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說話的早與晚取決於父母?家長再不看就真晚了…

從寶寶能咿咿呀呀發出不知名的音調開始, 爸爸媽媽們就盼著寶寶能喊句“爸爸、媽媽”~這把家長們急的, 各種問:寶寶多大會說話?好想聽到她能喊我媽媽吖~

我寶寶都七個月了, 也不會喊爸爸媽媽, 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我兒子都一歲半了, 感覺他都懂但是不愛說話, 有時候冷不丁自己自言自語幾句, 你好好和他說話他又害羞不肯說一直躲~這樣該怎麼辦?

要知道, 寶寶學說話可不是一蹴而成的, 這與寶寶自身的發育、寶寶的生長環境以及家長平時的引導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那麼寶寶是怎麼樣一點點學會說話的?家長又該如何做出正確的引導呢?一起來看看今天的內容吧!

Advertisiment

寶寶學說話的過程

一、前語言理解期(0-8個月)

1、新生兒

嚴格來講, 小嬰兒出生時的第一聲啼哭就是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語言表達。

2、1個月

這個時期的嬰兒會用嘴唇、舌頭發出一些聲音, 處於最初發聲階段。

3、2個月

該階段的主要特徵為反射性發音, 發音部分決定于嬰兒聲道的生理結構。 會發出”a、o、e”三種或三種以上聲音。

4、3-4個月

3個月時, 寶寶開始發出一些舒適狀態的聲音, 比如:呵呵笑聲, 能大聲地發出類似母音字母的聲音, 如“ou、h、k、ai”, 有時還會長聲尖叫。 4個月的嬰兒在這個階段喜歡與家長“對話”並且能夠自言自語, 咿咿呀呀。

5、5-6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 在家長呼喚他/她名字時,

Advertisiment
會注視微笑;熟悉的人或玩具出現在寶寶面前時, 寶寶會對人和玩具說話;寶寶高興時, 還會模仿粑粑麻麻的發音呦~

6、7-8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進入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嘍, 在正確的引導教育下, 有些寶寶是已經可以發出比較明確的音節了, 比如:”papa、mama”。

寶寶語言達標檢測標準

簡單發音:會發較多的母音, 如:a/ai/e/o/u和少量輔音m/h 等。

連續音節:會發的輔音增加;而且出現重複的連續音節。 寶寶發出ma-ma, pa-pa的聲音, 這是前語言階段的發音現象。

二、語言理解期(9-12個月)

1、9-10個月

寶寶在這個階段會說的話更多了。 會模仿類似大人的語氣和聲調, 也是學習說話的一種方式。 媽媽可以給寶寶讀書來鼓勵他的牙牙學語, 也可以多對寶寶說話

Advertisiment
讓寶寶多模仿, 鍛煉語言能力。

2、11-12個月

能夠對簡單的語言要求作出反應, 能用一兩個詞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情緒, 且喜歡模仿大人的說話方式。 在正確的引導教育下12個月的孩子是可以說出”爸爸、媽媽、姨、奶、抱”等5-10個簡單的詞, 若是遇到他不會說的, 會用動作來回答問題。

寶寶語言達標檢測標準

學話萌芽:會發更多的聲音和不同音節的連續發音、變換音調, 還能模仿成人和學習新的發音, 有時可以對著物品發出正確的讀音。

三、口語萌芽期(12-16個月)

1、12-16個月

這時寶寶已經能明白一些詞語的意思, 並能準確說出詞語。 寶寶甚至會練習變換聲調, 在提問題時, 把語調升高, 提出一個正確的疑問句式。 這時候寶寶漸漸地意識到說話的重要性,

Advertisiment
以及語言在表達他的需要方面具備的強大力量。

寶寶語言達標檢測標準

開始吐字:他們可能會說出生平的第一個字, 一般都是“爸爸”、“媽媽”等。 通常女寶寶學說話比男寶寶快一點兒。 男寶寶可能1歲半、甚至兩歲才會開始說比較多的詞彙。

四、主體語法掌握期(16-36個月)

1、16-23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學習詞彙的速度為每天10個或更多, 尤其在18-20個月之間。

