 一年很快就過去了, 文文和嘉嘉一起出去玩的時候, 嘉嘉的語言表達和社會交往能力明顯要強一些,

Advertisiment
以至有的人問:“這孩子(指嘉嘉)比她(指文文)大一歲吧?”文文的媽咪聽了以后心里可酸了, 其實她也知道嘉嘉上幼兒園以后確實進步很大, 自己的寶貝顯得弱一些, 但就是禁不起別人這么一說。 她有點后悔:文文還能趕上嘉嘉嗎?是不是當初應該把她送到幼兒園?可小孩子在家里得到了更多的關愛, 難道對她的發展就沒有更多的好處嗎? >>>合理度過寶寶的入園焦慮期

點評:

3歲前的寶貝個別差異性很大, 所生活的家庭環境差異也很大, 而且幼兒園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 所以很難一刀切地說3歲前的寶貝該上幼兒園, 還是不該上幼兒園。 從心理發育的正常速度來說, 2歲以后的寶貝發生的一個重大變化, 是能夠忍受與依戀對象(主要是媽咪)在一段時間內的分離,

Advertisiment
逐漸習慣與小伙伴和老師相處, 所以2歲的寶貝是可以適應日托幼兒園的。 但是剛剛2歲的寶貝在生活自理能力上還較弱, 與依戀對象的暫時分離的心理壓力也較大, 因而新入園的2歲寶貝分離焦慮程度要強烈一些, 時間也長一些。 因此, 建議寶貝在2歲半到3歲之間入園較為合適, 這時, 寶貝在生理、生活和心理上成長相對要成熟一些。

建議:

如果家里有人照看寶貝而選擇家庭教育, 暫時放棄幼兒園教育, 請周全考慮下列因素, 幫助寶貝在家里也有較好的發展:主要看護者比較重視早期教育, 有比較先進的教育觀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有比較充分的時間帶寶貝走出家庭,

Advertisiment
與大自然親近;有一個比較適宜的群體, 使寶貝能與同齡伙伴交往;夫妻感情融洽、家庭氣氛和睦;管理寶貝比較有經驗, 既給寶貝安全和自由, 又讓寶貝有規則意識。

如果把寶貝送到幼兒園, 家庭還要進一步做好家園共育, 才能保證寶貝進步得更快。 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根本區別是, 前者是集體教育和制度化生活, 后者是個性教育和隨意性☆禁☆生☆禁☆活。 對寶貝的健康成長來說, 兩者都是有必要的。 寶貝在這兩個環境中都會習得一些優點, 也會習得一些缺點, 兩者都不是絕對的“凈土”和“圣地”。 因此, 寶貝從幼兒園帶回家庭的不適宜行為家長要幫助克服, 從家庭帶到幼兒園的不適宜行為也要幫助孩子克服, 因為寶貝在不同的環境要遵循不同的“游戲規則”。

Advertisiment
當然, 寶貝在幼兒園獲得的一些好行為和好習慣, 家長要盡力配合, 讓他在家庭繼續得到練習和鞏固。

域外傳真:

國外低齡入園情況薈萃

美國:在美國因媽咪產假短, 很多媽咪都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將寶貝送入幼兒園日托, 甚至全托。 美國一些私立幼兒園接受的寶貝年齡也越來越小, 最小進幼兒園的孩子只有3-4個月。 美國對招收低齡寶貝的幼兒園的規格會有嚴格限制, 包括教師與孩子的比例、每個班孩子人數、園內設施等需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要求, 法律都有明文規定。

加拿大:加拿大社會福利比較好, 很多媽咪都可以不為工作發愁。 因此, 她們大都會考慮多帶寶貝一些時間, 不會過于急著將寶貝送入幼兒園。一般來講,都要等孩子到2歲左右才考慮送進幼兒園。

新西蘭:新西蘭公立幼兒園一般都招收2歲以上的寶貝,一些私立幼兒園會招收3個月以上的嬰兒。新西蘭崇尚讓孩子自然發展,因此幼兒園不會教孩子東西,只是讓他們隨便玩耍。老師也不會對孩子提出過多的要求,甚至連3歲半的孩子還不會自己入廁,他們也會認為是很正常的事情。



日本:日本父母工作壓力非常大,雙職工比較多,因此很多家庭都會很早就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幼兒園招收的最小的孩子可以小到3個月。 編輯:雨薇

熱點問題2寶貝太小,怎樣選擇幼兒園?

程女士的寶貝還不到2歲,沒有到正常上幼兒園的年齡,可是她已經打算把她送到幼兒園了。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丈夫遠在國外,家里的長輩年邁幫不上忙,而自己正處在事業的巔峰,不可能在家照看孩子。雖然雇了好幾個保姆,但讓她總也無法放心,思來想去,不如索性送幼兒園?決心一下,她就開始四處打聽,聽說郊外的一所幼兒園不錯,收費高也沒關系,就是交通有點遠。那就大人辛苦點兒吧,但還沒有一個月程女士就發現問題沒那么簡單。為了趕時間,寶貝叫起得比較早,稍微吃點東西就開車出發了。路上交通時常發生擁堵,寶貝到幼兒園之后常常錯過早飯時間,晚上有時也因下班高峰而行駛緩慢,老師常常因此要陪寶貝等到很晚,寶貝也著急。程女士覺得長久這樣影響寶貝的身心健康,于是決定轉園。附近小區就有一所幼兒園,可程女士轉了一圈,總覺得這里的環境、玩具和其他硬件比原先那個幼兒園差遠了,怎么辦?程女士猶豫不定了。 >>>寶寶初秋快樂入園全攻略

點評:

