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餵養常識“大搜查”

1:每天應攝取熱能1000~1300千卡

寶寶的活動量相對增加, 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熱能。 如果長期熱能不足, 其他的營養素在體內就不能很好地被利用, 寶寶的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如組織器官發育不良、體重下降、身體日漸消瘦, 寶寶很容易生病。 但也不可讓熱能供給量超過身體的消耗, 時間一久會引起肥胖, 增加患各種疾病的危險性。

2:每天應攝取蛋白質35~45克

1~3歲, 是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 寶寶在剛出生時, 腦重約為成人的1/3, 但在2歲時就已增重到成人的2/3。 腦的發育成熟離不開良好的食物, 特別是優質蛋白質。

Advertisiment
如果在這一時期蛋白質攝取量不足, 寶寶的大腦發育就會受到阻礙, 從而影響記憶力和理解力。 因此, 每天蛋白質的攝取量應占總熱能的12%~14%。

3:每天應攝取占總熱能25%~30%的脂肪

寶寶的大腦及神經系統, 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 除了需要蛋白質外, 還需要足夠的脂肪。 特別是必需脂肪酸(植物油中含量高), 是寶寶生長發育必需的營養, 需求量比成年人大。 但同時也應避免脂肪攝入過量, 否則會使熱能過剩, 使身體肥胖起來。

4:每天應攝取占總熱能50%的碳水化合物

一般來講, 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應該占總熱能的50%。 如果攝取不足, 就會造成熱能不足, 使寶寶出現生長發育遲緩, 體重減輕, 但也不能攝入過多。

5:每天應該攝取必需的礦物質

Advertisiment

主要指鈣、磷、鐵、鋅等元素。 鈣對1~3歲寶寶的生長發育尤為重要。 因為, 骨骼中鈣、磷沉積增加, 需要更多的鈣質。 通常來講, 寶寶每天需要600~800毫克。 磷廣泛地存在於食物中, 只要飲食中的鈣和蛋白質含量充足, 那麼磷就會得到滿足, 沒有必要規定攝入量。 每天可給寶寶補充100~200毫克鈣, 同時, 應注意多攝入富含鐵和鋅的食物。 1~3歲寶寶, 每天對鐵和鋅的需要量分別為10毫克, 不然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和缺鋅症。

6:每天攝取必需的維生素

1~3歲的寶寶, 最好每天補充400國際單位的VD。 當然, 夏天寶寶較多戶外活動時, 可以暫不補充, 待冬季曬太陽少時再補充。 同時, 還應該注意VA、VB1、VC的攝入。

制定食譜的4個原則

1:注意攝取奶類食品

1歲以後的寶寶, 剛剛斷奶甚或沒完全斷奶。

Advertisiment
牙齒尚未發育完全, 咀嚼固體食物(特別是肉類)的能力有限, 限制了蛋白質的攝入。 因此, 1歲以上的寶寶, 不一定非要從固體食物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飲食上還應該注意攝取奶類, 奶類食品仍是他們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 美國權威兒科組織建議, 奶類與固體食物的比例應為40:60。 每天, 應該給寶寶提供乳類500毫升。

2:物品質要多樣化

寶寶1歲後, 母乳不再是他們的主食了。 可是, 他們的身體生長發育仍然需要多種營養素, 這就必須得從多種多樣的食物中攝取。 各餐的食物搭配要合適, 有幹有稀, 有葷有素, 飯菜要多樣化, 每天不重複。 比如, 主食輪換吃軟飯、麵條、饅頭、包子、餃子、餛飩、發糕、麻醬花卷、菜卷等, 注意利用蛋白質互補作用,

Advertisiment
用肉、豆製品、蛋、蔬菜等混合作菜, 一個炒菜裡可同時放兩三種蔬菜, 也可用幾種菜混合作餡, 還可在午飯或早點吃些蒸胡蘿蔔、鹵豬肝、豆製品等。

3:合理安排各餐營養素比例

按照早餐要吃好, 午餐要吃飽, 晚餐要吃少的營養比例, 把食物合理安排到各餐中去。 各餐占總熱量的比例, 早餐占30%, 午餐占40%, 晚餐占30%。 為了滿足寶寶上午活動所需熱能及營養, 早餐除主食外, 還要加些乳類、蛋類和豆製品、青菜、肉類等食物, 午餐的進食量應高於其它各餐。

4:食物宜軟、爛、碎

隨著年齡增長, 寶寶的牙齒逐漸出齊了, 但胃腸消化能力還相對較弱。 因此, 食物製作上一定要注意軟、爛、碎, 以適應寶寶的消化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