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這些動作都是聰明的表現

小寶寶常有很多小動作讓人費解, 比如吃手、撕紙、咿咿呀呀自言自語、盯著某個地方咯咯咯地笑、東西亂丟一地、重複做某件事等等。

面對寶寶的某些行為習慣, 爸爸媽媽們總感覺如臨大敵, 想要糾正和阻止!

其實, 這些動作是寶寶發育階段的正常現象, 而且有些小動作還說明寶寶很聰明, 正在自己學習東西呐!

比如以下的這些

吮吸手指

這是寶寶探索感知世界的過程, 也是大腦發育、心理發育和心理成熟的需要, 是刺激大腦發育和安定自我情緒的必要行為。

寶寶出生的第一年是發育過程中的口腔期,

Advertisiment
實際上剛出生就有吮吸本能, 只是動作能力不強。 4~5個月左右, 這項技能加強, 他們就會開始吃手。 吃手還能消除不安、煩躁和緊張的情緒, 能讓他們獲得滿足。

注意:

• 一歲以內寶寶吃手無需阻止, 注意手部衛生。

• 一般兩歲後, 孩子吃手的習慣就逐漸消失。

• 較大寶寶還吃手, 需阻止, 但要講究方法, 切忌施壓。

撕紙扔東西

媽媽們總說, 寶寶小的時候可愛, 長大一些, 有自我意識後, 就像個小魔鬼。

撕紙亂扔東西就是讓媽媽們頗為苦惱的一個行為。 當你以為ta在發脾氣時, 但ta又經常咯咯咯地樂在其中。

他們通過這些動作來瞭解周圍世界的運行規律, 瞭解自己接觸到物體的特點等等, 這是他們獨有的學習方式, 也是他們滿足好奇心的方式。

Advertisiment

比如, 扔東西的過程, 就是他們在感受物體的觸摸感, 聽聲音, 看它掉落地下的規律。 這個過程還能鍛煉手眼的協調能力呢~

就算是大人看起來再簡單不過的撕紙, 對於小小的他們來說也是複雜的, 所以他們會通過各種摸索嘗試來尋找把紙張撕破的方法。

注意:

• 危險物品要離寶寶遠一點。

• 扔東西的過程也可以發展成親子遊戲, 但也要學著鍛煉寶寶自己把東西撿回來。

• 邊角鋒利的紙張應該遠離喜歡撕紙的寶寶。

重複動作

有人說, 當寶寶學會了開關門、開關抽屜之後, 家裡總能聽到開開關關的聲音。

這是寶寶的重複行為。 寶寶在一段時期內很喜歡“重複”地做一件事。 同一本書, 同一個故事, 同一個問題, 同一個茶杯倒水,

Advertisiment
重複開關水龍頭。 。 。 。 。 。

重複是他們最好的學習方式!

所有寶寶愛重複的原因都一樣, 就是會做某件事後覺得特別高興。 這個重複的過程, 也能讓他們記住這些資訊。

心理學家認為, 喜歡重複做一件事情是年幼兒童共同的心理特點, 對發育至關重要。

見人認生

對於陌生的人、陌生的事物, 即使是大人都會有一點恐懼心理, 更何況是寶寶。

所以——1歲以內的寶寶有認生的心理, 再正常不過了, 認生是大自然賦予人類(動物亦然)的一種自我防禦機制罷了。

一般寶寶是從3個月左右開始有認生的表現, 因為他們從這個時候開始逐漸能區別爸爸媽媽等熟悉的人與其他外人的面孔, 這是智力發育的階段。 大概過兩三個月就會消失。

Advertisiment

注意:

• 不要隨便給寶寶貼上內向、含蓄的標籤。

• 寶寶認生還與來人的表情、動作、聲音等有關, 有時候是被嚇到了。

• 認生哭鬧時, 多給他們安全感。

• 寶寶再大一些還認生的話, 可慢慢鍛煉, 提高交際能力。

自言自語

有的媽媽看到寶寶自言自語時, 甚至會有些怕怕呢。

其實, 自言自語是寶寶學習語言的必經過程。

人的言語有兩種形式:出聲的外部言語和不出聲的內部言語。

1歲開始, 他們是發自內心地說話。 大概到3歲左右, 他們能像成人一樣在心裡思考問題。

就好比有時候, 我們也會自己跟自己說話, 推翻自己的答案, 這也是一個思考的過程。

你可以靜靜聆聽, 瞭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哦, 有時候會聽到ta咯咯咯地笑出聲來,

Advertisiment
甚是可愛。

所以, 媽咪們發現寶寶有這些行為時, 不要過於擔心, 也不要強制阻止哦, 這是他們探索世界, 變聰明的表現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