看來這位媽咪對于幼兒園的考慮別的東西太多了,如幼兒園的宏觀環境等,而對自己的寶貝去幼兒園需要什么可能還不太清楚。給孩子選擇一所比較好的幼兒園,讓孩子從人生的起點就接受優異的啟蒙教育,這對于低齡入園的寶貝尤其重要。因為,他們的身心發育程度及適應能力均比正常年齡入園的寶貝要差,所以在選擇幼兒園的時候,就要綜合考慮更多的因素。一所幼兒園可能在某些方面能滿足家長的需求,而在另一些方面又可能讓家長不滿意。因此,想找一所十全十美的適合低齡寶貝的幼兒園,可能是一件并不特別簡單的事。所以,只聽別人說某一個幼兒園好還是不夠的,選擇時,挑選較適合自己家庭情況和適宜低齡寶貝身心發育的幼兒園才是最重要的。

建議:

選擇幼兒園的目的是為了孩子有更好的發展,所以要結合低齡寶貝的發育特點優先考慮孩子的切身需要和微觀環境,再考慮宏觀環境。

最好就近入園。因為,低齡寶貝的分離焦慮期更長一些,怎么克服分離焦慮更是擺在家長面前的一個難關,也是孩子順利入園的第一步。就近選擇幼兒園,可能班里有他熟悉的小朋友,這樣可以幫助他減輕分離焦慮和心理上的不適應感,也容易與附近的小朋友串門兒,減少剛剛入園的孤獨感。另外,也方便家長接送以及和幼兒園老師經常交流,及時了解寶貝在園的情況,利于制定更好的教育方案,盡快解決寶貝存在的問題。

綜合考慮帶班教師的素質。教師的良好素質是維護寶貝身心健康的天然港灣。比如,寶貝所在班級的幾個老師是否擁有愛心和保教經驗,對家長工作是否熱心,在帶低齡寶貝方面是否富有經驗等。像程女士那樣只靠聽說、只憑印象來判斷和選擇幼兒園,還是有點粗線條,最好親自走訪得更加細致和真切一些。

對低齡寶貝優先考慮以上兩個方面后,接著關注有級類之別的品牌幼兒園。“級”代表硬件水平(即幼兒園設施),“類”代表軟件水平(師資力量和管理水平),品質最優異的依次是省級示范園、市級示范園和一級一類幼兒園,其他還有一級二類、二級一類、二級二類,沒有級類標志的幼兒園,說明還沒有通過教委部門的質量驗收。可見,“級類之別”可以幫助家長判斷幼兒園的綜合水平達到什么標準。值得提出的是,你還應關注一下所選擇的幼兒園在為低齡寶貝入園服務上有沒有特別的投入,比如有無經過專門訓練而富有保教經驗的小托班老師;有無適合低齡寶貝身心特點的生活條件和設施,如床鋪、桌椅板凳、玩具等與寶貝的年齡是否相配套等。在這個過程中你還會得到這樣的收獲,為今后為寶貝擇園留下一個伏筆,那就是,如果你發現某個級類標準比較高的幼兒園,但暫時不方便把寶貝送去,可以考慮過一兩年以后寶貝的身體素質更棒了,適應能力更強了,再送寶貝去這些幼兒園。 編輯:趙京文

熱點問題3寶貝入園后總生病,怎么辦?

生活實例:

小魚兒1歲半了,平時她總是黏著媽咪,近來由于種種原因,媽咪不得不把她送到幼兒園。可她心里七上八下的,心想這個黏人的寶貝上了幼兒園還不知道怎么鬧騰呢。沒想到,每天媽咪將她送到幼兒園,她居然能高高興興和媽媽說再見,在幼兒園里也玩得開開心心的,這真讓媽媽如釋重負。但剛過了一個星期,小魚兒就感冒發燒了。經過治療,雖然很快就好了,但從這以后,小魚兒隔一段時間就病一次,搞得媽咪經常請假在家看護她。這讓媽咪很煩惱,是不是孩子太小?可同班別的寶貝怎么不生病呢?是不是自己對寶貝照料上有些問題?怎樣讓小年齡入園的孩子少得病呢?種種疑慮讓媽咪心里很不安寧。

點評:

很多新入園寶貝的家長,都遇到同樣的問題,產生同樣的困惑。剛上幼兒園的寶貝容易生病,特別是年齡較小入園的寶貝更容易這樣。除了寶貝長期以來就體弱多病的生理因素以外,還與寶貝的神經發育不成熟有關系。1、2歲的孩子正處于植物性神經系統不穩定時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情緒容易出現波動,因而出現一些軀體癥狀,如頭痛、肚子痛、嘔吐、腹瀉、發燒、睡眠驚嚇等。有的媽咪反映,寶貝在家好好的,可一上幼兒園就愛得病,這就是不穩定的情緒與不成熟的植物神經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

新入園的寶貝容易得病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在集體生活中的交叉感染造成的。特別是低齡的寶貝身體抵抗力弱,在這樣的環境里更容易被感染。說到這媽咪可能就會擔心,這可怎么辦呢?總不能一有小朋友生病就把寶貝接回家吧?其實不必有這樣的顧慮,要知道與人接觸少的寶貝未必就是健康有抵抗力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公布的一項研究指出,適度地讓孩童感染疾病,反而對免疫系統有強化鞏固作用。從長遠的發展過程來看,這將會幫助孩子增強抵抗力,體質也將逐漸得到改善。

建議:

寶貝新入園都有一個適應期,更何況低齡寶貝入園呢?家長要以積極的態度幫助寶貝一起度過難關。

提醒寶貝多喝水,養成隨渴隨喝的習慣。白開水的保健功能是任何飲品都不能代替的,寶貝的飲水量不足,容易產生內熱,稍不注意就可能生病。當你發現寶貝的尿液不是清亮透明的,就更要注意讓寶貝多喝水了。如果寶貝一開始不喜歡喝,可以一次少喝點,一天多喝幾次。

如果寶貝生病了就接回家積極治療,但痊愈后還應該堅持送到幼兒園。這是一個增強寶貝的適應性和抵抗力的過程,只是再回幼兒園的時候,要跟老師密切溝通,讓她知道寶貝最近的情況,并加強保育工作。

