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要怎樣飲水_寶寶飲水的注意事項

養生之道網導讀:

不要以為喝水沒有事, 水喝多了也是會水中毒的。 特別是初生沒多久的小寶寶就更加要注意了。 寶寶要怎樣飲水?下面我們一起打開養生之道網, 看一看寶寶要怎樣飲水吧。

寶寶要怎樣飲水

6個月以下的寶寶只要喝母乳或者配方奶粉即可, 因為當中已經包含了寶寶所需要的水分和營養, 一般無需額外地添加水分, 應避免過度稀釋配方奶, 避免讓他們飲用含電解質的飲料。

但有些父母有這樣的誤區, 擔心寶寶上火, 每次餵奶以後, 給他喂很多的水, 其實這樣做反而導致寶寶喝奶量減少,

Advertisiment
影響營養的吸收。

未滿6個月的嬰兒腎還沒發育成熟, 喝太多水會使他們排出多餘水分的同時也排出納, 納流失可影響大腦活動, 導致寶寶出現煩躁、瞌睡、體溫過低、臉部浮腫等水中毒的早期症狀, 進而還會出現抽搐、痙攣或驚厥, 需及時治療。

寶寶6個月以後, 根據添加輔食的情況, 如果喝奶還是比較多, 稍微添加一些米糊的話, 其實寶寶吸收的水分還是比較充足, 因此額外補充的水分可以相對少些, 如果寶寶以固體食物為主, 食物比較乾燥, 可以多加一些水。

Advertisiment

每次吃完後, 給他喝一兩勺白開水, 每次大約在15-30ML, 一來有助於清潔寶寶口腔, 二來, 可以在寶寶味蕾發育的前期。 讓他接觸淡淡的開水味, 這對培養寶寶以後良好的飲水習慣很有幫助。

1歲的寶寶一般都能自己喝水, 喝水量可以讓寶寶自己控制, 尤其是1歲以後, 寶寶可以自己拿杯子了, 可以訓練他, 培養寶寶及時喝水的習慣, 其實喝水很多時候是出於習慣, 如果是當你感到口渴了才喝水, 那已經是缺水了。

Advertisiment

寶寶飲水的注意事項

寶寶一天喝水量

幼兒要保證一定的飲水量:小於1歲每公斤體重需水120~160毫升;1~3歲每公斤體重需100~140毫升;4~9歲每公斤體重需70~110毫升。 根據兩歲以後體重平均每年增加2公斤, 可按以下公式推算:體重=年齡ⅹ2+8(kg)。 孩子平時吃的奶、蔬菜、水果和米飯等食物中均含有水分, 補充了幼兒需水量的60%~70%,還須靠飲水來補充剩餘的30%~40%。 許多幼兒貪玩不主動喝水, 有的甚至把水倒掉, 家長要注意每次要讓他們飲水50~100毫升以上。 這樣計算的話一個幼兒一天單純飲水應為:三歲是500~800毫升、四歲以上是400~700毫升, 假如一天喝五次水每次應該100~150毫升。 而過多的飲水會引起幼兒的水中毒, 飲水過度會造成幼兒體內的鹽分過稀, 導致出現全身無力等現象。

Advertisiment
飲水過多會沖淡血液, 使全身細胞的氧交換受到影響。 特別是腦細胞一旦缺氧, 人就會變得遲鈍。

注意:生病的孩子在吃藥時應至少180毫升水

幼兒飲水時要注意, 不能等到口渴時再飲水, 而是要定時飲用。 小寶寶更是水做的娃娃, 年齡越小, 身體含水量越高。 幼兒身體中的水分約占其體重的70%~80%,如果失水量達體重的10%以上就會危及生命。

寶寶最佳飲水時間

最佳飲水時間早晨、午睡起床後飲水, 可以提供起床後運動的水分需要。 在活動和洗澡游泳過程中, 幼兒會失去較多的水分, 此時一定要及時補充。 餐前半小時至1小時適量飲水, 可以使水分及時補充到全身細胞中, 幼兒進餐時消化道就能分泌足夠的消化液, 孩子有食欲,

Advertisiment
食物也能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

喝水太多會中毒嗎?

據相關資料統計, 水中毒的狀況一般好發於6個月以下嬰幼兒, 症狀包括嗜睡、不安、厭食、嘔吐、體溫降低等, 甚至出現全身性痙攣、昏迷的現象。

之所以出現水中毒的情形, 主要因為嬰幼兒的腎臟功能要到1歲以後才能到達成人正常的標準。 因此, 一旦寶寶喝水太多, 腎臟將無法及時排出體內的過多水分, 而水分積聚在血液中導致納離子濃度被過分稀釋, 造成低血鈉, 引起水中毒, 進而影響腦部活動。

另外還有一些發生水中毒的小寶寶, 主要是因為所喝的配方奶沒有按照正確的比例沖泡, 奶水過稀導致寶寶攝取水分過多。

哺乳期的嬰幼兒需要額外補水嗎?

該不該給嬰幼兒額外喝水呢?據湯國廷醫師介紹, 6個月以下嬰兒的胃容量相對較小,如果額外補充水分,很可能就影響到喝奶量,進而減少其他養分的攝取。因此,只要寶寶沒有患上水分容易流失的疾病,一般不建議給寶寶補水。

未添加輔食的寶寶:一般來說,只要寶寶的進食狀況正常,就不需要再額外補充水分,除非在天氣非常炎熱、室內沒有空調的情況下,才可以補充少量開水。

添加輔食的寶寶:就6個月之後的嬰兒來說,多半已經開始接觸奶水之外的其他輔食,水分攝取的來源更加豐富。因此,可以在寶寶進食後或兩餐之間補充少量開水,這樣能夠幫助寶寶清潔口腔,也有益於牙齒健康。

怎麼從寶寶排尿判斷缺水情況?

嬰幼兒喝水應以不影響正餐為原則,可以通過觀察寶寶每天的排尿狀況來判斷是否缺水。一般來說,1歲以下寶寶每天應該換6~8次尿布,年齡較大的寶寶每天應該排尿4~5次。當寶寶出現以下5種狀況時,就需要及時補水。

狀況1:尿味很重。

狀況2:尿的顏色很黃。

狀況3:便秘。

狀況4:嘴唇乾裂。

狀況5:哭泣時沒有眼淚。

6個月以下嬰兒的胃容量相對較小,如果額外補充水分,很可能就影響到喝奶量,進而減少其他養分的攝取。因此,只要寶寶沒有患上水分容易流失的疾病,一般不建議給寶寶補水。

未添加輔食的寶寶:一般來說,只要寶寶的進食狀況正常,就不需要再額外補充水分,除非在天氣非常炎熱、室內沒有空調的情況下,才可以補充少量開水。

添加輔食的寶寶:就6個月之後的嬰兒來說,多半已經開始接觸奶水之外的其他輔食,水分攝取的來源更加豐富。因此,可以在寶寶進食後或兩餐之間補充少量開水,這樣能夠幫助寶寶清潔口腔,也有益於牙齒健康。

怎麼從寶寶排尿判斷缺水情況?

嬰幼兒喝水應以不影響正餐為原則,可以通過觀察寶寶每天的排尿狀況來判斷是否缺水。一般來說,1歲以下寶寶每天應該換6~8次尿布,年齡較大的寶寶每天應該排尿4~5次。當寶寶出現以下5種狀況時,就需要及時補水。

狀況1:尿味很重。

狀況2:尿的顏色很黃。

狀況3:便秘。

狀況4:嘴唇乾裂。

狀況5:哭泣時沒有眼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