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輔食,還得遵循營養學

該怎樣給四個月以上的嬰兒添加輔食?如何為0~3歲的嬰幼兒制定一個科學的餵養食譜?其實這些, 都和營養學有關。

添加輔食的四大原則 嬰兒4~6個月開始添加補充食品不僅是營養的需要, 更是嬰兒消化系統和心理發育的需要。 2006年聯合國營養常務委員會(SCN)就提出:從妊娠期到出生後1~2歲是通過營養干預預防成年慢性病的機遇視窗期。 人的基因是無法改變的, 但是如果注重生命早期的營養, 建立合理的餵養模式, 不僅可以促進嬰兒的生長發育特別是腦發育, 還可以帶給孩子受益終身的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

Advertisiment
更可以減少生命後期患慢性病的幾率。 添加輔食有四大原則, 原則一:輔食品種從單一到多樣。 一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 隔幾天之後再添加另一種。 萬一寶寶有過敏反應, 便可以知道是由哪種食物引起的了。 原則二:輔食質地由稀到稠。 首先開始給寶寶選擇質地細膩的輔食有利於寶寶學會吞咽的動作, 隨著時間推移, 逐漸增加輔食的黏稠度, 從而適應寶寶胃腸道的發育。 原則三:輔食添加量由少到多。 開始時只喂寶寶少量的新食物, 約一小湯匙, 待寶寶習慣了新食物後, 再慢慢增加。 隨著寶寶不斷長大, 需要的食物亦相對增多。 原則四:輔食製作由細到粗。 開始添加輔食時, 為了防止寶寶發生吞咽困難或其他問題,
Advertisiment
應選擇顆粒細膩的輔食, 隨著寶寶咀嚼能力的完善, 逐漸增加較大顆粒的輔食。

這些食譜要備用 嬰幼兒輔食增加程式應該是4個月米粉、5個月菜泥、6個月蛋黃、7個月魚泥、8個月肝粉、10個月全蛋、1歲後可吃優酪乳、2歲可吃配方奶(再大不必), 大寶寶最喜歡的口味是糖醋、紅燒、茄汁。 2~3歲嬰幼兒一天的進食量參考:主食100~200克, 豆製品15~25克, 肉、蛋50~75克, 蔬菜100~150克, 牛奶250~500克, 水果適量。 2~3歲小兒, 每天吃4~5頓飯。 早飯要讓孩子吃得好, 一般以麵包、糕點、雞蛋、牛奶、稀飯等配以小菜, 營養要占全天總熱量的25%左右。 午飯應最豐富, 量也最多, 應給爛飯、饅頭、肉末、青菜、動物肝臟、豆腐羹、菜湯等, 營養要占全天總熱量的35%;午點可適量加點牛奶或豆漿、水果等, 約占全天總熱量的10%。

Advertisiment
晚飯要給小兒吃得清淡一些, 如爛飯、麵條、菜包、青菜、濃湯等, 要占全天總熱量的30%左右, 同時要注意晚餐不要吃得過飽, 以免小兒夜間睡眠不安。

內金糖餅 功效適用于小兒發育不良, 面黃肌瘦, 食少及消化不良等症。 材料雞內金90克, 麵粉250克, 白糖適量。 用法取雞內金研極細末, 摻入麵粉內加水、白糖和麵團烙餅(黃酥為度), 讓幼兒做點心服用。 雞內金甘, 平。 消食積, 止遺尿。 含胃激素能促進胃腺分泌, 胃激素經高熱易於破壞, 一般以生用為佳。 雞蛋黃粥 功效補益肝脾。 材料雞蛋1~2個, 粳米50克。 用法將雞蛋煮熟去殼及蛋白, 將蛋黃取出壓成粉, 放入煮熟的稀飯中, 放入白糖即成。 雞蛋黃味甘, 溫。 醋煮, 治小兒發熱。 煎食, 除煩熱。 煉過, 治嘔逆。

Advertisiment
生用, 補陰血, 治下痢。 性味甘平。 功能養陰, 寧心, 補脾胃。

寶寶不吃飯 媽媽有對策 吃飯形式:變臉米飯, 湯, 拌面, 餛飩花色要多, 最好弄得像餐館。 飯前提前和寶寶溝通, 如:“寶寶, 今天媽媽給你做×××吃好嗎?” 飯後表揚, “寶寶飯飯吃得很棒, 媽媽愛寶寶, 寶寶愛媽媽!” 不吃的對策 1歲寶寶智力是成人的75%, 3歲寶寶的智力是成人的90%, 寶寶們都很聰明的。 表揚鼓勵為主, 需要交流, 過凶、過寵(跟在後面喂)都是不正確的, 無法培養寶寶正確看待吃飯問題。 一定要提要求如果寶寶不肯吃飯, 要哭, 不妨讓寶寶哭一下, 然後給她遞上手帕, 問哭好了嗎?今天寶寶飯飯吃得不好, 媽媽擔心你會生病, 你的健康對媽媽很重要, 寶寶要乖一點, 媽媽和你多溝通,

Advertisiment
不能養成任何習慣, 不要吊奶瓶。 家庭餵養方式要統一 特別是老人帶的, 雙方都要統一。 以身作則 不要在餐桌上隨意發表對自己不喜歡吃的菜的評價, 以免影響孩子的判斷力。 可以以小紅花的方式 寶寶今天表現不好就不給, 明天改過來, 媽媽再補給你, 提高管理水準。 不吃奶的對策 誇寶寶皮膚好, 眼睛大, 不喝奶奶皮膚要黑的, 眼睛要小的。 不吃蔬菜對策 多換換花樣燒, 讓寶寶對蔬菜產生興趣, 培養寶寶咀嚼能力。 不吃飯飯對策 媽媽把飯放在調羹, 一勺飛到媽媽嘴裡, 下一勺飛到寶寶嘴裡, 建立寶寶吃飯的興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