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需要警惕的症狀_寶寶需要警惕哪些症狀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 我們需要重視一些寶寶需要警惕的症狀, 雖說大部分狀況並不需要太擔心, 但當寶寶需要警惕的症狀出現時, 父母需要知道該怎麼做。

寶寶在發育過程中, 個體差異很大, 不論是大動作、精細動作、社交能力還是語言能力, 都存在早早晚晚的現象。 一般情況下都是正常的, 但是有一些里程碑, 如果到了月齡還不能做到的, 就可能是疾病或先天缺陷的信號, 爸媽應該要引起高度重視。 在還不能確認寶寶是否有問題的時候, 最好去尋求兒保醫生的幫助, 聽從他們的建議去合適的科室掛號就診。

Advertisiment

1、一直對大的聲響沒有反應

寶寶從出生開始, 就對周圍的環境充滿好奇, 喜歡聽媽媽說話的聲音, 不喜歡噪音。 對比較大的聲響, 會表現出害怕。 如果寶寶對周圍的聲音沒有什麼反應, 產後的聽力測試也沒有合格的話, 就要儘快確診是不是先天聽力的障礙了。

2、4月齡不會抬頭

一般來說, 大部分寶寶在1個月時可以抬頭至45度, 2個月時就可以抬頭至90度並保持片刻, 3個月時, 上肢可以支撐身體抬起前胸部甚至整個上身。 如果寶寶到4個月, 在俯臥位時還不能很穩地抬頭, 爸媽就要引起重視, 可能是寶寶缺乏鍛煉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如果到五六個月仍不能抬頭, 就一定要立即去兒保就診了。 醫生會做一個智力測試,

Advertisiment
看看寶寶的智力是否正常。

3、4月齡沒有社交性微笑

寶寶2個月大時, 會出現社交性的微笑, 就是在你逗引他的時候, 他會向你微笑, 這是寶寶最初的社交能力的表現。 到4個月的時候會大聲地笑, 到5個月時會發出很響的尖叫。 如果寶寶到4個月,

Advertisiment
對逗引仍然沒有反應, 沒有社交性微笑的話, 應該就醫。

10月齡不會發BA、MA的音

大部分寶寶在1個月的時候就可以發出“咿咿啊啊”的聲音, 6個月左右就可以把輔音和母音結合, 發出“BA”、“MA”的音。 雖然這是無意識發出的, 並不代表就會叫“爸爸”或“媽媽”, 但也是非常重要的發育指標。 如果寶寶到10個月大時, 還不能發出這樣的音, 爸媽要帶寶寶去兒保就醫。

4、10月齡不能獨坐

俗語說七坐八爬, 寶寶5個月時, 就可以靠著椅背坐, 到七個月左右就可以獨坐。 有些寶寶可能會晚1~2個月, 如果到10個月還是不能獨坐, 或是坐一小會兒就倒下去, 也是需要去看一下醫生的。

5、12月齡不能獨站

寶寶到了九十個月大時, 就可以扶著東西站立, 甚至在十個月大時就可以不用扶東西獨自站一會兒。

Advertisiment
不過有的寶寶會有害怕的心理, 當發現自己是獨自站著, 就會馬上坐下來。 若寶寶到一周歲時還不能獨站的話, 就要請兒保醫生幫忙找找原因啦。

6、18月齡不能獨走

學會走路也是寶寶成長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指標, 大多數寶寶都在12個月到15個月時學會走路的。 有的早一些, 10個月就會走, 也有的稍晚一些。 如果寶寶到了一歲半還是不會獨走的話, 爸媽最好帶他去檢查一下, 找一找原因。

流鼻涕、胃痛、發燒、皮疹等一些常見的疾病, 經常折磨著孩子, 雖說大部分狀況並不需要太擔心, 但當孩子出現以下五種症狀時, 父母需要引起重視。

當孩子出現以下五種症狀時, 爸媽需要引起重視。

Advertisiment

1、持續高燒

孩子面色發紅發熱, 有時並沒有必要馬上送醫院。 兒科醫生表示, 爸媽不要只看溫度計, 而應注意孩子的症狀和身體表現, 如果他能吃能喝能玩, 就不用送醫院。 發燒是身體抵禦感染的一個表現, 如果孩子發燒了, 這說明他的防疫系統正在工作。 根據定義, 當孩子直腸體溫高於100.4 F(38.0℃)時通常被認為是發燒。 一項發表在《兒科》期刊上的研究發現, 四分之一的爸媽會給低於37.8攝氏度的孩子用退燒藥, 但大多數兒科醫生建議體溫高於38.3℃時才推薦用藥退燒。 你可以給幼兒在腋下測體溫, 但測量結果要增加1℃才更準確。 當有必要時, 可以給孩子吃如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如果孩子超過6個月大),以減少他的發燒, 但一定要控制好劑量。

2、嚴重頭疼

怎樣判斷孩子的頭疼是輕微的,還是嚴重到需要立即就醫呢?輕微頭疼可以通過非處方藥或者休息一下很快緩解;如果頭疼持續數小時,或者嚴重到讓孩子不能吃,不能玩,比如自己最喜歡的動畫片都看不進去了,就有必要送醫治療。