避免包辦代替,鼓勵寶貝自己動手做事,不要怕他做錯。敢于動手的寶貝會很自信,在集體生活中有成就感,而積極的情緒不但讓他更加快樂,也可以增強機體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

鼓勵寶貝什么都要吃,保證營養均衡。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了配合幼兒園的生活,即使節假日也要堅持早睡早起,不要打亂寶貝的生活習慣。

堅持鍛煉身體,經常帶寶貝做些適當的消耗體能的運動,不能總是“靜坐”。



增強寶貝免疫力

1.避免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清潔用品,因為這些產品可能是抗藥性微生物的來源。

2.要培養寶貝養成基本的衛生習慣,這樣可以防止拉肚子或尿道感染等疾病。

3.一定要保證寶貝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否則也會降低抵抗力。

4.避免經常和寶貝討論他的疾病,強調他們的虛弱,這樣會讓他們更加焦慮不安,影響寶貝身心健康。

5.多讓寶貝和其他孩子接觸,讓寶貝暴露在感染原下,刺激寶貝的免疫系統,增強免疫反應。

6.少吃糖分過高的食物,以免干擾白血球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

7.多吃蔬菜水果,以免寶貝偏食使寶貝體內抗體減少,影響人體防御功能。 >>>入園,別把焦慮傳染給孩子

熱點問題4寶貝越小入園,越容易發生分離焦慮嗎?

生活實例:

寶貝越小入園越容易發生分離焦慮嗎?某幼兒園專門針對“寶貝越小入園越容易發生分離焦慮嗎?”的問題做了一個調研,他們追蹤了4個年齡段的寶貝:靜靜6個月、冰冰12個月、松松24個月、悅悅36個月。當這4個寶貝被媽咪送到幼兒園交給老師時,人們實在猜不出哪個寶貝分離焦慮將會最厲害?有經驗的可以用經驗判斷,沒經驗的可以用理論判斷,但最后得出的結果應該是一樣的:既不是最小的寶貝靜靜,也不是最大的寶貝悅悅,而是正處于2歲的寶貝松松。

點評:

分離焦慮程度與寶貝的依戀發展階段密切相關。0-3個月的寶貝處于沒有差異的依戀發展階段,只要身體舒服,誰把他抱走,他都不會產生分離焦慮;3-6個月的寶貝處于有差別的依戀發展階段,他可以分開熟人和生人了,拒絕一面之交的不速之客,但對那些似曾相識的熟人他都接受,媽媽走了,爸爸也行,爸爸走了,奶奶、阿姨都行,要真是幼兒園老師,混上幾天臉熟,他很快就把她納入熟人圈,媽媽走了也不會產生明顯的分離焦慮;6-24個月的寶貝處于依戀關系單一化階段,并在24個月到達高峰,即寶貝在熟人圈里開始尋找跟自己關系最近的人,并對他產生強烈的依戀,這個人一走,他覺得仿佛天昏地暗,沒有安全感,交給幼兒園老師?不行!那媽咪哪兒去了?難道她不要我了嗎?一定是她不要我了!寶貝就是這么錯誤地判斷著,因此,他的分離焦慮最厲害。24個月以后,寶貝開始有能力把依戀對象伙伴化,能夠暫時容忍媽咪的一段分離,知道她走了還會回來的,并不是被媽咪拋棄了。長到36個月的寶貝對分離現象的正確判斷和適應能力就更強了,因此他們剛上幼兒園的分離之“痛”要輕一些。

建議:

由于現在的寶貝是獨生子女,也大多居住在比較封閉的單元樓房中,與成人相守的時間較多,與同齡人接觸較少。這種生長環境拉長了依戀關系單一化階段,很多寶貝到30個月才進入依戀對象伙伴化階段。所以,媽咪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要多帶寶貝出去轉轉看看,多給他提供接納新環境的鍛煉機會。

與寶貝玩捉迷藏的游戲。媽咪躲起來,爸爸牽著寶貝找,但是不要很快就被寶貝找到,培養他“媽咪走了還會回來”的意識,這樣以后他才會相信你在幼兒園門口說的一句話是真的:“寶貝乖乖,媽咪下班就來接你”。

不要給寶貝“煽情”。24個月后的寶貝已開始具備依戀對象伙伴化的基本,媽咪要主動引導和培養寶貝對他人產生信任和安全感,不要多情地故意“煽忽”寶貝母子相依不舍的情緒。

域外傳真:

伯克哈德博士減輕分離焦慮的建議

早期的分離焦慮如果比較嚴重的話,會降低孩子智力活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孩子將來的創造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美國紐約家庭醫學專家伯克哈德博士建議父母采取以下的方式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

1. 不要向寶貝傳遞媽咪的焦慮情緒。剛剛學步的寶貝和媽咪的感情息息相通,如果媽咪看起來不高興,那么寶貝也會很難過。因此,每天和寶貝道再見時切忌說上一長串“媽咪真的會非常想念你”之類的話,你只要簡短地說聲“再見”,然后說明實際情況就好了。

2. 讓寶貝逐步習慣分離。為減輕寶貝的分離焦慮,可以在寶貝上幼兒園前進行一些特別的訓練:第一天,媽咪嘗試和寶貝說再見,然后離開寶貝1個小時再回來;第二天,和寶貝說“再見”之后過2小時再出現,依此類推,逐漸延長與寶貝分離的時間。很快,寶貝就會意識到即使你和他說“再見”,你也不是永遠離開,到了一定的時間你還是會回來的。

3. 給寶貝留下可以作為紀念的東西。讓寶貝上幼兒園的時候帶上一件媽咪穿過的衣服,可以幫助寶貝減輕和媽咪分開時的焦慮情緒。這樣,可以讓寶貝在和媽咪分開的時候仍然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保持某種聯系。

熱點問題5寶貝太小入園,會不會留下心理陰影?

