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預防針怎麼打

追隨著當今的社會潮流, 得病治病已經不在是現代人解決問題的方式, 預防疾病才是我們所宣導的。 給寶寶打預防針, 是很多家長年年必做的事情, 想要保證孩子能安全的度過流行病高發季節或者將一些常見病拒之門外, 預防針都是不二選擇。 寶寶預防針怎麼打?價格不菲的預防針, 是不是真的能起到作用?如果您也在困惑, 不妨看看我們的建議。

朋友的孩子都打了預防針, 我想給孩子打預防針, 卻不知道為什麼要打?我們給您的建議是不要順應潮流, 孩子的事都要問個明白。 孩子出生後離開了母體,

Advertisiment
也就失去了天然的保護。 6個月以後的孩子最容易生病, 特別容易得傳染病, 這是因為母親供給孩子的抵抗力天天消耗, 到孩子6個月時, 這種先天帶來的抵抗力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隨著孩子的長大, 在外面活動的機會增多, 極易受到細菌、病毒的侵害, 為了避免傳染病的侵犯, 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必須進行預防接種。

市面上的預防針, 種類太多, 是不是給孩子都打上, 才是孩子最好的?在兒童預防接種證上列有9種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風疹疫苗、乙肝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 接種證上沒有列出的還有預防水痘、甲肝、肺炎、流感、出血熱、狂犬病等疾病的疫苗。 這些疫苗有的是必需接種的,

Advertisiment
有些則是自願選擇接種的。 必需接種的疫苗:國家規定納入計畫免疫、有統一免疫規程的疫苗有5種, 即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這5種疫苗兒童必須普遍接種, 購置疫苗的經費由政府負擔, 個人只需交接種服務費。 非必需接種的疫苗:如腮腺炎疫苗、風疹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水痘疫苗、甲肝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 一般由地方衛生防疫機構根據疾病發生和流行的特點、規律, 確定針對某一重點保護人群接種, 或是向公眾推薦, 由公眾自己選擇是否接種, 費用一般是自己承擔。 但當某一地區出現疫情或發生大的自然災害時, 為避免某些傳染病暴發流行,
Advertisiment
就會有針對性地要求人群普遍接種某種疫苗。 因而並非所有的預防針都有必要給孩子注射, 您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在下結論。

成人打預防針總要排除很多疾病的時候醫生才同意注射, 那孩子在什麼時候不適合打預防針呢?我們提醒您, 孩子打針要更加謹慎, 患傳染病後正處於恢復期, 或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而又未過檢疫期的孩子不宜打預防針, 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正在患感冒或因其他疾病引起發熱的孩子若打預防針, 會使體溫升高, 誘發或加重疾病。 有哮喘、濕疹、蕁麻疹及過敏性體質的孩子, 打預防針後易發生過敏反應, 特別是打麻疹活疫苗, 或白、百、破混合製劑等致敏原較強的預防針,

Advertisiment
更易產生過敏反應;對有癲癇和驚厥史的患兒打預防針, 尤其是打乙腦或白、百、破混合製劑時, 易使患兒發生暈厥、抽風和休克等;有嚴重佝僂病的孩子則不宜用小兒麻痹糖丸疫苗。 患急慢性腎臟病、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臟病、化膿性皮膚病、化膿性中耳炎的孩子, 打預防針後可出現各種不良反應, 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響孩子的康復。 但需要指出的是,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 只要心臟功能好, 照樣可以打預防針。

家長瞭解了上述知識, 在您收到防疫部門送來的兒童疫苗接種通知單時, 相信會更加冷靜, 家長能從心底瞭解到哪種預防針該打哪種預防針可以不打, 在您做好決定後, 如果您的孩子在打針前幾天嘔吐、腹瀉、咳嗽身體不舒服時,

Advertisiment
也要及時問問醫生, 得到同意之後才能打針。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