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餵養新模式:順應餵養

順應餵養是怎麼一回事?很多媽媽都接受了這個觀點, 但是又很難學會, 下面就跟著家有寶寶育兒網來具體瞭解下吧。

 

1、不是每次哭鬧都是需要餵養
寶寶在嬰兒期(6月齡前)純母乳或混合餵養或人工餵養, 寶寶出現哭鬧時, 父母都以餵奶回應, 最終導致消瘦、超重或肥胖等營養問題。
父母對寶寶發出信號的正確回應, 需要考慮哭鬧的原因, 不是每次哭鬧都是需要餵養。
對早產兒或低體重兒, 哭鬧時再給予餵養, 父母已經錯失開始餵養的重要信號, 並導致母乳餵養嬰兒含接不良、快速吸吮及吸入過多空氣,
Advertisiment
增加小兒的能量消耗, 也會提高早產兒發育脆弱期的應激水準。
要根據寶寶的月齡預設餵養的最大量和最長的餵養間隔。 錯誤解讀寶寶的哭鬧, 這樣的非順應餵養反而造成溢奶加重、腸道不適及肥胖等不良影響;
嬰兒異常哭鬧時, 應考慮非饑餓原因, 積極就醫。
2、添加輔食過早和添加食物種類過快
要根據寶寶的月齡和發育水準提供合適的食物, 如輔食添加過快會導致寶寶腸道不適。 輔食添加應逐漸增加餵養次數、量和品種。 如當嬰兒看到食物表現興奮、小勺靠近時張嘴、舔吮食物等, 表示饑餓;而當嬰兒緊閉小嘴、扭頭、吐出食物時, 則表示已吃飽。

 

3、父母常常強迫餵養寶寶
當嬰幼兒拒絕時(寶寶發出的信號),
Advertisiment
停止餵養並思考他們拒絕的原因, 不要強迫餵養(父母正確的回應)。 吃飯時, 與孩子交談並保持眼神的交流, 讓吃飯變成一個相互瞭解、充滿愛的"遊戲", 而不是單方面的強行喂給食物。 給孩子們提供種類多樣的健康食物和合適的進食環境是父母應盡的責任, 而孩子們該做的是決定吃什麼和吃多少。 餵養時, 要緩慢且有耐心, 鼓勵但不強迫進食。
4、父母常常為寶寶挑偏食而苦惱
首先要明確父母是否存在挑偏食行為, 是否因為父母的偏食, 只提供了自己愛吃的食物;父母喜歡吃的食物寶寶不喜歡吃, 不能代表寶寶就是挑偏食。 如果寶寶拒絕吃多種類食物, 可以嘗試不同食物、味道、口感的搭配。
>>延伸閱讀:小餐桌 大教養 
順應餵養主要是為了讓孩子最終達到自主進食的過程。
Advertisiment
從7個月到24個月,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父母所要做的是耐心再耐心, 平時多鼓勵寶寶, 孩子知道飽餓, 能自主調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