生活實例:

宣宣在日本出生,她出生3個月后就進了當地的幼兒園。與國內幼兒園不同,我們大多數收托3歲以上的寶貝,現在收托2歲寶貝的也漸漸多起來,但收托2歲以下的幼兒園還是很少。日本就業壓力大,家庭的雙職工比較多,有一半的日本幼兒園對3個月的寶貝就提供收托服務。因為工作關系,媽咪把宣宣送到了京都市伏見區墨染幼兒園,每天早上8點送去,晚上6點接回來。剛開始媽咪非常擔心,這么弱小的生命,餓了、渴了、拉了、尿了,媽咪以外的人能照顧好嗎?她懷揣著不安,但默默地配合著幼兒園的工作要求,如購買單子上所列的物品,每天晚上取回臟衣服洗,每天記錄寶貝在家的情況等。這樣,寶貝不到2歲就能自己吃飯了,令國內的同事贊嘆不已。現在,2歲的宣宣隨媽咪回北京接著上幼兒園,擁有班上小朋友最陽光燦爛的笑容,熱愛爸爸媽媽但又不黏人,跟老師和小朋友相處得都非常好。



點評:

雖然我國的收托機構與日本的國情差異很大,但是兒童的心理發展還是有共性的。正如前文所分析的,3個月的寶貝還沒有分離焦慮,只要得到細心周到的保育,他能在幼兒園健康地成長。 6個月以后,寶貝開始對陌生人有分離焦慮,但因為老師和媽咪各自陪伴寶貝一天的一半時間,所以,老師和媽咪是同等親近的人,他也不會有分離焦慮。12個月和24個月是寶貝分離焦慮最敏感的時期,但是像宣宣這樣的寶貝已經習慣于白天跟老師、晚上跟媽咪的生活節奏,所以,沒有分離焦慮就平安適應幼兒園生活,看來也并非可望不可及。

當然,我國的幼教機構正好在兒童分離焦慮最敏感的時期(2歲)對寶貝提供日托服務,這時候的寶貝負面情緒最多,家長自然憂慮重重,擔心這些負面情緒會給寶貝留下心理陰影。其實一般情況下不會,只要家長提高認識,調整心情,寶貝的分離焦慮就會“雨過自然晴”。

建議:

家長不要太擔心分離焦慮的負面性,適度的分離焦慮具有積極意義,它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里程碑。

首先,自我保護功能。嬰幼兒對陌生人和環境一旦感到不安全,他的哭鬧是在向家長發信號,“我感到不對勁兒了,快來保護我!”其次,智力發展的標志。產生分離焦慮說明寶貝已經能把熟人和生人區分開來,能把熟悉的地方和陌生的地方區分開來,這是他們的智慧和社會性繼續向前發展的必要條件。如果孩子到了3歲還不能產生“分離焦慮”,說明他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如自閉癥等。

家長要認識到分離焦慮的積極意義,對之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寶貝入園自然要經受“分離焦慮”,媽咪隨之產生“教育焦慮”,可就在這母嬰雙焦慮的“陣痛”中,寶貝必然要進步,媽咪將會更成熟,感謝適度焦慮給親子共同成長帶來的契機吧!

寶貝入園分離焦慮類型剖析

每個寶貝入園都會面臨分離焦慮,寶貝的分離焦慮程度不同,表現方式也不同。一般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哭鬧不穩定型:這類寶貝分離焦慮明顯,老師簡單的親近方式和玩具都無法消除他們的不安全感。因此,他們需要老師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耐心,需要老師多滿足他的要求。只有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才能幫助他們盡快地緩解分離焦慮情緒。

2.安靜內斂型:性格內向、害羞,難以親近陌生人,入園后有一種極不安全感。這類寶貝不會過分哭鬧,他們往往借助布偶玩具來安慰自己。媽咪和老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幫助這類寶貝逐步擺脫焦慮感。 >>>寶寶入園前媽媽的感受

3.情緒穩定型:一周內情緒基本穩定,無需給予過多安慰,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和老師互動,并主動和老師攀談。但這類寶貝在游戲活動中經常發生打鬧、爭搶玩具的行為,要多引導寶貝與同班小朋友正確交往,培養他的人際交往能力。

熱點問題6低齡入園,會造成親子共處時間太少的缺憾嗎?

生活實例:

梅女士一年之后將去法國做訪問學者,但她的第二外語是日語,所以這一年她必須到語言學院進修法語。可她的學習進度快,學習時間緊張,剛剛2歲的寶貝怎么辦?丈夫工作忙,根本指望不上;家里的居住環境又不適合請阿姨,思來想去只得把寶貝送幼兒園了,但她一直很擔心:寶貝那么小,上幼兒園行嗎?

一年之后,她還要去法國兩年,只好送回老家跟奶奶。在寶貝最需要媽咪付出愛心和照顧的時候,媽咪卻不得不狠心地離開寶貝,這是寶貝多大的人生遺憾!是媽咪多大的人生遺憾!梅女士一想到這些事情就無法安心學習,有時她真想放棄進修學習。因為,她覺得人生也就這3年能使孩子和父母可以朝夕相處,隨著今后上幼兒園、上學……也就不會有這種形影相隨的機會了,怎樣彌補這種人生的缺憾呢?

點評:

梅女士的心情可以理解,因為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人生常常會面臨一些兩難選擇,割舍其中任何一個都會留下遺憾。但是從人生發展的遠景來看,忍得了眼前的痛,將換來更開闊寬廣的舞臺,那么當前的遺憾就會變成未來的美麗。相信很多家長不得不讓低齡寶貝入園,都屬于美麗的遺憾,過了這一段時間,大人和寶貝、事業和家庭都將獲得進步和提升。

建議:

與老師積極配合,讓寶貝愛園如家,愛老師如媽。即使媽咪不能與寶貝朝夕相處,就讓他與老師或者其他看護人親近如一家人,尊重別人帶孩子的方式和風格,接納別人的個性差異,營造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把寶貝養育得快快樂樂、健健康康,這是彌補遺憾最根本的態度和做法。

避免過度補償心理和行為。有遺憾心理的媽咪自然覺得對不住寶貝,就特別渴望有個機會能好好補償補償,爭取不讓他掉一滴眼淚,不讓他噘一次小嘴,不讓他受一點委屈,結果可能比較遷就寶貝,太順應他的需求。這樣,容易助長寶貝的任性傾向,為形成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埋下伏筆,這樣補償遺憾將會釀造真正的遺憾!