2、24-36個月

寶寶詞彙量可能已經多達200個了, 其中大多是名詞。 寶寶還不能理解第一人稱的使用方法, 他會喊出自己的名字, 提出要求。

寶寶語言達標檢測標準

詞彙疊加:詞彙增加的速度也變得很快, 他們可以理解幾百個詞彙, 也可以聽懂一些複雜句子的意思, 他們還會將一些會說的詞彙加以組合。

Advertisiment

詞彙短句:這是人一生中詞彙學習最快速的階段, 寶寶的詞彙可能從200個增加到1200個。 寶寶也能將詞彙組成簡單的句子, 開始有了動詞或副詞的使用。

語法學習:大部分的寶寶都可以瞭解長的句子及複雜的句子, 並且能正確反應或回答。 因為他的說話方式已經開始發展文法規則, 句子裡會有副詞或形容詞出現。 他們也會聽從兩到三個簡單指令。 這時, 家人都可以百分之百瞭解他所說的話, 一般陌生人也可以瞭解七八成左右。

特別強調

要提醒各位爸媽們的是,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規律和特點, 學會說話的時間早晚各有差異。 正常情況下, 發育晚的孩子與發育早的孩子相比有4-6個月的差異, 超過這個時限, 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

家長該如何正確地引導教育?

1、說“媽媽語”,不要“寶寶語”

現在不提倡使用“寶寶語”,比如說吃飯飯、穿鞋鞋等,而是提倡採用正常的詞語和句子:吃飯、穿鞋子,今天我們說的“媽媽語”,則是採用緩慢的長音、高音來說話,句子要簡單,並配上誇張的表情,比如說吃飯,可以放慢我們說話的速度“chi--fan”,並把嘴巴張大,作出誇張的面部表情,這樣來説明寶寶理解語言並學會說話。

2、做什麼說什麼

不要認為嬰兒不能理解我們的語言就對寶寶默默不語,相反,小嬰兒是可以去理解知曉你所表達的意思的,因此當寶寶餓了哭的時候,你可以說“寶寶是不是餓了呀?媽媽來給寶寶餵奶”;當你給寶寶做飯的時候,你可以說“我先切生菜、番茄,最後是脆脆的胡蘿蔔”;帶孩子出去玩時也可以把看到的東西指給他,比如:汽車,小鳥、花,也可以說“我看到一輛汽車,一群小鳥”,“汽車嘀嘀嘀”“小鳥嘰嘰嘰”。總之,不管你做什麼,看到什麼,都可以告訴寶寶,讓他接觸更多的詞彙。

3、指著說

由於小寶寶的視野有限,我們只是把看到的東西告訴他,他可能不知道我們說的是什麼,配合手指,手指指著我們說的物體,便於寶寶理解。比如,看到汽車,手要指著汽車,或者用寶寶的手指,讓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我們說的物體上,然後說出名稱,這樣效果遠比單說,不配合手指要好的多。

4、充分利用音樂和遊戲

你可以挑選一些簡單的兒歌,和他一起反復唱,那些重複的句子,他很快就能流利表達了,再配上動作,寶貝會玩兒很嗨的。平日裡玩的識別身體部位的遊戲,“你的耳朵在哪裡?”“這是你的嘴巴嗎?”,大一些的寶寶還可以玩兒角色扮演遊戲,比如做飯、看醫生等場景,在遊戲中,如果沒聽懂他的意思,你可以要求他再重複一遍,這些遊戲都很值得推薦。利用好音樂和遊戲,對於寶寶的語言發育也是有好處的。

5、採用選擇式的提問

試著詢問寶寶一些選擇性問題,比如“你想喝一杯奶還是水?”當他回答的時候,你還可以告訴他“謝謝你寶貝,媽媽這就給你拿想喝的奶/水來”,以此來鼓勵寶寶表達自己的想法。

6、給寶寶讀書

閱讀能夠帶給寶寶更多的詞彙量,可以從最簡單的紙板書、卡片書開始,隨著寶寶的成長,逐漸增加故事的長度。如果他/她對於書中的某個內容比較感興趣,可以由此多說一些相關的內容。比如男孩子比較喜歡車,那麼就可以說更過關于車的事情,並重複嘮叨的說給他聽,並鼓勵他模仿你說的。

有些家長問“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讀書比較好?”其實,任何時候都不嫌早!而且也不在於你給寶寶讀了多少不同的內容,即使相同的內容反復閱讀,都對語言學習有幫助。

特別強調

有時候寶寶不說話可能是因為發音跟不上,當詞彙積累到一定程度,他就會開口說,但是也有些情況屬於發育遲緩,常見的原因有口腔損傷,比如舌系帶短,聽力問題,比如耳部感染影響聽力等等。當你覺得有問題時,要立即諮詢醫生,及時發現問題、排除問題。

很多家長都忽略了對寶寶語言的引導教育,認為寶寶聽不懂我們說的話。今天就要明明白白告訴大家:家長早期的語言引導、交流,可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會直接影響孩子將來的閱讀、寫作、學習,可是很多家長卻不明白。

所以,做一枚快樂的嘮叨鬼吧,不要覺得只要喂飽他/她,及時換個尿不濕就是個合格的爸爸媽媽了。面對寶寶時請放下手機或是其他電子產品,和寶寶多說說話,把想到的能說的都講給寶寶聽,這樣你就不會因為看到別人家孩子嘰裡呱啦說個不停時,自家寶寶卻不愛說而追問這是為什麼了。

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

家長該如何正確地引導教育?

