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護眼大法:從營養護理兩方面100%呵護

呵護寶寶的眼睛需要分年齡、分階段。 新生兒因視網膜發育尚未完成, 所以視力極差, 僅能感覺明暗。 0-3歲是視力發展最快速的時期, 之後以緩慢的速度進行, 直至六七歲, 幼兒視力才會發展完全。 寶寶視力發育的關鍵期需要媽媽的格外呵護。

寶寶視力發育表


寶寶的視力一直在發展

出生 視力極差, 只有光感。

1個月 眼睛只能聚焦在眼前20-30釐米的東西。

2個月 0.01, 眼睛會隨徐徐移動的物體運動, 開始出現保護性的眨眼反射。

3個月 0.01-0.02, 視野已達180度。

4個月 0.02-0.05, 手眼協調開始, 能看自己的手, 有時也能用手去摸所見物體。

6個月 0.04-0.08,

Advertisiment
雙眼可較長時間地注視一個物體。 手眼協調更為熟練, 可抓住物品或將東西放入口中。

8個月 0.1, 有判斷距離的能力, 設定目標後會移動身體去拿取。 能夠用眼睛判斷親人的長相。

1歲 0.2-0.3, 視力與細微動作協調, 可處理更小的物品, 如用手抓取食物。

2歲 0.4-0.5, 發展深度知覺, 能區分遠處及近處的東西。

3歲 0.6, 視力更敏銳, 手眼協調更佳。

4歲 0.8, 喜歡翻閱圖畫書, 能辨別圖案的方向。

6-7歲 1.0, 與正常成人視力相同。

不同年齡的寶寶護眼大法


不同年齡的寶寶護眼重點不同

1歲以內 與他(她)甜蜜接觸

不滿1歲的寶寶視覺系統發展迅速, 起初, 寶寶只能分辨黑白影像, 然後, 逐漸可以分辨事物的顏色、遠近, 並開始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此時他們的眼球運動仍不穩定,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偶爾出現眼睛偏斜實屬正常, 媽媽不必太緊張。 媽媽要注意的是:4個月的寶寶眼珠是否會隨眼前物體移動;6個月的寶寶是否眼位不正或是眼球運動不協調, 如果有問題要及時就醫。

聰明媽媽這樣做

作息規律、睡眠充足與均衡的營養是寶寶視力發展的先決條件。 嗜甜是寶寶的天性, 不過, 當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後, 一定要少喝含糖果汁、少吃甜食, 保持身體酸鹼度平衡, 並多吃蔬果攝取維生素。

在寶寶視力發育的關鍵期, 科學的刺激有助於他們的視覺發展。 當寶寶剛出生時, 對他(她)微笑, 多讓寶寶近距離看爸媽的臉;寶寶8個月了, 已經能尋找眼前消失了的物體, 和他們藏貓貓是訓練視覺的最佳遊戲!

1-2歲 訓練手眼協調

Advertisiment

寶寶將發展出成熟的視覺辨別能力, 能將物品做簡單的歸納。 手、眼及身體逐步協調讓寶寶能準確地接和丟東西。 視力不佳或有問題的孩子, 在練習走路時, 會因無法準確地感受事物的立體感而不敢跨足。

聰明媽媽這樣做

孩子的視網膜尚在發育期, 電視、電腦等對他們的發育都有負面影響, 所以, 即使寶寶再吵再鬧也要少看動畫片, 如果看電視, 1次不超過30分鐘, 1天最多1小時, 注意電視畫面需柔和穩定, 看電視要保持與電視畫面對角線6~8倍的距離。

這個階段, 寶寶已經能辨別簡單的幾何圖案了, 和他一起玩形狀和顏色的搭配遊戲, 除了讓寶寶玩得不亦樂乎, 還能訓練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