積蓄遺憾背后的財富。遺憾并不都是消極的,可以讓遺憾產生美。處在遺憾中的媽咪一定有許多心理話想跟寶貝說,心理活動非常細膩、豐富、深刻。可把這些美妙的瞬間記錄下來,將來寶貝能夠識文段句了,他將多受震撼和感動啊!這樣,暫時的遺憾終將變成滋潤寶貝的“心靈雞湯”,而這筆財富只有懷抱遺憾的你才有可能積蓄呦!

小鏈接:

寶貝入園分離焦慮類型剖析

每個寶貝入園都會面臨分離焦慮,寶貝的分離焦慮程度不同,表現方式也不同。一般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哭鬧不穩定型:這類寶貝分離焦慮明顯,老師簡單的親近方式和玩具都無法消除他們的不安全感。因此,他們需要老師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耐心,需要老師多滿足他的要求。只有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才能幫助他們盡快地緩解分離焦慮情緒。

2.安靜內斂型:性格內向、害羞,難以親近陌生人,入園后有一種極不安全感。這類寶貝不會過分哭鬧,他們往往借助布偶玩具來安慰自己。媽咪和老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幫助這類寶貝逐步擺脫焦慮感。

3.情緒穩定型:一周內情緒基本穩定,無需給予過多安慰,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和老師互動,并主動和老師攀談。但這類寶貝在游戲活動中經常發生打鬧、爭搶玩具的行為,要多引導寶貝與同班小朋友正確交往,培養他的人際交往能力。


不會過于急著將寶貝送入幼兒園。一般來講,都要等孩子到2歲左右才考慮送進幼兒園。

新西蘭:新西蘭公立幼兒園一般都招收2歲以上的寶貝,一些私立幼兒園會招收3個月以上的嬰兒。新西蘭崇尚讓孩子自然發展,因此幼兒園不會教孩子東西,只是讓他們隨便玩耍。老師也不會對孩子提出過多的要求,甚至連3歲半的孩子還不會自己入廁,他們也會認為是很正常的事情。



日本:日本父母工作壓力非常大,雙職工比較多,因此很多家庭都會很早就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幼兒園招收的最小的孩子可以小到3個月。 編輯:雨薇

熱點問題2寶貝太小,怎樣選擇幼兒園?

程女士的寶貝還不到2歲,沒有到正常上幼兒園的年齡,可是她已經打算把她送到幼兒園了。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丈夫遠在國外,家里的長輩年邁幫不上忙,而自己正處在事業的巔峰,不可能在家照看孩子。雖然雇了好幾個保姆,但讓她總也無法放心,思來想去,不如索性送幼兒園?決心一下,她就開始四處打聽,聽說郊外的一所幼兒園不錯,收費高也沒關系,就是交通有點遠。那就大人辛苦點兒吧,但還沒有一個月程女士就發現問題沒那么簡單。為了趕時間,寶貝叫起得比較早,稍微吃點東西就開車出發了。路上交通時常發生擁堵,寶貝到幼兒園之后常常錯過早飯時間,晚上有時也因下班高峰而行駛緩慢,老師常常因此要陪寶貝等到很晚,寶貝也著急。程女士覺得長久這樣影響寶貝的身心健康,于是決定轉園。附近小區就有一所幼兒園,可程女士轉了一圈,總覺得這里的環境、玩具和其他硬件比原先那個幼兒園差遠了,怎么辦?程女士猶豫不定了。 >>>寶寶初秋快樂入園全攻略

點評:

看來這位媽咪對于幼兒園的考慮別的東西太多了,如幼兒園的宏觀環境等,而對自己的寶貝去幼兒園需要什么可能還不太清楚。給孩子選擇一所比較好的幼兒園,讓孩子從人生的起點就接受優異的啟蒙教育,這對于低齡入園的寶貝尤其重要。因為,他們的身心發育程度及適應能力均比正常年齡入園的寶貝要差,所以在選擇幼兒園的時候,就要綜合考慮更多的因素。一所幼兒園可能在某些方面能滿足家長的需求,而在另一些方面又可能讓家長不滿意。因此,想找一所十全十美的適合低齡寶貝的幼兒園,可能是一件并不特別簡單的事。所以,只聽別人說某一個幼兒園好還是不夠的,選擇時,挑選較適合自己家庭情況和適宜低齡寶貝身心發育的幼兒園才是最重要的。

建議:

選擇幼兒園的目的是為了孩子有更好的發展,所以要結合低齡寶貝的發育特點優先考慮孩子的切身需要和微觀環境,再考慮宏觀環境。

最好就近入園。因為,低齡寶貝的分離焦慮期更長一些,怎么克服分離焦慮更是擺在家長面前的一個難關,也是孩子順利入園的第一步。就近選擇幼兒園,可能班里有他熟悉的小朋友,這樣可以幫助他減輕分離焦慮和心理上的不適應感,也容易與附近的小朋友串門兒,減少剛剛入園的孤獨感。另外,也方便家長接送以及和幼兒園老師經常交流,及時了解寶貝在園的情況,利于制定更好的教育方案,盡快解決寶貝存在的問題。

綜合考慮帶班教師的素質。教師的良好素質是維護寶貝身心健康的天然港灣。比如,寶貝所在班級的幾個老師是否擁有愛心和保教經驗,對家長工作是否熱心,在帶低齡寶貝方面是否富有經驗等。像程女士那樣只靠聽說、只憑印象來判斷和選擇幼兒園,還是有點粗線條,最好親自走訪得更加細致和真切一些。

