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說話晚有什麼影響嗎?

孩子的語言發育進程, 一般是出生或孕末期就能聽到外界的聲音並可以對聲音做出相應的反應, 從出生以後對撫養人有意識的互換或人的語言就有了更明確的回應, 1個月以內就可以一些喉音, 之後慢慢出現簡單的輔音、母音, 到8個月左右就能很好的發出唇音, 如“爸爸”“媽媽”“噠噠”等, 1歲左右會出現有意識的叫爸爸、媽媽, 10個月到1歲2個月之間會出現較多語音的句子但成人不能聽懂, 常常以自言自語的方式出現;1歲半左右語量開始明顯增多, 2歲左右可出現300個詞, 2歲半左右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願。

Advertisiment

但是, 語言發育有個體差異,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發育的速度, 只要寶寶一切健康, 說話早晚只是時間問題。 這和寶寶聰明與否無必然聯繫, 說話早的有可能成為科學家, 說話晚的也可能“大器晚成”。 家長不要太心急, 只要正確引導就可以了。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生理原因主要有遺傳因素, 此外, 通常還有以下生理因素。

1、聽力障礙:因為聽不到周圍的聲音, 寶寶不具備學習發音的生理條件, 也就不可能理解特定聲音所代表的意義, 因而無法用語言交流。 如果寶寶聽力異常發現臺灣, 就會對寶寶智力, 情緒能力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2、智力發育障礙:智力發育有障礙的寶寶語言發展也比同齡人差。

3、發音器官發育異常:在確認寶寶聽力完全正常之外,

Advertisiment
還需要進一步檢查寶寶的發音器官是否正常, 以確定是否需要對其進行專門的發音與說話訓練。

除生理原因之外, 寶寶說話晚還可能存在以下心理或教養環境方面的原因。

1、父母少言寡語, 寶寶缺乏學習與模仿語言的環境。

2、父母對寶寶說話的要求高, 一旦寶寶出現錯誤, 父母總是急於糾正他的發音, 或催促寶寶趕緊改正, 父母的這種行為導致適得其反的結果, 無形中抑制了寶寶的表達欲望。

3、父母說話速度偏快、偏長、偏於複雜, 以致寶寶模仿困難。

4、父母喜歡包辦寶寶的一切, 對寶寶照顧極為細緻, 常常在寶寶發出需求信號之前就已經滿足了寶寶的需求, 或者習慣替寶寶表達需要, 因此,

Advertisiment
寶寶無需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 他學說話的動機受到抑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