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自己收玩具也是很好的教育

玩樂是寶寶們最重要的事情, 寶寶玩耍的過程, 就是最好的學習過程。 因此, 家長挑選玩具的時候, 會仔細考慮哪些更適合寶寶;在陪寶寶玩耍的過程中, 也絞盡腦汁地讓寶寶更開心、學得更多;但是到了收拾玩具的時候, 卻總是忘了寶寶的存在。 其實, 收玩具也是一個不錯的學習環節。

寶寶漸漸長大的過程, 也是慢慢獨立、走向社會的過程。 寶寶能不能適應將來的生活、能不能很好地處理事情, 和寶寶從小有沒有自立、自理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玩過玩具後, 讓寶寶自己學著收拾整理, 是培養寶寶獨立性和責任心的良好時機。

Advertisiment

為什麼要讓寶寶自己收玩具?

家長們可別小看收拾玩具這個動作, 能學到的東西還真不少, 收拾玩具可以讓寶寶:1 學習歸類;2 培養責任心, 會玩也會收;3 物歸原位, 訓練寶寶的記憶能力;4 幫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5 培養寶寶的自信心、獨立性。

那麼該從何時開始引導寶寶自己收玩具, 在各個階段又該注意什麼重點呢?從寶寶出生起, 他的面前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玩具, 雖然在繈褓中的寶寶還不具備“收拾殘局“的能力, 但嬰兒期的寶寶其實早已經把大人的行為看在眼裡了, 他會不斷地觀察大人的行為, 在他會爬會走時, 就能夠運用雙手將他之前觀察到的行為表現出來。 因此, 家長以身作則非常重要,

Advertisiment
從自律開始, 讓寶寶先觀察, 從小形成正確的觀念。

不同年齡段的引導重點教寶寶收玩具, 不必強求, 隨著寶寶發展的腳步, 順其自然就好了。

2~3個月:預告下一步、做給寶寶看從寶寶滿月開始, 家人在和他的互動中, 如給寶寶玩鈴鐺、彩球等感官刺激玩具的時候, 就已經可以幫他建立“收拾”這個觀念, 玩過玩具之後, 告訴寶寶:“等媽媽一下, 我們要先把玩具收好, 再去散步。 ”為寶寶作下個活動的“預告”。 或者和寶寶玩球時, 把球散在箱子裡, 並親身示範收拾的動作, 把東西給歸類放好, 讓他有等待的準備與期待的心情。 雖然寶寶這個時候可能聽不懂也看不懂, 但這樣的情景會慢慢地被寶寶記在腦海中, 成為日後模仿的良好素材。

Advertisiment

4~8個月:引導寶寶一起物歸原位寶寶在5~6個月大的時候, 已經會翻身、抓握等技能, 此時可以引導他將玩具放入箱子裡, 並加強預告下一步活動與示範收拾的概念。 這時寶寶已經懂得要“等待”活動的結束(也就是物歸原位), 因此大人收拾的動作可以放慢, 如要從“玩玩具”過度到“餵食輔食”的活動, 可以先告訴寶寶:“再玩一會兒, 等一下要吃點心嘍!”並在心裡默數30秒, 時間一到, 可以告訴寶寶:“我們一起把玩具收一收, 要吃點心嘍!”強調“我們一起”的概念, 讓寶寶瞭解自己也是收拾的參與者, 然後將玩具箱放到寶寶的面前, 開始收玩具, 偶爾也讓寶寶自己放一兩件他能抓住的玩具到箱子裡。 收完後如約開始吃東西, 這樣寶寶就會知道:“收拾好玩具就能吃東西了。