對低齡寶貝優先考慮以上兩個方面后,接著關注有級類之別的品牌幼兒園。“級”代表硬件水平(即幼兒園設施),“類”代表軟件水平(師資力量和管理水平),品質最優異的依次是省級示范園、市級示范園和一級一類幼兒園,其他還有一級二類、二級一類、二級二類,沒有級類標志的幼兒園,說明還沒有通過教委部門的質量驗收。可見,“級類之別”可以幫助家長判斷幼兒園的綜合水平達到什么標準。值得提出的是,你還應關注一下所選擇的幼兒園在為低齡寶貝入園服務上有沒有特別的投入,比如有無經過專門訓練而富有保教經驗的小托班老師;有無適合低齡寶貝身心特點的生活條件和設施,如床鋪、桌椅板凳、玩具等與寶貝的年齡是否相配套等。在這個過程中你還會得到這樣的收獲,為今后為寶貝擇園留下一個伏筆,那就是,如果你發現某個級類標準比較高的幼兒園,但暫時不方便把寶貝送去,可以考慮過一兩年以后寶貝的身體素質更棒了,適應能力更強了,再送寶貝去這些幼兒園。 編輯:趙京文

熱點問題3寶貝入園后總生病,怎么辦?

生活實例:

小魚兒1歲半了,平時她總是黏著媽咪,近來由于種種原因,媽咪不得不把她送到幼兒園。可她心里七上八下的,心想這個黏人的寶貝上了幼兒園還不知道怎么鬧騰呢。沒想到,每天媽咪將她送到幼兒園,她居然能高高興興和媽媽說再見,在幼兒園里也玩得開開心心的,這真讓媽媽如釋重負。但剛過了一個星期,小魚兒就感冒發燒了。經過治療,雖然很快就好了,但從這以后,小魚兒隔一段時間就病一次,搞得媽咪經常請假在家看護她。這讓媽咪很煩惱,是不是孩子太小?可同班別的寶貝怎么不生病呢?是不是自己對寶貝照料上有些問題?怎樣讓小年齡入園的孩子少得病呢?種種疑慮讓媽咪心里很不安寧。

點評:

很多新入園寶貝的家長,都遇到同樣的問題,產生同樣的困惑。剛上幼兒園的寶貝容易生病,特別是年齡較小入園的寶貝更容易這樣。除了寶貝長期以來就體弱多病的生理因素以外,還與寶貝的神經發育不成熟有關系。1、2歲的孩子正處于植物性神經系統不穩定時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情緒容易出現波動,因而出現一些軀體癥狀,如頭痛、肚子痛、嘔吐、腹瀉、發燒、睡眠驚嚇等。有的媽咪反映,寶貝在家好好的,可一上幼兒園就愛得病,這就是不穩定的情緒與不成熟的植物神經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

新入園的寶貝容易得病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在集體生活中的交叉感染造成的。特別是低齡的寶貝身體抵抗力弱,在這樣的環境里更容易被感染。說到這媽咪可能就會擔心,這可怎么辦呢?總不能一有小朋友生病就把寶貝接回家吧?其實不必有這樣的顧慮,要知道與人接觸少的寶貝未必就是健康有抵抗力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公布的一項研究指出,適度地讓孩童感染疾病,反而對免疫系統有強化鞏固作用。從長遠的發展過程來看,這將會幫助孩子增強抵抗力,體質也將逐漸得到改善。

建議:

寶貝新入園都有一個適應期,更何況低齡寶貝入園呢?家長要以積極的態度幫助寶貝一起度過難關。

提醒寶貝多喝水,養成隨渴隨喝的習慣。白開水的保健功能是任何飲品都不能代替的,寶貝的飲水量不足,容易產生內熱,稍不注意就可能生病。當你發現寶貝的尿液不是清亮透明的,就更要注意讓寶貝多喝水了。如果寶貝一開始不喜歡喝,可以一次少喝點,一天多喝幾次。

如果寶貝生病了就接回家積極治療,但痊愈后還應該堅持送到幼兒園。這是一個增強寶貝的適應性和抵抗力的過程,只是再回幼兒園的時候,要跟老師密切溝通,讓她知道寶貝最近的情況,并加強保育工作。

避免包辦代替,鼓勵寶貝自己動手做事,不要怕他做錯。敢于動手的寶貝會很自信,在集體生活中有成就感,而積極的情緒不但讓他更加快樂,也可以增強機體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

鼓勵寶貝什么都要吃,保證營養均衡。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了配合幼兒園的生活,即使節假日也要堅持早睡早起,不要打亂寶貝的生活習慣。

堅持鍛煉身體,經常帶寶貝做些適當的消耗體能的運動,不能總是“靜坐”。



增強寶貝免疫力

1.避免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清潔用品,因為這些產品可能是抗藥性微生物的來源。

2.要培養寶貝養成基本的衛生習慣,這樣可以防止拉肚子或尿道感染等疾病。

3.一定要保證寶貝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否則也會降低抵抗力。

4.避免經常和寶貝討論他的疾病,強調他們的虛弱,這樣會讓他們更加焦慮不安,影響寶貝身心健康。

5.多讓寶貝和其他孩子接觸,讓寶貝暴露在感染原下,刺激寶貝的免疫系統,增強免疫反應。

6.少吃糖分過高的食物,以免干擾白血球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

7.多吃蔬菜水果,以免寶貝偏食使寶貝體內抗體減少,影響人體防御功能。 >>>入園,別把焦慮傳染給孩子

熱點問題4寶貝越小入園,越容易發生分離焦慮嗎?