2-4歲 培養良好習慣

寶寶看到的世界已經與我們不相上下了,

Advertisiment
手眼協調能力佳, 行走時, 能輕易躲開障礙物, 視線也能跟得上快速移動的東西。

聰明媽媽這樣做

此時, 寶寶的好動天性表露無遺, 若不懂得自我保護, 追跑碰撞之間, 很容易造成眼睛的外傷。 因為寶寶還無法表達視力狀況, 若有外傷, 爸媽一定要帶寶寶到醫院, 由眼科醫師為其進行詳細檢查。

多數孩子已會翻閱書籍, 此時一定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眼睛與書本應保持30~35釐米, 每閱讀20~3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 不要在搖動的車內或直射的日光下閱讀。

寶寶滿3歲後, 即可接受第一次視力檢查, 帶孩子接受檢查前, 要先教會孩子認識視力檢查表, 懂得指出方向在哪裡。

爸爸媽媽是大眼鏡, 寶寶是小眼鏡?

Advertisiment


近視可能會遺傳

爸爸媽媽的眼鏡有瓶子底那麼厚, 寶寶會不會也淪為小眼鏡?近視是否遺傳呢?

近視可以分兩種, 即高度近視和普通近視。

普通近視可從兒童時期發病, 到20歲後即很少進展, 近視的度數一般在600度以下, 戴眼鏡後視力可以矯正到正常。 高度近視隨年齡的增長, 眼睛前後軸不斷加長, 眼球後部擴大, 伴有眼底脈絡視網膜的退行性變化, 戴眼鏡以後視力也難以矯正到正常, 視力逐慚減退, 以至發生嚴重障礙。

研究發現, 近視的發病與遺傳有一定關係, 同時受後天環境因素的影響。 目前學者們都認為, 近視屬於多基因遺傳, 即病人有多個致病基因, 但又有環境因素的作用, 在普通近視的發生上非常普遍。 環境因素包括照明不佳、不良閱讀和工作習慣,如長時間和近距離的閱讀工作,使眼睛的調節肌肉處於持續緊張收縮狀態,進而調節能力減弱,而發生近視。但同樣的條件下,並不是所有人都發生近視。可見,近視是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高度近視則被認為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引起的,即父母雙方均為高度近視患者,其子女患高度近視的發生率是100%;如果雙親中一方為高度近視,另一方是基因攜帶者(無近視表現),則子女高度近視的預期發生率是50%;如果雙方均無高度近視表現,而只是基因攜帶者,則子女高度近視的發生率是25%。

吃出山鷹般的完美視力


吃出寶寶的完美視力

三餐食物安排不當,也是導致孩子近視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吃得過甜:消耗體內大量維生素B1,降低鈣質,導致近視眼的發生。吃得過精:長期吃精細食物,造成肌體缺鉻,使晶狀體變凸、屈光度增加,產生近視。鉻主要存在於粗糧、紅糖、蔬菜及水果等食品中。 吃得過軟:咀嚼被譽為另類的“眼保健操”,多吃胡蘿蔔、黃豆、水果等耐嚼的硬質食品,增加咀嚼的機會。

葉黃素:能保證眼睛的視網膜和角膜的正常代謝,應多吃新鮮綠色蔬菜和柑橘類水果;蛋白質、鈣、磷是增強虹膜堅韌性的主要物質之一,能防止近視眼的發生。

鈣:鈣的缺乏是造成視力發育不良乃至形成近視的重要原因之一。牛奶、豆製品、魚蝦、動物骨骼等富含鈣元素。

鉻:鉻元素缺乏可導致晶狀體鼓出變凸而成為近視眼。兒童每天需攝入一定量的鉻。穀物、肉類、乳酪及蛋黃等含有鉻。

硬質食物:經常給孩子吃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增加咀嚼頻率與力度,可促進小兒視力的發育,如:胡蘿蔔、水果、甘藍、動物骨骼、豆類等。