Advertisiment
”慢慢養成良好的習慣。

9個月~1歲半:拋棄“乾脆我自己來收”念頭9~10個月的寶寶已經會扶站, 1歲以後就會走路, 可以自己移動, 家長更應該耐心強化之前寶寶已經瞭解的觀念, 要寶寶在遊戲結束後一定要收拾玩具, 把東西歸放到合適的地方。 這個時期考慮到寶寶的能力, 大人仍是主要的收拾者, 讓寶寶幫幫忙就行了。 儘管寶寶動作比較慢, 也可能收拾得不好, 家長還是要堅持陪伴指導寶寶, 千萬不要產生這樣的念頭:“等一下寶寶睡了, 我再來收拾比較快。 ”並要試著改變家中長輩覺得“小寶寶不懂, 希望媽媽自己收”的觀念。

1歲半~2歲前:讓寶寶參與更多在訓練寶寶自己收玩具的過程中, 寶寶會慢慢發現,

Advertisiment
媽媽收拾的時候越來越少, 於是他也會不想收拾。 而在1歲半到2歲之間正是學習的緩衝期, 應該將大人與寶寶任務的比率, 漸進式地調整成寶寶參與的部分更多。

如果寶寶累了, 偶爾不願意收, 可以告訴他說:“媽媽幫你, 但下次就需要你自己收了哦!”如果寶寶每次都喊累, 可以這樣說:“媽媽也好累, 我們慢慢一起收好嗎?”不要用指責的口氣強迫寶寶收拾。

2歲後:寶寶自己動手, 家長轉為提醒角色家長在兩歲前若能堅持訓練寶寶, 到了2歲以後, 寶寶基本上能自己收拾玩具了, 也會很喜歡自己抱著玩具箱, 推來推去。 在這個階段, 家長其實已經轉換為提醒的角色, 預告寶寶下一個活動是什麼, 時間到了叮嚀寶寶要收一收, 在旁邊擔當協助、提醒的角色就可以了。

不同時期引導原則不一樣家長要能用不同年齡寶寶能懂以及會感動的話語來教導寶寶,儘量少用物質性的誘導,讓寶寶瞭解,他必須愛護和自己收拾好玩具,不然弄丟了就再也不能玩了。不同時期的寶寶,心理和能力的發展重點也不一樣,因此引導寶寶收玩具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

0~1歲:爸媽耕耘期,培養概念為主當寶寶0~1歲時,是父母的耕耘期,可以和寶寶多說話,使用動詞、名詞教導寶寶認知,例如教他:“這是車子的家。”讓寶寶有“固定位置”的概念。

而寶寶11個月大時,他已經開始懂得“可以”與“不可以”的概念,家長不能夠“不教而罰”,更應當在適當的時候引導他“怎麼做”,在寶寶任性時適時指正他“不可以”,讓寶寶學會自我約束,反而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1~ 3歲:寶寶更能幹,自己動手為主1歲後是寶寶的破壞期,因為寶寶會走之後,手就空出來了。這時他的理解能力也已增強,會把東西翻出來,家長必須教育寶寶:“你有家,玩具也有家。”讓他從中瞭解歸屬感的意義,並激發寶寶的同理心,讓他知道:“我回家,玩具也要回家,不然在外面很可憐。”

差不多在寶寶1歲半時,家長應教寶寶掌握力氣、輕柔地對待玩具,讓他知道:“玩具若被隨便丟,它也會痛。”家長也要示範整齊地擺放自己的物品,趁機教導寶寶排序的概念。

在1~3歲期間,就能對寶寶使用更多的形容詞,讓他知道該物歸原位。比如說詢問寶寶:“故事書的家在哪裡?”“小熊不回家媽媽會著急嗎?”家長說得越多,寶寶得到的啟發就越多。隨著認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可指引寶寶去區分、歸類玩具,並自己瞭解物體的大小及顏色,家長要特別注意寶寶在2歲前還不會分辨危險、控制自己的欲望,為避免意外狀況,必須跟緊寶寶來保護他。2歲之後,家長與寶寶的距離就可以拉遠,改為採用聲音回應的方式來提示和注意寶寶。

因勢利導 寶寶自己收玩具教育寶寶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因勢利導,順著寶寶的發展趨勢加以引導。在引導寶寶學習自立時,應該在寶寶愉快、自願的前提下進行,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個人意願和喜好,讓寶寶產生被強迫的、心不甘情不願的想法。怎樣因勢利導地讓寶寶擁有好習慣呢?

