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視覺發展必經的7個階段

第一階段 模模糊糊的世界

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時, 就已經有一定聽覺發展了, 甫一出生, 觸覺亦派上用場, 唯有視覺通路尚未形成, 且雙眼不能對焦, 以致外面的世界對出生沒多久的小寶寶而言, 就像是一張張模糊的畫面。 須待後天的刺激及培養, 建立良好的視覺通路, 配合肌肉等各方面發展, 才能啟動視覺功能向上提升。

第二階段 區別明暗、黑白及輪廓

不到1個月的小寶寶, 雖然看什麼還是模模糊糊, 但已能感受到空間內有無光線, 而出現轉頭看光源的動作。 平均1.5~2.5個月時, 他對黑白對比強烈、亮度高的圖案或物品,

Advertisiment
會出現明顯反應, 及能夠感受所處環境中的光源與背光的暗區, 但尚無法清楚區分其邊界;他所看到的物品, 也僅是粗略的輪廓。

第三階段 辨認內部細節及色彩

6個月前的寶寶對物品的形狀、顏色感受越來越強烈, 家長可以從他表現出對某些顏色及亮度的喜好, 察覺其視覺功能的進步。 雖然孩子還不認識何謂紅色、黑色, 不過能夠更清楚地知道這些顏色是不同的, 所以如果孩子對色彩反應不錯, 家長平時不妨多和他玩色彩遊戲。 至於什麼顏色效果最好呢?根據研究指出, 四大基本色:紅黃藍綠, 及黑白對比強烈的玩具, 最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 而粉紅、粉藍、自然色等色彩刺激不足且區分不易,

Advertisiment
不適合於視覺啟蒙初期使用。 而6、7個月大的孩子, 看別人的五官越來越清楚, 不像之前只能感覺到模糊的輪廓, 因此爸媽應增加和孩子互動的機會, 提供視覺刺激的機會!

第四階段 深度知覺逐步提升

深度知覺即所謂的立體知覺。 在視覺發展初期, 孩子眼中呈現的均為平面影像, 之後慢慢發展出遠近、左右、高矮等立體影像。 立體知覺究竟從何時萌芽,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太一樣, 不過平均約至l歲後確立成型。

人之所以能視物, 在於利用眼部的感覺接收器吸收光源, 聚焦至視覺中樞, 再呈現出影像。 立體觀念的確立, 代表雙眼運作正常且更為協調, 相反地, 如果深度知覺不能順利發展, 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動作、立體感、方向感等,

Advertisiment
重要性不容小覷!

第五階段 分辨兩個相似物的異同

1歲半左右的孩子, 對於生活中常見且相似的物品, 已具有一定分辨異同的能力, 並且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 及各方面能力提升, 能分辨的部份更多、更細微。 家長一開始可以將簡單的圖片, 或者將兩個設計略有不同的娃娃作為道具, 請孩子找出兩者的不同, 訓練他視覺的精辨能力。

視覺的精辨能力, 深深影響孩子的發展。 像是要妥善的學習, 或處理生活中的大小瑣事, 都需要精辨力來幫忙。 值得慶倖的是, 視覺的靈敏度不只和先天構造有關, 能否看得更快、更精准, 後天的練習絕對是關鍵, 而這都需仰賴家長帶著孩子一同進行。

第六階段 認識文字符號

認識文字符號,

Advertisiment
是1歲半~3歲孩子視覺的啟蒙重點, 不過這個時期的“認字”, 和大人想像中的可不同喔!因為3歲前孩子就像是照相機, 不管是文字或圖像, 在他眼中同樣是一個畫面, 識字指的是看出字和字的不同, 只不過孩子會感覺文字符號不如圖片豐富罷了!

“認字“不是為了提早學會寫或認知, 而是為了啟發他對文字的興趣, 為將來培養閱讀習慣奠基。 建議家長採取比較趣味化的方式, 教導孩子認識千變萬化的文字, 同時連結生活周遭事物, 將文字自然地存放於腦海裡。 不過進行認字遊戲有兩點不能忽略, 一是字要夠大, 小朋友才能看得清楚;二是不要同時加入注音符號, 以免孩子誤以為注音符號也是該文字的一部份。

第七階段 閱讀累積學習力

Advertisiment

針對3~6歲的孩子, 最好的視覺啟蒙, 及觀察孩子各方面能力發展的方式, 莫過於閱讀了;尤其透過親子共讀, 帶領孩子認識書上的文字、圖片, 有助於加強觀察力、認知、口語表達能力, 並增進彼此的感情。 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隨著年齡增長, 更能理解書中的內容, 獲得許多寶貴的知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