1、說“媽媽語”,不要“寶寶語”

現在不提倡使用“寶寶語”,比如說吃飯飯、穿鞋鞋等,而是提倡採用正常的詞語和句子:吃飯、穿鞋子,今天我們說的“媽媽語”,則是採用緩慢的長音、高音來說話,句子要簡單,並配上誇張的表情,比如說吃飯,可以放慢我們說話的速度“chi--fan”,並把嘴巴張大,作出誇張的面部表情,這樣來説明寶寶理解語言並學會說話。

2、做什麼說什麼

不要認為嬰兒不能理解我們的語言就對寶寶默默不語,相反,小嬰兒是可以去理解知曉你所表達的意思的,因此當寶寶餓了哭的時候,你可以說“寶寶是不是餓了呀?媽媽來給寶寶餵奶”;當你給寶寶做飯的時候,你可以說“我先切生菜、番茄,最後是脆脆的胡蘿蔔”;帶孩子出去玩時也可以把看到的東西指給他,比如:汽車,小鳥、花,也可以說“我看到一輛汽車,一群小鳥”,“汽車嘀嘀嘀”“小鳥嘰嘰嘰”。總之,不管你做什麼,看到什麼,都可以告訴寶寶,讓他接觸更多的詞彙。

3、指著說

由於小寶寶的視野有限,我們只是把看到的東西告訴他,他可能不知道我們說的是什麼,配合手指,手指指著我們說的物體,便於寶寶理解。比如,看到汽車,手要指著汽車,或者用寶寶的手指,讓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我們說的物體上,然後說出名稱,這樣效果遠比單說,不配合手指要好的多。

4、充分利用音樂和遊戲

你可以挑選一些簡單的兒歌,和他一起反復唱,那些重複的句子,他很快就能流利表達了,再配上動作,寶貝會玩兒很嗨的。平日裡玩的識別身體部位的遊戲,“你的耳朵在哪裡?”“這是你的嘴巴嗎?”,大一些的寶寶還可以玩兒角色扮演遊戲,比如做飯、看醫生等場景,在遊戲中,如果沒聽懂他的意思,你可以要求他再重複一遍,這些遊戲都很值得推薦。利用好音樂和遊戲,對於寶寶的語言發育也是有好處的。

5、採用選擇式的提問

試著詢問寶寶一些選擇性問題,比如“你想喝一杯奶還是水?”當他回答的時候,你還可以告訴他“謝謝你寶貝,媽媽這就給你拿想喝的奶/水來”,以此來鼓勵寶寶表達自己的想法。

6、給寶寶讀書

閱讀能夠帶給寶寶更多的詞彙量,可以從最簡單的紙板書、卡片書開始,隨著寶寶的成長,逐漸增加故事的長度。如果他/她對於書中的某個內容比較感興趣,可以由此多說一些相關的內容。比如男孩子比較喜歡車,那麼就可以說更過關于車的事情,並重複嘮叨的說給他聽,並鼓勵他模仿你說的。

有些家長問“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讀書比較好?”其實,任何時候都不嫌早!而且也不在於你給寶寶讀了多少不同的內容,即使相同的內容反復閱讀,都對語言學習有幫助。

特別強調

有時候寶寶不說話可能是因為發音跟不上,當詞彙積累到一定程度,他就會開口說,但是也有些情況屬於發育遲緩,常見的原因有口腔損傷,比如舌系帶短,聽力問題,比如耳部感染影響聽力等等。當你覺得有問題時,要立即諮詢醫生,及時發現問題、排除問題。

很多家長都忽略了對寶寶語言的引導教育,認為寶寶聽不懂我們說的話。今天就要明明白白告訴大家:家長早期的語言引導、交流,可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會直接影響孩子將來的閱讀、寫作、學習,可是很多家長卻不明白。

所以,做一枚快樂的嘮叨鬼吧,不要覺得只要喂飽他/她,及時換個尿不濕就是個合格的爸爸媽媽了。面對寶寶時請放下手機或是其他電子產品,和寶寶多說說話,把想到的能說的都講給寶寶聽,這樣你就不會因為看到別人家孩子嘰裡呱啦說個不停時,自家寶寶卻不愛說而追問這是為什麼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