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過度依賴的5大表現

寶寶自出生起就開始了探索世界的過程。 有的寶寶膽子大, 調皮好動;而另一類則依賴性強, 缺乏自信, 膽小…怎樣幫寶寶獨立起來?讓我們先從瞭解他們的心理開始。

表現1、害羞

讓媽媽頭疼的是每次家裡有生人來, 女兒點點總是顯現出六神無主的樣子;那麼小的人兒, 顯出與年齡極不相稱的好靜不好動, 每次到朋友家裡串門, 她會一路吵著“不去”, 即便是到了目的地, 也像被釘在地上一樣就是不進人家的家門。

兒童心理分析:

由於孩子的天生氣質決定的。 例如像妞妞就屬於內向型的孩子, 比較不愛動,

Advertisiment
膽小害羞, 而且適應性差, 對於新事物或陌生人, 經常採取拒絕的方式, 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 比較容易顯示不愉快的心情。

由於家庭的教養方式有問題。 一些父母的性子急、對孩子缺乏耐心;對孩子要求過高、管教過嚴;對孩子指責、約束過多等。 有的家庭是爺爺奶奶帶孩子, 他們總是陪伴孩子玩, 為了安全起見, 不讓孩子與外界接觸, 使得孩子缺乏與他人交往的機會, 變得膽小、害羞、依賴性強。 還有的父母經常採用懲罰、體罰、恐嚇等方法教育孩子, 對於一些敏感、情緒不穩定的孩子來說, 會使孩子的神經長期處於過度緊張的狀態, 時間久了, 孩子就會變得膽小、孤僻。

作為家長平時要認真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 瞭解他們的氣質,

Advertisiment
並運用正確的教養方法引導孩子, 孩子就會變得活潑大方、開朗樂觀, 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表現2、纏人

獨生的兒童由於環境的特殊性, 容易產生纏人、磨人的壞習慣。 比如:吵著要你幫他找玩具, 幫他找出來了, 玩了不一會兒, 他又丟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絨線當球踢;你寫東西他也要寫, 給了紙、筆還不幹, 又要搶你手中的筆等等, 很容易讓家長惱火。

兒童心理分析:

1.是缺乏感情的表現。 我們可以從嬰兒的行為中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嬰兒啼哭, 不光光是因為肚子餓的原故, 有時看到大人從他身邊走過來卻不抱他, 也會哇哇哭起來, 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 要你趕快抱他。 這是一種感情需要。 兒童纏人也出於同樣的道理,

Advertisiment
問你要東西、跟你搗亂都不是目的, 目的是要你注意他, 和他交流感情。 這種心理在獨生子女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 當有人陪、有事幹的時候是不會磨人的, 當他東張西望不只做什麼的時候, 就會來找你的麻煩了。

2.是一種心理依賴。 有個性、活動能力強、會玩的孩子較少磨人。 相反, 過於嬌生慣養, 樣樣都由父母安排停當, 會使孩子養成離開父母就無法生活的習慣。 這種依賴性反映在情緒上, 就是圍著父母胡攪蠻纏, 甚至被父母罵了一通、打了一巴掌, 反而安穩了。 這種情況正是兒童行為不獨立、內心情緒不安定而採取的一種發洩。 挨駡挨打反而轉移了焦慮, 被動地穩定了情緒。 這就許多家長常說的孩子是賤骨頭, 好說歹說不行,

Advertisiment
罵一頓到舒服了。 同時越是自卑的兒童越容易纏磨大人。

3.家庭成員的態度不一。 請注意孩子專找寵愛他的人纏, 也專找態度曖昧、容易妥協的人纏, 因為經驗證明, 他們總是在責駡之後滿足他的要求。 所以要分清情況分別對待。

要從根本上糾正還取決於對兒童個性的培養。 纏人表示孩子缺乏自立、情緒不定, 改變這種個性的根本出路, 是不要過分保護孩子, 而應培養孩子自立能力, 多讓孩子自己拿主意, 尊重他的選擇。 這樣孩子反而對自己的行為會作出負責的選擇, 再不會整天磨著你幫他幹這幹那, 也不會不知深淺地提出無理要求。

表現3、恐懼

很多父母難以忘記孩子恐懼的表情, 他們經常害怕的說:“那聲音太響了”“夢裡的怪獸”“危險到處都有”“分離”“沒嘗試過,

Advertisiment
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兒童心理分析:

也許嬰兒經歷的第一次恐懼是由巨大的雜訊和強烈而陌生的刺激造成的。 這種恐懼通常出現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 因為孩子在出生後失去了母體帶來的安全感。 第一年裡, 他們剛開始認識外界環境。 因此, 任何他們不熟悉的刺激、光線、聲音都會使之產生恐懼感。 顯然, 嬰兒是逐步適應世界上的新事物的。