1 掌握寶寶的心理特點無論想培養寶寶學會哪種好習慣,掌握寶寶的心理特點,根據寶寶的興趣愛好找准切入點,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如想讓喜歡聽故事的寶寶幫忙收拾玩具,可以對他說:“哎呀,天黑了,玩具媽媽做好晚飯等玩具寶寶了,我們送玩具寶寶回家吧!”對比較有主見的寶寶,可以讓他自己決定這麼收拾玩具,並給予肯定,這樣寶寶覺得得到了尊重,會非常有“幹勁”……總之,只有瞭解寶寶的心理,才能引導寶寶自願動手。

2 允許寶寶自己選擇寶寶還在發展中,所以他做事情不會像大人那樣有條理、有規劃,似乎很“隨心所欲”,家長要包容寶寶的這個習慣,如果寶寶告訴你,他想等會收拾玩具,或者並不想按你規定的地方擺放,也不要過於強求,在小細節上不要苛求。當寶寶有了自己的選擇權後,他的心態也會比較放鬆,不用擔心爸爸媽媽一直在耳邊嘮叨:“汽車不應該放在這個箱子裡,這裡是放娃娃的。”“這麼還不收拾,快點去啦!”當父母給了寶寶足夠的自主權時,反倒比事事訂立詳細的規則更好。

因勢利導不僅能更好地引導寶寶,還能讓寶寶保持快樂的心態,有主動收拾玩具的意願。這樣才能讓寶寶在動手能力增長的同時,心理也朝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營造理想的收拾環境家中的空間設計不一定都有寶寶的遊戲空間,在2歲前玩具都擺放在固定位,不一定是那個房間,但是玩具的擺放要有劃分的地方,例如,雜誌書架旁邊可以是“玩具角”,固定之後就不要去挪動,讓寶寶習慣固定位置的功能。即使搬家,佈置擺設也要儘量一致,在寶寶掌握空間感之前,先幫助他建立安全感。

可為寶寶準備多個玩具箱,簡略地分類為:積木箱、辦家家酒箱、球箱等,選擇開口大的箱子較容易收拾,而透明的箱子,可讓內容物一目了然,或者在箱子上剪貼圖形,讓寶寶知道玩具該怎麼歸位。告訴他:“就像你住在家裡一樣,玩具也有自己的家。”並瞭解物歸原位的重要性。

引導寶寶收玩具的小竅門如果強硬地要求寶寶把玩具收拾好,比較容易讓寶寶出現抗拒的心理,而一些小竅門就能事半功倍,讓寶寶覺得收拾玩具也是一種快樂的歷程。

1 遊戲法把收玩具也變成一種遊戲,如對寶寶說:“我們給娃娃們蓋個房子吧!”然後準備一個大紙箱,稍微做一些裝飾,如貼幾張漂亮的卡片,畫上門和窗戶。每次玩過之後,告訴寶寶:“我們送娃娃們回家。”然後協助寶寶把娃娃全部放回去,讓寶寶和玩具說再見。由此推進,還可以給小汽車們建個汽車場,2 表揚法當寶寶能夠主動想到動手,就一定要及時表揚寶寶,也就是所謂的“正強化”,讓寶寶有自信和成就感,繼續延續好的行為。如當玩具們都收拾好後,對寶寶說:“小狗熊趕在天黑前回家了,你看它笑得多開心。”

3 懲罰法如果寶寶總是玩過玩具就丟在一邊,怎麼教都不改變,也可以把玩具藏起來,等下次寶寶要玩的時候告訴他:“你上次不願意收好,小汽車別別人開走了。”在寶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耐心地引導他。

4 允許“意外”法如果哪天寶寶偷懶不願意收玩具,家長也不要批評寶寶,不妨問寶寶:“寶寶以前都做得很好,今天怎麼沒有收拾啊?”讓寶寶自己明白應該怎麼做。當然,如果寶寶堅決地告訴你,他今天想讓娃娃睡在沙發上而不是回到小床上,那尊重他的決定吧!