生活實例:

寶貝越小入園越容易發生分離焦慮嗎?某幼兒園專門針對“寶貝越小入園越容易發生分離焦慮嗎?”的問題做了一個調研,他們追蹤了4個年齡段的寶貝:靜靜6個月、冰冰12個月、松松24個月、悅悅36個月。當這4個寶貝被媽咪送到幼兒園交給老師時,人們實在猜不出哪個寶貝分離焦慮將會最厲害?有經驗的可以用經驗判斷,沒經驗的可以用理論判斷,但最后得出的結果應該是一樣的:既不是最小的寶貝靜靜,也不是最大的寶貝悅悅,而是正處于2歲的寶貝松松。

點評:

分離焦慮程度與寶貝的依戀發展階段密切相關。0-3個月的寶貝處于沒有差異的依戀發展階段,只要身體舒服,誰把他抱走,他都不會產生分離焦慮;3-6個月的寶貝處于有差別的依戀發展階段,他可以分開熟人和生人了,拒絕一面之交的不速之客,但對那些似曾相識的熟人他都接受,媽媽走了,爸爸也行,爸爸走了,奶奶、阿姨都行,要真是幼兒園老師,混上幾天臉熟,他很快就把她納入熟人圈,媽媽走了也不會產生明顯的分離焦慮;6-24個月的寶貝處于依戀關系單一化階段,并在24個月到達高峰,即寶貝在熟人圈里開始尋找跟自己關系最近的人,并對他產生強烈的依戀,這個人一走,他覺得仿佛天昏地暗,沒有安全感,交給幼兒園老師?不行!那媽咪哪兒去了?難道她不要我了嗎?一定是她不要我了!寶貝就是這么錯誤地判斷著,因此,他的分離焦慮最厲害。24個月以后,寶貝開始有能力把依戀對象伙伴化,能夠暫時容忍媽咪的一段分離,知道她走了還會回來的,并不是被媽咪拋棄了。長到36個月的寶貝對分離現象的正確判斷和適應能力就更強了,因此他們剛上幼兒園的分離之“痛”要輕一些。

建議:

由于現在的寶貝是獨生子女,也大多居住在比較封閉的單元樓房中,與成人相守的時間較多,與同齡人接觸較少。這種生長環境拉長了依戀關系單一化階段,很多寶貝到30個月才進入依戀對象伙伴化階段。所以,媽咪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要多帶寶貝出去轉轉看看,多給他提供接納新環境的鍛煉機會。

與寶貝玩捉迷藏的游戲。媽咪躲起來,爸爸牽著寶貝找,但是不要很快就被寶貝找到,培養他“媽咪走了還會回來”的意識,這樣以后他才會相信你在幼兒園門口說的一句話是真的:“寶貝乖乖,媽咪下班就來接你”。

不要給寶貝“煽情”。24個月后的寶貝已開始具備依戀對象伙伴化的基本,媽咪要主動引導和培養寶貝對他人產生信任和安全感,不要多情地故意“煽忽”寶貝母子相依不舍的情緒。

域外傳真:

伯克哈德博士減輕分離焦慮的建議

早期的分離焦慮如果比較嚴重的話,會降低孩子智力活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孩子將來的創造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美國紐約家庭醫學專家伯克哈德博士建議父母采取以下的方式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

1. 不要向寶貝傳遞媽咪的焦慮情緒。剛剛學步的寶貝和媽咪的感情息息相通,如果媽咪看起來不高興,那么寶貝也會很難過。因此,每天和寶貝道再見時切忌說上一長串“媽咪真的會非常想念你”之類的話,你只要簡短地說聲“再見”,然后說明實際情況就好了。

2. 讓寶貝逐步習慣分離。為減輕寶貝的分離焦慮,可以在寶貝上幼兒園前進行一些特別的訓練:第一天,媽咪嘗試和寶貝說再見,然后離開寶貝1個小時再回來;第二天,和寶貝說“再見”之后過2小時再出現,依此類推,逐漸延長與寶貝分離的時間。很快,寶貝就會意識到即使你和他說“再見”,你也不是永遠離開,到了一定的時間你還是會回來的。

3. 給寶貝留下可以作為紀念的東西。讓寶貝上幼兒園的時候帶上一件媽咪穿過的衣服,可以幫助寶貝減輕和媽咪分開時的焦慮情緒。這樣,可以讓寶貝在和媽咪分開的時候仍然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保持某種聯系。

熱點問題5寶貝太小入園,會不會留下心理陰影?

生活實例:

宣宣在日本出生,她出生3個月后就進了當地的幼兒園。與國內幼兒園不同,我們大多數收托3歲以上的寶貝,現在收托2歲寶貝的也漸漸多起來,但收托2歲以下的幼兒園還是很少。日本就業壓力大,家庭的雙職工比較多,有一半的日本幼兒園對3個月的寶貝就提供收托服務。因為工作關系,媽咪把宣宣送到了京都市伏見區墨染幼兒園,每天早上8點送去,晚上6點接回來。剛開始媽咪非常擔心,這么弱小的生命,餓了、渴了、拉了、尿了,媽咪以外的人能照顧好嗎?她懷揣著不安,但默默地配合著幼兒園的工作要求,如購買單子上所列的物品,每天晚上取回臟衣服洗,每天記錄寶貝在家的情況等。這樣,寶貝不到2歲就能自己吃飯了,令國內的同事贊嘆不已。現在,2歲的宣宣隨媽咪回北京接著上幼兒園,擁有班上小朋友最陽光燦爛的笑容,熱愛爸爸媽媽但又不黏人,跟老師和小朋友相處得都非常好。



點評:

雖然我國的收托機構與日本的國情差異很大,但是兒童的心理發展還是有共性的。正如前文所分析的,3個月的寶貝還沒有分離焦慮,只要得到細心周到的保育,他能在幼兒園健康地成長。 6個月以后,寶貝開始對陌生人有分離焦慮,但因為老師和媽咪各自陪伴寶貝一天的一半時間,所以,老師和媽咪是同等親近的人,他也不會有分離焦慮。12個月和24個月是寶貝分離焦慮最敏感的時期,但是像宣宣這樣的寶貝已經習慣于白天跟老師、晚上跟媽咪的生活節奏,所以,沒有分離焦慮就平安適應幼兒園生活,看來也并非可望不可及。