硒:山鷹的眼睛最為敏銳,因為鷹眼中含有極為豐富的硒元素,高出人類100多倍。肝臟、瘦肉、玉米、洋蔥、大蒜、牡蠣、海魚、淡菜都富含硒。

維生素A:維生素A具有保障眼睛角膜潤澤的作用。動物肝臟及牛羊的奶汁、蛋黃、胡蘿蔔、南瓜、番茄及綠色蔬菜等富含維生素A。

維生素B1和尼克酸:缺乏這兩種維生素易出現眼球顫、視覺遲鈍等症狀。小麥、玉米、魚、肉等富含維生素B1和尼克酸。

維生素B2:缺乏維生素B2容易出現流淚、眼紅、發癢、眼睛痙攣等。維生素B2常存在於牛奶、羊奶、蛋類、瘦肉、腎臟、肝臟、扁豆中。

蛋白質:如果蛋白質長期缺乏會引起眼睛功能衰退,視力下降,並發生各種眼疾甚至失明。

小編總結:未雨綢繆總要比急中生智好,保護寶寶的視力,要從現在開始行動。作為一個聰明的媽媽,你還等什麼呢?

環境因素包括照明不佳、不良閱讀和工作習慣,如長時間和近距離的閱讀工作,使眼睛的調節肌肉處於持續緊張收縮狀態,進而調節能力減弱,而發生近視。但同樣的條件下,並不是所有人都發生近視。可見,近視是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高度近視則被認為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引起的,即父母雙方均為高度近視患者,其子女患高度近視的發生率是100%;如果雙親中一方為高度近視,另一方是基因攜帶者(無近視表現),則子女高度近視的預期發生率是50%;如果雙方均無高度近視表現,而只是基因攜帶者,則子女高度近視的發生率是25%。

吃出山鷹般的完美視力


吃出寶寶的完美視力

三餐食物安排不當,也是導致孩子近視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吃得過甜:消耗體內大量維生素B1,降低鈣質,導致近視眼的發生。吃得過精:長期吃精細食物,造成肌體缺鉻,使晶狀體變凸、屈光度增加,產生近視。鉻主要存在於粗糧、紅糖、蔬菜及水果等食品中。 吃得過軟:咀嚼被譽為另類的“眼保健操”,多吃胡蘿蔔、黃豆、水果等耐嚼的硬質食品,增加咀嚼的機會。

葉黃素:能保證眼睛的視網膜和角膜的正常代謝,應多吃新鮮綠色蔬菜和柑橘類水果;蛋白質、鈣、磷是增強虹膜堅韌性的主要物質之一,能防止近視眼的發生。

鈣:鈣的缺乏是造成視力發育不良乃至形成近視的重要原因之一。牛奶、豆製品、魚蝦、動物骨骼等富含鈣元素。

鉻:鉻元素缺乏可導致晶狀體鼓出變凸而成為近視眼。兒童每天需攝入一定量的鉻。穀物、肉類、乳酪及蛋黃等含有鉻。

硬質食物:經常給孩子吃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增加咀嚼頻率與力度,可促進小兒視力的發育,如:胡蘿蔔、水果、甘藍、動物骨骼、豆類等。

硒:山鷹的眼睛最為敏銳,因為鷹眼中含有極為豐富的硒元素,高出人類100多倍。肝臟、瘦肉、玉米、洋蔥、大蒜、牡蠣、海魚、淡菜都富含硒。

維生素A:維生素A具有保障眼睛角膜潤澤的作用。動物肝臟及牛羊的奶汁、蛋黃、胡蘿蔔、南瓜、番茄及綠色蔬菜等富含維生素A。

維生素B1和尼克酸:缺乏這兩種維生素易出現眼球顫、視覺遲鈍等症狀。小麥、玉米、魚、肉等富含維生素B1和尼克酸。

維生素B2:缺乏維生素B2容易出現流淚、眼紅、發癢、眼睛痙攣等。維生素B2常存在於牛奶、羊奶、蛋類、瘦肉、腎臟、肝臟、扁豆中。

蛋白質:如果蛋白質長期缺乏會引起眼睛功能衰退,視力下降,並發生各種眼疾甚至失明。

小編總結:未雨綢繆總要比急中生智好,保護寶寶的視力,要從現在開始行動。作為一個聰明的媽媽,你還等什麼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