5 榜樣法爸爸媽媽是寶寶最好的老師,也是寶寶的模仿物件,因此平時家長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為,用過的物品儘量擺放整齊,讓寶寶從小接受良好的言傳身教。

6 交換法不如約定幾個家庭交換玩具,這樣不僅能豐富寶寶的玩具種類,也能物盡其用。這樣平時就可以提醒寶寶,玩具要收拾起來放好,好好保管,這樣別的小朋友才願意交換。

結語親愛的家長們,別再以寶寶還小為藉口,玩樂過後的殘局,寶寶可以幫著一起收拾,不要讓寶寶從小就當個“甩手掌櫃”哦!

在旁邊擔當協助、提醒的角色就可以了。

不同時期引導原則不一樣家長要能用不同年齡寶寶能懂以及會感動的話語來教導寶寶,儘量少用物質性的誘導,讓寶寶瞭解,他必須愛護和自己收拾好玩具,不然弄丟了就再也不能玩了。不同時期的寶寶,心理和能力的發展重點也不一樣,因此引導寶寶收玩具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

0~1歲:爸媽耕耘期,培養概念為主當寶寶0~1歲時,是父母的耕耘期,可以和寶寶多說話,使用動詞、名詞教導寶寶認知,例如教他:“這是車子的家。”讓寶寶有“固定位置”的概念。

而寶寶11個月大時,他已經開始懂得“可以”與“不可以”的概念,家長不能夠“不教而罰”,更應當在適當的時候引導他“怎麼做”,在寶寶任性時適時指正他“不可以”,讓寶寶學會自我約束,反而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1~ 3歲:寶寶更能幹,自己動手為主1歲後是寶寶的破壞期,因為寶寶會走之後,手就空出來了。這時他的理解能力也已增強,會把東西翻出來,家長必須教育寶寶:“你有家,玩具也有家。”讓他從中瞭解歸屬感的意義,並激發寶寶的同理心,讓他知道:“我回家,玩具也要回家,不然在外面很可憐。”

差不多在寶寶1歲半時,家長應教寶寶掌握力氣、輕柔地對待玩具,讓他知道:“玩具若被隨便丟,它也會痛。”家長也要示範整齊地擺放自己的物品,趁機教導寶寶排序的概念。

在1~3歲期間,就能對寶寶使用更多的形容詞,讓他知道該物歸原位。比如說詢問寶寶:“故事書的家在哪裡?”“小熊不回家媽媽會著急嗎?”家長說得越多,寶寶得到的啟發就越多。隨著認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可指引寶寶去區分、歸類玩具,並自己瞭解物體的大小及顏色,家長要特別注意寶寶在2歲前還不會分辨危險、控制自己的欲望,為避免意外狀況,必須跟緊寶寶來保護他。2歲之後,家長與寶寶的距離就可以拉遠,改為採用聲音回應的方式來提示和注意寶寶。

因勢利導 寶寶自己收玩具教育寶寶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因勢利導,順著寶寶的發展趨勢加以引導。在引導寶寶學習自立時,應該在寶寶愉快、自願的前提下進行,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個人意願和喜好,讓寶寶產生被強迫的、心不甘情不願的想法。怎樣因勢利導地讓寶寶擁有好習慣呢?

1 掌握寶寶的心理特點無論想培養寶寶學會哪種好習慣,掌握寶寶的心理特點,根據寶寶的興趣愛好找准切入點,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如想讓喜歡聽故事的寶寶幫忙收拾玩具,可以對他說:“哎呀,天黑了,玩具媽媽做好晚飯等玩具寶寶了,我們送玩具寶寶回家吧!”對比較有主見的寶寶,可以讓他自己決定這麼收拾玩具,並給予肯定,這樣寶寶覺得得到了尊重,會非常有“幹勁”……總之,只有瞭解寶寶的心理,才能引導寶寶自願動手。