通常,頭疼是由頭皮肌肉緊繃引起,而不是大腦的問題,但是,如果頭疼伴有神經系統方面的症狀,如意識混亂、視力模糊或者走路困難等,就應該立刻送急診。此外,如果頭疼伴有發燒、嘔吐或脖子僵硬,也應該立刻送醫救治,因為這些症狀可能與嚴重感染或疾病有關,如腦膜炎。如果孩子經常頭疼,也需要看醫生。

3、廣泛皮疹

如果孩子只是在胳膊或者腳上的某個部位長皮疹,通常是無害的。如果皮疹遍佈全身,就應該檢查身體。給爸媽一些鑒別方法:如果按壓皮疹,皮膚由紅色變成白色或泛白,不按壓時,顏色又恢復成紅色,這種情況就不用擔心,這多半是由病毒性皮疹、過敏反應,包括蕁麻疹等引起的。此外,劇烈咳嗽或者嘔吐後出現在面部的皮疹,一般也不是嚴重問題。

如果皮膚出現紅色或紫色斑點,按壓與否都不會改變顏色時,就需要及時就醫,這可能是腦膜炎或者膿毒病的症狀,伴有發燒時更要當心。另一種需要注意的情況是,蕁麻疹同時伴有嘴唇腫脹,就必須要看醫生,如果發現孩子呼吸困難,這可能是致命性的過敏反應,應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

4、嚴重胃疼

當孩子食物中毒或者患腸胃炎時(也即所謂的“胃流感”),要密切觀察他們嘔吐或者腹瀉的頻率。嘔吐或腹瀉會導致脫水,若是輕微脫水,可在家補充電解質溶液。如果情況變得更糟,比如出現排尿少、身體有病態等症狀,就則需要馬上就醫。通常一個下午嘔吐三次不會導致脫水,但如果八小時內腹瀉八次就有脫水的危險。並且孩子年齡越小,脫水的危險也就越大。

5、脖子僵硬

脖子僵硬可能是腦膜炎的症狀。但爸媽也不用過於驚慌,還需要綜合判斷其他的症狀,如果出現發燒、畏光、頭痛等,就需要馬上就醫。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可能就是因為落枕。有時候,脖子僵硬又伴有發燒,也可能是扁桃體發炎。不過,還是建議看看醫生。因為外傷造成的脖子僵硬,也需要馬上送診。

2、嚴重頭疼

怎樣判斷孩子的頭疼是輕微的,還是嚴重到需要立即就醫呢?輕微頭疼可以通過非處方藥或者休息一下很快緩解;如果頭疼持續數小時,或者嚴重到讓孩子不能吃,不能玩,比如自己最喜歡的動畫片都看不進去了,就有必要送醫治療。

通常,頭疼是由頭皮肌肉緊繃引起,而不是大腦的問題,但是,如果頭疼伴有神經系統方面的症狀,如意識混亂、視力模糊或者走路困難等,就應該立刻送急診。此外,如果頭疼伴有發燒、嘔吐或脖子僵硬,也應該立刻送醫救治,因為這些症狀可能與嚴重感染或疾病有關,如腦膜炎。如果孩子經常頭疼,也需要看醫生。

3、廣泛皮疹

如果孩子只是在胳膊或者腳上的某個部位長皮疹,通常是無害的。如果皮疹遍佈全身,就應該檢查身體。給爸媽一些鑒別方法:如果按壓皮疹,皮膚由紅色變成白色或泛白,不按壓時,顏色又恢復成紅色,這種情況就不用擔心,這多半是由病毒性皮疹、過敏反應,包括蕁麻疹等引起的。此外,劇烈咳嗽或者嘔吐後出現在面部的皮疹,一般也不是嚴重問題。

如果皮膚出現紅色或紫色斑點,按壓與否都不會改變顏色時,就需要及時就醫,這可能是腦膜炎或者膿毒病的症狀,伴有發燒時更要當心。另一種需要注意的情況是,蕁麻疹同時伴有嘴唇腫脹,就必須要看醫生,如果發現孩子呼吸困難,這可能是致命性的過敏反應,應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

4、嚴重胃疼

當孩子食物中毒或者患腸胃炎時(也即所謂的“胃流感”),要密切觀察他們嘔吐或者腹瀉的頻率。嘔吐或腹瀉會導致脫水,若是輕微脫水,可在家補充電解質溶液。如果情況變得更糟,比如出現排尿少、身體有病態等症狀,就則需要馬上就醫。通常一個下午嘔吐三次不會導致脫水,但如果八小時內腹瀉八次就有脫水的危險。並且孩子年齡越小,脫水的危險也就越大。

5、脖子僵硬

脖子僵硬可能是腦膜炎的症狀。但爸媽也不用過於驚慌,還需要綜合判斷其他的症狀,如果出現發燒、畏光、頭痛等,就需要馬上就醫。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可能就是因為落枕。有時候,脖子僵硬又伴有發燒,也可能是扁桃體發炎。不過,還是建議看看醫生。因為外傷造成的脖子僵硬,也需要馬上送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