在2-4歲之間, 孩子會害怕動物。 父母適當地控制局面能為孩子提供幫助。 要讓他們瞭解, 有些動物很危險, 而有些動物卻很有善。 幫助孩子熟悉動物很重要, 父母可以給他們看圖片, 為他們買動物造型的玩具, 給他們講關於小動物的故事, 和他們一起查閱展現動物生活形態的資料。父母永遠不能強迫孩子接近他們害怕的動物,這樣只會使他們身心不快,並使他們的恐懼心理變成恐怖心理。

孩子常常會對暴雨、閃電和響雷感到恐懼。在自然環境中,暴雨通常很危險。應該告訴孩子如何保護自己。但是,要注意不能讓孩子的恐懼感變成一種持久的不快。此外,兒童對黑暗的恐懼也很常見。不要忘記,孩子到6歲時往往還不能區分虛幻和現實。如果孩子夜間醒來,應該關著燈哄他入睡。不要讓他們感到恐懼總是伴隨著黑暗。

表現4、不合群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出門惹是生非,總是把孩子關在家裡,很多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合群”。

兒童心理分析:

1、寶寶表現為怕生。總是停留在同齡群體之外,鬱鬱寡歡,孤獨沉默。這些寶寶往往不願入託或入園,常因此與父母生氣。

2、是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想法去做就會不高興。

3、是由於孩子身上的某些缺點。例如,愛搗亂、愛罵人等原因,小朋友們是不歡迎他加入遊戲隊伍的。

4、體弱多病的孩子也不願意參加集體遊戲和活動。對於他們首先要增強體質,要找大夫診治,把孩子體力恢復起來。有了強健的體魄,你的孩子就會改變過去那種靦腆的、懦弱的、只縮在家裡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習慣了。

5、智力發育遲緩的孩子,總願意跟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這也不奇怪。如果大人硬讓他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由於智力跟不上,他就免不了受朋友們的欺負和排擠,因而造成孩子易怒、粗暴,產生自卑感,收到相反的效果。

6、性格古怪的孩子也不願和朋友一起玩。他們一般不容易在短期內轉變。對於他們,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恆地和孩子交流感情,努力理解孩子,還要找心理專家和精神科大夫諮詢,以便矯治孩子古怪的性格。

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與同齡兒童交往。大人不要在孩子身邊,也不要叮囑太多,甚至孩子們的爭吵,哭鬧等事也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家長儘量不要去干預。讓孩子廣交朋友。同各種類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于鄰居親戚家的孩子。 盡可能改變孩子的依賴狀況。要讓孩子自己穿衣吃飯,夏天自己洗澡,單獨睡覺,自己起床,自己決定一天的活動等。如果孩子一時離不開媽媽,可將他們寄放到親戚家,讓其適應一下離開媽媽的生活。

表現5、重複

我發現我五歲的孩子最近有一個奇怪的特點:在看動畫片、圖畫書時,特別喜歡重複。即對看過的動畫片和圖畫書不厭其煩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對新的、未看過的反而不太感興趣。請問這樣正常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兒童心理分析:

這位家長對孩子的觀察很細心。四五歲的孩子出現喜歡重複看同一部動畫片和圖畫書的現象並不是個別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這一特點。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個性的原因。在對待事物的態度上,能表現出人的個性的不同特點,孩子的個性正在形成和發展,這種個性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會表現出來。喜歡重複看同一部動畫片和圖畫書正是一部分孩子喜歡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喜歡重複的個性的一種體現。

二是心理發展水準的原因。由於幼兒的認識能力、想像能力和記憶力的發展還很不完善,所以就不可能象成人一樣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大量的資訊。這樣,孩子如果是每次都看不同的動畫片和圖畫書,就會出現記不住、無法接受的現象,而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則能避免這一現象,使孩子在重複中檢驗自己的記憶和期望,從中體會到一種成就感。一般來說,隨著孩子心理水準的提高,這種現象也會逐漸消失。

所以,孩子喜歡重複看同一部動畫片和圖畫書的現象並沒有什麼不正常的,一般也不會有什麼害處。如果這種現象的程度非常嚴重時,家長可以適當進行引導。

和他們一起查閱展現動物生活形態的資料。父母永遠不能強迫孩子接近他們害怕的動物,這樣只會使他們身心不快,並使他們的恐懼心理變成恐怖心理。

孩子常常會對暴雨、閃電和響雷感到恐懼。在自然環境中,暴雨通常很危險。應該告訴孩子如何保護自己。但是,要注意不能讓孩子的恐懼感變成一種持久的不快。此外,兒童對黑暗的恐懼也很常見。不要忘記,孩子到6歲時往往還不能區分虛幻和現實。如果孩子夜間醒來,應該關著燈哄他入睡。不要讓他們感到恐懼總是伴隨著黑暗。

表現4、不合群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出門惹是生非,總是把孩子關在家裡,很多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合群”。

兒童心理分析:

1、寶寶表現為怕生。總是停留在同齡群體之外,鬱鬱寡歡,孤獨沉默。這些寶寶往往不願入託或入園,常因此與父母生氣。

2、是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想法去做就會不高興。

3、是由於孩子身上的某些缺點。例如,愛搗亂、愛罵人等原因,小朋友們是不歡迎他加入遊戲隊伍的。

4、體弱多病的孩子也不願意參加集體遊戲和活動。對於他們首先要增強體質,要找大夫診治,把孩子體力恢復起來。有了強健的體魄,你的孩子就會改變過去那種靦腆的、懦弱的、只縮在家裡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習慣了。

5、智力發育遲緩的孩子,總願意跟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這也不奇怪。如果大人硬讓他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由於智力跟不上,他就免不了受朋友們的欺負和排擠,因而造成孩子易怒、粗暴,產生自卑感,收到相反的效果。

6、性格古怪的孩子也不願和朋友一起玩。他們一般不容易在短期內轉變。對於他們,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恆地和孩子交流感情,努力理解孩子,還要找心理專家和精神科大夫諮詢,以便矯治孩子古怪的性格。

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與同齡兒童交往。大人不要在孩子身邊,也不要叮囑太多,甚至孩子們的爭吵,哭鬧等事也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家長儘量不要去干預。讓孩子廣交朋友。同各種類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于鄰居親戚家的孩子。 盡可能改變孩子的依賴狀況。要讓孩子自己穿衣吃飯,夏天自己洗澡,單獨睡覺,自己起床,自己決定一天的活動等。如果孩子一時離不開媽媽,可將他們寄放到親戚家,讓其適應一下離開媽媽的生活。

表現5、重複

我發現我五歲的孩子最近有一個奇怪的特點:在看動畫片、圖畫書時,特別喜歡重複。即對看過的動畫片和圖畫書不厭其煩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對新的、未看過的反而不太感興趣。請問這樣正常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兒童心理分析:

這位家長對孩子的觀察很細心。四五歲的孩子出現喜歡重複看同一部動畫片和圖畫書的現象並不是個別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這一特點。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個性的原因。在對待事物的態度上,能表現出人的個性的不同特點,孩子的個性正在形成和發展,這種個性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會表現出來。喜歡重複看同一部動畫片和圖畫書正是一部分孩子喜歡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喜歡重複的個性的一種體現。

二是心理發展水準的原因。由於幼兒的認識能力、想像能力和記憶力的發展還很不完善,所以就不可能象成人一樣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大量的資訊。這樣,孩子如果是每次都看不同的動畫片和圖畫書,就會出現記不住、無法接受的現象,而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則能避免這一現象,使孩子在重複中檢驗自己的記憶和期望,從中體會到一種成就感。一般來說,隨著孩子心理水準的提高,這種現象也會逐漸消失。

所以,孩子喜歡重複看同一部動畫片和圖畫書的現象並沒有什麼不正常的,一般也不會有什麼害處。如果這種現象的程度非常嚴重時,家長可以適當進行引導。

相關用戶問答
  • 2回答

    寶寶過度肥胖怎麼減肥?

    你好,寶寶肥胖嚴重的話是需要減肥的。一方面活動受到限制,運動量相對減少,這不僅對骨骼生長不利。而且因負荷過重,可使腿部彎曲而變成弓形腿,嚴重時,由於呼吸困難,肺泡換氣不足促使紅細胞增多,有的甚至發生... [詳細答案]

  • 3回答

    寶寶過度肥胖要怎麼調理呢?請教一下

    幼兒過度肥胖是需要控制寶寶的飲食,避免過度餵養,加以一定量的運動,但也不要過分強調節食,而要培養和建立寶寶的良好的進食行為和生活習慣。稍微胖一點的孩子可以適當的到6個月左右再添加一些澱粉類的食物,不... [詳細答案]

  • 1回答

    小孩過度依賴大人是一種病態嗎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孩子的這種情況考慮是平時父母太寵孩子或是孩子缺乏安全感還有自信心導致的,建議平時不能什麼都説明孩子,需要慢慢鍛煉孩子的獨立性,還有就是多陪伴孩子,多與孩子溝通,多給孩子自信心是比... [詳細答案]

  • 1回答

    七個月寶寶過度爬著是否會影響發育

    你好,孩子爬動得多不會影響發育,請注意適當引導孩子學走路就可以,開始可以抱著孩子讓他腳接觸地面,慢慢開始令孩子屬於腳著地的感覺,等孩子的腳逐漸有力,就會開始學著走路了。 [詳細答案]

  • 3回答

    寶寶過了預產期還沒動靜,怎麼辦?

    一般來說,在預產期前後半個月這個範圍生產的話都是很正常的情況,根據您的描述,現在推遲3天沒有生,也是正常的,但是要密切注意產檢的情況,另外,預產期延遲應該去醫院做個超聲,如果羊水過少,則要考慮做剖腹...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