2 允許寶寶自己選擇寶寶還在發展中,所以他做事情不會像大人那樣有條理、有規劃,似乎很“隨心所欲”,家長要包容寶寶的這個習慣,如果寶寶告訴你,他想等會收拾玩具,或者並不想按你規定的地方擺放,也不要過於強求,在小細節上不要苛求。當寶寶有了自己的選擇權後,他的心態也會比較放鬆,不用擔心爸爸媽媽一直在耳邊嘮叨:“汽車不應該放在這個箱子裡,這裡是放娃娃的。”“這麼還不收拾,快點去啦!”當父母給了寶寶足夠的自主權時,反倒比事事訂立詳細的規則更好。

因勢利導不僅能更好地引導寶寶,還能讓寶寶保持快樂的心態,有主動收拾玩具的意願。這樣才能讓寶寶在動手能力增長的同時,心理也朝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營造理想的收拾環境家中的空間設計不一定都有寶寶的遊戲空間,在2歲前玩具都擺放在固定位,不一定是那個房間,但是玩具的擺放要有劃分的地方,例如,雜誌書架旁邊可以是“玩具角”,固定之後就不要去挪動,讓寶寶習慣固定位置的功能。即使搬家,佈置擺設也要儘量一致,在寶寶掌握空間感之前,先幫助他建立安全感。

可為寶寶準備多個玩具箱,簡略地分類為:積木箱、辦家家酒箱、球箱等,選擇開口大的箱子較容易收拾,而透明的箱子,可讓內容物一目了然,或者在箱子上剪貼圖形,讓寶寶知道玩具該怎麼歸位。告訴他:“就像你住在家裡一樣,玩具也有自己的家。”並瞭解物歸原位的重要性。

引導寶寶收玩具的小竅門如果強硬地要求寶寶把玩具收拾好,比較容易讓寶寶出現抗拒的心理,而一些小竅門就能事半功倍,讓寶寶覺得收拾玩具也是一種快樂的歷程。

1 遊戲法把收玩具也變成一種遊戲,如對寶寶說:“我們給娃娃們蓋個房子吧!”然後準備一個大紙箱,稍微做一些裝飾,如貼幾張漂亮的卡片,畫上門和窗戶。每次玩過之後,告訴寶寶:“我們送娃娃們回家。”然後協助寶寶把娃娃全部放回去,讓寶寶和玩具說再見。由此推進,還可以給小汽車們建個汽車場,2 表揚法當寶寶能夠主動想到動手,就一定要及時表揚寶寶,也就是所謂的“正強化”,讓寶寶有自信和成就感,繼續延續好的行為。如當玩具們都收拾好後,對寶寶說:“小狗熊趕在天黑前回家了,你看它笑得多開心。”

3 懲罰法如果寶寶總是玩過玩具就丟在一邊,怎麼教都不改變,也可以把玩具藏起來,等下次寶寶要玩的時候告訴他:“你上次不願意收好,小汽車別別人開走了。”在寶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耐心地引導他。

4 允許“意外”法如果哪天寶寶偷懶不願意收玩具,家長也不要批評寶寶,不妨問寶寶:“寶寶以前都做得很好,今天怎麼沒有收拾啊?”讓寶寶自己明白應該怎麼做。當然,如果寶寶堅決地告訴你,他今天想讓娃娃睡在沙發上而不是回到小床上,那尊重他的決定吧!

5 榜樣法爸爸媽媽是寶寶最好的老師,也是寶寶的模仿物件,因此平時家長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為,用過的物品儘量擺放整齊,讓寶寶從小接受良好的言傳身教。

6 交換法不如約定幾個家庭交換玩具,這樣不僅能豐富寶寶的玩具種類,也能物盡其用。這樣平時就可以提醒寶寶,玩具要收拾起來放好,好好保管,這樣別的小朋友才願意交換。

結語親愛的家長們,別再以寶寶還小為藉口,玩樂過後的殘局,寶寶可以幫著一起收拾,不要讓寶寶從小就當個“甩手掌櫃”哦!

相關用戶問答