當然,我國的幼教機構正好在兒童分離焦慮最敏感的時期(2歲)對寶貝提供日托服務,這時候的寶貝負面情緒最多,家長自然憂慮重重,擔心這些負面情緒會給寶貝留下心理陰影。其實一般情況下不會,只要家長提高認識,調整心情,寶貝的分離焦慮就會“雨過自然晴”。

建議:

家長不要太擔心分離焦慮的負面性,適度的分離焦慮具有積極意義,它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里程碑。

首先,自我保護功能。嬰幼兒對陌生人和環境一旦感到不安全,他的哭鬧是在向家長發信號,“我感到不對勁兒了,快來保護我!”其次,智力發展的標志。產生分離焦慮說明寶貝已經能把熟人和生人區分開來,能把熟悉的地方和陌生的地方區分開來,這是他們的智慧和社會性繼續向前發展的必要條件。如果孩子到了3歲還不能產生“分離焦慮”,說明他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如自閉癥等。

家長要認識到分離焦慮的積極意義,對之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寶貝入園自然要經受“分離焦慮”,媽咪隨之產生“教育焦慮”,可就在這母嬰雙焦慮的“陣痛”中,寶貝必然要進步,媽咪將會更成熟,感謝適度焦慮給親子共同成長帶來的契機吧!

寶貝入園分離焦慮類型剖析

每個寶貝入園都會面臨分離焦慮,寶貝的分離焦慮程度不同,表現方式也不同。一般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哭鬧不穩定型:這類寶貝分離焦慮明顯,老師簡單的親近方式和玩具都無法消除他們的不安全感。因此,他們需要老師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耐心,需要老師多滿足他的要求。只有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才能幫助他們盡快地緩解分離焦慮情緒。

2.安靜內斂型:性格內向、害羞,難以親近陌生人,入園后有一種極不安全感。這類寶貝不會過分哭鬧,他們往往借助布偶玩具來安慰自己。媽咪和老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幫助這類寶貝逐步擺脫焦慮感。 >>>寶寶入園前媽媽的感受

3.情緒穩定型:一周內情緒基本穩定,無需給予過多安慰,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和老師互動,并主動和老師攀談。但這類寶貝在游戲活動中經常發生打鬧、爭搶玩具的行為,要多引導寶貝與同班小朋友正確交往,培養他的人際交往能力。

熱點問題6低齡入園,會造成親子共處時間太少的缺憾嗎?

生活實例:

梅女士一年之后將去法國做訪問學者,但她的第二外語是日語,所以這一年她必須到語言學院進修法語。可她的學習進度快,學習時間緊張,剛剛2歲的寶貝怎么辦?丈夫工作忙,根本指望不上;家里的居住環境又不適合請阿姨,思來想去只得把寶貝送幼兒園了,但她一直很擔心:寶貝那么小,上幼兒園行嗎?

一年之后,她還要去法國兩年,只好送回老家跟奶奶。在寶貝最需要媽咪付出愛心和照顧的時候,媽咪卻不得不狠心地離開寶貝,這是寶貝多大的人生遺憾!是媽咪多大的人生遺憾!梅女士一想到這些事情就無法安心學習,有時她真想放棄進修學習。因為,她覺得人生也就這3年能使孩子和父母可以朝夕相處,隨著今后上幼兒園、上學……也就不會有這種形影相隨的機會了,怎樣彌補這種人生的缺憾呢?

點評:

梅女士的心情可以理解,因為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人生常常會面臨一些兩難選擇,割舍其中任何一個都會留下遺憾。但是從人生發展的遠景來看,忍得了眼前的痛,將換來更開闊寬廣的舞臺,那么當前的遺憾就會變成未來的美麗。相信很多家長不得不讓低齡寶貝入園,都屬于美麗的遺憾,過了這一段時間,大人和寶貝、事業和家庭都將獲得進步和提升。

建議:

與老師積極配合,讓寶貝愛園如家,愛老師如媽。即使媽咪不能與寶貝朝夕相處,就讓他與老師或者其他看護人親近如一家人,尊重別人帶孩子的方式和風格,接納別人的個性差異,營造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把寶貝養育得快快樂樂、健健康康,這是彌補遺憾最根本的態度和做法。

避免過度補償心理和行為。有遺憾心理的媽咪自然覺得對不住寶貝,就特別渴望有個機會能好好補償補償,爭取不讓他掉一滴眼淚,不讓他噘一次小嘴,不讓他受一點委屈,結果可能比較遷就寶貝,太順應他的需求。這樣,容易助長寶貝的任性傾向,為形成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埋下伏筆,這樣補償遺憾將會釀造真正的遺憾!

積蓄遺憾背后的財富。遺憾并不都是消極的,可以讓遺憾產生美。處在遺憾中的媽咪一定有許多心理話想跟寶貝說,心理活動非常細膩、豐富、深刻。可把這些美妙的瞬間記錄下來,將來寶貝能夠識文段句了,他將多受震撼和感動啊!這樣,暫時的遺憾終將變成滋潤寶貝的“心靈雞湯”,而這筆財富只有懷抱遺憾的你才有可能積蓄呦!

小鏈接:

寶貝入園分離焦慮類型剖析

每個寶貝入園都會面臨分離焦慮,寶貝的分離焦慮程度不同,表現方式也不同。一般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哭鬧不穩定型:這類寶貝分離焦慮明顯,老師簡單的親近方式和玩具都無法消除他們的不安全感。因此,他們需要老師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耐心,需要老師多滿足他的要求。只有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才能幫助他們盡快地緩解分離焦慮情緒。

2.安靜內斂型:性格內向、害羞,難以親近陌生人,入園后有一種極不安全感。這類寶貝不會過分哭鬧,他們往往借助布偶玩具來安慰自己。媽咪和老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幫助這類寶貝逐步擺脫焦慮感。

3.情緒穩定型:一周內情緒基本穩定,無需給予過多安慰,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和老師互動,并主動和老師攀談。但這類寶貝在游戲活動中經常發生打鬧、爭搶玩具的行為,要多引導寶貝與同班小朋友正確交往,培養他的人際交往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